為了在實戰中擊敗對手,美國空軍一直以來都有建立專門假想敵部隊的傳統,通過購買或模擬對手武器來和己方進行對抗,從而實現知己知彼的目的。但是,對於一些最新型的武器,美軍也很難拿出類似的實物來訓練,而且此類訓練的成本不可為不高昂。為了解決真實性和成本兩方面的問題,美國空軍近日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AR空戰。
據美國戰區網站近日報導,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卡馬裡奧機場,美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真正的飛機和人工智慧驅動的虛擬戰鬥機之間的空戰。空戰技術由兩家美國公司Red 6和EpiSci提供,空戰形式是通過飛行員頭盔顯示器中的計算機生成投影,對抗由美國EpiSci公司的戰術人工智慧技術創造的中國殲20隱形戰鬥機。簡單說,此次空戰利用了增強現實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前者提供了殲-20的影像,後者提供了操縱殲-20的人工智慧飛行員。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美國軍方已經開始了人工智慧和人類飛行員之間的模擬飛行對抗,也就是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組織的(DARPA)阿爾法空戰計劃,只不過是在計算機上進行的。其結果,就是人工智慧確實戰勝了人類飛行員,顯示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已經令電腦AI具備和人類空戰的能力。因此,利用AI來替代飛行員,駕駛模擬的殲-20進行作戰,理論上是說得過去的。而AR(增強現實)技術的運用,則進一步加強了飛行員訓練的真實感,畢竟此次測試確實是由飛行員駕駛測試機在空中進行的,殲-20的圖像直接投影在頭盔顯示器上。這樣的感受,比將F-35噴漆塗成殲-20顯然逼真的多。
若這項技術能夠大規模推廣,其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除去上文所說能夠較好地模擬外國先進軍機外,這還能極大地節約成本。過去,美國購買俄軍米格-29,或者拉來盟友的蘇-27進行實戰對抗,但這些活動都需要很高的成本,而且不是隨時都能進行的。若結合AI技術和AR技術,將可以用一個非常低成本的方式,為美國飛行員們提供一個標準而逼真的假想敵,這將極大地方便美國空軍的假想敵作戰訓練。此外,除去在空戰演習中模擬敵人之外,新技術也可以用於為軍事飛行員提供各種其他模擬訓練,例如模擬大編隊作戰、模擬飛行員與無人駕駛飛機共同飛行等。總體來看,新的AR和AI技術結合,將為飛行員作戰培訓提供相當多新的可能性,對於訓練飛行員無疑是非常有益處的。
面對美軍的這種新技術假想敵,我們確實也可以相應地借鑑,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技術來協助空戰訓練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我們也該儘早跟上。當然,也不可過度迷信這一技術,就拿美軍此次的模擬來說,雖然說用AI和AR技術模擬殲-20,但其能模擬到什麼程度還不好說。美國人沒有殲-20的具體數據,殲-20的各項機動性指標都無法判斷,其演練必然和現實情況有不小出入。更何況,人工智慧不能替代人類,美國研發的AI技術,要模擬解放軍飛行員可能採用的戰略和戰術,顯然是不現實的。雖然美軍能夠依託此類模擬訓練得到不少經驗,但我們也可以不斷地改進戰術和戰略,從而最小化美軍這種模擬帶來的影響,畢竟電腦永遠不可能模擬出人類的創造性,至少現在看來電腦不可能取代人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