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暴雨所:開展多臺微波輻射計並址觀測試驗

2021-01-09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傲 通訊員徐桂榮 張文剛報導 5月25日,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啟動微波輻射計並址觀測試驗,通過與探空數據對比以及設備之間的對比,考察微波輻射計的硬體差異對觀測精度的影響程度,另外也將通過這次並址觀測試驗,增強對國產微波輻射計探測性能的定量認識。

  此次微波輻射計並址觀測試驗為期10天,共有4臺、兩款不同型號的微波輻射計開展對比觀測。

  此次微波輻射計並址觀測試驗標誌著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組織的2020年梅雨鋒降水地基、空基和星基聯合科學觀測試驗正式開始。經過並址觀測後,這批微波輻射計將投入到梅雨鋒降水科學觀測試驗中,為試驗提供關鍵的高解析度大氣溫度、溼度和雲中液態水含量廓線等信息,支撐梅雨鋒暴雨機理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尺度模式微物理參數化方案的優化改進。

  (責任編輯:蘇傑西)

相關焦點

  • 自然資源部:HY-2B衛星微波輻射計海上定標試驗開啟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近日,由該中心牽頭、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協助實施的海洋二號B衛星(HY-2B)掃描微波輻射計海上平臺定標試驗正式開啟
  • 微波輻射計及其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563.htm微波輻射計,是利用被動的接收,各個高度傳來的溫度輻射的微波信號來判斷溫度、溫度曲線,是一款被動式地基微波遙感設備,微波遙感起步晚於可見光和紅外遙 感。但相對於可見光和紅外遙感而言,微波輻射計能全天候、全天時工作。
  • 我省人影觀測試驗首次在三江源地區開展
    8月3日,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依託高性能人工增雨探測飛機和西北人工影響天氣工程研究試驗項目,首次在三江源地區開展空地聯合觀測試驗。觀測試驗選取三江源作為核心試驗區,星基觀測主要依託FY-4號新一代氣象衛星開展,空基觀測利用人工影響天氣飛機搭載的機載大氣粒子測量系統(DMT)開展,地基觀測主要使用X波段雙偏振雷達、微波輻射計、雷射雨滴譜儀、GNSS/MET等人工影響天氣特種觀測設備,結合常規氣象觀測共同開展。
  • 微波輻射計產品應用展示實例
    濃厚的雲層使紅外探測變得困難,但在微波頻率的作用下,這些雲變成了小透明,使用微波輻射計測量到了木星大氣深處的水。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分析朱諾號的探測數據發現,在木星赤道區域的大氣分子中,水大約佔據了0.25%。
  • 武漢暴雨所定量降水估計和預報研究獲進展
    中國氣象報記者吳越報導 日前,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在北京組織召開的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定量降水估計(QPE)和短期定量降水預報(QPF)」驗收會上了解到,我國QPE和QPF技術研究獲得進展,多模式動態權重定量降水集成等多種預報系統建立
  • 華北空管局開展MP-3000A微波輻射計的應用講座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李穎 報導:4月18日,華北空管局氣象中心邀請北京世紀淺海海洋氣象儀器有限公司技術總工黃海仁作了關於「MP-3000A微波輻射計介紹及其在國內外氣象領域中的應用」的講座,氣象中心領導和多名業務骨幹參加。
  • 民航首例微波輻射計驗證評估會在雲南空管召開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毛成忠 報導:2017年7月6日,由民航局空管辦氣象處組織,民航空管局氣象部、西南地區管理局氣象處、西南空管局氣象部和雲南空管分局、北京愛爾達電子設備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參加的Airda-HTG4型地基多通道微波輻射計驗證評估會議在雲南空管分局召開。
  • 基於FPGA的微波輻射計數控系統設計與實現
    微波輻射計是一種被動式的微波遙感器,用於全天時、全天候地觀測全球大氣溫度和溼度、降雨量等空間氣象資料,在全球性水文循環探測、地質與資源調查、海洋環境與海況檢測、災害性天氣預報與檢測等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氣象探測中心關於「天津國家級海洋氣象觀測儀器研發試驗基地進口...
    2015年8月24日 項目名稱: 天津國家級海洋氣象觀測儀器研發試驗基地進口設備採購            中國氣象局政府採購中心受氣象探測中心的委託,就「天津國家級海洋氣象觀測儀器研發試驗基地進口設備採購
  • 天津市氣象局建成地基微波輻射計 並投入業務試運行
    天津市氣象局建成地基微波輻射計 並投入業務試運行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04月18日08:16
  • 我國氣象衛星觀測邁入「風四」時代
    「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風雲二號)向第二代跨越的首發星,於2016年12月1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定點於東經99.5°赤道上空開展在軌測試,於2017年5月25日定點於東經105°業務觀測位置。衛星在軌運行期間,圓滿完成衛星平臺、有效載荷、地面應用系統等測試任務。測試結果表明,衛星各項功能、性能符合工程研製總要求。
  • 中國航天日 | 衛星微波遙感技術新進展
    其試驗星Meteor-3M 攜帶一臺微波輻射計——成像探測微波輻射計(MTVZA),包括20 個頻率26 個通道圓錐掃描的全功率型輻射計,可用於大氣溫度和溼度廓線的探測,以及表面參數和降雨的測量。其中,HY-2A、HY-2B、HY-2E 和HY-2H 衛星為極軌衛星,均搭載兩臺被動微波載荷(掃描微波輻射計和大氣校正輻射計)和兩臺主動微波載荷。HY-2C、HY-2D、HY-2F和HY-2G 衛星為傾斜軌道衛星,每顆衛星主要搭載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和一臺為高度計定標的大氣校正輻射計。微波掃描輻射計為5 頻率(範圍6.6 ~ 37 吉赫)9通道的全功率輻射計。
  • 颱風暴雨預警有望實現「早準快」
    實現氣象預警「早準快」 今年6月18日,長江中下遊梅雨鋒暴雨聯合科學試驗開展首次飛機觀測,一架搭載了雲雷達和雲中水凝物探測儀的飛機從湖北宜昌三峽機場起飛,穿越梅雨鋒降水雲團進行空基觀測。
  • 科研動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B星微波溼度計在軌運行10周年
    由於其在軌運行的出色表現,得到了用戶的高度評價,被譽為風雲三號衛星上的亮點載荷,已在軌正常運行10周年(壽命考核為3年),累計獲取約242G字節的有效遙感數據,是迄今為止國內壽命最長的星載微波輻射計。 圖一:FY-3B微波溼度計 FY-3B微波溼度計為全功率型微波輻射計
  • 科研動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B星微波溼度計在軌運行10周年
    由於其在軌運行的出色表現,得到了用戶的高度評價,被譽為風雲三號衛星上的亮點載荷,已在軌正常運行10周年(壽命考核為3年),累計獲取約242G字節的有效遙感數據,是迄今為止國內壽命最長的星載微波輻射計。圖一:FY-3B微波溼度計FY-3B微波溼度計為全功率型微波輻射計,在軌正常工作模式下,兩副偏置拋物面天線在掃描機構驅動下,以跨軌連續變速掃描方式完成周期性對地和定標源觀測
  • 空天地一體化氣象監測技術顯身手,颱風暴雨預警有望「早準快」
    實現氣象預警「早準快」今年6月18日,長江中下遊梅雨鋒暴雨聯合科學試驗開展首次飛機觀測,一架搭載了雲雷達和雲中水凝物探測儀的飛機從湖北宜昌三峽機場起飛,穿越梅雨鋒降水雲團進行空基觀測。與此同時,位於湖北鹹寧的中國氣象局長江中遊暴雨監測野外科學試驗基地、荊州江陵觀測基地通過對流層風廓線雷達、毫米波雲雷達、微波輻射計、GPS探空系統等地面觀測設備觀測,並配合飛機觀測和天氣演變,進行不定時觀測;中國風雲四號衛星等氣象衛星數據也被實時調用進行對比分析。
  • 颱風暴雨預警有望實現「早準快」_中國城市建設網_城市建設雜誌社...
    實現氣象預警「早準快」   今年6月18日,長江中下遊梅雨鋒暴雨聯合科學試驗開展首次飛機觀測,一架搭載了雲雷達和雲中水凝物探測儀的飛機從湖北宜昌三峽機場起飛,穿越梅雨鋒降水雲團進行空基觀測。
  • 科學網—訪姜景山院士:微波遙感助力海洋動力探測
    中科院空間中心微波遙感部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景山接受《科學時報》專訪時表示。 據介紹,微波遙感是新型的對地觀測手段,與可見光和紅外遙感相比,微波遙感器有其獨特的優越性,它不受雲、雷、雨的限制,可以全天時、全天候工作。 雷達高度計用於測量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及風速等海洋基本要素。
  • 幹涉式毫米波成像輻射計關鍵技術研究通過驗收
    2009年12月29日,「十一五」863對地觀測與導航領域專題課題驗收會在北京舉行,由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承擔的「幹涉式毫米波成像輻射計關鍵技術研究」課題通過驗收。該課題為「十一五」本領域首批立項的專題課題之一,主要目標是針對當前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對微波/毫米波有效載荷的迫切需求,開展以分時採樣綜合孔徑技術為核心的關鍵技術攻關,以解決真實孔徑系統天線口面過大以及傳統綜合孔徑系統單元天線數目過多的問題。在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災害性天氣現象頻發的大背景下,開展此項研究具有特別意義。
  • 「新鄉造」:水汽輻射計讓探測器不迷向
    該所自主研發的水汽輻射計為「天問一號」提供測控和數傳服務,使探測器在茫茫太空可以準確定位、不迷向。水汽輻射計主要是利用水汽頻段微波輻射計測量大氣微波輻射信號,實時進行對流層大氣傳播介質時延誤差修正,可大大提高對火星探測器的探測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