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朋友抱團求職,「內部廝殺」也是少不了的。劉瀏攝
單位在招聘公告上將「雙休」兩個字特別突出。楊彥 攝
「3700?你覺得你憑什麼?」如果在招聘會上被劈頭蓋臉地問到了這個問題,你是不是能答得完美呢?昨天,由江蘇省人才市場、江蘇省信息技術人才市場主辦,智通人才連鎖南京分公司協辦的「江蘇省第二屆高校學生就業創業公益交流大會」在南京國展中心舉行,參會的1200多家企業帶來了5萬多崗位,吸引了3萬多求職者。在這場2013屆高校應屆生的第一場大型招聘會上,大四才開學沒多久的求職「新鮮人」們可是初次嘗到了「火藥味」。
求職者VS用人單位
「毒舌」僱主:「月薪3700?你覺得你憑什麼?」
「你對工資的要求是多少?」「嗯……3200到4000吧。」「這跨度也太大了!」「3700吧……」「3700?你覺得你憑什麼?」這是昨天的招聘會上,一家金屬材料類公司展位前求職者和招聘者關於薪水的對話。求職的是南京理工大學一名大四男生。可能沒料到招聘工作人員會這樣直接的質問,這個男生回答得有些結結巴巴,「我很守時……工作不會拖拉,交給我的任務會很好的完成。」
雖然說招聘人員風格可能各不相同,不過昨天招聘會上問得狠、批評得直接的「僱主」還不少。沒過多久,記者就碰上了另外幾樁。在一家連鎖酒店前,一位女生遞上了簡歷,目光如炬的人事經理立馬發現了問題,「你高中是啟東中學的哎,怎麼會大學就考了個技術學院?」這位女生一下子被問懵了,沉默了一會才猶猶豫豫說了句大實話,「我高中沒好好學習。」
而在另外一個展位,負責招聘的顯然是個「行家」,接連拋出了「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力學」「90%的酒精溶液」等好幾個相當專業的問題,應聘的男生回答得結結巴巴,最終招聘工作人員下了結論,「我覺得你對專業不熟,可能不是我們需要的人才。」
「在壓力下,能看出學生的不少特質。別看我們問得狠,優秀的學生照樣能顯示自己的特長,答得完美。」現場一位企業的人事經理這樣解釋他們的「毒舌」。
求職者VS求職者
狹路相逢:「上下鋪兄弟也免不了火拼」
「那家單位薪水多少啊?招人的嚴不嚴格?要不……我也去投一份?」早上10點半多,在招聘會逛了一陣的南京林業大學的孫敏遇到了自己的同班同學,兩人交流了一下投了簡歷的單位,孫敏覺得同學投的一家公司不錯,打聽了公司的位子,決定自己也去投一份。記者了解到,在昨天的招聘會上,一宿舍或是幾個朋友抱團來求職的也不少。
「我們在江寧大學城,一個宿舍的都來了。」一位男生和記者說,他們是學機械專業的,感覺昨天招聘會上機械專業對口的崗位並不是太多,幾個人投的肯定有重合。「幾家單位好像有一家待遇還不錯,想爭取一下。大家都能錄用當然好,可是找工作就是大家各憑本事吧,實在遇上了,上下鋪兄弟也免不了火拼哎。」
用人單位VS用人單位
奇招迭出:「標明有雙休會更有競爭力」
招聘會現場瀰漫火藥味的,可不止前兩者之間。看起來在招聘會上一直處在優勢地位的用人單位之間,其實也存在競爭。「我們肯定希望能找到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可是這類學生肯定大家都想要。我們單位並不是大家一聽都知道的名企,薪水競爭力也並不是很大,把我們的產品帶過來,希望他們對我們能有更具體的了解。」站在展臺後面,一家企業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
記者在招聘會現場還發現,「明碼標價」的單位比以往多了很多,並且和以往招聘會不同的是,大家比拼的似乎不是誰的開價高,而是誰開得更「實誠」,將工資福利一項項列明的單位比以往多了,有的甚至詳細到了生日祝福;一些單位開價也不似以往那麼大而化之,有一家紡織類企業底薪甚至明確到了「1720元」。
為了給企業競爭力增加砝碼,常規的薪水、班車、住房補貼之外,有企業還別出心裁。
記者在現場看到,有家食品單位在列印的招聘公告上還特別強調地手寫上了形象代言人「陸毅、李宇春」的名字;好幾家單位在招聘公告上將「雙休」兩個字特別突出。「現在很多民企都是單休,當然這和工作種類也有關。不過現在求職的孩子們觀念有了變化,很多都希望將工作和生活分開,特別是女生,所以標上雙休,也更有競爭力。」
行情探訪
5萬崗位3萬求職者就業壓力輕了?
大家印象中的招聘會都是「僧多粥少」的情況,為搶一個飯碗擠破頭,不過昨天的這場招聘會5萬崗位來了3萬求職者,是不是意味著今年的就業形勢無壓力呢?記者了解到,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
「校園宣講會已經開始進校園了,都是挺有名的大公司,但招聘的人反而比以前更少了。」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一位應屆本科生告訴記者。記者了解到,大企業招人雖然仍然趕早,但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很多企業都減少了招聘人數,尤其是一些外企,隨之而來的自然是競爭壓力的加大。這在昨天的招聘會上也能看出端倪。昨天的招聘會上名企也不少,比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弘業期貨、金陵飯店、蘇果超市等,而對應屆生,這些單位的要求並不低。比如排著長隊的A·O史密斯集團,對學歷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27種職位都要求研究生學歷,招聘41人。
另外,儘管招聘會「僧少粥多」,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專業、薪水、工作地點……崗位要能完全匹配上求職者的要求也並不容易。
今年「薪情」樂不樂觀?
記者昨天現場採訪了多位學生,發現學生們的薪水期待與學歷基本成正比,名校的學生「喊價」要更高一些。南京林業大學本科的端木同學則希望找一份3500到4000左右的工作,而南農大研究生董同學的期望月薪是在6000元左右。
那麼,用人單位「開價」又如何呢?記者了解到,崗位性質不一樣,差別也很大。比如文員、會計等崗位,企業給出的薪酬普遍都不會超過三千,即使本科也是如此。而一些技術型崗位,比如車間操作工,大專學歷要求的,很多單位也開到了3000以上。有工作經驗的「熟手」更值錢,一家從事新材料方面的公司,崗位中有三個職位要招有10年左右工作經驗的,年薪都開到了10-12萬。(實習生 朱悅 揚子晚報 記者楊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