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退耕還林20周年系列報導」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打造山水...

2021-01-15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鵬):今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時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延安市實施退耕還林工程20年來,在改變山川顏色的同時,也把生態保護意識、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植入人心。這場綠色革命用實踐表明,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必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綿延數十裡的步行棧道在林木間若隱若現,房車營地、露營區和生態木屋散布在森林和峽谷的各個角落。這裡就是距離延安市區100多公裡的黃陵國家森林公園,公園裡一望無際的4000多公頃天然次生林,宛如陝北黃土高原上的一顆綠色明珠。

退耕還林帶來的綠水青山催生了「生態經濟」。在延安,幾乎每個區縣都有符合當地特色的生態遊。宜川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黃龍樹頂漫步、洛川相思湖、安塞南溝、南泥灣溼地……一處處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生態旅遊景點已經漸成規模。

在甘泉縣石門豆腐小鎮的一處農家院裡,野花盛開、流水潺潺。幾間土窯洞經過現代化改造,明亮而整潔。甘泉龍灣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計劃用3年時間,在豆腐小鎮打造20間像這樣具有陝北特色景致的民宿。合作社負責人李亞鋒介紹說:「打造這個院子還是花了心思的。(這些窯洞)以前已經廢棄,部分已經坍塌。我們在這個基礎上恢復、打造、加固,對它進行改造,初衷就是想把它打造成一個接地氣的古村落,而不是開發一個非常具有商業氣息的村落。」

延安變綠了,變美了。延安人在享受退耕還林帶來的綠色、舒適、環保健康的人居環境的同時,也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態建設成果。延安市退耕辦總工程師白應飛在退耕第一線工作了16年,走遍了延安的山山水水,對當地人生態保護意識的變化有著最直接的觀察:「就跟原來管計劃生育一樣,我們(去檢查工作需要)明察暗訪,(下面的村鎮)對我們是『敵退我進、敵進我退』,老百姓牴觸心理很強。但是農民現在的生態保護意識特別強。我們有個監督檢查科,電話公布著呢。誰的羊放到他地裡了,誰把他的樹偷砍了,或者只要發現有人在偷砍樹,馬上舉報電話就來了。」

為了推進退耕還林工程並鞏固成果,延安先後制定出臺了30多套制度辦法和管理措施。去年12月1日,《延安市退耕還林成果保護條例》正式頒布實施,延安成為以法律形式保護退耕還林成果的第一市。在延安,佔用一片林地到底有多難?黃龍縣退耕辦主任銀峰舉例對記者進行了解釋:「跟18億畝耕地紅線是一樣的,必須把退耕還林成果鞏固住。不能因為修高速路、搞風電或其他重點工程佔用退耕還林地。如果要佔用,就必須嚴格按照程序一級一級上報,按照『佔一還一』的原則,進行重新設計、變更。」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更高生活質量的追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中國人口眾多,發展壓力巨大,如何才能避免坐吃山空?如何才能守住來之不易的「金山銀山」? 世界泥沙研究學會秘書長劉廣全認為,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從政府層面,該投資還是要投資,生態補償機制一定要建立起來。第二就是加大經濟林比例,發展林果業、盆栽業、大棚業這些附加值高的產業;第三方面是發展深加工業。但實實在在講,全社會都要提高理念,這不單單是中央政府或老百姓哪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大家要齊心協力,共同去建立一個良性循環。」

從解決溫飽問題,到治理環境、轉變發展模式,再到建設生態文明,延安的發展歷程也是新中國發展歷程的縮影。劉廣全指出,接下來的工程更為複雜,也更為重要,因為它關係到為當代、為後代、為人類在綠色銀行存款,關係到能否實現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也關係到如何順應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構建綠水青山體系不僅僅是植幾棵樹造幾片林,而是要重構生態系統,把大氣、土壤、水分等要素進行重新配置,有效利用好自然資源、人力資源,還有就是科技。把各種因素疊加到一起,構成一個高效、穩定、可持續的生態系統,然後就是落實到總書記的一句話:(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相關焦點

  • 退耕還林 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退耕還林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盛夏,波峰浪谷的綠色延安,紅棗、蘋果、香梨碩果盈枝,側柏、刺槐、苜蓿滿目蒼翠。1998年,延安市吳起縣率先打響「退耕還林、封山禁牧、舍飼養羊」攻堅戰。然而,要把老百姓延續千年的傳統耕作、生活方式改變過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吳起縣廟溝村種草大戶張永發,和吳起大多數農民一樣,從1998年開始種草養羊至今已有20年。他回憶說:「自古以來羊就是放的,你把羊圈起來那怎麼行!
  • 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綠色發展在我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發表講話。  2019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強調:「錦繡中華大地,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家園,孕育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明,造就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他強調:「要倡導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綠色價值觀念,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懷。」
  • 【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紅色基因綠色發展 繪就延安最美風景畫
    今天的延安,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黃土地變成了綠水青山,老區人民告別了絕對貧困。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綠色發展,共同繪就了延安的最美風景畫。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延安市積極構建紅色旅遊發展新格局,通過「旅遊+」不斷促進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紅色旅遊文化內涵。比如,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就不定期舉辦「歲月回音壁」、「紅故事講臺」以及小品、情景劇、大秧歌演出等觀眾體驗活動,傳播紅色文化,加深觀眾對聖地延安的印象。
  • 退耕還林結碩果 10萬畝木瓜富了長陽土家山寨
    至今,長陽縣利用退耕還林項目,發展木瓜面積超過10萬畝。春季,木瓜花帶動鄉村遊;秋季,木瓜鮮果銷售和深加工,一條產業鏈在土家山寨粗具雛形,助力農民脫貧增收。退耕還林巧念木瓜經2000年,國家啟動首輪退耕還林。長陽縣搶抓政策機遇,將退耕還林工程與「藥用皺皮木瓜」產業建設有效銜接。
  • 延安市林業局--延安市人民政府
    認真做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成果鞏固、自然保護區和溼地保護、全域森林防火等重點板塊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持續深化集體林權改革,發展規模化專業合作組織13個,形成區域性產業發展板塊,鞏固提高政策性森林保險1800萬畝,健全完善集體林地登記備案等流轉機制。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加快職能轉變,以「放管服」改革促進林業工作作風轉變。4.打造「四大品牌」。
  • 重慶梁平縣打造萬畝高產油桐基地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明年,再在其他村組發展油桐7000畝,將全鄉的油桐面積擴大到1萬畝。同時輻射帶動周邊鎮鄉發展油桐產業,預計未來幾年將帶動東山片區發展油桐5萬畝以上,重塑「川東桐油」的招牌。曲水鄉現有退耕還林地近萬畝,也有著種植油桐的傳統。由於前幾年桐油市場疲軟,加之桐樹老化,產量低,品質差,農民的積極性受到影響。
  • 各地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馳而不息建設美麗中國
    以前填海築壩,現在拆壩還海;以前圍湖造田,現在退田還湖;以前毀林開荒,現在退耕還林。我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發生了飛躍,從強調利用自然、徵服自然、改造自然,到堅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方面,我們走過了一條從矛盾衝突到日益和諧發展之路,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 各地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以前填海築壩,現在拆壩還海;以前圍湖造田,現在退田還湖;以前毀林開荒,現在退耕還林。我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發生了飛躍,從強調利用自然、徵服自然、改造自然,到堅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方面,我們走過了一條從矛盾衝突到日益和諧發展之路,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 陳武:牢固樹立信訪為民理念 鞏固發展社會和諧穩定良好局面
    原標題:牢固樹立信訪為民理念鞏固發展社會和諧穩定良好局面 2月22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自治區主席陳武到自治區信訪局調研,看望慰問信訪局幹部職工,並通過他們向全區信訪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致以新春問候,代表自治區黨委、政府對全區信訪單位不斷強化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加強源頭預防化解,深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推動信訪信息化、法治化建設,為全區改革發展穩定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 陝西省退耕還林固碳釋氧生態效益顯著
    中國園林網7月11日消息:日前,記者從省林業廳、省環保廳等部門綜合了解到,陝西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十多年來,生態效益逐漸凸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退耕還林固碳釋氧作用不斷提升,退耕還林工程增加的林木年吸收溫室氣體億噸左右。
  • 張建輝:退耕還林使土壤有機碳儲量增加
    今年,國家林業局正式發布《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家報告(2013年)》。報告指出,河北省等6個退耕還林生態效益監測重點省份和42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網站的野外監測結果表明,截至去年年底,6個退耕還林工程重點監測省份的物質量為:涵養水源183.27億立方米/年,固定二氧化碳1397萬噸/年,釋放氧氣3214.9萬噸/年,提供空氣負離子5452.62×1022個/年,吸收汙染物102萬噸/年,滯塵1.4億噸/年。
  • 環保生活盛行下,看阿迪達斯如何做好「綠動」表率?
    ;用「終結塑料廢棄物」為願景打造的ULTRABOOST DNA LOOP,循環回收理念為地球減負。阿迪達斯大中華區電子商務副總裁曾一墨告訴ECO氪體:「2021年是與天貓超級品牌日合作的第三年,希望攜手天貓超品日樹立時尚產業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新標杆,阿迪達斯始終將保護環境、減少汙染的理念貫徹在企業文化當中
  • 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 加快推動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
    在推進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思想,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強化綠色發展鮮明導向,在處理保護和發展的關係上算政治帳、算大帳、算長遠帳、算整體帳、算綜合帳,明確提出普洱要綠色、生態、惠民的GDP,不要帶血、汙染、低效益的GDP,堅持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一齊守、兩個成果一起要
  • 以人為本共建綠色家園 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在貴州黔南閉幕
    依託貴州獨特山水資源,亭、臺、樓、閣、廊、榭多景觀薈萃,做到了生態之美與人文之美相互融合、交相輝映,對中國綠化博覽會「以人為本,共建綠色家園」的永久主題做出了貴州詮釋;是一次群英薈萃的綠色盛會。57個單位建設了56個展園,每個展園都集中展示最具地域特色、人文特色的地域風貌,成為交流傳播國土綠化新理念、新技術、新成果的重要平臺;是一次民族團結的綠色盛會。
  •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 繪就綠色發展畫卷——江門成功創建國家森林...
    取得這項「國字號」榮譽以來,江門的森林城市建設腳步並未放緩,而是更加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續深入推進森林城市建設,通過不斷擴大生態空間,提升生態服務功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安全屏障。如今,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綠中、綠在眼中的僑鄉特色森林城市已呈現在市民眼前。
  • 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 持續鞏固和提高生態競爭力優勢
    今日本報特別策劃《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 持續鞏固和提高生態競爭力優勢》特刊,讓我們一同了解呼倫貝爾的生態優勢、生態潛力和生態競爭力。呼倫貝爾最大的責任是生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內蒙古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好項目怎樣促轉型——吳起縣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側記
    作為中央紅軍長徵勝利的落腳點和全國退耕還林第一縣,吳起縣曾依託境內豐富的油氣資源,在2015年之前連續11年入選陝西「十強縣」。然而,隨著國際油價大跌,經濟結構單一的吳起縣之後幾年卻遭遇了發展困境,財政收入「斷崖式下降」。
  • 20周年劇場版「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中文海報公開
    20周年劇場版「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中文海報公開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從「黃土」到「青山」:一位中國農民20餘載的見證
    位於延安市吳起縣的退耕還林森林公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陶明攝改變始自20多年前。1998年,吳起在全國率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目前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243.79萬畝,是全國退耕還林「退得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個縣。
  • 三湘四水添綠韻 芙蓉國裡繪丹青 ——寫在湖南林業建設70周年之際
    70年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代代務林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積極投身生態建設,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唯美動人的綠色旋律,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把綠水青山打造成湖南的一張亮麗名片,為建設生態強省、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