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膏菌—劇毒!請遠離它!

2021-01-16 魅力盈江

2歲女孩食菌中毒,連夜送往昆明搶救

89歲老人誤食毒菌身亡

一家4口吃菌中毒身亡,孩子僅4歲

7名工人在隴川誤食毒菌中毒……


據云南網不完全統計

6月以來

雲南已有19人食用野生菌中毒

其中6人死亡




6月30日,家住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曼旦村的2歲小女孩甲刀一家,因誤食火炭菌中毒,母親已於1日搶救無效身亡,父親正在重症監護室搶救,已深度昏迷。


所幸甲刀吃得不多,7月2日16時許,西雙版納水滴計劃公益志願者團隊駕駛私家車連夜將甲刀從版納州醫院送至昆明市兒童醫院。


目前,該患兒正在接受血液淨化及補液等支持治療,暫時還沒脫離危險。



近日,一份印有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各鄉鎮、農場居民因食用野生菌中毒後就醫的名單引起社會的關注。臘縣委宣傳部回應稱目前還在進一步核實中。


媒體記者了解到,已確定野生菌中毒的5人是混食野生菌造成的中毒,因就醫不及時,一名89歲的老人已身亡。另有一人住進勐臘縣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急救,一人轉院至昆明紅十字會醫院治療,剩下兩人已脫離危險。




7月1日,德宏盈江縣委宣傳部、縣政府新聞辦就盈江一家4口吃菌中毒事件進行通報:


6月11日上午,盈江縣支那鄉下拉馬靠村民早某某,於本寨山頭採摘兩種不明野生菌帶回家中,與家人一起進餐食用。此後,4人先後出現噁心、嘔吐症狀。隨後多次院轉最終到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救治。


經搶救無效或家屬自願放棄治療,一家四口全部死亡,其中兩個孩子一個14歲,另一個只有4歲。




6月20日,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發生7名緬籍入境務工人員誤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


隴川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28日發布情況通報稱,在患者家屬和病人要求下,隴川縣相關部門28日出動7輛救護車將患者送達姐告口岸並交予緬甸木姐市副市長等人,完成通關及交接手續。



隨著雨季的到來

空氣變得溼潤

很多野生菌子也冒出了頭

成為雲南人喜愛的佳餚

然而

美味背後卻也「暗藏殺機」

每年野生菌中毒、死亡事件屢有發生

僅2018年全年

雲南省共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20起

中毒人數112人

中毒後死亡人數15人

讓人痛心、惋惜!


又是一年菌子飄香時

食菌需謹慎!


那麼

常見的食用野生菌有哪些?

毒菌又長什麼樣?

如何辨別?

雲南網聯合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發布最權威吃菌手冊

請收好!




野生菌又稱蘑菇、蕈,是一類大型真菌,生長在樹叢或草叢中,按照能否食用,可分為食用菌和毒菌。全球已知野生食用菌2500餘種,我國已知約1000種,雲南有近900種,約佔世界食用菌物種的36%,佔全國的90%。


菌子(蘑菇、蕈)一般泛指肉眼可見、能徒手採摘的大型真菌,為長出地面的肉質或膠質的子實體。多由菌蓋、菌柄、菌託和菌環等組成,以菌蓋最為明顯。菌蓋形狀呈傘型、鍾型、鬥笠型、球型或半球型、扇型、漏鬥型等各式各樣,顏色也是多種多樣。



野生菌一年四季都可生長,以6-9月最多,特別是雨後。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生長環境呈多樣性,能生長綠色植物的地方幾乎都可以找到,以草叢、樹林地帶最為多見。如:


生於針葉林下的黃蓋粉孢牛肝菌


生於掉落枯枝上的藍革菌


生於裸露地面上的地衣棒瑚菌


生於蟬蛹上的蟬花菌


生於蟻巢上的小果雞樅


生於菌子上的星孢寄生菌



野生菌子通常分為有毒和無毒

也就是吃貨眼中的能吃和不能吃

先讓我們認識一下常見的

無毒野生菌!


牛肝菌


青頭菌


灰肉紅菇


蟻巢傘(雞樅)


乾巴菌


奶漿菌


雞油菌


松露


冬蟲夏草


松茸



現在,我們來一起

揭開毒菌「真面目」


毒菌是指人食用後出現中毒症狀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國已報導的毒菌種類達400多種,雲南省有200餘種。


根據中毒症狀和毒素的化學結構,毒菌大致分為:劇毒、有毒兩大類,劇毒菌種可造成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中毒;有毒菌種可造成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光敏皮炎型、其他類型中毒。



急性肝損害型


此型中毒絕大多數為鵝膏菌屬的劇毒種類所導致,潛伏期10—24小時,最長可達數日。初期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症狀。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1—2天後中毒症狀消失,進入所謂的「假性痊癒期」。1—3天後,病情又突然惡化,出現肝、腦、心、腎等多臟器損害的表現或症狀,但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如出現肝臟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廣泛性出血,肝昏迷,少尿、無尿,煩躁不安,甚至昏迷、抽風、休克等,病程長,病情複雜而兇險,病死率高達90%以上。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狀。一般病程2-3周。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致命鵝膏(白蘑菇、白羅傘)


黃蓋鵝膏(黃蘑菇)


灰花紋鵝膏


亞毒環柄菇


急性腎衰竭型


急性腎衰竭型中毒主要由鵝膏菌屬中的有毒種類引起,中毒特徵表現為誤食後具有8-12小時的潛伏期,肝功能中度受損,主要表現為急性腎功能損害。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擬卵蓋鵝膏


歐式鵝膏


橫紋肌溶解型


橫紋肌溶解型中毒由亞稀褶紅菇(俗名:火炭菌)引起。誤食後發病快,在1小時內出現症狀。開始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症狀,6-12小時出現全身乏力明顯,肌肉痙攣性疼痛,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困難,血尿或血紅蛋白尿,出現醬油色尿液。中毒嚴重者12小時即出現死亡。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亞稀褶紅菇


胃腸炎型


引起胃腸道刺激和炎症的菌子很多,主要有網孢牛肝菌屬、青褶傘屬、鬼筆屬、鱗傘屬、枝瑚菌屬、紅菇屬等。在我省菌中毒病人中此型最為多見。潛伏期為10分鐘至6小時,發病快。主要臨床表現為劇烈噁心、嘔吐、腹痛,或腹絞痛,腹瀉水樣便。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網孢牛肝菌


青褶傘


苦味粉孢牛肝菌


氈蓋美牛肝菌


粉末牛肝菌


有毒新牛肝菌


神經精神型


神經精神型中毒由含有神經毒性、癲癇性神經毒性、致幻性神經毒性的毒菌引起,已知的約有60餘種。一般進食後10分鐘—2小時除嘔吐和腹瀉等胃腸炎型症狀外,尚有瞳孔縮小、對光反射消失、多汗或大汗、唾液增多流口水、流淚,興奮、幻覺、步態蹣跚、心率緩慢、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急性肺水腫等表現。少數病情嚴重者可有譫妄、幻視、哭鬧無常、呼吸抑制等表現。個別病例可因呼吸或循環衰竭而死亡。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小豹斑鵝膏(俗名 滿天星)


紅蔥


中華紅牛肝菌


華美新牛肝菌


白蔥


斑褶菇


溶血型


赭鹿花菌等生食或未完全煮熟可導致溶血型中毒。誤食後症狀出現快,出現噁心、嘔吐、上腹痛和腹瀉等腸胃症狀。不久,溶血的發展導致尿液減少甚至無尿,尿液中出現血紅蛋白以及貧血。溶血會導致包括急性腎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併發症。


赭鹿花菌(俗名 赭馬鞍菌)


光敏皮炎型


此型中毒主要由葉狀耳盤菌等引起。誤食中毒後潛伏期較長,最快食後3小時發病,一般在1-2天內發病。表現為「日曬傷」樣紅、腫、熱、刺癢、灼痛。嚴重者皮膚出現顆粒狀斑點,針刺般疼痛,發癢難忍,發病過程中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乏力,呼吸困難等症狀。在日光下會加重。一般4-5天後好轉,有的病程4-15天。

葉狀耳盤菌 (俗名 暗皮皿菌、毒木耳)


木耳


注意:葉狀耳盤菌極易與木耳混淆!形如木耳,但在水中漂洗時,水變色。與雞蛋炒時,蛋變黑。


其他類型


近幾十年來,在雲南山區及半山區發生多起不明原因猝死事件,研究發現由食用毒溝褶菌導致。

毒溝褶菌(俗名 小白菌)



山林中的一些菌子

乍看起來往往非常相似

但其實卻大不一樣

甚至一個無毒,一個劇毒

一定要注意區分

不易識別的菌子不要吃



俗稱「火炭菌」的亞稀褶紅菇是我省中毒最嚴重的毒菌品種,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中毒病死率可達70%以上。


而外形極為相似的密褶紅菇、稀褶紅菇卻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難區分,需要專業人員結合顯微鏡及分子生物學鑑定手段才能進行準確鑑別,建議這類菌子最好不要食用。


火炭菌


 亞稀褶紅菇



你聽說過吃「雞樅」中毒嗎?其實,雞樅是無毒的,中毒是因為誤食了形態與雞樅很相似的毒菌,如劇毒的灰花紋鵝膏菌、擬灰花紋鵝膏菌、假褐雲斑鵝膏菌形態和雞樅很相似。


 雞樅


 灰花紋鵝膏菌


擬灰花紋鵝膏菌


假褐雲斑鵝膏菌



世上並沒有可供準確區分有毒菌子和無毒菌子的簡單辦法!


民間關於鑑別毒菌的這些傳說都是不可靠、不可信的:


1、顏色鮮豔者、菌蓋上有疣突者有毒;


2、不生蛆、不生蟲者有毒;


3、腥、辣、苦、澀、麻、臭者有毒;


4、受傷變色的有毒;


5、煮時銀器、大蒜、米飯變黑者有毒。



部分色彩不豔、長相不好看的野生菌子也是有毒的,如灰色的灰花紋鵝膏、擬灰花紋鵝膏和白色的致命鵝膏就為劇毒種類;


而雞油菌和紅菇等一些顏色鮮豔的種類卻是美味的食用菌。


致命鵝膏—劇毒


擬灰花紋鵝膏—劇毒


玫瑰紅菇—可食用



如松乳菇、紅汁乳菇掰開或劃傷後會流出乳汁,但卻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斷面會變成藍色,也是可食的。


 多汁乳菇—可食用


美麗牛肝菌—可食用



很多劇毒菌子成熟後也會生蛆或生蟲。如:


被蟲啃食的致命鵝膏—有毒!


正被蛞蝓食用的硫磺絢孔菌—有毒




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託)的菌子多有毒,儘量不要吃!




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吃,只吃熟知的食用菌。





菌子太小難識別,黴變的菌子有其他毒素也可引起中毒。



雜菌不易識別,如果同時誤食幾種毒菌,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會更大,醫療救治也更困難。




有些菌種的毒素經高溫加熱後可被破壞,但有些劇毒菌種毒素高溫依然不能破壞,所以不要誤食最重要。



酒精可以促進毒素的吸收,也可能與毒素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毒素,從而加重中毒症狀,因而吃菌時最好別飲酒。



凡是在吃過菌子10分鐘後至72小時內,有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或其他不適者,首先可以採取催吐的辦法進行自救,隨後應立即就醫。


同餐進食者不論症狀輕重,均應立刻到附近的醫院進行觀察診治。


1.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況下儘快催吐。可用手指按壓舌根即可引起嘔吐。可反覆多次,儘量把胃內食物嘔吐出來,以減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醫:中毒後立刻到正規醫院救治,最好攜帶剩餘菌子樣品,以備鑑定菌子的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判斷預後。

相關焦點

  • 「蘑菇先生」楊祝良:探秘劇毒鵝膏菌
    近日,楊祝良研究組基於五個基因片段的DNA序列,結合形態特點和生態特徵,對中國劇毒鵝膏的物種多樣性和地理分布式樣進行了系統研究。他們發現:劇毒鵝膏在我國共分布有12個物種,其中大部分物種主要分布於我國亞熱帶地區,僅少數物種局限於熱帶或溫帶地區。
  • 這個季節劇毒鵝膏菌正在瘋長!這種特徵的蘑菇千萬不能採食
    「頭上戴帽、腰間系裙、腳上還穿鞋」的蘑菇就是鵝膏菌。紅網時刻記者 劉璇 長沙報導6月份,雨水多,氣溫逐漸升高,為野外蘑菇的生長提供了充足養分,湖南進入野生蘑菇中毒高發期。特別是灰花紋鵝膏菌等劇毒蘑菇在省內多地生長活躍,有不明真相的群眾因誤採誤食而引發中毒。
  • 楊祝良小組新成果:「致命天使」鵝膏菌—新聞—科學網
    不易分辨 在歐洲,有一種鵝膏菌非常知名——「愷撒蘑菇」。據記載,羅馬帝國時期愷撒大帝最喜歡食用這種菌類,並規定這些蘑菇只能供宮廷食用,它也因此而得名。愷撒蘑菇的學名叫橙蓋鵝膏菌,在東亞,它也被稱作黃羅傘、雞蛋黃蘑等等。因為美味,中國很多地區都有採食這種菌的習慣。
  • 湖南人6、7月警惕劇毒鵝膏菌,僅50克可致命
    何青春主任考慮患者為劇毒鵝膏類蘑菇中毒,指導給予患者護肝、排毒的同時 將患者病情及蘑菇照片一併發給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真菌研究室陳作紅教授進行鑑定,確定引發中毒的蘑菇為:灰花紋鵝膏菌。 醫院在對患者群體做了大量的救治工作的同時,也向相關部門報告了此次事件,以及時發現其他毒蘑菇中毒患者,並預防類似事件的再發生。
  • 這種野蘑菇酷似雞樅菌,卻有劇毒,千萬別誤食
    鵝膏菌是一類蘑菇的總稱,絕大多數的鵝膏菌都有毒,甚至有劇毒。 ▲雞樅菌 鵝膏菌種類多、顏色多種多樣,大多都有毒,其中有一種灰色鵝膏菌
  • 生活小知識,世界10種劇毒蘑菇排行,你都知道幾種?
    所以小編整理了一些帶有致命劇毒的蘑菇,遇見了一定要遠離!1.白毒傘白毒傘有著致命之稱,死亡率高達95%以上,在野外誤食這種蘑菇,使得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一兩的重量便足夠毒死一個成年人。這種蘑菇分布很廣,在各地都能看到,所以如果在野外遇到一定要遠離。2.秋生盔孢傘這種蘑菇一般為黃褐色,沒有特殊氣味,毒性極強。誤食會頭暈噁心,之後便會昏迷休克。
  • 雲南盈江回應一家4口誤食野生菌中毒死亡:致命鵝膏菌引起
    根據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測結果,判定為食用致命鵝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妥善做好善後工作。據了解,致命鵝膏又稱白毒傘,是本地常見的一種野生毒菇,對人體肝、腎、血管內壁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極為嚴重,可致使人體內各器官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死亡率極高,食用50g「白毒傘」即可致死。
  • 雲南近九成野生菌死亡病例因誤食這兩種菌:亞稀褶紅菇和鵝膏菌
    雲南九成致死病例和兩種菌有關沒想到誤食鵝膏菌後果如此嚴重。·劇毒鵝膏菌鵝膏菌屬的劇毒種類所導致的中毒主要為急性肝腎損害型,通常潛伏期10~24小時,最長可達數日。初期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症狀。
  • 近九成野生菌死亡病例因誤食亞稀褶紅菇和鵝膏菌
    近日,記者從雲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據近年來的監測數據,有近90%的野生菌死亡病例是由於誤食亞稀褶紅菇和劇毒鵝膏菌,近期我省部分地區已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導致死亡的事件,主要是誤食了亞稀褶紅菇。其實,雞樅是無毒的,中毒是因為誤食了形態與雞樅很相似的毒菌,如劇毒的灰花紋鵝膏菌、擬灰花紋鵝膏菌、假褐雲斑鵝膏菌形態和雞樅很相似,因此撿食雞樅要特別小心。連結吃菌子中毒怎麼辦?凡是在食用菌子10分鐘至72小時內,有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或其他不適者,都應立即就醫。
  • 荒野維生野菜系列——橙蓋鵝膏菌
    橙蓋鵝膏菌 【別名】橙蓋傘、黃羅傘、凱撒蘑菇、雞蛋菌、黃鵝蛋菌、橙蓋鵝膏、雞蛋黃蘑、紅黃鵝膏。 【食用】為鵝膏菌科真菌橙蓋鵝膏菌Amanita caesarea的子實體。
  • 灰花紋鵝膏菌最早4月即可出現 採食野生菌一定要謹慎
    長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據往年監測數據統計,灰花紋鵝膏菌是近年來導致長沙市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劇毒蘑菇,生長旺盛期在6月,最早4月即可出現,市民採食野生菌一定要謹慎。圖片由 長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提供 )  據了解,灰花紋鵝膏菌是急性肝損害型蘑菇中毒,患者最初出現噁心、嘔吐、腹痛、「霍亂型」腹瀉等腸胃症狀。隨後進入假愈期,1-2天內無明顯症狀。假愈期過後,患者病情迅速惡化,出現肝功能異常和黃疸,最後肝、腎、心、腦、肺等器官功能衰竭, 5~8小時可導致患者死亡。
  • 海洋十大致命劇毒生物,一定要遠離他們?
    最近,新型冠狀肺炎感染者已經有數萬例了,為了我們的健康,請一定要遠離那些致命的劇毒生物,更不要說是把它們當做是美味佳餚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海洋十大致命劇毒生物,切忌一定要遠離它們。海洋中擁有很多有毒的動植物,中毒輕則能治療,重則致命,所以大家在海釣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好,以安全為重。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來盤點一下海洋中的十大劇毒生物。
  • 劇毒蘑菇少量食用可致死 專家提醒市民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劇毒蘑菇難鑑別 少量食用可致死 專家提醒市民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長沙晚報6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張勁夫)近期,長沙已連續發生幾起誤食灰花紋鵝膏菌和裂皮鵝膏菌導致的蘑菇中毒事件。這兩種野生菌均為劇毒蘑菇,少量食用即可致人死亡。
  • 長於荒野的劇毒植物「斷腸草」遇見請遠離
    說起「斷腸草」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我記得小時候有部「神鵰俠侶」有個片段有出現過「斷腸草」的臺詞,這也是我個人印象中首次聽到「斷腸草」一詞,那時只是覺得很好奇稱為劇毒的斷腸草究竟長得是什麼樣,偶爾有聽鄉親們說起過之前「斷腸草」是很多的,生長於房前屋後的農田山腳到荒野深山老林都有它的蹤影
  • 鄉間一種「鉤吻」,誤以為是草藥,其實含有「劇毒」,請別輕視!
    農村人對野草是沒有什麼概念,在以前的時候,農村人是知道有些野草是藥用價值,而且還可以換錢的,生活質量的變好,這些野草也就忽視掉,而鄉間一種「鉤吻」,誤以為是草藥,其實含有「劇毒」,請別輕視!每一種草的形狀是不同的,熟悉也草的人是很容易就分辨出來,可,平時很少關注花草的人,對野草是不了解的,有一種野草它就值得大家去關注。
  • 這三種常見蘑菇含有劇毒!看見了一定要忍住別吃
    根據長沙市食源性疾病監測結果,導致中毒和死亡的毒蘑菇類型主要為急性肝損害型和橫紋肌溶解型,常見的三種致死率較高的毒蘑菇為灰花紋鵝膏菌、裂皮鵝膏菌和亞稀褶紅菇。因為含有劇毒,它是導致湖南省內因為誤食後導致中毒事件最多、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的種類。(裂皮鵝膏又名小白毒鵝膏,菌蓋小小的,直徑只有3至5釐米。
  • 農村常見的這5種蘑菇,有劇毒,不要亂吃,你會辨認嗎?
    蘑菇,是一種高等真菌,它的種類很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一種極好的美味食品,而且具有抗癌防衰、延年益壽的保健作用,因此,深受人們喜愛。但由於人們對蘑菇是否有毒缺乏鑑別能力,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的事故屢有發生。看顏色,一般顏色比較鮮豔的蘑菇都有毒。
  • 這幾種農村有劇毒的蘑菇,千萬不要去試吃,你懂得辨認它們嗎?
    (灰花紋鵝膏菌,劇毒)聞氣味:一般有毒蘑菇都有種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氣味。遇到這樣的蘑菇一定不能吃。(裂皮鵝膏菌,劇毒)看生長環境: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溼的骯髒地帶,當然不是絕對,但是儘量不要食用此類。
  • 【9月13日】巴斯蒂安生吃「鬼筆鵝膏菌」毒蘑菇
    小魚60秒,帶你走進科學史上的今天 巴斯蒂安生吃「鬼筆鵝膏菌」毒蘑菇 1981年9月13日,巴斯蒂安面對蜂擁而來的記者和一架架攝像機,生吃下了73克「鬼筆鵝膏菌」毒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