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俗稱「腦中風」,是腦血管方面的意外,主要包括腦出血和腦梗塞兩大類,無論中外,無論男女,無論職業,中風是整個人類面臨的巨大健康威脅。
中國每年新發中風病人數百萬,死亡率非常高,在所有疾病中排第 2 位,大多數患者都會留下偏癱、說話障礙等後遺症,給其身心帶來了雙重傷害。
圖解腦卒中後遺症
面對這些遺留下來的後遺症,康復訓練是經循證醫學證實的對降低致殘率、減輕後遺症最有效的方法。腦卒中後康復狀況如同一根指揮棒直接左右致殘率的數值變動。
那麼腦卒中後需要做哪些康復訓練呢?
卒中康復需要多元化的康復治療手段,主要包括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語言治療、認知治療等。
這裡說到的作業治療,大家可能會問它是什麼,難道和做作業有什麼相關的嗎?
作業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OT)是一門康復學科,它不僅是康復治療最主要的部分之一,還是幫助恢復患者獨立生活能力的關鍵。1914年,美國醫生George Edward Barton第一次提出「作業療法」(occupational therapy, OT),至今已發展100多年。
其實作業治療就是讓我們完成我們想要和需要做的活動或任務,它可以像睡覺一樣簡單,也可以像開車到雜貨店購物一樣複雜。
來自霽達康復支持的SIMC康復醫學科的作業治療師林潔芸,特意錄製了一段視頻,為大家講解什麼是作業治療。
吃飯、穿衣、喝水、打字、用滑鼠……這些我們正常人的動作,對於卒中患者,卻是非常困難的,然而作業治療就是讓患者像小孩子一樣,重新「學習」這些生活技能,讓患者重新回歸生活。
例如生活中常見的作業治療有:
穿衣活動:幫助患者像正常人一樣穿脫衣服、鞋襪等。
進食活動:幫助患者可以進行握筷或者握匙的進食動作,以及可以正常手持水杯喝水,削蘋果皮後進食。
個人衛生:使患者可以自己洗漱、剃鬚、修剪指甲。
娛樂性治療:組織患者參加棋牌、音樂、舞蹈、遊戲、觀看書畫或球賽等,在這些活動中既能讓大家有動手能力,又能提高大家的成就感,是非常適合卒中患者康復的手段。
而在霽達康復支持的SIMC康復醫學科,許多作業治療的康復訓練,都會同時結合團體治療、個性化生活情景治療等。
比如患者工作常用電腦,就模擬使用滑鼠、打開電腦文件、用鍵盤打字等;
患者平時在家需要下廚做飯的,就提供超市購物買菜、切菜炒菜的訓練,還曾在中秋節時組織過患者一起包小餛飩、吃團圓飯;
每逢特殊的節日,還會組織主題活動,患友們在一起畫面具、製作永生花,寓教於樂,鍛鍊肢體和認知功能的同時,也幫助他們重建回歸生活和社會的熱情和信心。
作業治療能夠調動腦卒中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調整心理狀態,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對重新走入社會的恐懼,培養「讓我們自己來」的良好習慣,使患者進入軀體與心理康復的良性循環,產生戰勝疾病、逐步適應家庭和社會環境的願望。
當獨立生活更加簡單,腦卒中患者和患者家庭便能夠多一些平凡日子的小幸福。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