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標緻#
編者按:疫情之下,強者恆強,弱者更弱,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真實寫照。與那些曬增長成績的車企相比,我們更應該把眼光聚焦到那些銷量下滑並且似乎難以為繼的企業身上。銷量自然是結果導向,但是導致這個結果的過程哪裡出了問題,值得剖析。
廣汽三菱、廣汽菲克、東風標緻和東風雪鐵龍這對難兄難弟,以及其他下滑的車企……
他們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為此,汽勢AUTO-FIRST推出年度策劃——號脈車企系列,問題導向,總結得失,對症下藥。既是讓下滑者找到前行的力量,也讓增長者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轍。
汽勢Auto-First|張憲
在歐洲賣得很好的汽車品牌,在中國未必賣得好;過去賣得好的品牌,現在未必吃香。東風標緻就是如此。
位於北京東四環外東方基業汽車城的標龍京津「藍盒子」,是2004年東風標緻的第一批4S店。「這已是北京運營較好的店面,但從去年開始已不賺錢。」店內的一位銷售員向汽勢Auto-First表示。
根據東風汽車對外公布的官方數據,2020年神龍汽車旗下東風標緻和東風雪鐵龍兩個品牌總計銷售5萬輛,同比下滑55.74%。東風標緻選擇性地公布了12月份同環比分別增長34.2%和7.6%,對於全年具體銷售數據沒有公布。有媒體從第三方獲得數據,2020年東風標緻跌幅超50%。這已是繼2018年腰斬式下滑後,東風標緻連續第三年超50%近乎「自由落體式」下滑。
事實上,東風標緻在2015年達到40.6萬輛的銷量高峰後,2016年開始進入下行通道,近三年的表現已經失速。為何短短幾年時間,東風標緻已沒落到如此境地。
2019年3月上市的508L曾被認為是東風標緻的翻身之作。雖然508L和邁騰、凱美瑞、雅閣同為B級車,但其「身價」已拉低至與A級車速騰接軌,結果消費者並不買帳。
汽勢Auto-First從北京多家經銷商終端渠道了解到:目前,東風標緻508L優惠幅度2萬元起,最低已到13萬元區間。據銷售人員介紹,北京的4S店每月大多賣不了幾輛,而且店面不存現車,如需購買需要提前預定。2019年,標緻508L僅銷售5008輛。據汽勢Auto- First掌握的數據,截止2020年10月份,508L累計銷售還不到3000輛。至此,最直接下調價格的營銷手段在東風標緻身上也已近乎失效。
東風標緻508L被消費者詬病為「頂配下面皆丐版」。神龍汽車總經理陳彬曾表示,508L的糟糕表現主要是產品的級差分配上不合理,在智能化、網聯化方面也沒有跟上中國快速發展的需求。
分管神龍公司業務的東風汽車集團副總經理張祖同也多次對外表示,東風標緻和東風雪鐵龍在產品企劃方面偏弱,在大屏幕、智能網聯生態等中國消費者關注度較高的地方,以前投入的精力不夠。張祖同認為:「以前是PSA有啥產品,我們就把它導入進來,沒有真正去做商品企劃,未來真正的研發、開發本身問題不大,但是對商品企劃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近十年來,SUV是中國汽車市場增長最快的一個領域,東風標緻主力SUV產品4008和5008引入中國市場已在2016年以後,中國SUV市場的成長期內並沒這些產品的身影,其市場開始下滑時,才想起這些拳頭產品或許能提振品牌和銷量,但顯然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
陳彬認為,「東風標緻和東風雪鐵龍的產品品質並無問題,法系車是湯圓,好東西都是在裡面。目前,神龍汽車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夠高,與汽車實際的品質不相符」。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汽勢Auto-First表示,「東風標緻最近幾年很少做品牌活動,甚至產品宣傳片都是從法國原封移植過來,在網上也很少看到關於東風標緻的內容」。
近些年,東風標緻除了在產品規劃、品牌傳播出現明顯不足,在經銷商渠道上也愈發羸弱。據汽勢Auto-First了解,東風標緻在2015年鼎盛時期,全國有530家4S店,最近有媒體從東風標緻官網統計,目前在網經銷商僅有251家。由於東風標緻有一定的保有量基礎,目前這些經銷商大部分靠售後維持正常運營。
2003年標緻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後,總經理更換頻繁。2017年以來,東風標緻已更換3位總經理,目前的法方人士葛林德是第4位總經理。目前來看,近年來頻繁地更換總經理,也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並沒有讓東風標緻重回賽道。
葛林德表示:「東風標緻接受錯誤,但不接受放棄。」他表示,以508L為例,在歐洲是一款很好的產品,主要核心購買人群平均年齡61歲,而中國的購買核心人群是90後,甚至00後,很顯然單純地複製粘貼,最後是行不通的。只有了解客戶的需求,才能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出來。
自去年十月份以來,神龍汽車對東風標緻做了全方位會診,從產品、服務、品牌、渠道等多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反思,並拿出「元+計劃、五心守護」等多項舉措,今年三月份4008、5008的中期改款也將上市。用神龍汽車總經理陳彬的話來講,神龍公司已無路可退,必須刀刃向內。標龍京津銷售員對汽勢Auto- First介紹,近來在網上也經常能刷到東風標緻的內容了,其對東風標緻未來的增長還是有信心的。
張祖同、陳彬、葛林德,東風標緻的三層領導都提及,東風標緻對PSA的產品引進過於「簡單粗暴」,沒有很好的分析中國市場、中國用戶,只是做了簡單的「複製粘貼」。但顯然東風標緻近乎自由落體式的「放任式」下滑,不能主要讓「複製粘貼過於簡單」來背鍋。業內專家認為,所有問題的背後是其運營體系出了問題,東風標緻對過去的問題剖析不可謂不坦誠,近來的行動也不可謂不快速,但後續的運營體系能否支撐其重振,恐怕還要讓其再跑上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