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神話從袁珂到《捉妖記》 揭秘中國神話故事起源

2021-01-15 北晚新視覺網

2015年8月7日訊,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補天、神農嘗百草、黃帝戰蚩尤、舜安天下,還有精衛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這些都是我們從小聽來的神話,它們深植於每個人的深層意識中,以至不用溫習就能夠隨時講述。

 

圖文無關

這份神話表譜離不開一個人——當代神話學大師袁珂。袁珂先生是四川人,生於1916逝世於2001年。在他離世十多年後,後浪出版公司和袁珂先生的獨子袁思成取得聯繫,持續出版袁珂全集,其中還包括一本以前從未付梓的小書《中國民間傳說》。這是袁珂先生集中講述中國民間傳說的唯—著作,共二十篇,皆取材自魏晉筆記小說,將原本的隻言片語擴充為完整有趣的故事。在自敘中,袁珂先生寫道,之所以編選這本冊子,是因為這些後起的傳說無法被寫進之前出版的《中國古代神話》,他感到十分遺憾。至此,袁珂先生的作品終於完整了。

在袁思成看來,父親一輩子研究神話,是讓「沉珠再現、隱星發亮」。不僅是現在,在袁珂先生開始研究神話的三四十年代,神話都是一門相當冷門的學科。漢民族文學傳統裡沒有西方那種能夠承載神話的大規模敘事文體,關於遠古的一切只是以吉光片羽的形式散落在無數經史子集中,以致西方一段時間以來認為中國沒有神話。選擇研究神話,意味著要鑽進故紙堆,翻檢經籍,把「沉珠」和「隱星」一顆顆發掘出來再串成珠串,其難度可想而知。

在袁珂先生孜孜不倦的數十年努力之下,中國神話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可與古希臘、古羅馬神話相媲美。再也沒有哪個西方學者睥睨著說,中國沒有神話。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補天、神農嘗百草、黃帝戰蚩尤、堯舜安天下,還有精衛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它們給予了我們這個民族最為奔放的想像力,千百年來滋養著我們的文化傳統和精神世界,從未停息。

一個人的神話體系

神話的起源很早,大約是伴隨著人類的起源而起源的。在科技水平低下的原始時期,人們敬畏自然,信奉萬物有靈,對他們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也都用神靈來解釋。然而,作為一門現代意義上的獨立學科,神話學出現得卻很晚,大概從16世紀義大利歷史哲學家、美學家維柯的《新科學》一書才開始算起。

至於中國,神話學出現得就更晚了。中國現代神話學幾乎完全是從西方借鑑學習來的,甚至連「神話」兩個字也不是自創的,而是直接借自日本從西方「myth」一詞翻譯過來的漢字。直到1902年,梁啓超才第一次在自己的文章中用了「神話」這個詞;1903年,一位叫蔣觀雲的浙江學者開始用該詞來研究這一領域;1929年,沈雁冰(茅盾)出版《中國神話研究ABC》,成為中國第一部神話研究專著。至此,神話學才開始全面進入中國學者的視野。

 

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作者:張玉瑤

相關焦點

  • 鍾馗捉妖記好看嗎 網友評價:樂天派降妖師可接受
    電視劇《鍾馗捉妖記》播出以來話題不斷,該劇由楊蓉、楊旭文等主演,電視劇《鍾馗捉妖記》剛剛開播豆瓣評分還沒有給出,但網友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下面一起看看電視劇《鍾馗捉妖記》相關評價!    據悉,電視劇《鍾馗捉妖記》對神話故事中鍾馗捉鬼進行改編,該劇主要講述的是鍾馗流落人間化身穆天然,與好友凌兮、罌粟等斬妖除魔的故事。
  • 《中國神話通論》:從《山海經》出發,淺析中國神話的屬性與特點
    袁柯與中國神話研究近幾年,隨著國漫的火熱,中國神話故事也引起了國民的強烈關注。從《哪吒》到《封神榜聯盟》,從《大聖歸來》到《白蛇》,中國神話人物也被越來越多人所認識。袁柯作品比如,他在《中國神話史》對中國神話的起源和發展進行了系統的梳理,並最先構建出較為完整的中國神話系統。
  • 《捉妖記》中的符號運用與「萌文化」審美
    [3]在《捉妖記》裡,無論是世界觀塑造還是人物設置都有著濃厚的民族特色。在第一部開頭交待了故事背景:很久以前,人與萬物共存,但人想獨佔天下,於是人把妖趕進了深山大澤,從此人和妖劃界而治。正如《山海經》所描繪的是一個「人妖共生」的世界。電影取材於《聊齋志異》等民間鬼怪傳奇,胡巴的原型出自《山海經》裡的「帝江」,沒有五官,六隻腳四隻翅膀。這樣的設定為影片奠定了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屬性。
  • 古希臘神話和中國神話的四大巧合,世界文明或有共同起源?
    我們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會看一些神話故事,除了中華傳統神話之外,看得最多的就要說古希臘神話了,可以說,中國神話和古希臘神話,是我們最熟悉的兩大神話體系,在世界上也很有影響力。人們在讀這兩大神話體系故事的時候,不難發現一個問題,似乎它們很多相似的故事,只是很多人一時說不清楚,下面我就為大家整理盤點一下,古希臘神話和中國神話的四大驚人巧合,其中或許蘊含著某些秘密。一、起源,古希臘神話中描述,世界最初的狀態是一片混沌,既沒有天沒有地也沒有萬物,混沌是很多文明神話的開端,在中國神話的含義是,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混沌就是宇宙最初的狀態。
  • 《捉妖記》累計票房24.2859億 問鼎中國影史
    《捉妖記》累計票房24.2859億 問鼎中國影史2015年09月12日 07:29:56來源:新華娛樂根據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資辦的數據,截至9月11日,由許誠毅執導,白百何、井柏然領銜主演的奇幻爆笑巨製《捉妖記》內地票房24.2859億元、觀影人次6542.5萬,一舉打破《速度與激情7》此前創下的24.2656億票房紀錄和6245萬的觀影人次紀錄,拿下中國影史新冠軍,也成為中國內地電影市場開放21年來首部獲得影史冠軍的國產電影。    24.2859億!
  • basefx公司是中國的嗎 捉妖記2特效團隊被點讚
    《捉妖記2》又在今年的春節檔引起了一段熱潮,對於第二部胡巴的造型上也是又有了突破,在電影中顯得更加逼真,這些功勞當然還是要歸功於捉妖記2特效團隊basefx公司,那麼basefx公司是中國的嗎?basefx公司又為哪些電影製作過呢?
  • 譚佳:神話中國和中國神話學的反思與開拓
    當「神話」概念由日本傳入中國之初,與日本可以將現成的「記紀神話」直接套用研究不同,中國傳統典籍沒有能與現代神話概念相對應的經典,故此中國神話材料的再造問題就成為一代神話學學者的當務之急。茅盾、魯迅、袁珂等最有代表性的神話大家重建的中國神話系統以古希臘、古羅馬神話為標準,力圖在宏大結構和具體細節上與之儘量對應。
  • 希臘神話主神宙斯,北歐神話主神奧丁,那中國神話的主神是誰呢?
    所謂神話,是來源於原始社會時期,人類通過推理和想像對自然現象作出解釋。是古人對於世界中的自然認知不完全的解釋而成的唯心世界觀。很多朋友對於神話故事都非常的感興趣,不僅僅是對於中國的,還有對國外的神話故事也充滿了興趣。比如希臘神話中的奧林匹斯十二神,挪威神話中的北歐諸神,埃及神話中的九柱天神,印度教三相神等等。
  • 這些神話傳說裡的妖怪,穿越到電影裡都成了萌物
    妖怪們還都不簡單,全來自言之鑿鑿的神話傳說。年獸 丨《年獸大作戰》到《小門神》,已經把民俗文化加入其中,試圖以此引起中國人民歷史文化的歸屬感。《捉妖記》導演許誠毅透露,自己早年在夢工廠工作時,便對《山海經》愛不釋手。
  • 中國創世神話:天地萬物如何形成?人類如何起源?文明怎樣誕生?
    既然這個專欄講的是中國神話, 那麼,在這個專欄開始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神話?狹義的神話和廣義的神話有什麼區別?狹義的神話概念將神話產生時間限定於原始社會,是長期以來左右神話學界的概念。
  • 論契丹神話傳說中的多圖騰崇拜與文化演變
    《遼史》所記與《契丹國志》大體相同,惟細節稍異。  這是十分明顯的族源起源神話。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取象於自然萬物,並與自身比附。人類之起源,必與男女交合有關,故世界所有神話中都免不了涉及此類,如西方的亞當夏娃,中國的伏羲女媧。雖然亦有上帝造人、女媧造人說,但恐怕與父系氏族或母系氏族時期的思想有關,反映了父權或母權的權威以及人們思想認識的偏重。
  • 科學與神話,宇宙起源
    當未來我們的後代,又發現個可證實的宇宙起源時,他們看我們,會像我們完全否定古人的神創論一樣。宇宙起源的力量太大,古時所能認識到的,也只有神才有如此大的力量,所以在當時被公認的是神創論。這是他們認為是正確的,去學習而放棄去思考另外的可能性。
  • 古今神話中蛇形象大盤點,帶你追尋《白蛇傳》故事的真正起源
    古代中國的蛇文化歷史悠久,從摶土造人、拯救蒼生的女媧,到千年等一回的痴情白素貞,這期間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且聽文史君細細道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樣尚未擺脫「自然生人」的圖騰觀念的影響下,產生了人獸婚神話(兩性一方為人一方為獸的結合),用以解釋人類的起源與氏族的繁衍。如白族的大母猴生人的神話,珞巴族的蛇妖殺兄娶妹的神話等等。這類人獸婚的神話是後世許多人獸、人妖戀的濫觴。
  • 【文化觀察】應該讓孩子閱讀神話故事嗎?
    [摘要]在唯物史觀的影響下,神話故事很長一段時間被視作封建迷信,屬於老師、家長不讓孩子看的東西。從這個角度講,由官方牽頭梳理中華文明的起源,打撈神話故事,可以說是一種進步。一會老妖精捉你來了!」侯耀文趕緊捂住趙老師的嘴,說這段拍了播不了,您說說怎麼給孩子講古代故事的吧。趙老師笑著說:「我還就會講古代的故事,我給他講這個牛郎織女天河配啊,閻王爺跟豬八戒打起來啦!小鬼兒扛著招魂牌啊!」侯耀文趕緊又上去捂嘴:「這也是封建迷信,也不能播。您就不能講講有意義的,比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 讀懂神話故事背後的古籍和歷史,語文教材推薦必讀書,替孩子收藏
    可是中國的神話裡,卻有敢於挑戰太陽神的故事:不僅有一位巨人去追趕太陽,還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用弓箭把太陽射了下來(后羿射日)。」因此,孔子在垂暮之年,借用這些神話故事,來抒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比喻當時缺少舜、文王這樣的聖君明主。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一首詩被稱為萬古第一奇文,它就是屈原的《天問》。全篇由問句組成,一口氣問了173個問題,幾乎每一問都涉及一個神話傳說或歷史故事,從天地的開闢,到英雄的智勇,展示了一幅幅怪誕詭奇、豐富生動的畫面。
  • 神話並不是空想出來的,神話的起源與勞動有關,反抗神而誕生神話
    △高爾基概述了神話反映於社會生活中神話起源:人類社會的發展事實上神話的產生,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具體地說是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勞動、鬥爭有關。△私有制出現於人類生活中神話成形:本質是人話其實在在很早以前,外國就因嚮往飛天夢,於是後來就有了「飛毯"的故事;為了更快速趕路地速度,於是有「快靴」的故事,然而這些都是外國的神話。
  • 文化漫談丨中國古代神話知多少?從盤古到黃帝
    筆者曾經在以前的文章中談到,中國古代神話是華夏先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表達了華夏先民對自身以及周圍環境的理解。中國上古神話的內容相當廣泛,涉及自然環境人生際遇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今天我們就來具體地聊一聊中國神話的幾種類型。
  • 《北歐神話》,荒誕的北歐神話故事,冰與火之歌
    矛盾是我國神話學的開創者之一,近日讀得中國作家矛盾編著的《北歐神話》,同一個星球,不同地域、不同生存環境下,神話故事在特殊背景下的誕生,人物的雕刻,人物的構成,人物故事,文化相近與相別之處,精彩紛呈。北歐神話在我看來,是一個更為極端的非黑即白的世界,在這個神話故事裡邊的神,多是博大、巨偉的,神話故事裡的人都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不是作為單獨的一個個故事個體而存在。北歐神話相比古希臘神話更兇殘,更淫亂,更血腥。
  • 小學四年級課本,關於火的起源,用的是外國神話,中國神話不香嗎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有篇課文叫做普羅米修斯,課文是講火的起源,講的是一個外國的神話故事。看到這一件事情,有一種想法是,現在的人們到底怎麼了,正統的課本上真的要應用外國的神話故事來講解火的起源嗎?中國的神話故事不香嗎?
  • 「中國沒有創世神話」就是一種神話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沒有創世神話的說法變得越發誇大其詞,成為當代史學的一個陳詞濫調。我認為這些學者堅稱傳統中國沒有創世神話,原因在於他們將中國文化視為一種不可能產生創世神話的文化。這是因為他們將中國視為西方範式的一個具象化的襯託、一個完全相反的文化領域來表現完全對立的道德觀念和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