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卡奧斯與瀋陽萬谷園米業合作打造12萬畝水稻基地

2020-12-02 法治江西網

編者按:

2018年1月,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獲國務院批覆,成為我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國家戰略。隨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等文件陸續出臺,十強產業發展規劃明晰。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醫養健康等五個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綠色化工、現代高效工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等五個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三年轉換圖破壁,新動能開闢新局面,山東經濟從質量結構,到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之年。這一年,山東努力跑出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度」,「三年初見成效」的質量和底色更加堅實與厚重,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9月1日,大眾網·海報新聞重磅推出「十強產業巡禮」專題報導,採用視頻訪談、短視頻、圖文報導、圖解新聞等多種報導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山東十強產業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新突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梁雯 張一帆 濟南報導

「有人喜歡吃硬一點的大米,有人喜歡吃軟一點的,有人喜歡吃黏的,不管用戶想要什麼樣的大米,只要提出需求,我們就能通過平臺協調生產者升級產品,生產出符合用戶要求的大米。」近日,海爾卡奧斯農業行業生態平臺運營總監王浩宇向記者介紹了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通過工業賦能、科技賦能、品牌賦能,海爾卡奧斯農業行業生態平臺正幫助越來越多的傳統農業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目前,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規模定製解決方案平臺,孕育出建陶、房車、農業等15個行業生態,為全球用戶提供衣、食、住、行、康、養、醫、教等全方位的體驗。

像海爾一樣,在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不斷用新技術賦能傳統產業,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助力轉型升級,讓傳統產業變得越來越數位化、智能化。

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互聯工廠

手機澆地施肥 農產品「私人訂製」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智慧農田

在海爾卡奧斯與瀋陽萬谷園米業合作打造的12萬畝水稻基地,無人機代替人工,通過低空遙感監測,自動完成對土壤、病蟲害、長勢、產量的評估,1小時就能完成原先需要5個人做2天的工作。同時,利用農業物聯網和傳感器技術,可監測土壤氮磷鉀成分、溫溼度、光照等等,農民坐在家裡,就能通過電腦或手機,查看農產品生長狀況,遠程控制水肥一體機精準施肥。

「我們在萬谷園米業的智慧農田,已經實現訂單種植,當地4.3萬農民每畝能增產100斤,增收200元。企業通過數位化、智能化升級,效率提升了35%,訂單提升了11%,收入提升了20%。」王浩宇告訴記者,目前海爾卡奧斯平臺在農業領域已涉及280多個農產品品類,打造了50多個示範基地,物聯網連接設備超過1000臺。

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農業行業生態平臺的水肥一體機可實現遠程澆水、施肥

王浩宇認為,用工業手段做農業,核心是通過數據採集、分析、存儲,利用大數據和算法模型,實現科學決策。

生產端數位化,銷售端也一樣。在海爾卡奧斯農業行業生態平臺,智慧農田生產出的每一件農產品都有電子身份證。消費者通過掃描產品上的二維碼,能查詢產品的全流程可追溯信息,包括產品產地、所用肥料、生產過程、生產日期、流通過程、狀態等等。

為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平臺還可以實現農產品的「私人訂製」。比如東港大米項目中,平臺通過分析手機消費者的買米、吃米習慣,搜集數據進行用戶畫像,對米的硬度、粘度、糖度等形成不同標準,用戶可自行選擇,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大米。

普通垃圾車變無人駕駛「身價」漲了10倍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改變傳統產業

數位化、智能化已成為各行各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在山東章丘的一些工業園區,一種無人駕駛的垃圾車已經上崗工作了。山東省人工智慧物聯網眾創平臺負董事長孫元強告訴記者,這種無人駕駛的垃圾車是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跟山東省煙臺市一家汽車廠合作的成果。

「以前的垃圾車大同小異,生產廠家多,同質化嚴重。像煙臺這家汽車廠之前生產的垃圾車,一輛車也就能賣五六萬元。」孫元強說,去年,深蘭科技與煙臺的汽車廠合作後生產的無人駕駛垃圾車「身價」比原來漲了約10倍,一輛車能賣到50萬,銷售額已經超過了10個億,產品遠銷海外。

不僅「身價」大漲,無人駕駛垃圾車還能提高清掃效率,節約人力成本。垃圾車每天定點出發,工作完畢後能實現垃圾自動分類,所有行駛數據可回傳。「這就是人工智慧加傳統產業一個很好的示範。」孫元強說,在山東省人工智慧物聯網眾創平臺的推動下,深蘭科技已經與章丘區籤約落地註冊公司,擬打造北方製造總部,現已投入數億元建設落地。

山東省人工智慧物聯網眾創平臺

孫元強認為山東在人工智慧發展方面的優勢在於製造業發達,市場廣闊,只要在人工智慧的應用技術上發力,更容易把企業做大做強,實現彎道超車。

「我們接下來將引進更多人工智慧好的項目、企業,助力山東人工智慧的發展。」孫元強告訴記者,山東省人工智慧眾創平臺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與80餘家人工智慧領域核心技術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已經有包括海康威視、阿里巴巴數夢工場、360、華為、中興、科大訊飛等40餘家入駐平臺。

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終端設備

網絡安全護航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

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網絡安全。

「物聯網安全方面,有的終端感應晶片還不是自主可控的,在這方面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終端設備晶片自主可控,同時解決終端設備晶片功耗高、有延遲的問題,打造低功耗、低延遲的晶片。另一方面,對終端感應設備的認證問題,需要構建基於可信身份、可信設備、可信人員的一個體系,來保障物聯網的安全。」近日,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CTO苗功勳告訴記者,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

中孚信息成立於2002年。成立之初,公司研發第一款安全保密產品——「中孚物理隔離卡」,並由此正式進入保密領域,成為國內最早從事安全保密產品研發的民營企業。2017年,中孚信息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安全保密領域的A股上市企業。

信創核心基礎軟硬體適配體系

隨著近期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簡稱「信創」)越來越受關注,IT基礎設置、基礎軟體、應用軟體、信息安全等產業迎來新發展。作為一家專業從事信息安全產品的研發、銷售並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網絡安全企業,中孚信息針對工作秘密、重要敏感信息、以及涉及國計民生的基礎安全設施,構建起了全面有效的網絡安全與保密產品解決方案,曾在全運會、奧運會、上合組織峰會等重大活動中,參與技術保障工作。

苗功勳認為,目前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度」和「新引擎」。隨著各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逐步落戶山東,信息技術產業政策紅利正在釋放,山東圍繞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上下遊生態鏈、生態體系將更完善。

「作為根植山東的高新技術企業,我們將通過網絡安技術給信息產業發展賦能,促進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山東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保駕護航。」苗功勳說。

目前,中孚信息正圍繞「信息設備國產化、防護監管一體化、數據治理智能化、保密檢查體系化、保密教育普及化」 五個業務方向,構建新一代安全保密主動防禦體系。接下來,中孚信息將把業務範圍逐步由內網向外網延伸,加速由「保密」向「大安全」方向升級,重點布局「工控安全、雲計算安全、物聯網安全、移動終端安全、電磁空間」等多個領域的前瞻性技術方向。

數位化、智能化賦能傳統產業

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穩步發展

《山東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專項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到,要推動產業數位化,利用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強化網際網路在製造領域的應用,積極培育眾創設計、網絡眾包、個性化定製、網絡化協同、服務型製造等新模式,完善產業鏈,打造新型製造業體系。

山東省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高暘女士告訴記者,目前山東省信息產業協會已召開多場線上線下供需對接會,初步徵集智能化技術改造服務商300餘家,涉及冶金、機械、化工、紡織服裝、輕工等20多個傳統行業領域。今年1-7月份,山東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達到7389個,技改投資增幅為6%,保持了持續穩定發展態勢。

山東省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高暘

據官方數據,山東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三年提高6.3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達到44.4%。根據《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22年,山東省信息技術產業綜合競爭力全面提升,產業規模保持全國前三,佔全省工業比重顯著提升,達到15%以上。產業質量明顯提高,初步建成競爭力強、特色優勢突出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重點培育3-5個千億級企業、8-10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逐步成長為山東省現代化經濟體系新支柱和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這兩年來,山東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按照規劃部署,在大數據、雲計算、集成電路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在超高清視頻、智慧健康養老、信創、工業網際網路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高暘說,比如在超高清視頻方面,山東產業鏈比較完整,有一定的發展優勢,目前正在籌建全省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通過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帶動生產製造、通信傳輸等超高清內容產業的發展。同時,這也將促進遠程醫療、工業網際網路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在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問題。高暘認為,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在發展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們是兩頭大。大個的企業,比如浪潮、海爾、海信等,就特別大;小個的企業就太小;中間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相對來說比較少。」

高暘說,山東現在對民營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優惠政策很多,加上國家鼓勵創新創業,山東湧現出很多由技術團隊自己組建而成的中小企業,在管理水平、資金儲備方面都有些欠缺,需要大企業來帶動,同時也需要政府多給好政策,讓有潛力的小企業迅速發展壯大,促進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今年大慶新增水田12.5萬畝 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
    ●2016年,我市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減少玉米種植169萬畝,實有玉米面積669萬畝,完成調減計劃的121%  ●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壓減到600萬畝以下,未來5年調減到500萬畝  我市將增加多少水稻種植面積?
  • 開江 打造5萬畝油桐基地
    (陸世斌 楊宗萬 記者 龐瑩) 日前,記者從開江縣獲悉,投資6000餘萬元引進優質油桐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將打造5萬畝優質油桐基地,3年後年產值可達6600多萬,實現利稅870萬。油桐是開江縣傳統的特色產業,由於沒有進行「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管理,沒有形成規模效益。
  • 重慶梁平縣打造萬畝高產油桐基地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中國園林網2月17日消息:今年,該鄉計劃新種植良種油桐樹3000畝。明年,再在其他村組發展油桐7000畝,將全鄉的油桐面積擴大到1萬畝。同時輻射帶動周邊鎮鄉發展油桐產業,預計未來幾年將帶動東山片區發展油桐5萬畝以上,重塑「川東桐油」的招牌。
  • 金沙茶園鎮:打造萬畝油桐示範基地
    據了解,茶園鎮利用退耕還林打造萬畝千年油桐示範基地,既帶動農戶增收,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同時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今年,茶園鎮計劃種植千年油桐7000餘畝。   茶園鎮與該公司達成協議,由金沙縣興農油桐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實施該項目,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合作社向農戶免費提供種苗、病蟲害防治所需農藥、長期的技術跟蹤服務和果實回收。
  • 河北10萬畝水稻改種玉米為北京節水6000萬立方米
    為保首都供水,今年起,河北省灤平、豐寧、赤城三縣10.3萬畝水稻全部改種玉米。此舉每年可為北京節水6000餘萬立方米,相當於一個中型水庫蓄水量,北京市財政每年補貼「退稻」農民4635萬元。    河北省灤平、豐寧、赤城三縣是密雲水庫上遊水源地,水稻是當地主要農作物。
  • 尖端科技+產研基地 恆大與瀋陽戰略合作建三大基地
    作為我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瀋陽擁有堅實的裝備製造業基礎、雄厚的零部件配套能力和完備的汽車產業體系,被譽為正在崛起的「現代汽車之城」。尤其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根據規劃,瀋陽將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推進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和動力電池基地建設,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加快打造中國重要的汽車產業中心。近日,恆大集團又一舉措,斥巨資在瀋陽建設新基地,有望打造瀋陽新能源汽車新名片。
  • 青島城陽:萬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田開工
    來源:經濟日報在青島市城陽區桃源河畔的鹽鹼地試驗田中,數百臺現代農業機械正在同時作業,土地整理有條不紊,5000多畝鹽鹼地從一片荒蕪變身春耕熱土。3月5日上午,城陽區在上馬街道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舉行開工儀式,向搶佔智慧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攻勢發起新一輪衝鋒。
  • 今年水稻價格
    在國際水稻節上獲獎的新水稻品種在伊牛保子鎮試種的第一年以每斤30元的價格出售。 「一斤大米是30元,價格比過去的高產大米品種價格高10倍。」遼寧省沉陽市法庫縣 伊牛堡子鎮第一副書記說。據悉,該鎮從今年開始種植沈農625新水稻品種10畝。
  • 國際大米節獲獎的水稻新品種 依牛堡子鎮試種第一年每斤賣30元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一斤大米30元,跟過去高產水稻品種比起來價格能差10倍。」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依牛堡子鎮第一副書記周曉樂說道。據悉,該鎮從今年開始試種10畝沈農625新品種水稻,雖然產米量降低,但依靠品質依然能賣出較高的價格。
  • 千畝櫻桃紅 萬畝豌豆綠
    舊圃鎮鎮長蔣忠奎告訴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圍繞「綠色經濟強省」的總體目標,舊圃鎮著力打造千畝優質櫻桃示範基地,萬畝水果豌豆連片基地。截止到目前,這兩項經濟發展目標已有成效,農民收入逐年增長。昭陽區婦聯主席董睿武接過話茬,現在男人大多出去打工了,是在家的婦女撐起了舊圃特色農業這片天。
  • 南雄規劃種植優質稻16萬畝,推進省級絲苗米產業園建設
    南雄是國家級產糧大縣,也是廣東省第一水稻生產大縣。近年來,南雄市聚集「生產+加工+科技+營銷(品牌)」現代要素,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全力打造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韶關市乃至廣東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 河北10萬畝水稻田改種玉米(圖)
    本報訊據《燕趙都市報》報導,從2007年春季起,為保證密雲水庫、官廳水庫的水量水質,河北省承德市灤平、豐寧,張家口市赤城三縣200多個行政村的農民將不再在潮河流域種植水稻。  這項被稱為「退稻還旱」的工程,涉及良田10萬畝,10萬畝原有的高產田水稻將全部改種玉米等耐旱農作物。
  • 103畝!時代天使打造領先的數位化口腔基地
    6月28日上午,時代天使創美基地開工儀式在江蘇省無錫市高新區順利舉行,無錫市副市長高亞光,高新區領導朱曉紅,時代天使集團創始人兼執行長李華敏一行出席儀式。此次時代天使在無錫打造創美基地,項目總投資10億元,總規劃佔地面積約103畝,計劃總建築面積約為12.6萬平方米,將建設新一代隱形矯治研發中心、3D列印基地及產學研平臺,打造科研生產園區和智慧生態的複合型創新基地。
  • 道縣大力推廣優質水稻品種 40萬畝早稻長勢良好
    道縣大力推廣優質水稻品種 40萬畝早稻長勢良好 來源:紅網 作者:何雲飛 蔣曉國 黃義程 編輯:曾小穎 實習生 吳若蘭 2015-07-07 09:36
  • 袁隆平:改造1億畝鹽鹼地種水稻,每年能多養活8000多萬人口
    如果我們抓緊開展耐鹽鹼水稻品種培育及核心技術研究,並將其中1億畝改造成水稻田,按每畝300公斤估算,則有望每年增加能養活8000多萬人口的糧食產量。這也是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創新工程。」16日,還在海南三亞南繁育種基地忙碌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通過連線,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 萬畝農業示範區「真假」合同背後的疑雲
    「這只是我原來4000畝稻田的一部分。」孫世昌指著海參圈說,這裡曾位於農業部水稻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但如今萬畝稻田難覓蹤影。  孫世昌是與大連市陽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光農業」)籤訂的土地承包合同,不久前,他向有關部門舉報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庚久騙取國家巨額補貼。
  • 擴種13.4萬畝,今年南充糧食播種面積將達850萬畝,「米袋子」有保障
    擴種13.4萬畝,今年南充糧食播種面積將達850萬畝,「米袋子」有保障 2020-04-09 0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瀋陽這家公司打造了東北最大的幹細胞研發基地
    自2月11日企業正式復工以來,瑞太幹細胞中心(瀋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太幹細胞」)的研發人員就全身心投入工作,針對新冠肺炎患者治療和愈後康復的幹細胞產品進行研發。3月3日,記者一行來到位於渾南區的瑞太幹細胞實驗中心,揭開了幹細胞技術的「神秘面紗」。
  • 全國累計推廣7000萬畝 嘉興市農科院合作選育的這個水稻好厲害
    作為國家級水稻研究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近年來潛心選育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力支撐「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突出貢獻。手中有糧、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