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陶亦為 於超報導 經過一個月的正式業務運行,國家氣象中心主客觀融合定量降水預報(QPF Master Blender)業務系統各方面表現出色且穩定,在增強定量降水預報(QPF)業務自動化水平、推動預報智能化的同時,還提高了定量降水預報的準確率,有力地支持了5月至6月幾次強降水過程預報服務,其中對5月15日和6月1日南方兩次強降水過程的預報,24小時暴雨評分分別達到0.6和0.57,得到了預報員的一致好評。
當前以等值線繪製落區為主的定量降水預報已難以適應如今預報精細化、格點化的需求;與此同時,隨著作為天氣預報重要參考的數值預報模式快速發展,預報員往往無法在海量的數值模式預報信息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如何更好地實現天氣預報業務的現代化,對提高定量降水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提出了新的需求。
5月8日,國家氣象中心定量降水預報業務從延續多年的「手工作坊」繪製降水落區,正式切換到目前預報「現代化工廠」——主客觀融合QPF業務系統。目前,主客觀融合QPF業務系統共涵蓋全球模式、集合模式、區域模式、區域集合模式、客觀預報產品五大類19種預報產品,調取和顯示速度較之前有大幅度提升,預報員可以便捷快速地從各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效降水預報信息,並將上述信息通過權重設置進行融合,並通過值域選取、單點修改和濾波進行值域調整,進而生成等值線和格點背景場,最終進行智能化的格點QPF快速拆分傳送服務。
2016年初,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開始立項籌建主客觀融合QPF業務系統,通過對現有QPF預報流程的改革和優化,摒棄了過去單一的等值線降水落區繪製,建立預報員與數值預報模式主客觀相融合的QPF業務。2017年3月,主客觀融合QPF業務系統建設完成,並於5月8日開始,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班上和班下業務試運行。
目前,二期項目建設已經開始,將針對模式數據源權重推薦、QPF滾動集成訂正、冬季降水相態預報等功能,進行重點開發和建設。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7年6月13日三版 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