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同時換8個臟器已活67天 術後生活能自理

2020-11-30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2010年的最後一天,來自永州的馮新生(化名)接受了肝、胰、脾、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和闌尾共8個臟器的聯合移植,這個大規模的器官移植手術在亞洲尚屬第二例,在歐美也僅有幾例。

  2010年的最後一天,來自永州的馮新生(化名)接受了肝、胰、脾、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和闌尾共8個臟器的聯合移植,這個大規模的器官移植手術在亞洲尚屬第二例,在歐美也僅有幾例。

  「每活一天,他都在創造一個奇蹟!」兩個多月過去了,馮新生的主管醫生賀志軍介紹,相關文獻搜索顯示,亞洲範圍內,全腹腔移植存活時間最長的也就一個來月,而目前馮新生完成手術已67天,已經創造了奇蹟。

  器官移植後「什麼都能吃」

  3月8日上午,在湘雅二醫院普外器官移植科病房,馮新生略顯清瘦,但氣色不錯。60歲的周玉娥老人告訴記者,兒子馮新生的胃口不錯,一整根甘蔗都能吃得完,辣椒、豬蹄子等什麼都能吃。

  據該醫院普外器官移植中心賀志軍教授介紹,目前,馮新生主要面臨的問題是排異關。

  「他剛睡著,這兩天可能有些感冒。」坐在床邊的周玉娥顯得有些疲憊,兒子入院後,基本上是她一個人在這裡照顧。

  沒多久馮新生就醒了,坐起來吃了兩節甘蔗,不到15分鐘就吃完了。

 

  術後日常生活能夠自理

  馮新生每天都要下床在走廊上走動走動,洗臉漱口、大小便等日常生活都能夠自理。談到今後的打算,馮新生表示,出院後還是幹自己的老本行,繼續養雞養豬,幹別的也幹不來。

  馮新生的主管醫生賀志軍教授介紹,馮新生已經無需靜脈營養支持,靠自主飲食已能滿足代謝需要。昨天做了胃鏡,胃和結腸有排異的情況,肝臟、胰腺、小腸、脾臟等其他器官都沒有問題。

  3到6個月後或可以出院

  「出現排異,就得用激素衝擊治療,由於激素的作用,會出現焦慮、疲憊等狀態,情況穩定後再逐漸減量。因為移植的器官較多,每個器官的恢復時間都不同,不能有半點閃失,像小腸的功能,完全恢復至少要2-3個月時間。」賀志軍介紹。

  如果一切順利,馮新生3-6個月後即可出院,半年到1年就基本穩定了。

  患者終生離不開藥物

  但器官移植患者終生離不開藥物,由於抵抗力低,感染的機率比常人大很多。賀志軍介紹,穩定的情況下,馮新生每天需要靜脈注射液體藥品,主要補充維生素等微量元素,由於小腸是移植的,對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存在一定難度。

  周玉娥告訴記者,兒子為治病把家裡的房子都賣了,加上以前辦養豬場借了別人十幾萬也還不上,壓力特別大。

(責任編輯:凌喆)

相關焦點

  • 男子同時換8器官已活67天 術後生活能自理(圖)
    據三湘都市報報導 2010年的最後一天,來自永州的馮新生(化名)接受了肝、胰、脾、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和闌尾共8個臟器的聯合移植,這個大規模的器官移植手術在亞洲尚屬第二例,在歐美也僅有幾例。  「每活一天,他都在創造一個奇蹟!」
  • 男子一次性換8個內臟器官 闌尾也更換(圖)
    圖/記者秦樓  38歲男子一次性換了肚子裡8個器官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創造生命奇蹟,全腹腔多器官聯合移植手術成功  患者成為亞洲地區成功接受該手術治療的第二人,目前已能進食流質  遇到危險時,生活在海水中的海參會吐出內臟自保
  • 男子換8大器官創造奇蹟 命懸一線時只想好好活
    此後13個小時,家人和馮德發之間,是一扇緊閉著的門。  馮德發有四個兄弟姐妹,他是老大,下面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父親已於3年前去世。楊燕說,丈夫是整個大家庭的核心,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坍塌的頂梁柱,此前,為了給丈夫看病,親人籌了不少錢,自己也借了不少,將近10萬元,都用在了之前的治療中。  時間一點點地走。
  • 67歲男子擼貓後,突然多臟器衰竭!目前仍在搶救中!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湖北經視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最近,湖北一位老人突發胸悶,到醫院後隨即出現多臟器衰竭的症狀。醫護人員詢問病史後意外發現,老人患病的原因竟然與擼貓有關。67歲的韓爹爹躺在醫院重症監護室內。
  • 重獲「心」生,裝了8個支架的心臟換了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吳倪娜 實習生 劉寧子 記者 劉峻)「換了心後,我終於可以暢快呼吸了,」48歲的陳先生是江蘇淮安人,曾飽受終末期心衰折騰9年,裝了8個心臟支架後,終於成功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即將順利出院。
  • 4550、150.8萬、67.8億……這些數字很暖心!
    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水平已超過扶貧標準但仍低於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宣布脫貧後可繼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做到「脫貧不脫保」。人均收入超過當地農村低保標準的,可給予半年至1年的漸退期,漸退期間最低生活保障金仍按原核定金額發放。
  • 結腸癌術後能活多久?醫生說,除了治療外不要忽略結腸癌術後飲食
    在癌症面前相信沒有誰能做到「處事不驚」,雖然說現在醫學進步的很快,但是談癌色變的年代並沒有過去。癌症的發生率仍然不斷在增加,結腸癌就是其中一個。腸癌臨床上稱為結直腸癌,是直腸癌、結腸癌的統稱。據統計,我國大腸癌發病人數已較10年前增長了1倍之多。在中國惡性腫瘤中,大腸癌發病率迅猛上升至第3位,每年約37.6萬人診斷為大腸癌,平均每天約1000人被確診!
  • ...全身10個臟器功能衰竭,入住ICU70天後奇蹟般轉危為安
    今年,吳越萌生了換工作的想法。因應聘需要,須參加體能測試,而意外,恰好發生在8月25日測試這一天。當天,體測的第一項是3000米。10個臟器功能衰竭死亡近在眼前浙大二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徐善祥回憶,吳越被送來時,體溫依然超過40攝氏度,血壓極低,全身包括中樞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肝、腎、胃腸道、凝血、胰腺、內分泌、免疫系統等十個臟器功能衰竭,情況極度危險。
  • 報告顯示超10%老年人基本生活無法自理依賴全方位照料
    報告顯示超10%老年人基本生活無法自理依賴全方位照料  誰在照顧失能半失能老人  ● 報告顯示,有4.8%的老年人處於日常活動能力重度失能、7%處於中度失能狀態,總失能率為11.8%。也就是說,超過10%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飯、洗澡、如廁等方面的基本生活無法完全自理  ● 在我國人口快速老齡化、失能失智人口快速增加、照護需求快速增長和家庭結構變遷的現實下,化解風險的長期照護政策選擇和制度設計已經刻不容緩  ●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立後,至少在養老服務籌資方面,可以解除老年人的後顧之憂,使老年人能夠享受體面的、有尊嚴的、有質量的生活  □ 本報記者
  • 濰坊市實施護理保險 解決市民生活無法自理情況
    護理保險在濰坊市實施,參加職工醫保人員可申請  作為全省4個試點城市之一,職工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護理保險)於2015年1月1日起在我市施行,著力解決因年老、疾病、傷殘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者的護理問題。
  • 京山老人主動脈破裂在漢成功換血管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來升浩術後回鄉康復&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記者黃瑩通訊員塗曉晨劉坤維)經歷了7個小時的心臟最大手術
  • 少年吞活蛞蝓癱瘓8年後病逝 臨終對母親說「我愛你」
    巴拉德生病前又高又帥據英國《鏡報》5日報導,澳大利亞一名男子8年前在派對上吞食活蛞蝓(俗稱:鼻涕蟲)後,遭寄生蟲入侵腦部,導致他終身癱瘓,上周五因為併發症離世。不久巴拉德身體出現不適被送往醫院,醫生證實他的腦部已被寄生蟲「廣東住血線蟲」(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感染,隨後更罹患嗜酸細胞性腦膜腦炎(eosinophilic meningo-encephalitis),昏迷臥床長達420天。巴拉德住院3年後終於出院,但四肢癱瘓,生活完全無法自理,需以輪椅代步及靠喉管餵食。
  • 丘腦膠質瘤能活多久?
    一般來說,膠質瘤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後根據病情輔以放化療,丘腦膠質瘤也不例外。一線治療手段仍是先手術切除腫瘤,手術過程中切記注重對術中神經功能的保護,這將保障更好的術後生活質量,同時也將提高放化療的療效。歐洲、美國、日本等的膠質瘤治療規範中也指出,手術可很快解除佔位效應,明確病理,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放化療的效果。
  • 六旬男子胸悶一周 經查竟是心臟破了個「洞」
    心胸外科副主任崔勇等面臨巨大考驗,同時並發室間隔穿孔以及心室壁瘤的案例情況極為罕見,國內外鮮有報導。該類患者的死亡風險極大,併發症極具多樣性:一方面,室間隔穿孔以及心室壁瘤會引起血流動力血改變,造成患者血壓降低、多臟器灌注不足、全身循環衰竭,同時,由於血壓降低,冠脈灌注進一步減少,形成一惡性循環,從而誘發心率失常、心臟驟停等嚴重併發症,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患者生命往往難以維持。
  • 老人花百萬元做28種理療 如今生活不能自理
    60歲的王女士從2015年起在回龍觀一家養生會館做理療,上個月經醫院檢查發現腰椎多處增生、突出、病變,是慢性病突發。王女士女兒細問才知,兩年來在養生館辦卡已總共花去上百萬元。家屬認為會館應對王女士的病承擔責任,目前雙方仍在協商。
  • 男子患"蜘蛛人症" 8小時換掉半米長病變血管
    半島都市報4月18日訊(記者 韋麗麗)  36歲的王先生患了罕見的馬凡氏症候群,胸腹部主動脈發生了病變,血管管壁變薄,而這根血管不但供應全身臟器的供血還供應脊椎用血,一旦管壁破裂,病人將立即死亡。4月18日 ,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醫生用了八個小時,用人工血管替換了他原來長達50多釐米的病變血管。
  • 患病男子血管壁薄如紙 手術後主動脈血管換人工
    關鍵詞  80釐米切口、14個小時手術、主動脈大血管置換、尼龍人工血管  危急:血管壁薄如紙片  今年34歲的安徽天長男子秦強(化名),在2011年4月14日突然出現右上腹疼痛,嘔吐、大汗淋漓
  • 女孩移植狒狒心臟僅活21天,人類究竟能不能靠動物器官維持生命?
    ,女孩父母抱著一絲希望同意了,但儘管心臟移植的手術很順利,同樣因為出現排異,女孩活了21天後,便器官衰竭去世。活得久一點的案例也有,在1992年,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把狒狒的肝臟移植給一名因患B型肝炎導致肝臟壞死35歲男子,手術後當天,狒狒肝臟就開始發揮功能,為了減少患者體內對狒狒肝臟的排異反應,醫生們還採用多種抗排異反應藥物,這名男子術後慢慢恢復到可以走路,可以吃流食,但2個月後,該男子還是因為血液感染而死去。
  • 上班路上頭頂突然飛來一群馬蜂,57歲女子被蟄到多臟器衰竭
    自己好好在路上走著,頭頂突然飛下來一群馬蜂,在她腦袋上一通亂蟄後,致使她多臟器衰竭,醫生一度還下了病危通知。視覺中國供圖「太危險了,連醫生都說我是撿回了一命。」10月16日,錢報記者在浙江省中醫院血透中心見到鄭女士時,她的臉和手仍有些浮腫,身體也還比較虛弱,但已經能正常交流。回想起這十來天的經歷,仍然心有餘悸。
  • 當心衰遭遇主動脈夾層,換個心臟活著
    然而,他曾經接受過兩次心臟換瓣手術,病情發展至今已是終末期心衰,心臟幾近報廢。  針對這個特殊病例,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心臟移植團隊聯合大血管團隊,為李伯實施心臟移植 升主動脈、主動脈弓置換 降主動脈置換手術,為其換上「新」的心臟和長達20多釐米的大血管。李伯術後第17天康復出院,目前隨診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