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花紋鵝膏菌最早4月即可出現 採食野生菌一定要謹慎

2020-11-23 星辰在線

  星辰在線3月26日訊(通訊員 馬迪輝)進入春季,溫度回暖,雨水充沛,各種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長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據往年監測數據統計,灰花紋鵝膏菌是近年來導致長沙市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劇毒蘑菇,生長旺盛期在6月,最早4月即可出現,市民採食野生菌一定要謹慎。

因存在「假愈期」,容易給患者和醫生造成病情已被控制的錯覺,因此灰花紋鵝膏菌中毒致死率極高。資料圖。圖片由 長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提供 )

  據了解,灰花紋鵝膏菌是急性肝損害型蘑菇中毒,患者最初出現噁心、嘔吐、腹痛、「霍亂型」腹瀉等腸胃症狀。隨後進入假愈期,1-2天內無明顯症狀。假愈期過後,患者病情迅速惡化,出現肝功能異常和黃疸,最後肝、腎、心、腦、肺等器官功能衰竭, 5~8小時可導致患者死亡。因存在「假愈期」,容易給患者和醫生造成病情已被控制的錯覺,因此灰花紋鵝膏菌中毒致死率極高。

  食用野生蘑菇後一旦發現有中毒症狀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主動告知醫生有野生蘑菇食用史,同時可帶上剩餘蘑菇或照片交給醫生查看,方便醫生及早採取對症治療,減輕對人體的危害。

相關焦點

  • 這個季節劇毒鵝膏菌正在瘋長!這種特徵的蘑菇千萬不能採食
    僅6月1日一天,湖南在道縣、冷水灘等地相繼報告5起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據湖南省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監測顯示:近5年來,全省發生野生蘑菇中毒1000餘起,發病人數3700餘人,死亡74人,均為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所致。野生菌味道鮮美,但亂採亂食,一定會讓你悔青腸子。
  • 劇毒蘑菇少量食用可致死 專家提醒市民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劇毒蘑菇難鑑別 少量食用可致死 專家提醒市民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長沙晚報6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張勁夫)近期,長沙已連續發生幾起誤食灰花紋鵝膏菌和裂皮鵝膏菌導致的蘑菇中毒事件。這兩種野生菌均為劇毒蘑菇,少量食用即可致人死亡。
  • 誤食中毒事件頻發 採食野生蘑菇要知道這些常識
    當前,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我省老百姓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頻發。  今年1月1日至7月7日,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收到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報告88起,死亡10人,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50%。  7月8日,省食安辦邀請專家舉辦「毒蘑菇」專題科普活動,教授大家採食野生蘑菇的基本常識,提醒大家野生蘑菇不能亂吃。
  • 雲南近九成野生菌死亡病例因誤食這兩種菌:亞稀褶紅菇和鵝膏菌
    7月2日,記者從雲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據近年來的監測數據,有近90%的野生菌死亡病例是由於誤食亞稀褶紅菇和劇毒鵝膏菌造成的,它們不愧為夏季雲南老百姓的兩大「致命殺手」。近期我省部分地區已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導致死亡的事件,發生中毒的野生菌主要為亞稀褶紅菇。
  • 寧鄉已有4人因採食野生蘑菇中毒!速轉!
    氣溫回暖 雨水充沛 野生菌類進入生長旺季 人們在郊遊踏春時 喜歡採些野生蘑菇 各地也因此相繼出現 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
  • 近九成野生菌死亡病例因誤食亞稀褶紅菇和鵝膏菌
    進入雨季,又到了野生菌大量採摘上市的季節,同時也是野生菌中毒高發季節。近日,記者從雲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據近年來的監測數據,有近90%的野生菌死亡病例是由於誤食亞稀褶紅菇和劇毒鵝膏菌,近期我省部分地區已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導致死亡的事件,主要是誤食了亞稀褶紅菇。
  •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10月是野生蘑菇生長旺盛期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發期所以,大家需要警惕了千萬別隨意採食!!「穿鞋、戴帽、穿裙」的蘑菇一定不要採! 因為有「菌蓋、菌環、菌託」的蘑菇多為鵝膏屬,而鵝膏屬的蘑菇大多都含毒或劇毒。但沒菌託和菌環的蘑菇仍可有毒。如劇毒的肉褶鱗環柄菇和毒粉褶蕈都沒菌環和菌託。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識別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
  • 鵝膏菌—劇毒!請遠離它!
    2歲女孩食菌中毒,連夜送往昆明搶救89歲老人誤食毒菌身亡一家4口吃菌中毒身亡,孩子僅4歲7名工人在隴川誤食毒菌中毒……據云南網不完全統計6月以來雲南已有19人食用野生菌中毒其中6人死亡又是一年菌子飄香時食菌需謹慎!那麼常見的食用野生菌有哪些?毒菌又長什麼樣?如何辨別?雲南網聯合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最權威吃菌手冊請收好!
  • 三人食用野生蘑菇中毒致肝腎損傷 「元兇」鎖定這些菌菇
    灰花紋鵝膏菌 劇毒,含有的肽類毒素是環肽化合物,誤食進入人體後對肝臟和腎臟有強烈的損傷作用。  白毒鵝膏菌 劇毒,成年人吃一個溼重50g的白毒鵝膏菌就可以出現嚴重肝衰竭,這種毒素潛伏期可達24小時。
  • 一鍋灰花紋鵝膏菌湯毒倒一家五口 目前三人出院兩人病情好轉
    導致患者中毒的灰花紋鵝膏菌。據了解,患者屬鼎城區雙橋坪鎮居民,當地村民有採摘野生蘑菇食用的習慣。5名重症患者在6月22日晚食用過太陽山山腳採摘的野生蘑菇後,次日凌晨5點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症狀,當即被送往當地醫院急救,因病情加重,6月23日晚被轉入湘雅常德醫院急診科。
  • 雲南一家四口自採野生菌 誤食致命鵝膏菌中毒死亡
    (原標題:雲南盈江回應一家4口誤食野生菌中毒死亡:致命鵝膏菌引起)雲南網訊 盛夏時節,雲南誘人的美食野生菌大量「冒出」,但稍不注意便會看見傳說中的「小人人」。6月11日,雲南盈江縣支那鄉廬山村下拉馬靠村民早某某一家4口自採誤食野生菌中毒發病4人。至6月27日,死亡4人。
  • 雲南盈江回應一家4口誤食野生菌中毒死亡:致命鵝膏菌引起
    雲南網訊(記者 熊強 姬祥虎)盛夏時節,雲南誘人的美食野生菌大量「冒出」,但稍不注意便會看見傳說中的「小人人」。6月11日,雲南盈江縣支那鄉廬山村下拉馬靠村民早某某一家4口自採誤食野生菌中毒發病4人。至6月27日,死亡4人。
  • 吃菌要小心!雲南衛健委發布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公告(附毒蘑菇圖片)
    為防範和減少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5月29日,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發布《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公告》(以下簡稱《公告》)。一、廣大群眾要提高自我健康安全意識,不隨意採摘食用不熟悉、腐爛、幼小不能辨別的野生菌類。
  • 雲南一女子吃野生菌中毒後出現幻覺,野生蘑菇你不要採
    近日,雲南昆明,一名女子吃野生菌後中毒,被朋友拍下匪夷所思的一幕。女子躺在病床上手舞足蹈,她自稱看到了小精靈、雲彩還有花,女子稱,自己是食用了未煮熟的牛肝菌(俗稱「手見青」),導致中毒後出現幻覺。近期,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導致的中毒事故易發、多發。
  • 野生蘑菇不能想吃就吃
    當前,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湖南省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頻發。   今年1月1日至7月7日,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收到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報告88起,死亡10人,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50%。   7月8日,省食安辦邀請專家舉辦「毒蘑菇」專題科普活動,教授大家採食野生蘑菇的基本常識,提醒大家野生蘑菇不能亂吃。
  • 看見了一定要忍住別吃
    野生蘑菇由於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作為一種天然食品一直深受大家喜愛,但由於食用蘑菇和毒蘑菇難以正確區分,我國每年因誤採誤食毒蘑菇導致的中毒事件屢見不鮮。隨著氣溫升高,長沙市也進入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節,長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專家提醒市民不要隨意採食。  據悉,我國已知的蘑菇種類有4000多種,毒蘑菇有400多種。
  • 河北人,誤食野生毒蘑菇事件頻發,這些誤區要認清!
    最近,誤食野生毒蘑菇的事件時有發生。 今年7月,因石家莊西部山區發生一起食用野生蘑菇不幸中毒身亡的案例,河北省石家莊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醒:千萬不要為了飽口舌之欲、貪其鮮美,自己採食野生蘑菇。
  • 楊祝良小組新成果:「致命天使」鵝膏菌—新聞—科學網
    不易分辨 在歐洲,有一種鵝膏菌非常知名——「愷撒蘑菇」。據記載,羅馬帝國時期愷撒大帝最喜歡食用這種菌類,並規定這些蘑菇只能供宮廷食用,它也因此而得名。愷撒蘑菇的學名叫橙蓋鵝膏菌,在東亞,它也被稱作黃羅傘、雞蛋黃蘑等等。因為美味,中國很多地區都有採食這種菌的習慣。
  • 多人中招,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
    通常特別妖豔的花背後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這種花全株有毒,食後有流口水、嘔吐、下洩、舌硬直、驚厥、四肢發冷、休克,甚至呼吸麻痺死亡。花雖好看,還是遠觀為妙! 另外野蘑菇也別隨意採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