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縣大力推廣優質水稻品種 40萬畝早稻長勢良好

2020-12-06 湖南頻道

道縣大力推廣優質水稻品種 40萬畝早稻長勢良好

來源:紅網 作者:何雲飛 蔣曉國 黃義程 編輯:曾小穎 實習生 吳若蘭 2015-07-07 09:36:03

時刻新聞

—分享—

  紅網道縣站7月7日訊(通訊員 何雲飛 蔣曉國 黃義程)7月6日,道縣營江街道曾家村早稻優質萬畝高產示範片的農田裡,一望無垠的禾苗在陽光下顯得更加碧綠,粗壯的苗杆上已開始抽穗。正在農田裡管水的該村支部書記曾告訴筆者:「今年縣裡推廣的陸兩優996等超級稻品種,不僅防病能力強,而且禾杆粗壯穗長,畝產增產100—200斤沒問題。」
  
  今年以來,道縣堅持以糧食生產為主線的農業產業發展戰略,以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為目標,以保持全湖南糧食生產大縣地位、繼續爭創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為平臺,以大戶帶動、全程機械化、專業服務生產及標準化生產為動力,以農業科技創新為手段,突出開展「雙季種植、雙季超級稻、雙季機插、雙季產量過600公斤」的水稻「四雙」科技增產模式攻關,通過大力發展機插為重點的全程機械化生產、大力加強以福壽螺為主的外來有害生物的防控、大力推廣優質水稻品種陸兩優996等優良品種、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大力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大力發展「一站式」服務新模式,加快農業產業發展。
  
  今年,道縣完成早稻種植面積39.95萬畝,完成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18.5萬畝,完成早稻新優品種展示14個、大區展示品種4個,完成陸兩優996等超級稻1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應用面積80萬畝,免費發放殺螺胺農藥10萬元。預計全年穩定糧食播面113萬畝、總產45萬噸以上。

相關焦點

  • 農技人員田間理論測產 為水稻持續高產篩選優質品種
    農技人員田間理論測產 為水稻持續高產篩選優質品種 發布時間:2019年07月15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7月15日消息:眼下,我縣種植的早稻再過段時間將進入成熟收割期,為尋找綜合狀況好、抗逆性能強、豐產性高的優良品種,日前,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前往錢庫鎮仙平村的水稻試驗基地開展早稻新品種田間現狀調查
  • 全國累計推廣7000萬畝 嘉興市農科院合作選育的這個水稻好厲害
    作為國家級水稻研究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近年來潛心選育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力支撐「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突出貢獻。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情牽武義40年 ——「半斤種子樣本」引出的跨...
    正值收穫的時節,該村100畝「袁隆平一號」有機稻已經成熟,預計畝產超過750公斤,周邊300多畝優質稻也迎來了豐收,總產量可達30萬公斤。2018年以來,錦平村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選取「袁隆平一號」有機稻,推行基地化種植,做到塘泥施肥、人工除草、無公害除蟲,收穫的稻穀金黃飽滿、稻米橢圓有光澤。「選用新品種有機稻後,不僅產量提升了,而且一公斤能賣到十三四塊錢,價格比普通稻翻了幾番。」
  • 水稻所2個水稻品種被認定為農業農村部超級稻品種
    6月8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了2020年度超級稻確認品種名單,中國水稻研究所育種新技術課題組選育的「中組143」和三系育種課題組與浙江省種子企業合作選育的「華浙優71」兩個品種被認定為超級稻品種。
  • 江蘇多地早熟品種水稻開鐮收割
    江蘇多地早熟品種水稻開鐮收割 金秋時節,豐收在望。這兩天,省內多地的早熟品種水稻已經開鐮收割,處處一片忙碌的豐收景象。 在蘇州張家港南豐鎮永聯村的早稻田裡,8臺聯合收割機開足馬力,馳騁在田間,其中有2臺收割機的駕駛室內空無一人,這是永聯村今年最新引進的智能無人收割機。 豐疆智能江蘇片區經理盧書冕說:「運用北鬥導航技術,可以實現整個收割過程的一個自動化和無人化。
  • 這15種推廣較廣的超級稻品種有哪些特徵特性?
    就推廣2000萬畝以上的超級稻品種來看,目前多數品種對於稻瘟病、白葉枯病、褐飛蝨等病蟲害抗性較低,易感病蟲,所以栽培時需要注意防治,此外稻米品質方面普遍較優。栽培技術要點:1.華南作早稻,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6千克,培育壯秧。2.移栽秧齡25~30天,寬行窄株栽插為宜,栽插株行距13.3釐米×30釐米或16.7釐米×26.6釐米,雙本栽插,畝基本苗8萬左右。
  • 今年大慶新增水田12.5萬畝 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
    ●2016年,我市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減少玉米種植169萬畝,實有玉米面積669萬畝,完成調減計劃的121%  ●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壓減到600萬畝以下,未來5年調減到500萬畝  我市將增加多少水稻種植面積?
  • 新中國經濟70年·雜交水稻推廣|親歷者楊遠柱:雜交稻育種,是一個很...
    雜交水稻推廣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育成我國第一個三系雜交稻野敗不育型「二九南1號A」。從1976年到1987年,中國的雜交水稻累計增產1億噸以上,每年增產的稻穀可以養活6000多萬人。當時,我在懷化市農科所成立了一家種子公司,專門開發自己選育的兩個常規早稻品種。但是,農民可以自己留常規稻的稻種,種子公司可以自行繁殖,一個品種在一個縣賣一年,第二年就沒市場了。第一年,我們賣了34萬斤種子到新化縣種子公司,第二年,他們不僅自己有了,還有對外縣銷售的。第二年,我們賣了25萬斤種子到華容縣,第三年華容全縣都有了。做常規稻,種業公司無法可持續發展。
  • 高產優質水稻品種設計育種研究獲進展
    隨著水稻功能基因組的發展,「品種設計育種」應運而生,其重要內容之一是將重要農藝性狀關鍵基因的優異等位形式高效聚合,形成超級新品種。然而,品種設計育種實施中最優化育種策略的設計面臨挑戰,尤其對於高產優質複雜性狀綜合改良,迄今還沒有實現從概念到產品的報導。
  • 遼寧省育成十餘個優質稻米品種
    近日,在東港市椅圈鎮蓋家壩村的鴨綠江米業水稻種植基地內,「遼寧省優質米品牌創建工程」項目區迎來了「遼粳433」和「越光」示範田測產驗收。專家組通過實地調查,測定「遼粳433」平均畝產584.02公斤,「越光」平均畝產417.32公斤。同為優質高食味水稻品種,在同等種植條件下,「遼粳433」較「越光」增產39.9%,且表現出較強的抗倒伏性狀。專家組一致認為,「遼粳433」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 道縣:大球蓋菇搶「鮮」上市 助農脫貧致富
    紅網時刻永州4月1日訊(通訊員 何少軍)3月31日,筆者走進道縣仙子腳鎮石山腳村松盛食用菌植專業合作社大球蓋菇產業扶貧基地,撥開覆蓋的稻草,露出一團團、一簇簇「小腦袋」,長著紅紅的菌帽,白色的菌柱,東一簇、西一叢,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長勢十分喜人,農戶們正忙著採摘,不一會兒,一箱箱新鮮圓潤的大球蓋菇就擺在眼前。
  • 豪言推廣一億畝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兩個月前剛過了90歲的生日,這位「90後」曾經許下一個生日願望,希望他們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雙季畝產能夠達到3000斤。 豪言推廣一億畝 雜交水稻可再養活三千萬人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十一月初,湖南衡南縣雙季稻種植基地,進行了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的測產。
  • 中國是全球水稻產消第一大國,「十三五」育種都有哪些突破?
    「十三五」期間,我國水稻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佔糧食作物的25.8%和31.9%,全國60%以上的居民以稻米作為主要口糧。因此,水稻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據統計,2020年我國水稻播種面積45114.0萬畝,總產量21186.0萬噸。與「十二五」初期的2011年相比,水稻播種面積減少393.6萬畝,總產量增加了897.7萬噸。
  • 高產之後,讓雜交水稻更優質
    可培育一個優良品種往往需要大批科研人員十幾年、甚至數十年的艱辛付出。比如「晶兩優」品種成功問世,就花了我們團隊整整15年心血。雜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和推廣,對解決我國的溫飽問題貢獻很大。但由於雜交水稻的遺傳特點,一度品質不是很好。怎麼才能讓雜交水稻高產又優質,成了我們的攻關目標。十幾年前的一個春節,一位好友送給我一袋別國產的香米,吃起來柔軟無渣,清香微甜,非常可口。
  • 中國水稻研究所展示常規早秈稻新品種選育成果
    原標題:中國水稻研究所展示常規早秈稻新品種選育成果近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主辦的「浙江省常規早秈稻新品種選育」課題新品種展示現場會在寧波召開,全面展示常規早秈稻新品種選育成果。現場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和企業家們參觀了「中早39」「中嘉早17」「中組143」等浙江省主導早稻品種及「十三五」新審定早稻品種田間示範和研究成果展示,各品種長勢均較為旺盛,青稈黃熟,代表了浙江省乃至全國常規早稻的最高水平。與會代表們仔細了解觀摩了各品種的特徵特性及田間種植表現,紛紛為優異的常規早稻品種點讚。
  • 早稻品種湘早秈45號,是抗倒、產量高、口感較好的優質稻
    此前,有消息稱會取消水稻託市收購,但在「口糧絕對安全,穀物基本自給」的背景下,取消中晚稻託市收購政策的可能非常小,不過早秈稻主要作儲備用糧,很難評測。那麼,2020年早稻種什麼水稻品種好?一、湘早秈45號,抗倒且產量高湘早秈45號是由湖南省益陽市農科所選育的常規中熟早秈稻,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株高80-85釐米,突出特點是抗倒強、米質優、產量較高。
  • 上饒萬年:種子黴變不發芽 1200畝水稻受影響
    來源 | 都市現場(jxtvdsxc)原創發布非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最近,有不少上饒市萬年縣的種糧大戶向《都市現場》反映,他們前不久播種的早稻種子有問題,發不了芽,這可把大夥給急壞了。村民告訴記者,疑似問題水稻種子的品種叫做「中早33」,生產廠家是位於鷹潭餘江的江西永盛常規水稻種子有限責任公司。他們都是在當地一家叫做慧得利農資的門店購買,約有11戶,水稻面積大概在1200畝左右,現在這些種子在田裡全都發黴。也有部分村民家中同時播種了多個水稻品種,其他的都能正常發芽,唯獨「中早33」在田裡發黴。
  • 江西省農作物因澇受災面積已超900萬畝 各地組織幹部群眾幫助農戶...
    央廣網九江7月17日消息(記者錢成 李竟成 謝元森 九江臺記者程玉香)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根據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日前發布的信息,7月以來,江西全省農作物因澇受災面積已經超過900萬畝,其中,早稻的受災面積最大,超過了4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