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一種為自己國家的利益而說謊的愛國主義藝術。——〔美〕比爾斯:《魔鬼辭典》
國家外交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相似卻又有所不同,一定程度上可以將之作為人際交往放大之後的結果,與此同時被放大的不僅僅是事情的影響範圍,其嚴謹性、持續性、重要性皆有質的飛躍,畢竟國家無小事。
因此外交究其本質需要以人情世故之通俗理念去對待,同樣要以事關國家存亡榮辱而予以慎重。看似雜亂無章且風雲詭譎、暗潮洶湧的外交事務,實質上亦是有理可循。
一、尼克森訪華
縱觀中國近代外交事務之中,「尼克森訪華」乃是中美外交關係奠定的一大裡程碑,標誌著中美關係由持續已久的僵局逐步回暖解凍,為日後中美關係發展埋下伏筆。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 點30分,隨著美國總統專用的「空軍一號」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尼克森及夫人緩步走下舷梯,中國總理伸出了手代表一國權威的大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手握在一起,長達一分鐘之久。
結束了20多年的中美隔絕狀態,標誌著中美關係邁進一個嶄新的時代。
尼克森為彰顯兩國友誼,為中國帶來了一份特殊禮物作為國禮,分別是四棵紅松以及一棵北美紅杉,這五顆樹被種植在杭州這片沃土之上。距今已有幾十年歲月。那麼,1972年之時尼克森給杭州送上的五顆樹現在如何了呢?
二、象徵中美友誼的五棵參天大樹
四棵紅松被送到花港花園種植,而僅有的一棵紅杉則是根據總理指示種在了杭州植物園。美國方面所贈送的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幾棵樹木,同樣亦有相關的培育養護知識等等。
作為「尼克森訪華」這一重要歷史的見證者以及中美友誼進入全新階段的裡程碑,這五棵不遠萬裡而來的友誼之樹自然得到了有關方面的細心養護與培育,其間日夜有人看護這一項便足以窺見對於中國而言怎樣看中這五棵大樹,對於中美友誼又是持有著怎樣一番觀點。
樹木由木桶妥善裝運自美國原封不動一路抵達杭州。相關工作人員接到指示之後便積極籌備,在植物園之中精挑細選一塊土地,並在周圍築起竹籬笆,蓋了一間小茅屋由專人負責看護。
根據美方提供的相關記載,工作人員亦是經由充分考慮之後,每逢夏日便以噴霧器控制空氣潮溼程度,或以蘆簾遮擋陽光等,以避免「水土不服」。在無微不至的照料之下樹木良好地紮根在了杭州並茁壯成長。
然而這五棵樹並沒能夠全數熬過歲月風霜,或者因為水土不服等重重原因所致,四棵紅松先後死亡,唯獨這一棵紅杉可謂一枝獨秀,得到了很好地生長。並且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之下,不僅僅保證了這棵紅杉的茁壯成長同時更在此基礎上培育出了第二代紅杉。
紅杉
後來這棵紅杉被遷往山上之後,考慮到這棵紅杉樹已經成為了著名景點,所以作為替代品的便是第二代紅杉。
卸任總統之位的尼克森亦曾第二次抵達中國,並且特意前往杭州探望昔年間帶給中國土地的大樹。得知仍有一棵尚且存世的消息尼克森顯然是非常震驚且欣慰的,而得知二代紅杉被成功培育之時,尼克森自然是更為心滿意足。其間中國人的重視與禮遇令他倍感殊榮。
回過頭來,作為美國總統的尼克森為何要挑選四棵紅松以及一棵紅杉作為與中國方面初次會晤的見面禮?實質上這一舉措的背後亦是經由諸多商議探討,乃是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
紅松與紅杉乃是美國最為宏偉高大的樹種之一,能成長到100米以上,其樹齡可以長達數千年。這兩種數目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美國的本土文化,與此同時相較之於其它禮物經由時間逐漸破舊,樹木顯然展現出了磅礴的生機以及持久性。
紅松
因此,在經由考量之後尼克森最終確定了這份禮物的內容。
以我們現有角度來看,在中國土地之上蓬勃生長的那一棵紅杉,乃是尼克森訪華這一歷史事件的標誌,更是與尼克森本人有著直接關聯的紀念價值,此外更象徵著中美之間友誼如同樹木一般茁壯健康成長,如同那顆紅杉樹一般存在千年,節節攀升至全新高度。
縱觀國際事務,「分則兩利、分則兩傷」面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的提出,攜手並進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時代的主題。
任何大小國家想要腳踏實地的快速發展,自然離不開與其它國家之間的互通有無、互惠互利,若是自我孤立抑或單方面破壞外交關係,無疑是在自掘墳墓。一如總理曾言,「今天的現實是不夠美滿的,但是美滿的現實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去創造。」
三、尼克森的中國之行
尼克森初到中國,在總理的陪同之下,尼克森檢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總理事先作出的指示「以禮相待,不卑不亢,不冷不熱,理直氣壯,不強加於人。」之下,三軍儀仗隊展現出了中國國家威嚴與風範。
這令尼克森為之震撼,並作出「前所未見」的高度評價,並且此後在回憶錄之中仍舊對彼時所見記憶猶新,再度做出高度讚揚。
美國總統尼克森到達中國之後,中美雙方領導人會面,對於國際形勢相關意見進行交換,不僅改變的中美關係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樣影響著這個國際的格局形成,尤其是後來在中國臺灣地區問題上達成了一定的共識,確定了「一個中國」的外交基礎。
而這一過程之中,實質上偉人礙於身體原因已經很難進行外交事務,但是卻因此次外交活動對於中國未來至關重要的影響,他堅持在尼克森抵達中國首日與之會面,且當晚總理設國宴予以款待。
此外亦包括美方答謝晚宴、杭州晚宴等,令尼克森對於中國的飲食文化亦有了充分的了解。據雪梨克松本人對於白袍蝦仁這道淮揚菜較為推崇,以致這道菜固定在了國宴菜單之中。
此外美國總統尼克森不僅僅就政治上與中國方面進行交涉,此行更是歷時七天得到了中國有關方面的熱情招待。
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皆是留下了他的足跡,長城、故宮亦是令尼克森為之震撼。這一程訪華之路,不僅僅政治上意義非凡,同樣也讓美國總統尼克森充分認識了解到了中國的人文環境以及文化積澱,促進國際對於中國正確認知的發展。
尼克森先後抵達的上海、北京、杭州三地實質上皆有原因。上海乃是尼克森抵達中國以及踏上歸途的必經之地,而北京作為我國政治中心,雙方領導會面必定要由此展開。其間杭州一行才是尼克森對外說法旅行這一目的的真實見證者。
四、尼克森杭州送樹的緣由
實質上原本杭州並不在尼克森訪華的整體規劃範圍之內,是由中方進行協商確定的,其間綜合著各項因素,但是杭州一行對於尼克森而言顯然是流連忘返的,以至於後來卸任總統後的尼克森又再度返回杭州故地重遊。
1972年2月26日,尼克森按照預先行程抵達杭州,按照中央規定並沒有大規模的歡迎儀式,但是機場兩側擺滿了中美國旗,亦是符合偉人「不卑不亢,以禮相待」的外交策略。
尼克森遊訪杭州21小時的全程包括抵達上海踏上歸途期間,總理殫精力竭的陪同著以便儘快敲定相應外交協商。
由於時間緊迫,一行人剛抵達杭州西泠賓館後,便馬不停蹄地踏上了遊覽之旅。在總理陪同之下尼克森遊覽了著名景點「花港觀魚」,並乘船遊西湖,拜訪了杭州著名景點靈隱寺。
當遊覽結束之後已是夜幕降臨,由此浙江省地方領導安排在杭州飯店的晚宴逐步拉開帷幕。雖然晚宴規格與國宴無法相提並論,但是亦是傾盡心力準備的,席間西湖醋魚、龍井蝦仁等菜品更將杭州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
即便小小菜單亦是由國畫大師親手繪製且各個不同,其間細微之處更顯用心。宴會結束之後,浙江省地方領導收到美方贈禮一支派克筆,其間鑲嵌著美國探月歸來帶回的一顆月球巖石。而中方作為回禮則是贈送了一箱極具中國特色的龍井茶葉。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行過於美好,令尼克森流連忘返。而他作為美國國禮帶來的五顆樹,最終也被拍板種在杭州。
現今多年歲月過去,中國早已不是那個飽受欺凌的落後國家。日新月異的發展之下,是騰飛的經濟和富足的人民生活。但所有人都不應該忘卻,一切優渥生活的背後,是先人們不懈的努力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