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7日訊,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補天、神農嘗百草、黃帝戰蚩尤、舜安天下,還有精衛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這些都是我們從小聽來的神話,它們深植於每個人的深層意識中,以至不用溫習就能夠隨時講述。
圖文無關
這份神話表譜離不開一個人——當代神話學大師袁珂。袁珂先生是四川人,生於1916逝世於2001年。在他離世十多年後,後浪出版公司和袁珂先生的獨子袁思成取得聯繫,持續出版袁珂全集,其中還包括一本以前從未付梓的小書《中國民間傳說》。這是袁珂先生集中講述中國民間傳說的唯—著作,共二十篇,皆取材自魏晉筆記小說,將原本的隻言片語擴充為完整有趣的故事。在自敘中,袁珂先生寫道,之所以編選這本冊子,是因為這些後起的傳說無法被寫進之前出版的《中國古代神話》,他感到十分遺憾。至此,袁珂先生的作品終於完整了。
在袁思成看來,父親一輩子研究神話,是讓「沉珠再現、隱星發亮」。不僅是現在,在袁珂先生開始研究神話的三四十年代,神話都是一門相當冷門的學科。漢民族文學傳統裡沒有西方那種能夠承載神話的大規模敘事文體,關於遠古的一切只是以吉光片羽的形式散落在無數經史子集中,以致西方一段時間以來認為中國沒有神話。選擇研究神話,意味著要鑽進故紙堆,翻檢經籍,把「沉珠」和「隱星」一顆顆發掘出來再串成珠串,其難度可想而知。
在袁珂先生孜孜不倦的數十年努力之下,中國神話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可與古希臘、古羅馬神話相媲美。再也沒有哪個西方學者睥睨著說,中國沒有神話。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補天、神農嘗百草、黃帝戰蚩尤、堯舜安天下,還有精衛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它們給予了我們這個民族最為奔放的想像力,千百年來滋養著我們的文化傳統和精神世界,從未停息。
一個人的神話體系神話的起源很早,大約是伴隨著人類的起源而起源的。在科技水平低下的原始時期,人們敬畏自然,信奉萬物有靈,對他們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也都用神靈來解釋。然而,作為一門現代意義上的獨立學科,神話學出現得卻很晚,大概從16世紀義大利歷史哲學家、美學家維柯的《新科學》一書才開始算起。
至於中國,神話學出現得就更晚了。中國現代神話學幾乎完全是從西方借鑑學習來的,甚至連「神話」兩個字也不是自創的,而是直接借自日本從西方「myth」一詞翻譯過來的漢字。直到1902年,梁啓超才第一次在自己的文章中用了「神話」這個詞;1903年,一位叫蔣觀雲的浙江學者開始用該詞來研究這一領域;1929年,沈雁冰(茅盾)出版《中國神話研究ABC》,成為中國第一部神話研究專著。至此,神話學才開始全面進入中國學者的視野。
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作者:張玉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