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莉·比爾指出,反式脂肪酸使細胞膜僵硬並影響細胞中的DNA

2020-12-04 瀚香養生

作者: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李潭溪主任醫師

不飽和脂肪酸的化學結構中缺乏氫原子,由其構成的不飽和油脂具有不穩定性。將氫原子添加到雙鍵處,從而使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得到強化,結構鏈中的原子,如此重新排列的脂肪酸被稱為「反式」氫化後的脂肪酸,即「反式脂肪酸」。

《The Anti-ageing Diet》一書的作者英國著名的營養學家、長壽學家莎莉.比爾指出,反式脂肪酸使油脂的分子結構就會變得扭曲和堅硬。然而,當這些分子進入我們的身體後,我們偶爾會用它們構築細胞膜,於是本該有彈性的細胞膜也變得僵硬了。細胞膜異常導致細胞正常功能的發揮受到影響,久之還會出現細胞的老化和病變。 經常攝入反式脂肪酸,過些年,你的身體就會變得虛弱,容易垮掉。

莎莉·比爾還指出,反式脂肪酸還會破壞我們細胞中的DNA,也就是說它們會破壞我們傳給下一代的基因。反式脂肪還會促使血液的凝結,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從而引起心臟病。反式脂肪酸不能被消化,也不能被正常地代謝,身體需要額外的營養儲備來處理這些脂肪,這會損耗我們用於抵抗疾病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聯合國衛生組織(WHO)公布,每年有50多萬人因攝入反式脂肪酸而死於心血管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已立法保證到2023年時,在全球範圍內全面禁用人工反式脂肪酸。尤其目前國家明令禁止嬰兒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這說明了什麼?然而,這些有害物質依然會通過懷孕期和哺乳期的媽媽,不能再讓反式脂肪進入到嬰兒體內,對胎兒和幼童的細胞膜、大腦和身體的發育造成危害。

相關焦點

  • 大腦慢慢變傻 幕後「黑手」或是反式脂肪酸
    有研究顯示,反式脂肪酸會增加Aβ蛋白含量,升高總膽固醇量,加快大腦的動脈硬化。還有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可以抑制細胞增殖,通過降低特定酶的活性,造成神經細胞氧化損傷。而細胞的氧化損傷往往與衰老、功能退化有關。除了痴呆症,反式脂肪酸還是很多類疾病的「幫兇」。
  • 路易斯維爾計劃鼓勵企業尋找反式脂肪酸替代品
    食品夥伴網訊:因為路易斯維爾提出的對反式脂肪酸的禁令在2月份之前未得到支持,該市新城委員會建議,為不使用反式脂肪酸做原料的食品企業提供一個獎勵方案。     一個世紀來,食品企業以人工氫化植物油形式廣泛應用某些反式脂肪酸。但近十年來,有證據表明反式脂肪酸與心臟病相關。
  • 關於「反式脂肪酸」的8個真相 你該知道這些
    事實上,個別媒體對反式脂肪酸泛濫和危害進行了誇大報導,並錯誤的把焙烤食品的相關原料——人造奶油、氫化植物油、植脂末、起酥油、代可可脂等直接等同於反式脂肪酸,一些認知片面、錯誤的不實報導造成了部分消費者的恐慌,給行業及相關企業造成了不良影響和經濟損失。為此,中國食品闢謠聯盟與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邀請有關專家對反式脂肪酸進行客觀、公正解讀。
  • Sigma-Aldrich反式脂肪酸檢測完全解決方案
    評價食品中的營養和健康,不能僅僅檢測總脂肪含量。更要判斷出哪些是「好」脂肪,哪些是可能引起病變的「壞」脂肪(如反式脂肪酸)。而對於食品檢測工作者,檢測食品中脂肪酸含量,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食品中不僅含有各種各樣碳鏈長度的脂肪酸,還含有飽和、不飽和、多重不飽和等不同飽和程度的脂肪酸。
  • 反式脂肪酸:非「定時炸彈」
    【聊健康】     近年來,反式脂肪酸成為媒體和大眾熱議的對象。「反式脂肪酸存在很大健康風險」「反式脂肪酸是餐桌上的定時炸彈」等說法不斷刷屏,在公眾中形成了「全面否定反式脂肪酸」的印象。
  • 被世衛組織拉黑的「反式脂肪」,就藏在你常吃的這幾種食物裡
    有研究表明,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超標3倍!沒錯,我們今天要說的魔鬼脂肪,就是指的反式脂肪酸。早在去年世界衛生組織一不做二不休,公布了反式脂肪(trans fat)的「徹底清除計劃」。緊接著,食品藥品監督局FDA,也對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發出了最後的警告!
  • 淺談中鏈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中鏈脂肪酸(MCFAs)是含有6~12個碳原子地飽和脂肪酸,主要包括己酸(C6)、辛酸(C8)、癸酸(C10)和月桂酸(C12),存在於動物乳脂和各種飼料原料中
  • 植物奶油反式脂肪酸有什麼危害 介紹植物奶油的營養知識
    奶油分為動物奶油和植物奶油,植物奶油是以植物油為原料加工而來的奶油,廣泛應用於蛋糕產品的製作中。植物奶油也叫做氫化油、植物奶精、起酥油等。由於植物奶油含有較多的反式脂肪酸,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比較多,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所以需要嚴格控制。那麼,植物奶油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相關的知識。
  • 細胞膜的成分
    細胞膜成分的分析方法對於組成細胞膜的基本成分,最初是通過用脂質溶劑和蛋白酶處理細胞膜來確定的。用脂質溶劑處理細胞,發現細胞膜被溶解,脂質分子進入溶劑中,說明膜中含有脂質分子;用蛋白酶處理細胞也能破壞膜結構,說明細胞膜的化學組成中除了脂質還有蛋白質。對於一些具體的組成成分,可採用相應酶的處理來確定。例如,用卵磷脂酶處理細胞,可破壞細胞膜,證明膜中有卵磷脂的存在。
  • 脂肪酸的不同氧化方式
    常見的偶數碳飽和脂肪酸通過普通的β-氧化即可完成代謝。不過一些特殊的脂肪酸,如不飽和脂肪酸、支鏈脂肪酸和超長鏈脂肪酸(22碳以上),氧化時需要某些不同的過程,包括異構化、α-氧化、ω-氧化,以及過氧化物酶體中的氧化過程等。對於不飽和脂肪酸,一般每個雙鍵要少一次脂醯輔酶A脫氫過程,即減少一個FADH2。但除了能量差異,還會有雙鍵位置和構型的問題。
  • 保持我們細胞健康的細胞膜
    「年紀漸長只不過是一個大忙人在無形中形成的壞習慣。"—— 安德魯.莫裡斯在第二章中,我們討論了自由基是如何攻擊覆蓋在細胞及其內部結構上的油狀、柔韌的細胞膜的。現在,我們將告訴你為什麼這種柔韌性對於保持細胞健康尤為重要,以及細胞膜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嵌入在膜脂肪酸之間的是蛋白,它的作用相當於細胞間的通訊設備。如同細胞內分子會隨能量振動一樣,細胞膜的嵌入蛋白亦是如此。坎迪斯.佩特博士是喬治城大學的科學家,說明受體功能的第一人。柔韌的受體分子通過振動對能量和化學信號做出反應。
  • 被世衛組織「拉黑」的「反式脂肪」,你可能還在吃
    「宣戰」:計劃在2023年清除全球食品供應中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生活中哪些食物裡隱藏著反式脂肪?是指在脂肪酸的空間結構上,雙鍵上兩個相鄰的氫原子位於同一側面,而反式脂肪酸是指雙鍵上相鄰兩個氫原子位於不同側面。
  • 世衛組織總幹事:世界停止使用反式脂肪酸的目標不應被推遲
    【環球時報記者 柳玉鵬】為了世界人民的身體健康,世衛組織決定向反式脂肪酸宣戰,呼籲各國在2023年前停止在食品中添加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酸。  俄羅斯塔斯社10日報導稱,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9日稱:「到2023年,世界停止使用反式脂肪酸的目標不應被推遲。
  • 誰是兇手,DNA在說話——法醫實驗室DNA鑑定的那些事兒
    在兇殺案中,血液、精液、頭髮和其他人體生物樣本可以使案件一目了然。雖然確實存在一些例外和局限性,但人們普遍認為dna證據在當下具有最高的可靠性。提取過程通常包括材料製備,接著再進行細胞或細胞膜的破碎,以釋放和分離所收集樣品中的dna含量。
  • 不同來源反式脂肪酸的組成與結構特點
    人工反式脂肪酸即工業反式脂肪酸,是指在油脂加工過程中形成的那部分反式脂肪酸 ,主要來源於氫化、精煉和共軛亞油酸的合成過程。不過狹義上僅指來源於氫化過程的那些反式脂肪酸,精煉過程中形成的反式脂肪酸可不被視為人工反式脂肪酸(例如在加拿大)。
  • 金龍魚零反食用油或將破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上升現狀
    WHO專家 Jennifer Coates教授的報告同時指出:中國反式脂肪酸攝入風險正在上升,每百萬中國人中因攝入反式脂肪酸而受到健康威脅的人數超過4萬。其實,中國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影響國人健康的重大問題。《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報告顯示: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高達3.3億,且患病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動物性食物、食用油明顯增加。
  • 不飽和脂肪酸知多少
    根據C=C雙鍵個數的不同,不飽和脂肪酸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ω-9系列)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二種;根據C=C雙鍵的位置及功能又將多不飽和脂肪酸分為ω-6系列和ω-3系列。不同於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在室溫中呈液態狀,而且當冷藏或冷凍時仍然是液態;而單不飽和脂肪,比如在橄欖油中所發現的,在室溫中呈液態,但當冷藏時就會硬化。
  • 醫生提醒:比脂肪還厲害的「物質」,反式脂肪酸,可你天天都在吃
    而我們說的壞的脂肪就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看起來沒有多大問題,但是它的危害卻比脂肪的大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它很難被身體所消化吸引,所以它是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事實上,冰淇淋是一種高熱量食物,糖的含量也是大得驚人,反式脂肪酸導致它非常地美味可口。另外冰淇淋中含有的人造黃油,奶油和植物氫化油,這些都是反式脂肪酸,所以小編並沒有冤枉他。3.
  • 一項長達6年研究發現,脂肪不是長胖的關鍵,這種脂肪酸才是
    飲食方案是為了保持體重而精心設計過的,但與植物油組相比,反式脂肪酸組的猴子體重增加了,囤積了3倍的內臟脂肪,血胰島素水平也更高。研究對象是猴子,脂肪酸所佔的比例也和我們正常膳食有區別,但關於脂肪酸和體重的相關知識還是值得了解的。
  • NADPH對大腸桿菌生產游離脂肪酸的影響
    在碳鏈延長循環過程中,有兩步還原反應,其中fabG只能利用NADPH作為輔因子,fabI可利用NADPH或NADH作為輔因子。在大腸桿菌中,還存在兩種轉氫酶,一個是與細胞膜結合的PntAB,另一個是可溶性轉氫酶UdhA,兩者均可催化NADH生成NADPH。還存在一種NAD+激酶(由nadK基因催化),可催化NAD+生成NA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