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NASA要在未來5年期間在月球軌道上建一個空間站。
這個「前哨站」,也叫「月球軌道平臺門戶」,將幫助人類把活動延伸到深空,並且在月球或者月球附近開展各種有趣的科學與商業活動。
概念圖
2018年,NASA曾表示,這個哨所第一個送入太空的部件--能源與動力艙段(PPE)計劃於2022年發射;其它主要部件,例如機械臂、居住艙以及氣閘室將按順序依次發射;並將在21世紀20年代中期進駐太空人。這個「月球門戶」將同時容納最多4個人生活,在這個「孤島」上他們將工作生活30至90天。
「月球門戶」離地球的距離將遠遠超過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距離地球僅400公裡。而NASA將把門戶建在「月球近直線軌道」,這個軌道離月表最近處1500公裡,最遠處70000公裡。
關於這個深空棲息地,NASA去年與洛克希德.馬丁、諾斯羅普·格魯曼、畢格羅宇航、波音以及內華達山脈等5家公司籤訂了合約,計劃於2019年建立地面模型進行測試。
就在幾天前,8月21日,內華達山脈公司(SNC)展示了他們的「月球門戶」全尺寸地面模型。
內達華州山脈公司用了氣囊方案
「詹森航天中心剛結束測試,他們讓3個乘員在裡面生活了3天,」SNC副總裁、前NASA太空人Steve Lindsey說,「這也是模擬執行一次任務,我們對這個空間艙的各項功能進行了測試。我們還沒有獲得這次測試的官方結果,但據說測試非常成功,我們很興奮。」
SNC棲息地設計的關鍵點是,當被送入太空,它的體積可以擴大。這個大型充氣結構環境的棲息地,也叫LIFE,出發時可壓縮到足以塞入18英尺(5.4米)的火箭整流罩,然後送至太空後膨脹成一個直徑27英尺,長27英尺(即8x8米)的空間。
二層工作區
LIFE的充氣體積可達到300立方米,即約1/3國際空間站大小。「我們想為太空人創造儘可能大的居住空間,但又能裝進火箭,」Lindsey說,「一個可充氣結構的好處在於發射時可以把它裝入載荷整流罩,送上太空,然後進行充氣,使其體積擴大。」
艙內阿斯特羅花園概念圖
棲息地內部被分為三層,以最大化利用空間。在地面模型裡,SNC配置了科學實驗室、微重力花園、醫療站、機組乘員的獨立空間、垃圾處理系統(或浴室)以及廚房。
從舷窗向裡看後勤與控制艙段
三層生活區和餐桌
模型沒有安裝供太空人看月球(或火星)的窗戶,但以後會加上。「我們不僅是為月球門戶設計這個,也是為人類在其他星球表面居住而設計居住艙,」Lindsey說,「這個結構的尺寸可以根據機組的需求進行調整。」
看看人家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月球門戶」地面模型.
航天科學傳播平臺
Powered by 愛太空
第 271期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合作:xuyang@spaced.com.cn
微信ID:spaceflightforum
人類就要在月球軌道上建基地了,離在月球上建基地也不遠了。熟悉的愛太空-全聚德浪漫攜手,熟悉的「太空月餅」。這一次,它擁有不一樣的構型:月球基地。
戳上面,收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