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梁平縣打造萬畝高產油桐基地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2020-11-25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2月17日消息:今年,該鄉計劃新種植良種油桐樹3000畝。明年,再在其他村組發展油桐7000畝,將全鄉的油桐面積擴大到1萬畝。同時輻射帶動周邊鎮鄉發展油桐產業,預計未來幾年將帶動東山片區發展油桐5萬畝以上,重塑「川東桐油」的招牌。

曲水鄉現有退耕還林地近萬畝,也有著種植油桐的傳統。由於前幾年桐油市場疲軟,加之桐樹老化,產量低,品質差,農民的積極性受到影響。隨著近年桐油價格的回升,市場前景看好,曲水鄉與重慶市昌鑫植物油有限公司合作,由該公司牽頭,組建了曲水油桐股份合作社,並通過「合作社+大戶+農戶」的模式,農戶以土入股,合作社向農戶免費提供種苗、肥料、技術,利用退耕還林地資源,擬在該鄉打造萬畝高產油桐示範基地,既帶動農戶萬元增收,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重慶梁平縣萬畝高產油桐示範基地建設在曲水鄉啟動。縣委副書記鄭雲山,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副書記孫代勇等出席啟動儀式。

推薦閱讀:

青海省全面完成2011年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任務

四川阿壩州退耕還林工程成效顯著

四川省2010年度退耕還林工程經濟和社會效益監測結果發布

甘肅退耕還林十多年 播綠又富民

(來源: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相關焦點

  • 金沙茶園鎮:打造萬畝油桐示範基地
    近日,大方縣玖榮春暉千年油桐開發公司金沙興農油桐種植專業合作社掛牌儀式暨2017年栽種啟動會在金沙縣茶園鎮石鐘村舉行。據了解,茶園鎮利用退耕還林打造萬畝千年油桐示範基地,既帶動農戶增收,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同時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今年,茶園鎮計劃種植千年油桐7000餘畝。
  • 退耕還林結碩果 10萬畝木瓜富了長陽土家山寨
    (視界網 王雙躍 攝)三峽晚報記者 黃善君 通訊員 杜強 吳少林7月27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5萬畝木瓜基地碩果纍纍。「雖然遭受持續一個多月的降雨影響,但木瓜很少落果,坐果率高。」長陽縣林業局負責人說,今年木瓜將再次迎來豐收,為當地脫貧攻堅「輸氧供血」,提供了有效的產業支撐。至今,長陽縣利用退耕還林項目,發展木瓜面積超過10萬畝。
  • 重慶秀山:脫貧攻堅尋新路 油桐產業助增收
    近年來,為了有效拓展脫貧攻堅途徑,促農增收增效,雅江鎮黨委、政府經多方考察論證,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引進重慶菲博爾科技生物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大力發展油桐產業,建管並重、連片栽植,努力打造秀山油桐產業發展大鎮。同時,雅江鎮還與重慶菲博爾科技生物有限公司籤訂了長期購銷合同,按照油桐生果保底收購價0.5元/斤,如果市場價高於保底價,就隨市場價格增長而增長,切實保證了油桐的銷路。
  • 開江 打造5萬畝油桐基地
    (陸世斌 楊宗萬 記者 龐瑩) 日前,記者從開江縣獲悉,投資6000餘萬元引進優質油桐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將打造5萬畝優質油桐基地,3年後年產值可達6600多萬,實現利稅870萬。油桐是開江縣傳統的特色產業,由於沒有進行「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管理,沒有形成規模效益。
  • 「延安市退耕還林20周年系列報導」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打造山水...
    延安市實施退耕還林工程20年來,在改變山川顏色的同時,也把生態保護意識、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植入人心。這場綠色革命用實踐表明,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必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綿延數十裡的步行棧道在林木間若隱若現,房車營地、露營區和生態木屋散布在森林和峽谷的各個角落。
  • 記婺城區東方紅林場國家油茶油桐良種基地
    油桐的主要產品桐油在工業、漁業、軍事、醫藥等方面有廣泛用途,發展前景非常好。」  「東方紅林場良種基地為紅壤丘陵,土層深厚,氣候適宜,雨量充沛,水源充足,這裡植被生態保護良好,森林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種質資源保育與良種生產。」隨後,尹場長又如數家珍地告訴記者,255畝的油茶基因庫是國家科技計劃、國家重點科技推廣計劃、浙江省科技重大專項等一批重點項目的主要實施基地。
  • 畫裡畫外話長江|10年造林315萬畝 重慶「兩岸青山·千裡林帶」這樣建
    1月5日,記者從重慶市政府網獲悉,《長江重慶段「兩岸青山·千裡林帶」規劃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公布,重慶將在全面完成國土綠化提升行動3年目標任務的基礎上,用10年左右時間實施「兩岸青山·千裡林帶」營造林任務315萬畝,逐步在重慶大江大河及兩岸形成「一江碧水、層林疊翠、四季花漾、瓜果飄香」的千裡江山巴渝畫廊美景。
  • 西豐縣誓為4.2萬畝土地織就綠色新裝
    在植樹造林現場,西豐縣委書記康冠華介紹,西豐縣的森林覆蓋率是61%,今年全縣將全面落實省、市國土綠化工作部署,全力開展清理小開荒還林、坡地還林和退化林分修復「三大工程」,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鞏固全縣國土綠化成果、完備林業生態功能、優化人居生活環境、提高人民幸福指數。
  • 退耕還林 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退耕還林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盛夏,波峰浪谷的綠色延安,紅棗、蘋果、香梨碩果盈枝,側柏、刺槐、苜蓿滿目蒼翠。全國退耕還林第一市家住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鎮的張彥斌,現在承包著一片大約200畝的水壩,就是當年359旅的戰士們打起來的一座農墾水壩。張彥斌說:「20多年前我想都不敢想,會成為這個水壩的主人。那時候這兒就是一個臭水溝,下雨路都不能走,如今路通了,生態也好了。我2014年就承包了這個水壩養魚。
  • 墊江普順鎮規劃建設千畝油桐生產基地
    日前,普順鎮黨政主要領負責人和磨灘村村幹部一邊實地調研一邊討論磨灘村的油桐產業發展規劃。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產增收,2017年普順鎮鎮領導帶領磨灘村幹部深入了解村民曹道富的油桐企業生產需求,商議發展綠色產業,前往天津軍博童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考察並與該公司籤訂合作合同,雙方決定在磨灘村建設油桐生產基地,種植油桐和蓖麻,同時成立了重慶市花曹門現代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鏟毀2萬多畝將熟麥子油菜,為完成退耕指標?
    7月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鏟毀2萬多畝即將成熟的麥子、油菜,突擊完成退耕還林指標。據估算,已造成數百萬斤麥子、油菜籽損毀。  記者採訪此事之後,該旗已暫停鏟毀餘下的2萬多畝莊稼,待秋收後再退耕還林。
  • 萬畝千年油桐種植項目落戶慈利縣金巖土家族鄉
    萬畝千年油桐種植項目落戶慈利縣金巖土家族鄉 來源:紅網 作者:朱燕飛 方勝男 王楊 編輯:楊潔 2014-08-15 17:22:57
  • 陝西省退耕還林固碳釋氧生態效益顯著
    中國園林網7月11日消息:日前,記者從省林業廳、省環保廳等部門綜合了解到,陝西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十多年來,生態效益逐漸凸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退耕還林固碳釋氧作用不斷提升,退耕還林工程增加的林木年吸收溫室氣體億噸左右。
  • 張建輝:退耕還林使土壤有機碳儲量增加
    今年,國家林業局正式發布《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家報告(2013年)》。報告指出,河北省等6個退耕還林生態效益監測重點省份和42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網站的野外監測結果表明,截至去年年底,6個退耕還林工程重點監測省份的物質量為:涵養水源183.27億立方米/年,固定二氧化碳1397萬噸/年,釋放氧氣3214.9萬噸/年,提供空氣負離子5452.62×1022個/年,吸收汙染物102萬噸/年,滯塵1.4億噸/年。
  • 直通部委 | 20年來我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15億畝 全國已辦理生態...
    林草局:20年來我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15億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6月30日發布《中國退耕還林還草二十年(1999—2019)》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年來我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15億畝,成林面積佔全球同期增綠面積的4%以上。白皮書顯示,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涉及全國25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2435個縣(含縣級單位)。
  • 撫順城鄉青山工程小開荒還林綠了荒山富了山鄉
    中國園林網5月15日消息:進入春天,我市城鄉青山工程全面啟動,小開荒、超坡地還林等生態恢復工作緊鑼密鼓,截至目前,我市小開荒還林已完成6.93萬畝,退坡地還林1.36萬畝。5月8日,記者走進撫順縣峽河鄉,山坡上不時可見植樹的農民;村屯、溝谷間片片新植的樹苗吐出簇簇新綠。
  • 油桐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
    蜀河鎮有種植油桐的歷史和基礎,做大油桐產業是當地群眾多年的心願。為了發揮地域優勢,著眼生物能源開發利用前景,蜀河鎮從2006年起號召選良種、建基地,大興油桐產業。「發展油桐產業見效快,受益長,成本低,風險小,還能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荒坡邊地。」李安富說。目前蜀河鎮已建成以大米桐、小米桐為主的良種速生豐產油桐基地6萬畝,發展1000畝連片基地村9個,有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桐油加工企業1個。
  • 河南桐柏:「薯業興農」工程鞏固脫貧成果
    過去,王豐舉靠種幾畝水稻、玉米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還要供養上大學的兒子,生活非常拮据。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鎮村幹部結合實際,鼓勵他靠種植養殖業發家致富。於是,他流轉了5畝地試種紅薯。2015年年底,他種植的紅薯獲得大豐收,當年還養豬出欄300餘頭,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鄉親們打趣道:「外出打工,還真不如在家種紅薯!」在他的影響帶動下,去年,柳扒村紅薯種植面積達到200餘畝,今年將達到360畝。
  • 四川瀘州納溪區70萬畝竹林撐起一片綠色天空
    全區現有竹林面積約70.4萬畝,蓄積達360萬噸、年可採伐50萬噸,去年,全區林業產值達29.8億元,今年上半年,林業產值實現17.6億元。納溪區委書記熊啟權說:「近年來,我區圍繞竹紙產業、珍稀樹木基地、林下經濟等產業,現代林業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今年力爭躋身「全省現代林業產業25強縣(區)」中5個續培縣(區)行列,到『十二五』末,申報成為『中國特色竹鄉』,全區林業總產值超過5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