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色是指水體的顏色,水色是水體藻類群落的種類、大小、適應性分布的重要表現,是水質好壞的直觀表現,在環境保護和水產養殖中,藻相已經成為水環境評價的一個重要生物指標。
水體營養狀況與藻類與水色的關係
一般情況下不同水色下的藻類群落結構不同;而水體營養狀況不同藻類的優勢種群也不同,呈現的水色也不同。在水體氮磷比為10:1時,硅藻能快速繁殖成為優勢種,使水體呈現茶褐色;在水體氮磷比為3~7:1時綠藻繁殖最快成為優勢種,使水體呈現綠色;而在水體中氮磷比為1:1時其它單胞藻和大型藻類會快速繁殖形成優勢種群是的水體呈現褐色或者黑色等一些不良水色。
水體的營養情況影響藻類的生長繁殖,進而影響浮遊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使得水環境中形成不同的優勢種群,從而影響水色。此外所有影響藻類生長繁殖的因子還包括如光照、pH、溫度、鹽度和溶氧量等。 養殖中常見的典型水色及其優勢藻類:

A、水體透明度在50 cm以上,淡綠色或清澈見底,此類水體中浮遊生物種類相對單一且數量少,俗稱「瘦水」。此類水體不適合養殖,如若要養殖需要進行一些肥水、培藻來改善水質。

B、水體透明度在25 cm~40 cm之間,茶褐色或抹綠色,此類水體,浮遊植物種類較多,以硅藻門、綠藻門藻類為主,易被魚類攝取,而且溶氧豐富,俗稱「嫩水」。該種水色是養殖的上好水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硅藻的適應能力弱,當環境發生變化時硅藻就會大量死亡,水色也隨之變化,維持這種水質是十分困難的。C、水體透明度在25~35 cm之間,鮮綠色,此類水體中主要藻類為綠藻,綠藻對水環境的變化適應性較強,水體是較穩定,綠藻還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淨化水體的作用,是養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D、水體透明度在20~25 cm之間,黃綠或黑綠色,此類水體中藻類主要以綠藻門藻類的小球藻、新月藻、多芒藻等藻類;黑綠水其藻類數量較多,以裸藻為主的不易被魚類攝食的藻類,對養殖不利,這種水俗稱「老水」。需要及時換水或者用氯製劑全池潑灑來控制水中藻類數量。
E、水體透明度低且表面浮有一層綠色的浮膜。此類水體中含有大量的藍藻和綠藻,該水色是水質老化的標誌。藻類會慢慢開始大量死亡並釋放有毒物質,影響魚類健康。遇到此水色應該及時殺藻、換水、改底、培養新的優勢藻類。
F、水體呈紅棕色,褐色甚至黑色,有腥臭味,且藻類在水中分布不均勻,出現雲層及塊狀、絲狀現象,即為「水華」,俗稱「壞水」;此類水體中含有大量甲藻門、藍藻門的藻類。應是換水,改善水環境和底質環境。
G、水體呈現灰白色,此類水體中藻類被水體中的大量浮遊動物(如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攝食而淨,此水體浮遊動物較多,應儘快進行殺除,以免發生與魚類競爭氧氣造成浮頭,影響生產。
學會看水,才能養好水,才能養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