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癱瘓者獲「重生」 康復後一手辦起音樂會

2020-12-05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2月4日電(沈文敏、唐娜)「來來來,給你們看我們的音樂會。」剛在康復機器人上做完治療的李慧(化名)非常熱情地邀請大家看自己籌辦的音樂會錄像。這場音樂會是前不久舉辦的,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從籌備到演出都是由正在康復訓練的腦卒中患者——李慧一手策劃的,並由她的病友們共同參演。春節後,李慧由於彈琴訓練過度導致背部僵硬疼痛,再次來到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康復中心找王立仁教授做康復治療。

音樂會上,唱歌、彈鋼琴、拉二胡、詩朗誦,節目精彩多樣,濃縮了幾個月堅持不懈的練習。一首首滿懷感恩、勵志之心的歌曲都向大家展示著病後的他們頑強、樂觀的生活態度。這是樂團第二次舉辦音樂會,以李慧為主的整個樂團都是由病友們「攢」起來的。「雖說是我們自娛自樂的活動,但是大家都很重視也很給力。別看咱是非專業的,但是大家都很有實力,上臺以後各個驚豔。」李慧自豪地說。他們的表演將他們的精神與藝術凝集成激情與渴望的命運交響曲,鼓勵自己的同時也感染著觀眾。

李慧今年63歲,十年前,退休不久的她突發腦出血,經過治療後右側肢體仍麻木無力,手腳不能活動。退休前,李慧擔任某公司工會主席,精明強幹、能說會道,始終充滿著工作熱情。所以,在腦卒中後,她對無法自理的生活充滿了絕望,拒絕朋友們的探視,面對巨大的人生落差,她甚至多次產生過輕生的念頭。

「我覺得能夠遇到王教授,是我的幸運,他幫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目標,讓我能重新『站』起來,和一群小夥伴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可能比一般人還精彩!」原來,李慧在做腦卒中後的康復治療時,參加了王立仁教授的康復小組,「我拿著小本子去康復小組的時候,一下子找回了工作時的熟悉感,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為了挖掘她的康復潛力,王教授根據李慧的病情制定了康復治療計劃,除了平日的訓練,還建議她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雙手,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於是,李慧開始在康復訓練之外,主動學習攝影、彈琴、做PPT,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生活,還逐漸走出了腦卒中後的陰影。

李慧還在康復訓練中結識了如今「樂團」的各位病友。「大家都是在王教授的康復治療小組認識的,對音樂的熱愛讓我們有了共同的目標。大家一起治療,一起練歌,生活都重新美好起來了!」

為了幫助患者重拾訓練的動力、恢復可預期的生活能力,需要找到每一位病人的「痛點」。王教授說,只有針對「痛點」制定康復計劃,才能打動患者的心,讓他們有康復的主動性,達到最好的康復效果。

「只要跟著王教授,我就特別安心。現在,我的康複目標就是在家裡能完全脫離輪椅,自己走路。」經過一系列科學的康復治療,李慧重新走上了生活的「舞臺」。最近,她正在學習彈奏新曲,為下一場音樂會做準備。

(責編:陳晨、軒召強)

相關焦點

  • 腦卒中的康復治療方法有哪些?早期康復不可忽視!
    那麼,腦卒中的康復治療方法有哪些?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康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由霽達康復支持的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康復醫學科的醫生廖華,為大家進行康復相關問題的科普,一起來看看吧。腦卒中康復黃金6個月,康復效果最顯著腦卒中康復是降低致殘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腦卒中後8-12周是患者身體功能障礙的快速恢復期。
  • 腦卒中偏癱後你經過康復治療了麼?知道它的重要性麼
    現如今腦卒中發病致死率已經高居第一!尤其我們國內更有著「十人一梗」的說法。所以,了解疾病,疾病預防以及卒中後的康復治療是必不可少的。今天張老師就重點講一講卒中後的康復治療。 拿我身邊的一位患者舉例吧。
  • 腦卒中患者必做的康復治療方法——OT作業治療,你知道嗎?
    腦卒中後康復狀況如同一根指揮棒直接左右致殘率的數值變動。那麼腦卒中後需要做哪些康復訓練呢?卒中康復需要多元化的康復治療手段,主要包括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語言治療、認知治療等。這裡說到的作業治療,大家可能會問它是什麼,難道和做作業有什麼相關的嗎?
  • 卒中茶後(127)第一個腦卒中病人
    在蓋倫前後,還有多位學者也描述過腦卒中,包括 Soranus of Ephesus(公元1-2世紀,見 Soranus 一章),Aretaeus of Cappadocia(公元1世紀,見 Aretaeus 一章)和 Caelius Aurelianus(公元四五世紀,見 Aurelianus 一章)。
  • 神經科洪華教授當選為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腦卒中分會首任主任...
    11月28日,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推薦成立的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腦卒中分會暨首屆華南精準醫學腦卒中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辦,中山一院神經科洪華教授被推薦為分會發起人並當選為首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腦卒中分會旨在交流、分享、探討精準醫學在腦卒中基礎、臨床上的研究和應用,分會委員分別來自不同專業領域,促進腦卒中相關醫療技術、康復護理、組學技術、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大數據、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健康產業等領域交叉融合發展,推動腦卒中診療新技術、方法、產品的發展,促進實施腦卒中精準診療。
  • 36氪首發|康復需求增長帶動外骨骼機器人市場,「邁步機器人」獲數...
    除研發產品外,邁步機器人也在加緊布局智能康復體系的建設,即先通過研發生產多種類型的外骨骼機器人,通過康復外骨骼機器人深入到康復訓練的各個方面;再藉助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建立與Brunnstrom、Fugl-Meyer等臨床評價相對應的機器人評價體系,最終實現遠程醫療,居家康復,智能互聯。
  • 腦卒中之後的康復期有多久?大腦終生都有可塑性,千萬別放棄!
    我國每年新發腦卒中,近一半死亡;存活的腦卒中患者中約有3/4的患者不同程度喪失勞動能力,其中重度致殘者約佔40%。若對腦卒中患者進行積極的康復治療,可使90%的存活患者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使30%的存活患者能進行一些較輕的工作。
  • 神經科常見疾病科普及居家治療康復
    解讀腦卒中腦卒中中風表現知識/詳解(一)腦卒中的現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有2500多萬的腦卒中後患者,其中我國約有近700萬,存活者中70%~80%伴有不同程度的殘疾。腦卒中後的居家康復1、腦卒中後常見的障礙:包括感覺異常、記憶力障礙、運動障礙、日常生活功能障礙、言語障礙、心理障礙、吞咽障礙等。2、常見的康復誤區:等過段時間再康復(錯過了6個月內的康復黃金期)、最好能一直在康復科或康復中心治療、如果不能再住院了,康復治療就終止了。
  • 腦卒中後偏癱手術有新突破:健側頸7神經移位+患側頸神經SPR
    中國卒中協會2015年首次發布的中國卒中流行報告顯示[1]目前我國每年新發腦血管病患者約270萬, 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腦卒中, 腦卒中已經是中國居民第一位死因。腦卒中後主要的功能殘疾是偏癱,痙攣性偏癱又佔90%。腦卒中後偏癱患者經過一定時間康復治療後便處於恢復的平臺期。
  • 對付腦卒中 醫學界正探索幹細胞療法
    在我國因病死亡的人群中,每5人裡就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腦卒中,也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今年的10月29日是第14個世界卒中日。各地均開展了系列宣傳普及腦卒中防治的活動。這種兇險的疾病再次引起全社會的極大關注。而就在不久前,一則幹細胞治療腦卒中最新進展的消息同樣吸引眼球。
  • 世界卒中日 | 我國腦卒中發生居高不下,請收下這份「協和醫生秘籍」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非常常見的腦血管突發急症。卒中一旦發生,將對腦組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卒中的預防、救治和術後康復就顯得尤為重要。世界卒中日,請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彭斌主任醫師、姜南博士為您一文詳解腦卒中。
  • 福祉科普|近紅外腦功能成像在康復領域的應用
    近紅外腦成像技術正是應用了這一原理,而隨著技術本身的發展,近紅外腦成像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臨床和康復治療。接下來就介紹一下近紅外在康復領域的最新研究吧。腦卒中使局部腦組織受到損傷,導致其功能不能有效發揮。但人腦有高度的重組能力和可塑性,即大腦通過讓其他部位代替受損傷的腦組織行使其原有功能。而這種可塑能力與康復訓練有密切關係,康復訓練越早、越充分,受損大腦功能恢復的越明顯,因此卒中患者在進行運動訓練時,常常出現不同於健康人腦部皮層激活及興奮性的改變。
  • 無為濟民康復醫院已正式開診!
    無為濟民康復醫院是蕪湖濟民醫療集團投資成立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於2020年7月正式接診患者,是一所集醫療、託養、康復、教學、護理、科研為一體的二級康復專科醫院;是蕪湖市智障、助聽器、孤獨症、腦癱、電子耳蝸兒童術後及精神衛生康復定點機構,醫院是蕪湖市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
  • 「超級外掛」為腦卒中患者開啟健康新紀元
    上肢外骨骼是一種可穿戴式機械臂,機械臂的運動與人體上肢運動相匹配,可以提供安全、靈活、豐富的康復訓練,能夠實現主動、被動、主被動協調等運動模式。使用外骨骼機械臂進行肌力訓練,能夠恢復患者上半身的功能,幫助患者變得更加獨立,尤其是對中風患者有更大意義。
  • 康復醫學考試重點
    腦卒中康復治療的最終目的是:使患者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卒中單元包括兩部分:卒中監護單元、卒中康復單元卒中的康複評定(1)昏迷和腦損傷嚴重程度的評定(2)腦卒中運動功能評定(3)平衡功能評定(4)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評定(5)其他功能障礙的評定昏迷和腦損傷嚴重程度的評定1.
  • 關於中風康復,別陷入這些誤區!
    而康復治療,是改善偏癱後功能障礙的唯一有效辦法。一切讓患者減輕、彌補、糾正腦卒中損傷導致的各種功能障礙都是康復。 這在臨床上是經過證實的,也是國外的康復概念。國外病人中風後七天就轉入康復科進行治療,一個月後轉入社區康復中心進行進一步康復治療。中國的康復醫學處在迅速發展的階段,但是絕大部分地區都沒有社區康復中心,甚至一些醫院沒有康復科。
  • 經顱磁刺激治療腦卒中後中樞神經痛研究進展
    腦卒中後中樞神經痛的流行病學研究 Jonsson等從事一項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患者297例的前瞻性研究中,發現患者在發病4個月時有32%出現中度到重度腦卒中後中樞疼痛,在發病16個月後中度到重度疼痛患者的比例縮小為
  • 關於表彰2019第三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的通報
    應用虛擬實境技術開發一種適用於腦卒中患者康復的VR平衡訓練設備第一作者單位: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第一作者:段好陽4. 基於虛擬實境技術的平衡功能訓練對腦卒中後偏癱患者步行功能的影響第一作者單位:通化市人民醫院第一作者:魯雪豔5.
  • 不能忽視的卒中康復
    腦幹出血是「腦出血」的一種,佔臨床腦出血病例的10%左右,發病率雖然不高,但腦幹出血起病急,病情兇險,預後較差,是所有腦卒中中病死率最高,預後最差的疾病。腦幹是生命中樞,腦幹出血發病急、進展快, 病情的嚴重程度、預後與出血量和具體出血位置密切相關。
  • ...巨大潛力|腦卒中|幹細胞|治療|功能|移植|研究|分析|神經|-健康界
    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全球每五秒鐘就會發生1 例腦卒中,我國每年發生腦卒中人數超過200萬,且逐年上升。腦卒中患者腦組織在短時間內缺血缺氧並壞死(或內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導致神經元減少,軸突連接中斷,局部產生活性氧自由基,影響腦組織損傷的自我修復,喪失局部腦功能和神經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