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病毒NS5抑制STAT2在結構生物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2020-12-05 騰訊網

I型幹擾素(IFN)介導的先天性免疫反應是宿主抵禦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線【1】。誘導I型幹擾素信號需要激活STAT2,STAT2可以觸發數百個IFN刺激基因(ISGs)的表達來抑制感染【2】。為了獲得成功的感染,病毒必須抑制由STAT2觸發的IFN反應的激活。ZIKV和DENV兩種病毒通過使用各自的NS5去抑制hSTAT2介導的幹擾素應答【3】【4】【5】。對宿主和病毒之間的這種「軍備競賽」的機械理解對於開發新的病毒感染治療策略至關重要。

圖1 ZIKV/DENV-NS5介導的hSTAT2降解和IFN反應抑制模型

STAT2屬於轉錄調節因子4的七個成員STAT家族,包含一個N端結構域(ND)、一個螺旋線圈結構域(CCD)、一個DNA結合域(DBD)、一個連接域(LD)、一個SRC同源2(SH2)結構域、一個含有尾段的酪氨酸磷酸化(pY)位點和一個轉錄激活域(TAD);NS5包含一個N-末端甲基轉移酶(MTase)結構域,該結構域催化病毒RNA加帽,以及一個負責複製病毒基因組的RdRP域。這些NS5蛋白直接與hSTAT2結合,並通過蛋白酶體介導的途徑促進其降解。(圖2)

圖2 ZIKV病毒和hSTAT2的序列分析

2020年8月10日,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生物化學系的Jikui Song教授在頂尖學術期刊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STAT2 suppression by flavivirus NS5」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通過晶體學和冷凍電鏡的方法,解析了ZIKV病毒NS5和hSTAT2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並揭示這些相互作用與hSTAT2-IRF9結合競爭,對hSTAT2的降解、抑制I型幹擾素反應和有效的病毒感染至關重要。同時,通過對DENV NS5-hSTAT2進行EM和細胞分析,發現DENV NS5-hSTAT2的相互作用方式與ZIKV NS5相似,從而揭示這兩種黃病毒中存在一種保守的hSTAT2-NS5參與機制。

圖3 ZIKV病毒NS5的RdRP結構域和hSTAT21-713的晶體結構

圖4 ZIKV病毒NS5全長序列和hSTAT21-713的冷凍電鏡結構

通過對NS5與hSTAT2相互作用界面分析,發現hSTAT中的F175A和R176A突變顯著降低了hSTAT2與NS5的結合(圖5g);同樣的,對ZIKV病毒NS5的MutDH(D734A、H855A)、MutYDH(Y25A、D734A、H855A)、MutRDH(R327A、D734A、H855A)或MutYRDH(Y25A、R327A、D734A、H855A)進行突變也大大減弱NS5-hSTAT2的結合(圖5h)。最後,通過免疫螢光的方法,表明ZIKV NS5-hSTAT2相互作用是ZIKV NS5和hSTAT2細胞質共定位的基礎(圖5i)。

圖5 ZIKV-NS5-hSTAT2相互作用的細胞分析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野生型的DENV-2 NS與hSTAT2有強烈的相互作用,但DENV-2的單位點突變D732A或L853A、雙位點突變D732A L853A則與hSTAT2沒有互作(圖6c)。此外,和hSTAT2的異位表達導致野生型而不是D732A L853A突變的DENV-2 NS5保留在細胞質(圖6d)。這些結果表明,DENV-2 NS5和ZIKV NS5以類似的方式與hSTAT2結合。

圖6 DENV-2 NS5-hSTAT2相互作用分析

研究進一步評估ZIKV NS5-hSTAT2相互作用對hSTAT2穩定性和細胞內相關I型幹擾素反應的影響。野生型ZIKV NS5在293T細胞中的表達導致內源性hSTAT2蛋白水平的劑量依賴性降低(圖7a)。同時,在幹擾素處理的293T細胞中,野生型ZIKV NS5的表達,而非NS5 MutYRDH的表達,導致ISG54和OAS-1表達的劑量依賴性降低(圖7c)。同時,轉染野生型NS5的細胞表現出對RIG-I、TBK1或IRF3激活的螢光素酶活性的顯著抑制(圖7d)。

圖7 ZIKV-NS5-hSTAT2相互作用在ZIKV-NS5介導的hSTAT2降解和I型幹擾素信號抑制中的作用

該研究解析了hSTAT2與ZIKV和DENV的NS5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和冷凍電鏡結構並解釋了以下結論。第一,NS5的甲基轉移酶結構域和RdRP結構域形成一個保守的結構域裂口,隱藏了hSTAT2的coiled-coil結構域,從而抑制了hSTAT2與IRF9的結合;第二,ZIKV NS5-hSTAT2相互作用,介導了hSTAT2的降解和抑制I型幹擾素的產生。

1. Hoffmann, H. H., Schneider, W . M. & Rice, C. M. Interferons and viruses: an evolutionary arms race of molecular interactions. Trends Immunol. 36, 124–138 (2015).

2. Sadler, A. J. & Williams, B. R. Interferon-inducible antiviral effectors. Nat. Rev. Immunol. 8,559–568(2008).

3. Ashour, J., Laurent-Rolle, M., Shi, P . Y . & Garcia-Sastre, A. NS5 of dengue virus mediates STAT2 binding and degradation. J. Virol. 83, 5408–5418 (2009).

4. Grant, A. et al. Zika virus targets human STAT2 to inhibit type I interferon signaling. Cell Host Microbe 19, 882–890 (2016).

5. Morrison, J. et al. Dengue virus co-opts UBR4 to degrade STAT2 and antagonize type I interferon signaling. PLoS Pathog. 9, e1003265 (2013).

相關焦點

  • 結構生物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2019年10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結構生物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近日,和西班牙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科學家現在已經成功地解析了這些納米機器的分子結構。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Nature》雜誌上。文章作者是來自分子感染生物學研究所的Sebastian Geibel博士。 在過去五年中, Geibel博士的團隊一直致力於製備可用於冷凍電子顯微鏡觀測的蛋白樣品。
  • 黃、東海漂浮銅藻的來源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應用藻類學雜誌》(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刊出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藻種質庫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 發育生物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2019年10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發育生物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Eur Respir J:新研究揭示肺臟發育高清圖譜DOI: 10.1183/13993003.00746-2019 過早出生的嬰兒常常患有肺部發育不良,並可能面臨危及生命的後果。
  • 西南大學崔紅娟教授在腫瘤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以幹細胞生物學為依託,近期在腫瘤生物學及其家蠶疾病模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最新研究進展。近日,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神經腫瘤學領域頂級期刊Neuro-Oncology (IF=7.79) (DOI: 10.1093/neuonc/noy037)。碩士研究生何江作為論文第一作者。該研究原創性發現了睪丸特異性基因OIP5可以促進腦膠質瘤的增殖和轉移,對腦癌患者病情及預後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 研究揭示靶向NS1的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作用機制
    黃病毒是一類主要通過蚊媒傳播的病毒,包括有登革病毒(DENV)、西尼羅病毒(WNV)及寨卡病毒(ZIKV)等,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流行,危害大。目前,針對大多數黃病毒,未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和疫苗。開發廣譜保護性療法和疫苗成為黃病毒防控領域的關鍵且未實現的目標。
  • 頂科前沿|糖生物學:抗病毒研究中的潛力股
    頂科前沿|糖生物學:抗病毒研究中的潛力股 2021-01-14 1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國際科學家研究團隊:量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
    一個由中國、美國、英國、德國、瑞典、奧地利、荷蘭、加拿大、新加坡、捷克等國的科學家組成的大型國際科學家研究團隊,就當前量子生物學的研究水平、動態與研究進展發表論文,他們的合作研究成果刊登在昨天的《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 長篇綜述:合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
    介紹合成生物學的定義、相關概念、學科特點與現階段研究內容,並綜述最新研究進展,如基因調控開關、基因計數器、生物邏輯門元件、生物計算、人造生物圖案、可擦寫數據寄存器、電生物反應器「合成」生物燃料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並展望合成生物學的巨大發展前景。
  • Nucleic Acids Research|黃病毒基因組RNA的環化抑制了從頭翻譯起始
    Sanford團隊的一篇關於circRNAs研究論文,報導了黃病毒基因組RNA的環化抑制了從頭翻譯起始過程。簡介黃病毒,包括登革熱病毒(DENV)和黃熱病病毒,在人類中引起嚴重疾病,而母親感染寨卡病毒(ZIKV)後會誘發新生兒小頭畸形。
  • 梳理HCV最新研究進展
    因此,研發新型抗 HCV 藥物仍然是藥物研究和開發的一個熱點。C型肝炎病毒(HCV)可緩慢發展多年,通常無症狀,但可引起嚴重的肝損傷和肝癌。與A型以及B型肝炎病毒不同,針對HCV,人們一直沒有開發出成功的疫苗。小編針對HCV研究最近取得的進展,作了一番盤點,希望有助於讀者。
  • 北大團隊新發現:某些抗體結合可抑制新冠病毒突變體
    近日,北京大學結構生物學與抗體研發團隊聯合中國醫科院動研所在《細胞》雜誌發文,揭示新冠中和抗體功效和機制。在前期篩選的可抑制新冠病毒的高活性抗體BD-368-2基礎上,團隊進一步發現BD-368-2與新冠病毒Spike三聚體的相互作用機制,並成功解析了二者形成複合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另外,該抗體與其他抗體形成的抗體「組合」還可應對新冠病毒突變體。
  •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2019-11-29 微生物研究所 【字體:大(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衣殼(Capsid)的高解析度電鏡三維結構,並鑑定出多種關鍵的衣殼蛋白,為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和疫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 藍細菌合成生物學研究進展
    藍細菌代謝工程領域傳統上將糖原合成視為光合細胞工廠中目標產物合成的重要競爭途徑,目前已經有大量通過阻斷和弱化糖原合成途徑來提高目標產物合成、優化藍細菌光合細胞工廠效能的嘗試案例,然而大多數案例未能取得效果,不同研究團隊的類似操作甚至取得了矛盾的結果。
  • 結構生物學解鎖新冠肺炎病毒
    科學家積極研發疫苗和解藥,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進行研究, 首重了解病毒分子間的確切的形狀和結構,才有機會研發出解藥和疫苗。 先前的抗流感藥物,例如:特敏福(Tamiflu)和瑞樂沙(Relenza),都是透過解構病毒的方法,才研發成功。
  • 生物物理所發現宿主抑制病毒蛋白質合成重編碼的新機制
    該研究鑑定到一個新的宿主抗病毒因子(命名為Shiftless,簡稱SFL),抑制蛋白質翻譯過程中的程序性-1位核糖體移碼(Programmed -1 Ribosomal Frameshifting)。  病毒感染可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作為最小的可複製的生物體,病毒又是一種重要的模式生物,許多具有普遍意義的生物學規律最初都是在病毒中發現的。
  • 綜述:感磁微生物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林巍研究員、潘永信院士及其合作者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綜述文章(On the origin of microbial magnetoreception),系統總結了以趨磁細菌為代表的感磁微生物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 CRISPR領域最新進展盤點(十)
    因此,筆者盤點最近一段時間CRISPR領域的最新進展,以饗讀者。一、bioRxiv:新機制- AcrIF9誘導CRISPR-Cas複合物與非特異性DNA結合噬菌體和其他可移動的遺傳元件表達Anti-CRISPR蛋白(Acr)以保護它們的基因組不被CRISPR-Cas系統破壞。
  • 科學家們在EB病毒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盤點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跟大家一起來學習近期科學家們在EB病毒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4】Immunity:EB病毒疫苗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Cohen表示,此前研究中我們希望能開發出重點針對病毒表面蛋白gp350的EB病毒疫苗,病毒能利用gp350來進入宿主細胞,然而EB病毒並不僅僅感染B細胞,其還會感染位於口腔和咽喉上部的上皮細胞,當接觸EB病毒感染者的唾液時這些細胞就會被感染;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向通過研究闡明如何促進病毒中和性抗體的產生,而不只是研究病毒表面的gp350蛋白,研究者表示,針對病毒蛋白gH/gL複合體的抗體或許在抑制EB
  • 重磅級文章解讀HIV藥物最新研究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導,共同解讀近期HIV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情況,分享給各位!因此,通過合理的結構修飾得到高效、廣譜抗耐藥以及具有良好藥代動力學性質的 NNRTIs 是當前抗愛滋病藥物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
  • 多篇文章解讀示蹤技術在多疾病領域的研究進展
    示蹤技術是利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標記物在體內或體外跟蹤其行徑、轉變和代謝等過程的一種技術,近年來科學家利用示蹤技術在多種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對近年來和示蹤技術相關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