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野生菌死亡病例因誤食亞稀褶紅菇和鵝膏菌

2020-12-03 金臺資訊

進入雨季,又到了野生菌大量採摘上市的季節,同時也是野生菌中毒高發季節。近日,記者從雲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據近年來的監測數據,有近90%的野生菌死亡病例是由於誤食亞稀褶紅菇和劇毒鵝膏菌,近期我省部分地區已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導致死亡的事件,主要是誤食了亞稀褶紅菇。

據了解,俗稱「火炭菌」的亞稀褶紅菇是我省中毒最嚴重的毒菌品種,近年來已造成多人中毒,病死率可達70%以上,而外形極為相似的密褶紅菇、稀褶紅菇卻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難區分,需要專業人員結合顯微鏡及分子生物學鑑定手段才能進行準確鑑別,建議這類菌子最好不要食用。誤食亞稀褶紅菇後,在1小時內出現症狀,開始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症狀,6小時至12小時會出現全身乏力明顯,肌肉痙攣性疼痛,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困難,血尿或血紅蛋白尿,出現醬油色尿液,嚴重者12小時後即會死亡。

鵝膏菌中毒主要表現在急性肝腎損害型,通常潛伏期是10小時至24小時,最長可達數日。初期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症狀。部分患者1天至2天後症狀消失,進入所謂的「假性痊癒期」,後續會出現肝、腦、心、腎等多臟器損害的表現或症狀,但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如出現肝臟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廣泛性出血,肝昏迷,少尿、無尿,煩躁不安,甚至昏迷、抽風、休克等症狀,病死率高達90%以上,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狀,一般病程2周至3周。

省疾控中心提醒,要特別注意「雞樅」中毒。其實,雞樅是無毒的,中毒是因為誤食了形態與雞樅很相似的毒菌,如劇毒的灰花紋鵝膏菌、擬灰花紋鵝膏菌、假褐雲斑鵝膏菌形態和雞樅很相似,因此撿食雞樅要特別小心。

連結

吃菌子中毒怎麼辦?

凡是在食用菌子10分鐘至72小時內,有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或其他不適者,都應立即就醫。同餐進食者不論症狀輕重,均應立刻到附近的醫院進行觀察診治。

菌子中毒如何自救?

1.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況下儘快催吐。可用手指按壓舌根即可引起嘔吐。可反覆多次,儘量把胃內食物嘔吐出來,以減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醫:中毒後立刻到正規醫院救治,最好攜帶剩餘菌子樣品,以備鑑定菌子的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判斷預後。

本報記者 陳鑫龍

相關焦點

  • 雲南近九成野生菌死亡病例因誤食這兩種菌:亞稀褶紅菇和鵝膏菌
    7月2日,記者從雲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據近年來的監測數據,有近90%的野生菌死亡病例是由於誤食亞稀褶紅菇和劇毒鵝膏菌造成的,它們不愧為夏季雲南老百姓的兩大「致命殺手」。近期我省部分地區已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導致死亡的事件,發生中毒的野生菌主要為亞稀褶紅菇。
  • 雲南近90%野生菌死亡病例,都是因為這兩種菌!
    進入雨季,野生菌大量上市 因食用了有毒野生菌而中毒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據了解 雲南近90%野生菌死亡病例 因誤食兩種菌 致命殺手!
  • 鵝膏菌—劇毒!請遠離它!
    近日,一份印有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各鄉鎮、農場居民因食用野生菌中毒後就醫的名單引起社會的關注。臘縣委宣傳部回應稱目前還在進一步核實中。媒體記者了解到,已確定野生菌中毒的5人是混食野生菌造成的中毒,因就醫不及時,一名89歲的老人已身亡。
  • 這個季節劇毒鵝膏菌正在瘋長!這種特徵的蘑菇千萬不能採食
    僅6月1日一天,湖南在道縣、冷水灘等地相繼報告5起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據湖南省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監測顯示:近5年來,全省發生野生蘑菇中毒1000餘起,發病人數3700餘人,死亡74人,均為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所致。野生菌味道鮮美,但亂採亂食,一定會讓你悔青腸子。
  • 河北人,誤食野生毒蘑菇事件頻發,這些誤區要認清!
    最近,誤食野生毒蘑菇的事件時有發生。 今年7月,因石家莊西部山區發生一起食用野生蘑菇不幸中毒身亡的案例,河北省石家莊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醒:千萬不要為了飽口舌之欲、貪其鮮美,自己採食野生蘑菇。
  • 野生蘑菇美味怕致死?疾控專家教您「四招」
    疾控專家為您來支招1學「唐僧」,不採不食野生菌據湖南省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監測顯示:近5年來,我省發生野生蘑菇中毒1000餘起,發病人數3700餘人,死亡74人。一「戒」 :不吃不熟悉的菌二「戒」 :不吃鵝膏菌鵝膏菌大部分是有毒的,有很多種是劇毒的。
  • 吃菌要小心!雲南衛健委發布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公告(附毒蘑菇圖片)
    每經編輯:張楊運夏季來臨,雲南省到了野生菌採摘上市季節,同時也進入了野生菌中毒高發季節。為防範和減少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5月29日,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發布《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公告》(以下簡稱《公告》)。一、廣大群眾要提高自我健康安全意識,不隨意採摘食用不熟悉、腐爛、幼小不能辨別的野生菌類。
  • 20多年來曾導致400多人中毒、100多人死亡,湖南蘑菇頭號...
    菌柄白色至汙白色,近頂部有菌環,基部膨大有菌託,菌託淺杯狀。時間與生境:6 — 9 月份生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地上。毒性:劇毒!△灰花紋鵝膏主要特徵:子實體中等大小,灰色至深灰色、暗褐色至近黑色,表面具深色纖絲狀隱花紋,近頂部有菌環。基部近球形,有菌託。時間與生境:6 — 9 月份生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地上。
  • 20多年來曾導致400多人中毒,100多人死亡,湖南蘑菇頭號殺手長這樣...
    菌柄白色至汙白色,近頂部有菌環,基部膨大有菌託,菌託淺杯狀。 時間與生境:6—9月份生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地上。 毒性:劇毒!△灰花紋鵝膏 主要特徵:子實體中等大小,灰色至深灰色、暗褐色至近黑色,表面具深色纖絲狀隱花紋,近頂部有菌環。基部近球形,有菌託。 時間與生境:6—9月份生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地上。毒性:劇毒!
  • 雲南盈江回應一家4口誤食野生菌中毒死亡:致命鵝膏菌引起
    雲南網訊(記者 熊強 姬祥虎)盛夏時節,雲南誘人的美食野生菌大量「冒出」,但稍不注意便會看見傳說中的「小人人」。6月11日,雲南盈江縣支那鄉廬山村下拉馬靠村民早某某一家4口自採誤食野生菌中毒發病4人。至6月27日,死亡4人。
  • 野生蘑菇不能想吃就吃
    當前,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湖南省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頻發。   今年1月1日至7月7日,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收到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報告88起,死亡10人,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50%。   7月8日,省食安辦邀請專家舉辦「毒蘑菇」專題科普活動,教授大家採食野生蘑菇的基本常識,提醒大家野生蘑菇不能亂吃。
  • 雲南一女子吃野生菌中毒後出現幻覺,野生蘑菇你不要採
    近日,雲南昆明,一名女子吃野生菌後中毒,被朋友拍下匪夷所思的一幕。女子躺在病床上手舞足蹈,她自稱看到了小精靈、雲彩還有花,女子稱,自己是食用了未煮熟的牛肝菌(俗稱「手見青」),導致中毒後出現幻覺。近期,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導致的中毒事故易發、多發。
  • 誤食中毒事件頻發 採食野生蘑菇要知道這些常識
    當前,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我省老百姓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頻發。  今年1月1日至7月7日,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收到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報告88起,死亡10人,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50%。  7月8日,省食安辦邀請專家舉辦「毒蘑菇」專題科普活動,教授大家採食野生蘑菇的基本常識,提醒大家野生蘑菇不能亂吃。
  • 野生蘑菇傻傻分不清 專家教你正確「食菌」
    文/羊城晚報記者 宋昀瀟 徐煒倫   近日,雲南一名女子吃完一種牛肝菌「見手青」(因菌肉壓傷或手碰傷後呈靛藍色得名,有毒性)後發生中毒事件,並稱自己看到很多小精靈手舞足蹈。事實上,每年7、8月份,雨量增多,氣溫上升,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蘑菇旺季隨即到來。
  • 四川敘永一家人出現毒蘑菇誤食悲劇,不要亂吃野生蘑菇了!
    因「吃了十幾年沒事」,敘永老人摘回有毒野生菌,一家6人中毒、17歲女孩和89歲老人不幸去世。,醫院急診科每年都會接診因吃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 誤區八:有鱗片、粘液的蘑菇有毒 條蓋盔孢傘和亞稀褶紅菇都沒鱗片、粘液,卻有劇毒。而有毛和鱗片的香菇卻可以食用。
  • 雲南一家四口自採野生菌 誤食致命鵝膏菌中毒死亡
    (原標題:雲南盈江回應一家4口誤食野生菌中毒死亡:致命鵝膏菌引起)雲南網訊 盛夏時節,雲南誘人的美食野生菌大量「冒出」,但稍不注意便會看見傳說中的「小人人」。6月11日,雲南盈江縣支那鄉廬山村下拉馬靠村民早某某一家4口自採誤食野生菌中毒發病4人。至6月27日,死亡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