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地震災害,我們該怎麼辦?

2020-12-01 騰訊大申網

地震是地球運動的結果。地球運動中,地殼也在不斷運動變化。地球的運動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對地下巖石產生了非常強的作用力,當巖石承受不了這種力時,就會突然發生破裂和錯動。地震是指地殼中因巖體錯動斷裂而釋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動。巖石破裂產生地震波,地震波傳到地表,地面隨之就振動起來,這就是地震。

地震時,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顛動,然後左右搖晃。這是由於地震波的特性造成的。地震波主要由縱波、橫波等組成。縱波傳播速度快,但比較弱,使人有上下顛簸的感覺;橫波傳播速度略慢,但比較強,能造成巨大的搖晃,給地表建築帶來嚴重破壞。

地震的破壞程度,除跟震級的大小有關外,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傳播等因素有關。我們把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用烈度表示。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生後,震中區的破壞最嚴重,烈度最高。從震中向四周擴散,烈度逐漸減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可以劃分出不同的烈度區。

地震的短期預報不可能,並不代表人們就完全無法掌握地震的發生規律。在地震發生的各種規律中,由地球板塊運動造成的「構造地震」(佔了所有地震的大多數)總是發生在有活動斷層的地方,這就是一條鐵律。在遠離活動斷層的地方,地震的危害性就很小,甚至可以忽略。與此相反,在有活動斷層分布的地方,特別是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大震的地方,未來就有發生地震的可能,應該多加注意。因此,了解你所居住的地方有沒有活動斷層,危險性如何,歷史上有沒有大震,是每個人應該做的功課;政府和科研機構也理應把相關的信息主動向社會公開。如果你對這些地震帶心裡有數,就算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會發生地震,也至少明白危險性的存在,應該在家裡隨時儲備一些救急的水、食品、藥品;在買房、租房的時候,也可以儘量避開靠近地震帶的房子。如果大家儘量做到這一點,在地震來襲的時候也就可以挽救不少生命和財產。

一旦遇到了地震,我們應該怎麼辦?

首先,不能驚慌,不要盲動。根據感覺判斷地震是大、是小,是近震,還是遠震。一般近震是先上下顛動,後左右晃動,而遠震是只有前後左右的晃動感。如果是小震或者遠震,我們現在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備抗震能力,大可不必慌亂。

其次,要採取正確的躲避地震方法。在不同的地方,避震方法有所不同,下面我們講講在學校、家裡和公共場所如何躲避地震。

在學校怎樣避震

安全提示:1.一切行動聽從老師的指揮;2.同學之間要互相照顧,大同學要照顧小同學;3.在課桌下避震,有順序地撤離,千萬不要擁擠。

假設我們正在教室裡上課,突然發生地震了,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伏而待定,蹲坐下,頭部躲在課桌下、講臺旁,絕不要亂跑。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地震停止後,應當馬上在老師指揮下有序撤離。撤離時把書包頂在頭上,前後同學要保持一定距離。特別在教室門口、樓梯間等狹促地方,一定要放慢速度,發現有摔倒的同學要相互幫助,並及時通知後面的同學以免發生擁擠。

跑到室外後,一定要躲在儘量空曠開闊、周圍和頭頂沒有易掉落物的地方。

如果我們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千萬不要因忘拿某些東西回到教室去。

在家怎樣避震

安全提示:1.先躲後跑,不要先跑; 2.往牢固地方躲(床下、開間小的地方,有支撐的地方); 3.來得及的話先開門,再關煤氣、電源等。

避震時,要根據地震時你所處的位置,就近躲避,震動停止後再撤到安全地方。要躲在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它的旁邊,如桌、床等;也可以快跑到開間較小、有支撐的房間去,如廚房、衛生間等。

如果來得及,要先打開門,以保證通道暢通;再關閉煤氣開關、電閘。

在避震時,要趴下,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臉朝下,不要壓住口鼻,同時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也可以蹲下或坐下,儘量把身體蜷曲起來。要注意保護頭部和頸部,用手護住頭部和後頸,有可能時,用身邊的物品頂在頭上,閉上眼睛,防止異物傷害。

在公共場所如何避震

安全提示:1.聽從工作人員指揮; 2.不要急於湧向出口,保持跟前面人的距離;3.如果遇到擁擠,解開領扣,雙手交叉胸前,護住胸口。

大震發生後,如果附近有應急避難場所,要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趕赴避難場所。

地震應急避難場所一般依託公園、綠地、操場、廣場建設,裡面具備突發應急事件應急的基本功能,比如應急指揮、應急物資發放、應急棚宿、應急廁所等。

地震發生後,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要急於擁向樓梯口,否則容易造成擠踏。

不要隨便點燈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不要急於打電話,以免線路擁擠,影響救災指揮通信。

相關焦點

  • 當地震來臨時,我們該怎麼辦?
    當地震來臨時,我們該怎麼辦? 2019年12月5日8時02分在河北唐山市豐南區(北緯39.31度,東經118.04度)發生4.5級地震
  • 山西清徐發生地震,假如大地震真來了我們該怎麼辦?大家都看一下
    2018年11月15日12時1分山西太原市清徐縣發生3.1級地震,震源深度5000米。經過現場調查暫無人員傷亡和房屋損毀情況發生。想起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我們的心裡總是會想到天災的無情。在天災面前,我們顯得總是那樣的微不足道。地震幾乎在瞬間發生,破壞性極大,次生災害又很嚴重。
  • 河南信陽發生3.6級地震 地震發生時我們該怎麼辦
    河南信陽發生3.6級地震 地震發生時我們該怎麼辦原標題:7月10日8時35分河南信陽市固始縣發生3.6級地震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8年7月10日8時35分在河南信陽市固始縣(北緯32.14
  • 與大自然較量:三峽面對地質災害 出路何在?
    但是這個結論並沒有終結民間對三峽地質災害的疑惑,體量如此巨大的一座工程,這些年來,給山川河流都帶來了怎樣的改變呢?這才讓我們又問三峽,面對地質災害,出路何在。鳳凰衛視6月9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陳曉楠:2008年的一場汶川大地震,人們至今記憶猶新,而災難過去之後也有人開始提問,我們舉國之力修建的這座三峽水庫究竟是不是為自己平白增加了一處巨大的地質隱患。三峽大壩和汶川地震到底有沒有聯繫。
  • 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今天的唐山地震,我們應該明白什麼
    今天得知唐山再次發生地震,這次地震不由得讓我想到三十八年前唐山發生的大地震,唐山地震的爆發是我新中國建國以來遭受的最大的災害,這種災害像饑荒一樣可怕。一座工業城市盡在23秒內變為廢墟,至今會想起來都十分不適,今天的地震再次發生在唐山,唐山這座英雄的城市不要害怕,祖國和人民是你們堅強的後盾,一起抗震一起加油。
  • 面對災難,我們能教會孩子些什麼?
    家長該如何給孩子科普地震知識? 地震來臨時應該怎麼辦?如何向孩子科普地震說到和孩子科普,很多家長都有點頭疼:該怎麼向天真無邪的孩子解釋這些複雜的自然原理呢?不妨拿出一張地震的圖片,問孩子:「仔細看一看,這座城市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嗎?」
  • 唐山突發 5.1 級地震!地震來了,我們該如何自救?
    [1] 丁香醫生 2017-08-08 四川九寨溝突發 7.0 級地震!你在的地方安全嗎?怎麼自救?https://mp.weixin.qq.com/s?amp;idx=1&sn=2b1701e4c9836cc21582776820a5c622&chksm=49057d237e72f4356dea20b5e16d2475a1183b09c3fc828de54d3e707b06bf3c90e7e2143b9e&token=1348243784&lang=zh_CN#rd[2] 丁香園 2017-08-09 面對不可預知的地震
  • 日本硫磺島發生6.6級地震:震源極淺 地震發生時我們該怎麼辦
    新華社東京8月17日電 據日本氣象廳消息,日本硫磺島近海17日凌晨發生6.6級地震。氣象廳說,地震發生於當地時間17日凌晨3時22分(北京時間2時22分),震中位於北緯23.5度、東經143.4度,震源極淺,震級據推測為6.6級。
  • 《面對》——地質災害科教紀錄片
    《面對》——地質災害科教紀錄片 2020-07-13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震災害逃生包
    其實全球有很多國家地震都比較頻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離我國較近的日本,他們每年都發生可能上千次的地震,但由於他們具備了很強的逃生和自救能力,災難來臨
  • 地震會造成哪些災害 次生災害最嚴重
    從造成地震災害的成因角度進行分類,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原生災害、次生災害和誘發災害。(一)原生災害由地震造成巖層的錯位、變形、斷裂或地面的震蕩所帶來的災害。主要有:1.地面被破壞。如地面出現裂縫(也稱地裂)、巖層滑坡、泥石流、地層塌陷等現象。2.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破壞。
  • 德州歷史上的地震災害
    張明福地震是比較殘酷的自然災害之一,多發生在人們的不知不覺當中,所造成的後果自然也是極其嚴重。在科技不夠發達的古代,人們往往是聞震色變。不管人們對地震是如何的恐懼,但它還是在歷史上一次次地發生過。通過梳理德州地域歷史文獻資料,可發現德州歷史上地震次數真的不少,也曾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過不小的損失。
  • 日本氣象廳的地震、海嘯、火山災害預警
    地震災害的監測預警  日本堪稱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國家,每年發生有感地震約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發生在日本及其周邊地區。  為了能在地震發生後快速確定地震的震中、推算出震級,並儘快發布地震災害警報,日本建有完善的地震災害監測系統,日本氣象廳在全國設有約600個地震觀測點,24小時監測地震;還在日本海域水下2000米,安裝了約1000個地震儀,通過海上監測船將有關地震信息發射到人造衛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密切監視大陸架板塊的移動。
  • 基督城又地震了!4.3級!當地震再次來臨時,我們該怎麼辦?
    儘管震級比不上2月14日那場地震,但由於震中離市區更近,所以這次地震對當地人生活的影響要更大。 很多基督城的居民都表示自己是在床上被震醒的。這個多災多難的城市再次讓人們為她揪心。雖然截止到目前,還沒有任何的傷亡報告。
  • 減輕地震災害風險,地震科學研究永不止步——寫在西藏察隅8.6級地震70周年
    此後,該溝頻發泥石流,至1973年已多達600餘次,體積達1億餘立方米。這次地震還導致了洪水、饑荒、瘟疫、逃亡等一系列次生及衍生災害,可謂民不聊生,嚴重影響、制約了該區域經濟建設發展。科技進步減輕地震災害風險與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相比,現如今的地震科技有了翻天覆地的發展和進步。
  • 地震來了,我們該如何自救?
    近日河北唐山發貨所能5.0級地震,小編在北京也感受到幾秒鐘的震動。當下,在地震發生時如何求生成為人們所迫切關注的話題。據相關報導稱,有人發明了地震床,就是在地震發生時躲到鋼結構特製的床內,改床不僅有抗震抗壓的功能,窗內還備有可供1人飲用的水及食物。可床不能隨時帶在身邊,在辦公、商場等場所,我們應該如何自救。
  • 為啥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遇到地震又該如何保護自己?
    地震預警又是怎麼一回事?遇到地震我們應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地震據統計,世界各國1973-2017年地震強度≥6級的大陸地震數量,我國以243次佔世界首位,第二名是巴布亞紐幾內亞167次,第三名是印度尼西亞138次,而我們通常認為地震多發的日本,只排在第十位49次。
  • 我國地震災害等級如何劃分?
    2012年8月28日修訂後的《國家地震應急預案》。預案將地震災害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級。 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佔地震發生地省(區、市)上年國內生產總值1%以上的地震災害。
  • 專刊徵稿:重大地震災害與減災
    地震災害不僅會造成生命和財產的直接損失,而且能引起一系列次生自然災害及社會災害。中國是地震多發地區,中國大陸及其鄰近地區發育著眾多具有發生破壞性地震能力的不同類型活動構造,面臨著極高的地震災害風險。對重大地震災害案例進行詳細科學的研究,可以為地震災害預測與防治積累寶貴的經驗。
  • 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災害損失丨《黑龍江省地震災害應急...
    《黑龍江省地震災害應急預案》日前印發並施行。我省將依法科學統一、有力有序有效實施地震應急,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災害損失,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本預案適用於黑龍江省行政區域內發生地震災害和火山災害,俄羅斯境內和毗鄰省份發生對我省產生影響的地震災害和其他地震事件的應急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