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森給杭州送來的五棵樹如何了?

2020-12-03 上官木啊

外交:一種為自己國家的利益而說謊的愛國主義藝術。——〔美〕比爾斯:《魔鬼辭典》

國家外交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相似卻又有所不同,一定程度上可以將之作為人際交往放大之後的結果,與此同時被放大的不僅僅是事情的影響範圍,其嚴謹性、持續性、重要性皆有質的飛躍,畢竟國家無小事。

因此外交究其本質需要以人情世故之通俗理念去對待,同樣要以事關國家存亡榮辱而予以慎重。看似雜亂無章且風雲詭譎、暗潮洶湧的外交事務,實質上亦是有理可循。

一、尼克森訪華

縱觀中國近代外交事務之中,「尼克森訪華」乃是中美外交關係奠定的一大裡程碑,標誌著中美關係由持續已久的僵局逐步回暖解凍,為日後中美關係發展埋下伏筆。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 點30分,隨著美國總統專用的「空軍一號」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尼克森及夫人緩步走下舷梯,中國總理伸出了手代表一國權威的大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手握在一起,長達一分鐘之久。

結束了20多年的中美隔絕狀態,標誌著中美關係邁進一個嶄新的時代。

尼克森為彰顯兩國友誼,為中國帶來了一份特殊禮物作為國禮,分別是四棵紅松以及一棵北美紅杉,這五顆樹被種植在杭州這片沃土之上。距今已有幾十年歲月。那麼,1972年之時尼克森給杭州送上的五顆樹現在如何了呢?

二、象徵中美友誼的五棵參天大樹

四棵紅松被送到花港花園種植,而僅有的一棵紅杉則是根據總理指示種在了杭州植物園。美國方面所贈送的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幾棵樹木,同樣亦有相關的培育養護知識等等。

作為「尼克森訪華」這一重要歷史的見證者以及中美友誼進入全新階段的裡程碑,這五棵不遠萬裡而來的友誼之樹自然得到了有關方面的細心養護與培育,其間日夜有人看護這一項便足以窺見對於中國而言怎樣看中這五棵大樹,對於中美友誼又是持有著怎樣一番觀點。

樹木由木桶妥善裝運自美國原封不動一路抵達杭州。相關工作人員接到指示之後便積極籌備,在植物園之中精挑細選一塊土地,並在周圍築起竹籬笆,蓋了一間小茅屋由專人負責看護。

根據美方提供的相關記載,工作人員亦是經由充分考慮之後,每逢夏日便以噴霧器控制空氣潮溼程度,或以蘆簾遮擋陽光等,以避免「水土不服」。在無微不至的照料之下樹木良好地紮根在了杭州並茁壯成長。

然而這五棵樹並沒能夠全數熬過歲月風霜,或者因為水土不服等重重原因所致,四棵紅松先後死亡,唯獨這一棵紅杉可謂一枝獨秀,得到了很好地生長。並且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之下,不僅僅保證了這棵紅杉的茁壯成長同時更在此基礎上培育出了第二代紅杉

紅杉

後來這棵紅杉被遷往山上之後,考慮到這棵紅杉樹已經成為了著名景點,所以作為替代品的便是第二代紅杉。

卸任總統之位的尼克森亦曾第二次抵達中國,並且特意前往杭州探望昔年間帶給中國土地的大樹。得知仍有一棵尚且存世的消息尼克森顯然是非常震驚且欣慰的,而得知二代紅杉被成功培育之時,尼克森自然是更為心滿意足。其間中國人的重視與禮遇令他倍感殊榮。

回過頭來,作為美國總統的尼克森為何要挑選四棵紅松以及一棵紅杉作為與中國方面初次會晤的見面禮?實質上這一舉措的背後亦是經由諸多商議探討,乃是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

紅松與紅杉乃是美國最為宏偉高大的樹種之一,能成長到100米以上,其樹齡可以長達數千年。這兩種數目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美國的本土文化,與此同時相較之於其它禮物經由時間逐漸破舊,樹木顯然展現出了磅礴的生機以及持久性。

紅松

因此,在經由考量之後尼克森最終確定了這份禮物的內容。

以我們現有角度來看,在中國土地之上蓬勃生長的那一棵紅杉,乃是尼克森訪華這一歷史事件的標誌,更是與尼克森本人有著直接關聯的紀念價值,此外更象徵著中美之間友誼如同樹木一般茁壯健康成長,如同那顆紅杉樹一般存在千年,節節攀升至全新高度。

縱觀國際事務,「分則兩利、分則兩傷」面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的提出,攜手並進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時代的主題。

任何大小國家想要腳踏實地的快速發展,自然離不開與其它國家之間的互通有無、互惠互利,若是自我孤立抑或單方面破壞外交關係,無疑是在自掘墳墓。一如總理曾言,「今天的現實是不夠美滿的,但是美滿的現實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去創造。」

三、尼克森的中國之行

尼克森初到中國,在總理的陪同之下,尼克森檢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總理事先作出的指示「以禮相待,不卑不亢,不冷不熱,理直氣壯,不強加於人。」之下,三軍儀仗隊展現出了中國國家威嚴與風範。

這令尼克森為之震撼,並作出「前所未見」的高度評價,並且此後在回憶錄之中仍舊對彼時所見記憶猶新,再度做出高度讚揚。

美國總統尼克森到達中國之後,中美雙方領導人會面,對於國際形勢相關意見進行交換,不僅改變的中美關係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樣影響著這個國際的格局形成,尤其是後來在中國臺灣地區問題上達成了一定的共識,確定了「一個中國」的外交基礎。

而這一過程之中,實質上偉人礙於身體原因已經很難進行外交事務,但是卻因此次外交活動對於中國未來至關重要的影響,他堅持在尼克森抵達中國首日與之會面,且當晚總理設國宴予以款待。

此外亦包括美方答謝晚宴、杭州晚宴等,令尼克森對於中國的飲食文化亦有了充分的了解。據雪梨克松本人對於白袍蝦仁這道淮揚菜較為推崇,以致這道菜固定在了國宴菜單之中。

此外美國總統尼克森不僅僅就政治上與中國方面進行交涉,此行更是歷時七天得到了中國有關方面的熱情招待。

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皆是留下了他的足跡,長城、故宮亦是令尼克森為之震撼。這一程訪華之路,不僅僅政治上意義非凡,同樣也讓美國總統尼克森充分認識了解到了中國的人文環境以及文化積澱,促進國際對於中國正確認知的發展。

尼克森先後抵達的上海、北京、杭州三地實質上皆有原因。上海乃是尼克森抵達中國以及踏上歸途的必經之地,而北京作為我國政治中心,雙方領導會面必定要由此展開。其間杭州一行才是尼克森對外說法旅行這一目的的真實見證者。

四、尼克森杭州送樹的緣由

實質上原本杭州並不在尼克森訪華的整體規劃範圍之內,是由中方進行協商確定的,其間綜合著各項因素,但是杭州一行對於尼克森而言顯然是流連忘返的,以至於後來卸任總統後的尼克森又再度返回杭州故地重遊。

1972年2月26日,尼克森按照預先行程抵達杭州,按照中央規定並沒有大規模的歡迎儀式,但是機場兩側擺滿了中美國旗,亦是符合偉人「不卑不亢,以禮相待」的外交策略。

尼克森遊訪杭州21小時的全程包括抵達上海踏上歸途期間,總理殫精力竭的陪同著以便儘快敲定相應外交協商。

由於時間緊迫,一行人剛抵達杭州西泠賓館後,便馬不停蹄地踏上了遊覽之旅。在總理陪同之下尼克森遊覽了著名景點「花港觀魚」,並乘船遊西湖,拜訪了杭州著名景點靈隱寺

當遊覽結束之後已是夜幕降臨,由此浙江省地方領導安排在杭州飯店的晚宴逐步拉開帷幕。雖然晚宴規格與國宴無法相提並論,但是亦是傾盡心力準備的,席間西湖醋魚、龍井蝦仁等菜品更將杭州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

即便小小菜單亦是由國畫大師親手繪製且各個不同,其間細微之處更顯用心。宴會結束之後,浙江省地方領導收到美方贈禮一支派克筆,其間鑲嵌著美國探月歸來帶回的一顆月球巖石。而中方作為回禮則是贈送了一箱極具中國特色的龍井茶葉。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行過於美好,令尼克森流連忘返。而他作為美國國禮帶來的五顆樹,最終也被拍板種在杭州。

現今多年歲月過去,中國早已不是那個飽受欺凌的落後國家。日新月異的發展之下,是騰飛的經濟和富足的人民生活。但所有人都不應該忘卻,一切優渥生活的背後,是先人們不懈的努力和堅持。

相關焦點

  • 相隔41年 尼克森外孫西湖邊再種中美友誼樹
    41年前,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森,帶著美國特產珍貴樹種——北美紅杉樹苗,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把樹種在了西湖邊的植物園裡,傳遞中美友好情誼。41年後,在尼克森誕辰100周年之際。另一位「尼克森」來到杭州,重走當年外祖父訪杭之路,也種下了中美友誼之樹。這位「尼克森」,全名叫克里斯多福·尼克森·考克斯,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外孫。
  • 尼克森所贈北美紅杉「子孫滿堂」 見證中美友誼代代相傳
    1972年尼克森訪華時送給中國一棵北美紅杉,如今這棵樹已高達15米,並繁育出了「子孫」。(中國日報網 黨超峰 攝)中國日報網杭州9月7日電(記者 黨超峰)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一行在周恩來總理的陪同下訪問杭州,並帶來了中美友誼的象徵——五株樹苗,分別是四棵紅松和一棵北美紅杉,後者種在了西湖邊的杭州植物園裡。44年後,這棵紅杉長勢如何呢?9月6日,記者來到杭州植物園一探究竟。
  • 參考消息特稿 |我曾接待尼克森訪華隨行記者團
    《參考消息》「外交官回眸中美建交40周年」系列之二【原標題】回憶尼克森訪華的新聞逸事 文/江承宗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被譽為「破冰之旅」,當時我在外交部新聞司記者工作處任副處長,參與接待隨團採訪的美國記者的工作。在此過程我親身經歷了許多個「第一」,好多片段終身難忘。
  • 1972年尼克森訪華,禮品破損,毛主席一句話令全場佩服!
    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經過長時間的試探後,終於忍不住在春節剛剛結束後便開始對中國的訪問
  • 見證杭州百年歷史的TA,已經美成精了!
    臨安區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金錢松、桐廬縣富春江鎮蘆茨村的馬尾松入選了浙江十大樹王;淳安縣威坪鎮洞源村的銀杏、臨安 區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銀杏(五世同堂)入選了浙江十大古樹;桐廬縣瑤琳鎮畢浦村的樟樹(畢浦娘娘)、杭州市花港公園的北美紅杉入選浙江十大名木。  2014年12月,杭州市林業水利局會同有關部門啟動了尋找「杭州最美古樹」活動。
  • 尼克森回憶錄:如果我在死前有什麼事情想做,那就是去中國
    1972年2月21號,尼克森乘坐飛機從華盛頓飛往北京,飛行時長不過十幾個小時,但尼克森的這次旅程卻用了23年的時間。尼克森訪華的一周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此後中美逐漸打破堅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外交關係,由此啟發了國際政治中意識形態體系的更新,推動了世界和平與經濟流通,堪稱20世紀政治史上一個偉大的裡程碑。
  • 這種魚讓曹操念念不忘,尼克森也吃過,英女王想吃卻沒口福!
    尼克森在國宴上 1972年2月尼克森訪華,吃到松江鱸魚。14年後,伊莉莎白二世女王訪華,也點名指名要吃「尼克森魚」,可惜當時松江鱸魚因為被過度捕撈,已經接近野外滅絕,徵用大量漁船也未能捕捉到一條,女王甚為遺憾。 所幸目前人工繁殖有突破性進展,松江鱸也可以遊入尋常百姓家了。 下面就跟著小編學一下松江鱸魚的做法吧!
  • 史海鉤沉:傳奇女子陳香梅與尼克森的一段恩怨
    本文原載於《千龍新聞網》2002年7月23日陳香梅1968年,美國總統詹森由於國內激烈反對越戰,宣布不再競選連任,推薦副總統漢弗萊為民主黨候選人,同時催促當時的南越總統阮文紹與北越議和停戰,以免美軍士兵繼續做無謂的犧牲。
  • 「十四五」杭州構建「一核九星」城市空間,杭州中環全面開工,杭州...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  這一年的杭州,已成為一座全市生產總值超1.5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2萬美元,常住人口超1000萬的特大城市。  2020年12月15日,杭州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中共杭州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草案)》,它為杭州的「十四五」定調:打造「數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對於未來的五年,杭州市民充滿期待。
  • 杭州的審美,藏在一棵樹裡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坐個電梯,都要排五分鐘的隊!」前陣子,這句出現在朋友圈的吐槽,生動地表達了天目裡現在有多火。從10月份至今,坐落於天目山路古墩路交叉口的天目裡,一直是杭州文藝圈「持續升溫」的焦點。
  • 美國總統的誕生:尼克森與甘迺迪選戰的最後一回合
    1915年出生于波士頓,1938年畢業於哈佛大學,師從費正清,之後受聘《時代周刊》擔任駐東亞記者,報導了舉世震驚的1942年河南大饑荒,1945年任中國分社社長。《美國總統的誕生》是白修德影響力最大的作品,並獲得了普立茲獎。白修德掌握了1960年選舉的很多第一手資料和政治內幕,並對選戰的政治氣氛和形勢變幻有著深切的體悟。
  • 尼克森評價赫魯雪夫:一個戴著兩副面具的小丑,都對他估計不足!
    尼基塔·赫魯雪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是在1953年3月5日史達林去世後,逐漸奪取權力,成為前蘇聯國家最高領導人。美國前總統理察·尼克森(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1952年和艾森豪搭檔競選副總統成功,任副總統8年。1968年,成為美國第37任總統。
  • 毛澤東英語翻譯唐聞生:中國開放源頭始於1972年
    專題:改革開放30年新聞網直到六十年代後期,尼克森競選總統時釋放出了要與中國交往的善意,當時毛澤東敏銳地抓住了中美關係歷史轉折的契機,終於在尼克森上臺後完成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中美《上海公報》。從此,中國逐步向世界打開了大門。  唐聞生談到這段往事時由衷地讚嘆道,當時中國的最高領導人表現出了極高的政治智慧。  說到這裡,唐聞生話鋒一轉,將話題回到她的翻譯老本行。
  • 1972年安第斯空難:16人成「食人族」後存活,生命和道德如何抉擇
    從飛機發明至今,出現過的空難次數已經不少了,但是爭議最大的是發生在1972年的一場安第斯空難。這次空難中,45個乘客,有16人存活了下來,但是活著的人卻飽受爭議,因為他們是成為「食人族」後,靠吃同伴的屍體才存活了下來。1972年安第斯空難1972年,一支烏拉圭的橄欖球隊包機前往聖地牙哥參加比賽,飛機上乘坐著包括隊員和家屬在內的45人。
  • 冷知識;世界上有多少棵樹、20世紀滅絕了多少種動物及生態平衡
    (斑驢1860年野外滅絕,飼養斑驢1883年在阿姆斯特丹滅絕)(1972年,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與棲息地被破壞,臺灣雲豹再未見蹤跡,或已經滅絕)(著名的北美旅鴿,1900年最後一隻野生旅鴿被一位14歲的少年獵人殺死,1914年9月1
  • 我國古老的五棵樹:平均年齡超過3000歲,其中一棵打破吉尼斯紀錄
    中國現有的銀杏樹大多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這些古老的銀杏樹雖然歷經多年滄桑,但依然挺立著,繼續艱難地生長,散發著銀杏的魅力,如果你也愛銀杏,你一定要去看看中國這五棵最古老的銀杏樹,每棵樹平均3000年以上,值得一看。
  • ...建研集團:關於戰略投資跨境電商平臺深圳市有棵樹科技有限公司...
    (3)跨境電商試點城市的保稅區倉庫資源,海豚供應鏈已經建成和即將建成的保稅區倉庫有深圳、廣州、杭州,還通過系統集成的方式對接多個其他城市的保稅區的公共倉。再加深圳上有棵樹位於香港和海外的倉儲資源,形成了一個遍布全球的倉儲物流網絡,這個網絡讓北美、歐洲、日韓、澳新四大海淘方向產品都具備很強的成本競爭優勢。
  • 1972年的香港,沒有光豔浮華,和今天完全不能比
    自50年代香港開始工業化,至1970年工業出口佔總出口的81%,香港經濟實現了的第一次轉型,成為了工業化城市。英女王曾說過:香港是皇冠上一粒珍貴的珠寶。但是1972年,尚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中的香港,沒有令人驚嘆的天際線和光豔浮華的摩天大樓,和今天完全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