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吳越報導 日前,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在北京組織召開的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定量降水估計(QPE)和短期定量降水預報(QPF)」驗收會上了解到,我國QPE和QPF技術研究獲得進展,多模式動態權重定量降水集成等多種預報系統建立,並已在業務應用中取得良好的預報效果。
據項目負責人王葉紅介紹,該項目緊緊圍繞定量降水估計技術、客觀定量降水預報技術與方法、我國重點區域(西南複雜地形區和長江流域)極易致災的典型暴雨過程診斷與預報技術、數值預報模式關鍵技術等方面的核心問題開展持續深入的研究,試圖建立我國大範圍定量降水估計系統、改進AREM中尺度數值預報模式系統、建立短期降水區域集合預報系統,建立我國高分辨的短期定量降水(暴雨)客觀預報模型和我國重點區域的暴雨中尺度物理概念預報模型,並在上述基礎上建立降水定量預報集成平臺,整體提高我國定量降水監測和預報能力和水平。
經過多年研究,該項目在定量降水估計和短期定量降水預報相關技術研究上取得進展,建立C波段雷達波束隨距離增加而抬高和展寬等因素影響的動態關係,研發X波段雙偏振雷達資料質控算法及X波段雙偏振雷達QPE模型,改進完善AREM模式的初值方案和雲微物理過程,實現衛星、GPS水汽、微波輻射計等多源資料在LAPS系統中的融合分析,研發多模式動態權重定量降水集成預報方法和集合概率預報方法,利用合成分析方法建立了重慶不同區域西南低渦暴雨物理概念預報模型等。
該項目由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承擔。基於上述成果,該項目建立起15千米解析度AREM中尺度數值預報系統、全國範圍的多模式動態權重定量降水集成預報系統和集合概率預報系統、華中地區暴雨動力統計預報系統等。其研究成果相繼投入業務應用,其中多模式動態權重定量降水集成預報系統於2012年6月通過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組織的業務化評審,其產品已正式向全國各省市下發,為當地防汛決策提供科技支撐,取得良好的效果。
(來源:中國氣象報 責任編輯:蘇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