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火星探測對中國航天意味著什麼?
最近時火星和地球的距離相比於地月距離的比例。來源:果殼因此火星探測器在抵達目的地之前,往往需要飛行很長的距離,時間長達7-8個月。在這個長途旅行中,對探測器的發射、軌道、控制、通信、電源、入軌、著陸等技術都有很高要求。所以,「探火」可比」探月」要難多了。為何夏季「扎堆」去火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在7月下旬展開 多國迎來火星發射季
目前,不少國家已經啟動火星探測任務,美國、中國、阿聯都將計劃於近日發射火星探測器。不過令人稍感遺憾的是杜拜當地時間7月14日,阿聯方面宣布,因發射場天氣原因,「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不得不推遲發射。為什麼各國都扎堆啟動火星探測任務呢?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呢?作為地球的鄰居,火星並不算是「近鄰」。
-
火星為啥這麼「火」|專家詳解多國探測計劃
作者 | 池涵即日起,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和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將陸續奔赴火星。多國火星探測器為什麼會不約而同地選在這個時間窗口密集發射?各國的火星探測又各有什麼特色?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衝日,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在衝日期間會達到極近值,通常只有不足1億千米,而在火星發生大衝時,這個距離甚至不足6000萬千米。 火星衝日意味著這時可以使用較小花費將探測器送往火星,因此人類的火星探測活動通常也會每隔26個月出現一次高潮。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火探測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衝日,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在衝日期間會達到極近值,通常只有不足1億千米,而在火星發生大衝時,這個距離甚至不足6000萬千米。火星衝日意味著這時可以使用較小花費將探測器送往火星,因此人類的火星探測活動通常也會每隔26個月出現一次高潮。
-
火星探測器在文昌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意味著什麼?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由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落和巡視探測,可謂那麼不禁有人會問:「為什麼會取這個名字呢,有什麼深刻含義嘛?」其實,了解過我國太空探測任務的人都知道,我國月球探測工程於2004年正式開展,並命名為「嫦娥工程」。
-
火星1號探測器:人類發射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開啟人類火星探測
今年,火星探測將再次迎來熱潮,這是自2013年11月5日印度發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和2013年11月18日美國發射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以來,時隔7年,再一次迎來了火星探測的熱潮。從2013年末至今,便再也沒有其他國家曾向火星發射過探測器了,但2020年卻不同,就在今年,我國將在7、8月份發射自主研製並本國內發射的「問天一號」火星探測器,同時,美國也將在這一年重啟火星探測任務。
-
火星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1號發射成功,探測火星耗資不菲,能換來什麼好處?
隨後探測器被精準的送入了預定軌道,在完成6個多月的飛行之後,將於明年2月份抵達火星,屆時著陸器將在火星上完成登陸。和嫦娥4號一樣,天問一號搭載了火星車,將在火星表面進行科研任務。同時,天問一號又創造了另一個世界紀錄,其是目前為止一次任務中向火星投射質量最大的探測系統,其整備質量高達5噸,比好奇號的3.8噸整整多了1.2噸。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發射成功!我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2020年火星地球相遇時間點在10月14日前後,所以今年夏天是火星發射窗口期,關於火星發射窗口期的問題,可以閱讀本人以前的文章:。世界各國都利用這個時間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
中國火星計劃來了!2020年左右發射第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因為火星探測要26個月才能遇到一個時間窗口,所以專家們正在嚴密地制定工程計劃,爭取在2020年這個窗口發射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據許達哲介紹,儘管我國的飛行器已經進入了深空,但是完成火星探測任務仍不可或缺,探測火星意味著中國從真正意義上邁入深空探測時代。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有望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
-
中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說好一起去火星,歐洲卻放了俄羅斯鴿子,疫情影響歐洲火星探測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說最近有什麼事是各國最關心也是最煩心的,那無疑就是全球疫情了,而由於該場疫情的影響,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一些關鍵科技發展計劃也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比如最近歐洲航天局(ESA)就宣布推遲其與俄羅斯航天局共同研發的火星探測計劃任務。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發射代表什麼
大家也就自然猜到了,我們選擇火星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它是太陽系行星中,各方面與地球最為接近的行星了。那麼2020年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究竟代表著什麼?這標誌著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已經正式邁出,第一次自主探火即實現「繞、落、巡」,也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大噸位火星飛船
-
「火星探測季」| 不僅僅是發射那麼簡單
一個研究生的火星任務日記(一)【火星探測季】原創系列又到了兩年多才有一次的火星探測發射窗口期了,今年全球有多個火星探測項目等待發射近日我國的首個自主火星任務——天問一號已成功發射,引發了大家對於火星探測任務的關注。正巧筆者在剛剛結束的這個學期中有一門名為「空間任務分析與設計」的課程,這個課程的小組課程設計就是火星探測任務的概念設計,因此想從另一個角度帶大家看一看發射背後的那些事兒,領略一下一個火星任務的全貌。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奧媒:中國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
【歐洲時報奧地利版羅德維、李靜編譯報導】據《奧地利國家電視臺》發表的一篇題為《中國首次進入紅色星球》的文章稱,繼歐洲、美國、印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後,中國現在也開始進軍火星。隨著「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中國正式開啟了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成功抵達火星軌道。
-
火星探測又掀新高潮
最近,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先後升空。多國紛紛抓住今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這一「發射窗口」,全球火星探測又掀新高潮。太空飛行器的發射窗口是指適合運載火箭發射的一個時間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