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濟彪
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北倚長江,東南瀕鄱陽湖。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是遊覽避暑勝地。廬山主峰高1478米,綿亙成嶺,雄奇挺秀。五老峰削壁千丈,如芙蓉插天;香爐峰飛瀑噴雪,似銀河天降;龍首崖凌空兀立,仿佛蒼龍昂首;含鄱口一嶺逶迤,巨壑伸張,似欲汲盡鄱湖之水。險峰奇巒間,雲海騰波,飄渺隱現,變幻莫測。匡廬勝景,自古令人神往。
廬山不僅景色絢麗多姿,而且物產豐富,其中尤以三石(石雞、石魚、石耳),為山珍中的上品,吸引著遊客。
石雞生長在廬山深洞小溪之中,晝藏石窟,夜出覓食。形體與一般青蛙相似,但體大肉肥,重三四兩至上斤。肉質細膩,鮮嫩多口。把石雞去頭,剝皮剖腹,除去內臟洗淨,切成大小均勻的小方塊,抹上少許醬油、黃酒,上薄漿,下七成熱的油鍋,炸上色,食後放入鍋內,加黃酒、蔥姜、醬油、鹽、糖、味精、雞湯、大蒜頭、香菇,用小火燜熟約十至十五分鐘 ,轉用大火將湯收濃。用少量芡粉勻芡,淋上小麻油即成。此菜就是廬山傳統名菜「黃燜石雞」,色彩金黃,香爛味濃,鹹鮮可口。
紅燒石雞--九江聚賢堂餐廳
石魚生長在廬山峽谷溪流中,體小,長而略扁,與江河裡的銀魚相似。廬山時菜「石魚妙蛋」,就是用的這種魚。做法是,將石魚乾用冷水洗淨去沙,放入溫水中浸泡五分鐘,滴入黃酒去腥,瀝乾水分,打五個雞蛋,放石魚打勻,加蔥、味精、鹽,攪勻,鍋內放入豬油二兩,待油燒至六成熱時,倒入蛋和石魚,炒幾下,隨即翻身,烹入黃酒即成。此菜色彩金黃,味鮮蛋嫩。
石魚爆蛋--九江憶湘南餐廳
石耳滋生在廬山深山絕壁間,以五老峰最多,在終年霧氣的重潤下生長,體大肉厚,性味甘平,有清熱解毒利尿功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上等山珍。用石耳與母雞一起清蒸,為廬山傳統名菜「石耳清蒸雞」。做法是先將石耳放在碗內用溫水浸泡十分鐘,倒去浸泡的黑水,撈起石耳,用細鹽搓洗,將泥沙和青苔揉去,放入冷水洗淨,用開水泡後即撈起。活母雞宰殺後,去毛剖腹,取出內臟洗淨,斬去腳爪,下開水鍋出水,撈起洗淨血汙。然後將雞放入瓷缽內,放一斤半開水,加入蔥、姜、黃酒、味精、鹽,石耳鋪在雞上,用皮紙封口,上籠用大火蒸兩至三小時至酥爛加味精即成。此菜湯汁金黃,雞肉潔白,石耳墨黑,湯清原汁,雞酥味香,營養豐富。
石耳燴野山菌--九江瓦的美食音樂餐廳
註:原文曾發表於《中國烹飪》雜誌1980年第3期名勝食譚欄目。
「知味尋源」公眾號由中國商業出版社烹飪編輯部負責運營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