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那些聚光燈下的醫療人物

2021-01-10 騰訊網

盤點2020值得銘記的十大醫療人物

2020年已進入尾聲。回顧過去一年,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疫情為每個人的生活投下濃重陰霾,也深刻形塑了中國醫療行業格局。

一些人在2020年裡扮演了關鍵角色。不同的選擇背後,是對「好醫生」的理解與詮釋。在這辭舊迎新之際,「醫學界」帶你盤點2020值得銘記的十大醫療人物。

李文亮

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是新冠疫情中最早倒下的醫務人員之一,年僅34歲。

1月10號李文亮出現咳嗽症狀,11號發熱,12號住院。2月7日官方通報李文亮於凌晨2時58分病逝。

李文亮的最後一條微博發布於2月1日,內容是告訴網友他的核酸檢測結果陽性,他終於被確診了。在他去世後,他的這條微博成了一個「樹洞」,每天都有網友在這條微博下留言,迄今已有上百萬網友在這條微博下留下足跡。

艾芬

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因在接受媒體採訪中的一句「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評不批評我,『老子』到處說。」而被人銘記。

李文亮轉到群裡的那份檢測報告,就出自艾芬主任,她也因此被醫院領導批評,並被要求噤聲。此後,她不顧醫院的禁令,勇敢的向媒體講出了她所看到的疫情早期情況。

艾芬醫生身上,體現了一位醫生的良知和專業素養。

王辰

在武漢打贏這場疫情防禦戰中,方艙醫院的設立被公認為是這場戰役的轉折點,也是決勝的關鍵之舉。方艙醫院方案的提出者,就是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

4月2日,王辰院士帶領的團隊在《柳葉刀》發文,向全世界分享了中國方艙醫院的建設和管理經驗,此後許多疫情暴發國家都借鑑了這一方案。

鍾南山

在1月2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向媒體說出新冠病毒肯定「人傳人」之前,全世界對新冠病毒是否會人傳人一直存疑。這之後,拉開了中國抗擊新冠的大幕。

8月11日,84歲的鐘南山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張文宏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疫情期間出任出任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因耿直敢言,金句頻出,被網友稱為「硬核主任」。

疫情期間他提出「主任親自查房」,而不是「在後面指手畫腳」;換崗,「人不能欺負聽話的」,「把所有崗位的醫生全部換下來,換成科室共產黨員」,「沒有討價還價」。其視頻在微博等社交媒體走紅。

張文宏發出的是理智之聲、科學之聲,他也因此贏得了無數網友的讚譽。

陶勇

1月20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眼科發生惡性傷醫事件,主任醫師陶勇和其他兩名醫護不幸被砍傷。陶勇受傷最為嚴重,身為一名優秀眼科專家,他再也無法上臺主刀手術了。

暴力並未能擊倒陶勇醫生,反而讓他更堅強。康復後他積極參與疾病科普及公益活動,並呼籲醫院落地安檢,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他用另一種方式積極踐行著一位醫者的仁心與責任。

8月,陶勇獲得第十二屆「中國醫師獎」。

張定宇

湖北省衛健委副主任、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仍然留在疫情「風暴眼」。

收治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後,金銀潭醫院率先採集樣本開展病毒檢測,組織動員遺體捐獻,為確認新冠病毒贏得了時間,為開展新冠肺炎病理研究創造了條件。

張定宇憑藉堅強意志,帶領醫院幹部職工救治了2800餘名患者,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陳薇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院士陳薇帶領團隊,與康希諾生物合作,主導此次腺病毒載體重組疫苗研發。

3月16日該新冠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4月12日進入Ⅱ期臨床試驗。試驗結果驗證了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兩期數據在《柳葉刀》上發表。目前Ⅲ期臨床在巴基斯坦等地順利開展,入組受試者超過萬人。

該疫苗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權。陳薇由此獲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重症八仙」

「重症八仙」是八個人,指的是參與武漢抗疫的八位重症醫學科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北京協和醫院內科重症醫學科主任杜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東部戰區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趙蓓蕾、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北京宣武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姜利、蘇北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鄭瑞強。

為打贏武漢抗疫戰,全國各地派去了最精銳之師,這八位專家是其中代表,他們坐鎮武漢7家定點醫院,並留守到最後,為武漢最後出院的重症患者保駕護航。即使離開武漢之後,他們的身影又出現在牡丹江、吉林、大連、烏魯木齊等疫情一線。他們被網友尊稱為「重症八仙」。

逆行者

從武漢疫情暴發開始,全國各地及人民軍隊,累計向湖北派出346支醫療隊,人員累計42600多名,他(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逆行者。

不僅僅是這42600多名醫務人員,還有無數雖未能去武漢支援,但在各地依然堅守崗位,保患者健康平安的醫務人員,他(她)們也一樣是最美的逆行者。

來源:醫學界

作者:從小新

校對:臧恆佳

責編:潘穎

相關焦點

  • G20「聚光燈」下的杭州人
    中新社杭州8月4日電 題:G20「聚光燈」下的杭州人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梁曉輝當93歲的李雅琴聽到「G20」這個詞,她笑著搖了搖頭,說她不懂這個詞的意思。但即將在一個月後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改變了李雅琴的生活。作為土生土長的杭州人,李雅琴住在南宋「皇城根」下,然而這片皇城遺址是杭州最破舊的社區之一。
  • 關注聚光燈照射不到的地方 一起關注CJ真實的實景
    人們習慣了關注聚光燈下的精心包裝過的美好,卻自然性的選擇屏蔽聚光燈照射不到的地方,很多美好的景象背後都是有人在負重前行罷了。今天一起跟隨我們的鏡頭,關注一下那些為cj默默付出的群體。2016年CJ場館外的EVA模型吸引力所有人的目光,今天的CJ場館外同樣一個巨大的模型,也是一大亮點。在上海室外超過40度的高溫下,搭建這些模型的工作人員頭頂一塊遮陽布,為了讓今年的CJ更加精彩而在炎炎夏日默默的付出著汗水。通過近距離人與模型的對比,能感受到這個模型到底有多大。
  • 2020年度諾獎:更多女性站到聚光燈下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8日,瑞典學院宣布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頒獎詞中說: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縱觀百餘年的諾貝爾歷史,露易絲·格麗克是第16位捧得文學獎桂冠的女性。
  • 聚光燈外的善意:一場十七年的愛心之旅
    從清晨到晌午,她一直精神滿滿,很難看出剛在2020年廣州馬拉松賽的救援輔助隊熬過兩個深夜。△ 2020年廣州黃埔馬拉松賽,何敏作為廣東救援輔助隊隊員,為參賽者提供緊急救援服務,成為他們堅強的後方。作為連鎖餐廳「幸福煮義」的創始人,何敏的日常似乎已經和生意無關,她的首家幸福煮義餐廳成為碧桂園社區公益活動的聚集點,眼下這家位於大夫山附近的寵物餐廳,也成為了志願者的活動中心。
  • 聚光燈下的戰友重逢!重慶好人禮讚現場迎來一群特殊嘉賓
    退役多年,他和戰友們,在2020年度重慶好人禮讚盛典現場的聚光燈和掌聲中重逢了!1月7日,2020年度重慶好人禮讚盛典現場,一段驚險的江中救人視頻,抓住了眾人的心。救人的人名叫李正萬,是一名退伍軍人。現場,他在部隊時的老班長、戰友列隊上臺,上演了戰友重逢的一幕……一次特別的戰友重逢雖然已經離開部隊多年,但軍人本色依舊。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前科技革命史時期的重要人物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前科技革命史時期的重要人物 2020甘肅事業單位醫療衛生崗招聘考試正在緊張備考中,甘肅事業單位E類考試主要考察醫學基礎知識和招聘崗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組成,
  • 聚光燈下「假笑」,3萬人用螢光棒反抗,他成名的背後不簡單
    他的演藝之路充滿了傳奇的色彩,但又似乎人人皆知,因為他是名副其實的星二代,他在聚光燈下長大,他是大眾偶像明星——謝霆鋒。  01.聚光燈下「假笑」  謝霆鋒出生在香港一個巨星家庭裡。父親謝賢是上個世紀著名影星,母親狄波拉是香港70年代第一位港姐。
  • 「聚光燈效應」:在大庭廣眾下出醜、恨不得立刻消失?其實沒那麼糟
    但這一切都是「聚光燈效應」在作祟罷了,你以為自己才是眾人的中心,大家都在關注你。但其實,關於你的一切窘事,別人早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因為別人也以為自己才是眾人的中心,他們根本沒興趣關注你。本文作者Louis Chew,原文標題The Spotlight Effect: Why No One Else Remembers What You Did。想像你剛走進一個房間。
  • 聚光燈效應:為什麼別人都在看你?
    在社會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叫做「聚光燈效應」。聚光燈效應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我們自我中心主義猖獗的結果。我們都是自己世界的中心。不過這不意味著我們傲慢,也不意味著我們重視自己甚於別人。相反,它意味著我們從自己的經歷中分析我們的存在。我們通過周圍的人看我們、觀察我們的感覺來評價周圍的世界和其他人。
  • 鮑姆加特納:在歐戰聚光燈下踢球的夢想終於成真了
    這場比賽是鮑姆加特納首次出現在歐戰的舞臺上,21歲的奧地利中場表示:「作為一個年輕的男孩,我的夢想一直是有一天能在歐戰比賽的聚光燈下踢球。」
  • 2020百度沸點年度人物系列榜單發布 愛國精神下國民凝聚...
    近日,基於網民搜索及資訊瀏覽數據,2020百度沸點發布了年度現象(包括年度關鍵詞、年度事件、年度淚點、年度國民驕傲榜、年度生活方式)、年度人物(包括年度驕傲人物、年度熱議人物)、年度作品(年度電視劇、年度綜藝、年度小說、年度電影)、年度知識(年度流行語、年度知識熱詞、年度科技熱詞)在內的4個系列共14個榜單。
  • 《智族GQ》年度人物:2020年,24個值得銘記的時刻
    走下舞臺的瞬間,他感動又輕鬆,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他記得散場後場內放了一首法語歌曲。後來同事告訴他,那是法國版的《難忘今宵》。面對2020年的諸多變故,我們需要多久才能平復自己的情緒?處於各行各業、正在經歷人生不同階段的我們,會做出怎樣的行動?本次《智族GQ》年度人物封面群像致敬1957年西德尼·呂美特所執導的電影《十二怒漢》, 「十二怒漢」面前的圓桌,象徵著平等與世界。
  • 對話袁小林:不在聚光燈下講故事,持續成為最好的自己
    2020年是沃爾沃被吉利收購的十周年,以十年為介質,沃爾沃完成了從品牌虧損到享譽全球的脫變。一組關鍵數據是,從2010年到2019年,沃爾沃汽車從被吉利收購之後走過了一段蓬勃發展的「復興之路」。2010年沃爾沃在華銷量剛過3萬臺,2018年遠遠超過13萬臺,2019年前十月便突破12萬臺,以逆市之態同比增長15.2%。
  • 專家揭秘:聚光燈下全程錄音錄像...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回想起近期進行的2019年國家醫保談判,吉林省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局副局長劉宏亮深感「壓力山大」。「我每天習慣性佩戴手環,其中11月11日,也就是談判的第一天,監測數據全天壓力紅標,整個白天超過11個小時持續處於高壓狀態。」11月28日,劉宏亮在國家醫保局2019年國家醫保談判準入藥品名單新聞發布會作出上述表述。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漢武帝的那些豐功偉績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漢武帝的那些豐功偉績 2020甘肅事業單位醫療衛生崗招聘考試正在緊張備考中,甘肅事業單位E類考試主要考察醫學基礎知識和招聘崗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組成,部分事業單位還會考到
  • EvaluateMedTech:2015-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
    EvaluateMed Tech預測到2020年,體外診斷產品(IVD)仍然是佔比最高的子行業。2020年IVD(體外診斷)銷售額約為 673億美元,在全球醫療器械銷售額中佔比13%,2015-2020年間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達6.1%,高於同期醫療器械行業整體5%的增速,整個研究報告是基於全球300家頂尖醫療器械生產商的公開數據而得出。
  • 「聚光燈下的我有點懵」
    提起第81集團軍某旅列兵王航航,還未下連就小有名氣:新兵連比武考核名列前茅,各項工作積極主動、事事爭先。由於表現搶眼,他很快就成了各級關注的焦點。一番促膝長談,王航航向指導員孟祥凱說出了心裡話:「我每天就像暴露在聚光燈下,特別害怕出錯讓大家失望」「越想證明自己,就越覺得無力,感覺怎麼努力也達不到大家的期許」「感到很挫敗,一想到考核就緊張,現在就想當個普通一兵」……「這是壓力『爆棚』惹的禍。」
  • 聚光燈效應
    這位大學生的這種心理感受,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焦點效應」,也叫「聚光燈效應」。一個人因為有了這種心理作用,就會感覺自己站在聚光燈下,所有的不完美都會被別人注意到,因此,愈發誠惶誠恐。  美國心理學家基洛維奇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在康奈爾大學隨意挑選了一名學生,讓這名學生穿上一件十分怪異的T恤衫走進教室。
  • 那些年中國公知炮製的關於美國的十大謠言,2020年全部被打臉
    那些年,網際網路還沒那麼發達,許多在各個領域裡稍有建樹的「知識分子」們跳了出來,自詡為意見領袖。  這些人,也就是「公知」的原型。  那麼「公知」的具體定義是什麼?  《南方人物周刊》在2004年提出的: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的知識者;對社會進言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的理想者。
  • 回顧|2016年海外醫療領域15位影響力人物
    2016年僅剩不到1%,回首這醫療界的精彩一年,全球生物科學、移動醫療的各界合作和進展越演越烈,從世界矚目的醫學科研計劃,到大火的下一代基因檢測及基因編輯、細胞測序和機制、幹細胞應用,再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推動醫療試驗和實踐等,都有數不清的從業者在努力,為全人類帶來更好的醫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