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對非洲豬瘟診斷試驗中取得進展

2020-10-18 卡卡西農場


今日消息

一切都是剛剛好

2020/3/26 星期四

1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針對這種疾病的疫苗或現場檢測設備,病毒對豬的致死率為99%。

隨著冠狀病毒席捲全球,科學家除了正在研究疫苗外,也正在開發可對抗另一種致命疾病的試驗方面取得進展:非洲豬瘟。

美國國土安全部對該病引起了興趣,該病毒對豬的致死率為99%,原因是該病去年在亞洲傳播並造成豬肉短缺。如果它降落在美國的土地上,可能會危害美國農場上超過1億頭豬,最終威脅到糧食供應。

目前,還沒有疫苗或現場檢測設備可以抵抗這種病毒,但是該機構周二表示,它已經成功評估了一種能夠檢測該病毒並在數小時內取得結果的基因測試。

隨著世界各地的政府在抵禦COVID-19,檢測對於減緩病毒爆發至關重要。國土安全部科學和技術部門的科學主管約翰·內蘭(John Neilan)說,快速測試可以「改變現狀」。

他說,要弄清楚病毒的位置,「必須擁有一個檢測系統,並且要最快的檢測出病源。」

潛在損失

美國養豬超過1.15億頭,每年價值240億美元。豬病全球監測項目估計,美國每年爆發的豬瘟可能造成多達100億美元的損失。

儘管該病毒不在美國,但國土安全部正在研究新技術,因為「不想病毒進入美國時才開始進行研究,」微生物學家麥可·普凱特(Michael Puckette)說。

診斷系統可用於生豬肉進口以及生豬。它是由位於內布拉斯加州林肯的材料和機器公司開發的,該公司正在立即向海外提供該設備和測試,但仍然需要通過美國農業部進行監管程序。

相關焦點

  • 農業部:9月1日起所有未通過比對試驗的非洲豬瘟病毒診斷製品一律...
    據農業部網站8月28日消息,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非洲豬瘟病毒診斷製品生產經營使用有關事宜的通知。自2020年9月1日起,所有未參加或未通過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比對試驗的非洲豬瘟病毒診斷製品,以及通過比對試驗但目前未申請註冊的非洲豬瘟病毒診斷製品,一律停止生產經營。
  • 官方規範非洲豬瘟病毒診斷製品 9月起這些停止生產經營
    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28日電 農業農村部官網28日發布《關於非洲豬瘟病毒診斷製品生產經營使用有關事宜的通知》指出,自2020年9月1日起,所有未參加或未通過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比對試驗的非洲豬瘟病毒診斷製品,以及通過比對試驗但目前未申請註冊的非洲豬瘟病毒診斷製品,一律停止生產經營
  • 養豬人灰暗一年已過,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取得哪些進展?
    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種大的、複雜的虹形病毒,該病毒基因組包括一個線性的雙鏈DNA分子,根據病毒株的不同,其大小約為170~190kb,整個DNA序列兩條鏈包含約151到167個開放閱讀框。由於非洲豬瘟病毒基因型的多樣性,且遺傳信息數量巨大,具有複雜多樣的免疫逃逸機制,可以不受宿主免疫細胞的作用,即使疫苗產生一定水平的抗體,仍不具備殺死或者抑制非洲豬瘟病毒的能力。
  • 非洲豬瘟疫苗研究進展與方向
    中國LAVs疫苗的研發取得突破性成果。經農業農村部批准,哈獸研於4月上旬、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別在黑龍江、河南和新疆等三個基地開展了疫苗臨床試驗,試驗規模共計近3000頭商品育肥豬。截至目前,免疫豬群生長狀態良好,無明顯臨床不良反應;免疫豬剖檢無明顯病理變化,無疫苗毒排放,無水平傳播;免疫豬在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用強毒進行攻毒,不同劑量接種組免疫保護率均在80%以上。
  • 「非常」時期,非洲豬瘟的鑑別和診斷
    非洲豬瘟並不總是表現出完整的臨床症狀。在疫病的早期階段或當少數動物受到感染時,可能很難實現臨床診斷。因其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的症狀相混淆,臨床診斷非洲豬瘟通常是推測性的。此外,一些豬(和野豬)的其他疾病引起的死亡率與急性非洲豬瘟暴發的死亡率相似。在實驗室確診前,任何診斷都不具有結論性。
  • 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
    豬瘟和非洲豬瘟在我國都是一類動物疫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非洲豬瘟列為法定的A類傳染病。其危害程度高,對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那麼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是什麼?怎麼區分呢?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特徵為發病急,高熱稽留和細小血管壁變性,引起全身泛發性小點出血。
  • 我國科學家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據中科院網站11月29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團隊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仇華吉團隊、南方科技大學王培毅團隊、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團隊以及微生物所施一團隊,在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
  • 發現並診斷江蘇首起非洲豬瘟疫情
    單玉平是連雲港市畜牧獸醫站農業推廣研究員,2018年8月19日發現和診斷江蘇首起(全國第三起)非洲豬瘟疫情,並在不到一年時間裡,科學地指導和幫助疫情發生企業生豬復養成功。憑藉多年豐富臨床經驗和過硬的專業技術,單玉平果斷排除了其他疫情,判定這是一起非常規的、罕見的動物疫病,將相關情況緊急上報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與有關專家會診研判,認為是疑似非洲豬瘟疫情,並立即按照有關要求,採集病死豬樣品,連夜將樣品送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進行檢測。
  • 非洲豬瘟雙缺失鑑別診斷方法
    一種用於ASFV雙基因缺失鑑別診斷的三重實時螢光定量PCR方法深圳海關公布了一種用於非洲豬瘟病毒MGF_360-14L和CD2v雙基因缺失鑑別診斷的三重實時螢光定量PCR方法,具體信息如下。一該方法的簡介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引起的家豬和野豬的一種傳染病。在本研究中,作者建立了一種三重實時定量PCR方法來檢測和區分基因雙缺失的ASFV株和野生型ASFV株。本方法中,設計了3對引物和探針,分別針對B646L基因(p72)、MGF_360-14L基因(位於MGF360-505R基因中間)和CD2v基因的保守區。
  •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2019-11-29 微生物研究所 【字體:大>ASFV)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衣殼(Capsid)的高解析度電鏡三維結構,並鑑定出多種關鍵的衣殼蛋白,為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和疫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 中國科學家首次「看清」非洲豬瘟病毒,是個「大塊頭」
    與此同時,他將眼下的工作視作「萬裡長徵第一步」,「 目前我們的疫苗取得了進展,但離比較完美的疫苗、離一個更好的疫苗還有很大的差距。」步志高表示,此番解析的病毒結構「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線索」。非洲豬瘟近百年來首次進入中國非洲豬瘟病毒是一類古老的病毒,早在1921年在非洲肯亞首次發現,至今有約100年的歷史。
  • 非洲豬瘟和經典豬瘟,養殖生產中如何鑑別診斷?答案在這裡
    經典豬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和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豬發病的流行病學特徵和臨床症狀有許多相似點,也有許多不同點。
  • 非洲豬瘟疫苗市面流傳「混亂」養豬人經歷灰暗一年
    「從我國疫苗研發進展情況看,目前各研究單位進展不一,其中進度最快的也僅處於中試工藝摸索和產品質量研究以及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等階段,農業農村部尚未批准其開展臨床試驗研究。」因此,目前市面上只要出現「非洲豬瘟中試苗、自家苗、進口苗」,按照《獸藥管理條例》規定,都是非法疫苗,均應按假獸藥處理。
  • 美國成功研製出非洲豬瘟疫苗了?中國的疫苗什麼時候能面市?
    近日,美國梅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宣稱已經開發出一種非常有希望的非洲豬瘟候選疫苗。看來美國這款非洲豬瘟疫苗確實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那麼中國的疫苗最近有什麼新的進展?事實上,今年我國非洲豬瘟疫苗研究也取得了5個重大成果。
  • 非洲豬瘟疫苗再傳喜訊,有效性安全性表現良好
    6月1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的最新消息,由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非洲豬瘟疫苗環境釋放和臨床試驗進展順利,表現良好。非洲豬瘟疫苗創製實驗室研究和產業化中間試製工作相繼完成。其中一株基因缺失的疫苗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夠幫助疫豬抵抗非洲豬瘟病毒的攻擊,並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該疫苗株於2019年12月通過國家評審,批准開展環境釋放試驗;2020年3月獲農業農村部獸用生物製品臨床試驗批件,獲準於4月上旬、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別在黑龍江、新疆和河南三個養殖基地開展臨床試驗,試驗豬共計約3000頭。
  • 中國團隊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三維結構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我國非洲豬瘟病毒科研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科學家團隊成功分離國內生豬生產中發現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採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的高解析度結構 助力新型疫苗開發
    非洲豬瘟病毒整體結構(左:5層切面圖;右:衣殼層整體結構)2013年以來研究團隊解析了四類三十餘種全病毒原子解析度的結構,從結構比較中可以看到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個十分巨大、複雜的病原體國際在線報導
  • 嚴厲打擊違法研製生產經營使用非洲豬瘟疫苗行為
    要加強對非洲豬瘟疫苗實驗室研究、臨床試驗單位和中試生產企業監督檢查,重點檢查開展非洲豬瘟疫苗研究的實驗室條件是否符合要求,實驗活動、臨床試驗等是否經過審批,臨床試驗範圍等是否與批准的試驗方案一致,中試條件和生物安全防範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非法轉移中試產品及其種毒行為等。
  • 非洲豬瘟防控知識問答
    非洲豬瘟(簡稱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法定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2.非洲豬瘟的歷史發生與分布 1921年,東非國家肯亞首次確認非洲豬瘟疫情。
  • 舉監管利劍 促正本清源――A公司涉足「非洲豬瘟」防治疫苗監管...
    2019年上半年,上市公司A一則投產「非洲豬瘟」防治疫苗的公告,引發市場廣泛討論和媒體質疑,並因信息披露違規受到處罰。一則公告為何引發重罰?A公司信息披露問題有多嚴重?這件案例能給投資者帶來什麼啟示?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