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暴雨所定量降水估計和預報研究獲進展

2021-01-09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吳越報導 日前,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在北京組織召開的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定量降水估計(QPE)和短期定量降水預報(QPF)」驗收會上了解到,我國QPE和QPF技術研究獲得進展,多模式動態權重定量降水集成等多種預報系統建立,並已在業務應用中取得良好的預報效果。

  據項目負責人王葉紅介紹,該項目緊緊圍繞定量降水估計技術、客觀定量降水預報技術與方法、我國重點區域(西南複雜地形區和長江流域)極易致災的典型暴雨過程診斷與預報技術、數值預報模式關鍵技術等方面的核心問題開展持續深入的研究,試圖建立我國大範圍定量降水估計系統、改進AREM中尺度數值預報模式系統、建立短期降水區域集合預報系統,建立我國高分辨的短期定量降水(暴雨)客觀預報模型和我國重點區域的暴雨中尺度物理概念預報模型,並在上述基礎上建立降水定量預報集成平臺,整體提高我國定量降水監測和預報能力和水平。

  經過多年研究,該項目在定量降水估計和短期定量降水預報相關技術研究上取得進展,建立C波段雷達波束隨距離增加而抬高和展寬等因素影響的動態關係,研發X波段雙偏振雷達資料質控算法及X波段雙偏振雷達QPE模型,改進完善AREM模式的初值方案和雲微物理過程,實現衛星、GPS水汽、微波輻射計等多源資料在LAPS系統中的融合分析,研發多模式動態權重定量降水集成預報方法和集合概率預報方法,利用合成分析方法建立了重慶不同區域西南低渦暴雨物理概念預報模型等。

  該項目由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承擔。基於上述成果,該項目建立起15千米解析度AREM中尺度數值預報系統、全國範圍的多模式動態權重定量降水集成預報系統和集合概率預報系統、華中地區暴雨動力統計預報系統等。其研究成果相繼投入業務應用,其中多模式動態權重定量降水集成預報系統於2012年6月通過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組織的業務化評審,其產品已正式向全國各省市下發,為當地防汛決策提供科技支撐,取得良好的效果。

  (來源:中國氣象報 責任編輯:蘇傑西)

相關焦點

  • 暴雨東湖論壇在武漢召開 聚焦暴雨預報技術研究
    會議由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主辦。來自國家氣候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武漢大學等業務、科研單位和高校的暴雨研究領域專家齊聚一堂,通過31場學術報告,分享交流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啟發暴雨預報技術發展思路。
  • WMO第三屆「定量降水估計與預報」國際會議在南信大開幕
    中國氣象報記者 賈冰 通訊員 何曉進 張玲 張錦文報導  日前,為期五天的WMO第三屆「定量降水估計與預報」國際會議在寧召開,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100餘名專家學者參會,會議旨在提高天氣預報中定量降水估計和預報能力。
  • 江西:短時定量降水預報研究獲省科技廳立項
    江西省氣象局申報的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基於雷達回波拼圖外推的短時定量降水預報系統的研發》獲得立項。  該課題主要研究從原始雷達基數據入手,深入開展雷達回波質控、波束定位、回波三維網格化和拼圖、基於COTREC的回波外推、動態分級Z-I關係等定量降水預報核心問題的研究,結合web-gis技術自主開發一個省市縣一體化的網頁形式的短時定量降水業務預報系統,實時提供江西省未來2小時內任意時刻任意地點的降水預報和回波預報,以期望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性強降水及其衍生災害造成的損失
  • 混沌理論在10-30天暴雨延伸期預報應用中的研究獲進展
    混沌理論在10-30天暴雨延伸期預報應用中的研究獲進展 2015-08-10 大氣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定量降水估測業務取得進展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韓燕革報導  10月15日,筆者從國家氣象中心了解到,具有業務能力的定量降水估測(QPE)業務試驗運行系統已經初步建成。  日前,在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的指導下,由國家氣象中心牽頭,聯合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的相關技術人員,對國家級定量降水估測業務的試驗運行工作進行了深入討論,確定了工作進度計劃。  國家氣象中心自2010年開展現代天氣業務試點工作以來,開始著手定量降水估測技術的研發工作。
  • 氣象衛星監測降水
    氣象衛星遙感資料具有覆蓋範圍廣、解析度高的特點,利用氣象衛星遙感資料所推導出的降水產品可以大大彌補常規氣象觀測的不足,為氣象學家提供更為豐富的降水信息。因此,通過遙感手段所得到的降水估計結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所謂降水估計就是根據氣象衛星對降水雲的探測結果推算地面降水情況。
  • 為什麼氣象雷達能定量估測降水?
    它們大多是利用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由計算機算出來的。氣象學家還能利用一種叫做「天氣雷達」的氣象雷達來定量估測降水。氣象雷達發射出電磁波,電磁波遇到空氣中的雨滴、雲滴、冰晶、雪花等會發生散射,返回的電磁波被雷達天線所接收並顯示在屏幕上,氣象學家根據回波圖像可以得知大氣中降水的強度、分布、移動和演變情況,以此了解天氣系統的結構和特徵。
  • 武漢暴雨所:開展多臺微波輻射計並址觀測試驗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傲 通訊員徐桂榮 張文剛報導 5月25日,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啟動微波輻射計並址觀測試驗,通過與探空數據對比以及設備之間的對比,考察微波輻射計的硬體差異對觀測精度的影響程度,另外也將通過這次並址觀測試驗,增強對國產微波輻射計探測性能的定量認識
  • 暴雨預報的準確率究竟有多高?
    每小時降雨量在16毫米以上、或連續12小時降雨量在30毫米以上、或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及以上的雨稱為「暴雨」。根據其降水強度的大小又細分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一般來說,形成暴雨需要三個條件,即充足的水汽供應,較強的垂直上升條件和一定的降水持續時間。在暴雨預報的過程中,預報員需要充分考慮這三個條件來判斷降水過程可能形成暴雨的量級。
  • 從「手工作坊」繪製降水落區到邁向預報「現代化工廠」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陶亦為 於超報導 經過一個月的正式業務運行,國家氣象中心主客觀融合定量降水預報(QPF Master Blender)業務系統各方面表現出色且穩定,在增強定量降水預報(QPF)業務自動化水平、
  • 8月12日京津冀暴雨預報背後的海量信息挖掘
    來自不同預報中心的模式系統同化了不同的觀測資料、採用不同的動力框架、物理參數過程,因此對不同區域、季節、時效和類型的天氣表現各有優缺點。不同類型的數據源可提供相互補充的降水預報(QPF,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Forecast)信息,例如:已有國內外研究均表明,集成多模式預報信息的QPF比單個模式表現出更好的預報技巧,如Ebert(2001)指出簡單集合平均的預報技巧和精度要遠高於任何單一模式。
  • 中國氣象局:今年汛期中國氣溫、降水明顯異常
    中國氣象局:今年汛期中國氣溫、降水明顯異常 2008年05月06日 19: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預測,今年汛期全國氣溫、降水等與常年相比有較明顯異常,颱風、暴雨、乾旱、雷電、高溫熱浪以及暴雨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發生發展影響形勢仍有許多不確定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很大。  鄭國光說,要充分認識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氣象災害的頻發性、大江大河發生洪水的可能性、乾旱缺水形勢的嚴峻性。
  • 浙江天氣網新增全省定量降水預報預警服務產品
    為進一步提高突發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能力,省氣象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近年來的氣象現代化建設和科研成果進行整理,開發了基於都卜勒天氣雷達、氣象衛星、自動氣象站、中尺度數值模型等技術手段的3種新增預報產品,分別是1小時和3小時定量降水客觀預報預警和72小時內逐日定量降水預報,已進入業務試運行。
  • 湖南未來48小時天氣預報 今日全省陣性降水湘南局地暴雨
    湖南未來48小時天氣預報 今日全省陣性降水湘南局地暴雨 來源:紅網 作者:李慧芳 編輯:王娉娉 2014-06-05 11:45:37
  • 天氣預報中的降水用語
    氣象部門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單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單位面積上水深1毫米。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裡有多少呢?我們知道,每畝地面積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於每畝地裡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
  • 西北乾旱區極端降水成因研究獲進展
    受全球變暖影響,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頻次增多、強度增大趨勢,其所引發的災害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而備受重視。特別是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天氣尺度極端降水對年降水量的貢獻日趨增大,小時至日尺度是解析極端降水的重要視角。古語「春風不度玉門關」,意為玉門關為西風帶主控,其極端降水是否也受夏季風的影響頗受關注。
  • 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中央氣象臺和北京市氣象局也分別給出進一步的天氣預報:此輪降雨在18時至22時最為猛烈,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將於明早結束。事實上,對於天氣,人們在主觀感受上的確存在一定差異。胡嘯以暴雨為例,一般來說,氣象上所說的大雨、暴雨量級,指的是累計降雨量,即一天24小時的降雨量。24小時降水量大於25毫米的降水稱為大雨;24小時降水量大於等於50毫米的降水稱為暴雨。
  • 中央氣象臺啟動定量降水預報極大值預報業務
    此項業務在2014年主汛期到來之前開展,將有效提升中央氣象臺定量降水預報的精細化水平,有針對性地滿足用戶需求,並為決策服務和專業化氣象預報等提供參考。圖為中央氣象臺發布的24小時降水量預報產品,圖中標明了降雨中心值。  全國定量降水預報產品一直以來是中央氣象臺的主打預報產品。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北京|藍渝|符嬌蘭|體感溫度|暴雨|氣象
    中央氣象臺和北京市氣象局也分別給出進一步的天氣預報:此輪降雨在18時至22時最為猛烈,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將於明早結束。事實上,對於天氣,人們在主觀感受上的確存在一定差異。胡嘯以暴雨為例,一般來說,氣象上所說的大雨、暴雨量級,指的是累計降雨量,即一天24小時的降雨量。24小時降水量大於25毫米的降水稱為大雨;24小時降水量大於等於50毫米的降水稱為暴雨。
  • 寒旱所荒漠區降水格局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劉冰、常學向等科研人員在黑河流域荒漠區降水格局及其脈動特徵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此項研究對全球變化的區域響應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據悉,在荒漠區降水格局是生物過程的根本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