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畝千年油桐種植項目落戶慈利縣金巖土家族鄉

2020-11-25 紅網

萬畝千年油桐種植項目落戶慈利縣金巖土家族鄉

來源:紅網 作者:朱燕飛 方勝男 王楊 編輯:楊潔 2014-08-15 17:22:57

時刻新聞

—分享—

  紅網張家界站8月15日訊(通訊員 朱燕飛 方勝男 王楊)日前,湖南張家界景華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就千年油桐種植項目與慈利縣金巖土家族鄉人民政府籤訂框架協議,標誌千年油桐種植項目正式落戶慈利縣金巖土家族鄉。
  
  一直以來油桐種植屬金巖土家族鄉傳統產業,為進一步發展林業產業,金巖土家族鄉黨委、政府經多方考察論證,認為在金巖發展油桐切實可行,為此決定把發展油桐產業作為群眾增收的又一支柱產業來做,並成功引進湖南張家界景華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千年油桐種植項目落戶該鄉,實行「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發展模式發展油桐產業,計劃在金巖鄉敏家、保健、月潭、劉坪、鄭坪、三元、雙中、乪元、南嶽九個村發展油桐五萬畝。目前,湖南張家界景華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已組建專門班子進駐金巖開展工作,預計今年9月底落實完成土地流轉任務,10月份完成項目板房、倉庫、瞭望哨所等基礎工程建設任務,年底前完成機耕道、整地打穴及苗圃育苗工作任務。
  
  該項目計劃分三年建成,第一年完成土地開發種植千年油桐2萬畝,第二年完成土地開發種植千年油桐3萬畝,第三年先期計劃徵地200畝投資修建加工廠房,建設一條桐油系列產品生產線。該項目預計總投資13900萬元,項目建成後,年可實現產值9000萬元以上,實現年利稅300萬元以上,將帶動當地3000多人就業。

相關焦點

  • 金沙茶園鎮:打造萬畝油桐示範基地
    近日,大方縣玖榮春暉千年油桐開發公司金沙興農油桐種植專業合作社掛牌儀式暨2017年栽種啟動會在金沙縣茶園鎮石鐘村舉行。據了解,茶園鎮利用退耕還林打造萬畝千年油桐示範基地,既帶動農戶增收,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同時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今年,茶園鎮計劃種植千年油桐7000餘畝。
  • 開江 打造5萬畝油桐基地
    (陸世斌 楊宗萬 記者 龐瑩) 日前,記者從開江縣獲悉,投資6000餘萬元引進優質油桐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將打造5萬畝優質油桐基地,3年後年產值可達6600多萬,實現利稅870萬。油桐是開江縣傳統的特色產業,由於沒有進行「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管理,沒有形成規模效益。
  • 重慶梁平縣打造萬畝高產油桐基地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中國園林網2月17日消息:今年,該鄉計劃新種植良種油桐樹3000畝。明年,再在其他村組發展油桐7000畝,將全鄉的油桐面積擴大到1萬畝。同時輻射帶動周邊鎮鄉發展油桐產業,預計未來幾年將帶動東山片區發展油桐5萬畝以上,重塑「川東桐油」的招牌。
  • 重慶秀山:脫貧攻堅尋新路 油桐產業助增收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夏一仁 張曉峰) 近日,在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雅江鎮正值油桐收購季節,由於新栽的油桐樹逐漸進入盛產期,今年的油桐產量大幅增加。
  • 在「硒」望的田野上——慈利縣首個省級縣域公用品牌助推扶貧發展...
    2018年11月2日,「硒有慈利」建設懇談暨招商推介會在第二十屆中國中部(湖南)國際農業博覽會上成功舉辦,慈利縣人民政府與6家企業現場籤約,籤訂5個重點招商項目,合同金額高達55.29億元。在慈利,紅薯種植面積多達60萬畝,紅薯往往拿去餵豬,變現不了多少真金白銀。「硒有慈利」品牌參與者杜方元製作的無添加、純手工、自然晾曬的紅薯粉絲,香遠益清。隨之,「硒有慈利」家族添「爆款」新丁,紅薯身價跟著翻筋鬥雲。上海一「粉絲」客戶聞香識貨,豪擲150噸訂單。杜方元有些發愁,供不應求,盤算再流轉3000畝土地,深挖富硒「富礦」。
  • 望謨油桐何以應對市場晴雨
    1999年望謨縣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油桐之鄉」稱號,當時全縣油桐種植面積達105萬畝,有桐油加工企業20餘家。作為望謨縣的支柱產業之一,僅2003年就產桐油6500噸,銷售收入6600萬元,上繳稅收300萬元,出口額達1100萬元。
  • 油桐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
    蜀河鎮有種植油桐的歷史和基礎,做大油桐產業是當地群眾多年的心願。為了發揮地域優勢,著眼生物能源開發利用前景,蜀河鎮從2006年起號召選良種、建基地,大興油桐產業。「發展油桐產業見效快,受益長,成本低,風險小,還能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荒坡邊地。」李安富說。目前蜀河鎮已建成以大米桐、小米桐為主的良種速生豐產油桐基地6萬畝,發展1000畝連片基地村9個,有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桐油加工企業1個。
  • 100斤油桐籽能榨多少油
    桐子樹又稱山桐子,果實種子可以榨油根據歷史資料推測,在魏晉六朝時代就已經有了油桐樹的栽種,到了民國時期對於油桐的種植技術以及開發利用開始深入研究,油桐樹作為我國南方重要的經濟作物,其葉子可以拿來做粑粑,包粽子。油桐子則可以用來榨油,榨出的油稱為桐油。
  • 萬畝萬壽菊種植項目落戶平安鄉 林業產業扶貧添新路
    中國奉節網訊(記者 田鈞文 通訊員 熊歡)近日,記者從縣林業局了解到,為切實加大林業產業扶貧力度,助力平安鄉脫貧攻堅工作,縣林業局引進重慶珍西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平安鄉實施萬畝萬壽菊產業項目。
  • 墊江普順鎮規劃建設千畝油桐生產基地
    日前,普順鎮黨政主要領負責人和磨灘村村幹部一邊實地調研一邊討論磨灘村的油桐產業發展規劃。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產增收,2017年普順鎮鎮領導帶領磨灘村幹部深入了解村民曹道富的油桐企業生產需求,商議發展綠色產業,前往天津軍博童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考察並與該公司籤訂合作合同,雙方決定在磨灘村建設油桐生產基地,種植油桐和蓖麻,同時成立了重慶市花曹門現代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中國玄參之鄉」就在重慶!種植面積佔全國六成!
    4月27日,南川區頭渡鎮前星村村民任發會扛鋤下地管理玄參苗,每年種植玄參是他家重要的經濟來源。 以前,藥農種植玄參、天麻、黃連這些中藥材,只是維持生計的選擇,如今南川區的道地中藥材搭上「康養產業」這一快車,實現了「興業富民」的願景。
  • 織金縣三甲街道生態農業產業園油桐長勢喜人
    雖然秋色漸濃,但是織金縣三甲街道佳誇村生態農業產業園油桐種植基地綠意未退,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今年,三甲街道堅持「農旅」結合,依託佳誇村資源優勢,大力推行「三變」改革,採取「公司+村委會+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鼓勵300餘戶農民用土地入股織金縣雲黔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創建規模為10000畝的生態農業產業園,目前種植油桐3000畝、油桐苗圃200畝、紫山藥100畝。
  • 記婺城區東方紅林場國家油茶油桐良種基地
    據介紹,東方紅林場分為白龍橋和琅琊兩個林區,土地總面積8205畝,其中林業用地7015畝;生態公益林5805畝;森林覆蓋率75.51%。林區內,我們能看到油茶、油桐、薄殼山核桃、烏桕、香榧、白沙枇杷等種質資源收集區、採穗圃、試驗林、示範林等,滿眼的綠色盡顯生機。
  • 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克山:「黑土明珠」放異彩綠色克山譜新篇
    經濟視野網8月28日電(裴振萍 王超)黑龍江省克山縣位於黑龍江省西部、齊齊哈爾市東北部,幅員面積3320平方公裡,耕地面積302萬畝,轄7鎮、8鄉、122個行政村,總人口50萬,是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中國高蛋白大豆之鄉、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縣、全國造林綠化模範縣。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腹地,被譽為「黑土明珠」。
  • 今年大慶新增水田12.5萬畝 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
    ●2016年,我市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減少玉米種植169萬畝,實有玉米面積669萬畝,完成調減計劃的121%  ●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壓減到600萬畝以下,未來5年調減到500萬畝  我市將增加多少水稻種植面積?
  • 油桐的種植,這幾點就會讓你數著「出油錢」
    每次玩過以後回家就是被老媽一頓罵,要知道油桐的汙漬可不是那麼容易去除的,基本上這件衣服可以說是報廢了。那麼為什麼這一種比較常見的樹是種能作為經濟植物的呢?你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1.經濟價值油桐是屬於大戟科油桐本木工業油科樹種。
  • 退耕還林結碩果 10萬畝木瓜富了長陽土家山寨
    (視界網 王雙躍 攝)三峽晚報記者 黃善君 通訊員 杜強 吳少林7月27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5萬畝木瓜基地碩果纍纍。「雖然遭受持續一個多月的降雨影響,但木瓜很少落果,坐果率高。」長陽縣林業局負責人說,今年木瓜將再次迎來豐收,為當地脫貧攻堅「輸氧供血」,提供了有效的產業支撐。至今,長陽縣利用退耕還林項目,發展木瓜面積超過10萬畝。
  • 千畝櫻桃紅 萬畝豌豆綠
    舊圃鎮鎮長蔣忠奎告訴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圍繞「綠色經濟強省」的總體目標,舊圃鎮著力打造千畝優質櫻桃示範基地,萬畝水果豌豆連片基地。截止到目前,這兩項經濟發展目標已有成效,農民收入逐年增長。昭陽區婦聯主席董睿武接過話茬,現在男人大多出去打工了,是在家的婦女撐起了舊圃特色農業這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