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論文「新冠肺炎CT影像檢測」獲國際權威期刊刊登

2021-03-01 澳科大MUST

近日,澳門科技大學資訊科技學院博士後葉奔與博士生袁茜茜在資訊科技學院蔡佔川教授的指導下在國際權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上發表題為「Severity Assessment of COVID-19 Based on Feature Extraction and V-Descriptors「(DOI:10.1109/TII.2021.3056386)的學術論文。澳門科技大學為該論文的唯一完成單位,蔡佔川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截取自學術論文界面

該論文由澳門科技大學研究人員獨立完成,主要開展基於胸部CT圖像的新冠肺炎感染區分割、檢測和診斷研究。此研究提出了一種從胸部CT影像中識別肺部感染特徵的新方法,並根據選取的影像特徵評估COVID-19肺部感染的嚴重性。

具體來說,該研究首先在胸部CT影像中,針對雙肺的分割,校正確定肺部區域,從肺區域獲得肺輪廓;然後,選取粗糙度、對比度、粗略度和熵作為感染區域紋理特徵以獲取COVID-19感染區域,以及從感染區域獲取病變輪廓;最後,將紋理特徵和V描述子融合為COVID-19嚴重性估計的評估描述符。與大多數現有方法相比,新描述符包含的信息更多,因此,新描述符更適合評估COVID-19肺部感染的嚴重性。該論文在同行評審過程期間多次獲得審稿人的高度評價。

是次研究得到了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新冠肺炎抗疫專項項目《新冠肺炎CT影像快速檢測與識別技術》的資助。該論文在線發表網址如下: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346008。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由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IEEE-IES)出版發行,是自動化與控制系統以及計算機工業應用方向權威的國際期刊。該期刊在2019年的影響因子為9.112,在COMPUTER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領域排名為4/109。

相關焦點

  • 澳門科學技術獎勵頒獎 澳科大月球行星研究項目獲自然科學一等獎
    本次頒獎典禮共有16項目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三類獎項。澳科大在自然科學獎中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科技進步獎中獲得二等獎。在研究生科技研發奬方面,共有13名澳科大研究生獲獎。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月球、小行星、巨行星的表面特徵、內部結構研究」獲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本次自然科學獎唯一一個一等獎獲獎項目,主要完成人為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祝夢華副教授和實驗室主任張可可講座教授。
  • 澳科大學子與榮譽博士真情對話
    澳門科技大學十八週年校慶之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於三月二十七日下午三時於澳科大D座禮堂隆重舉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博士親臨主禮
  • 澳大這研究有新發現
    獲刊論文《隱藏的大明星:遮住臉部的名人代言對消費者品牌回憶的強化效應》(Big Star Undercover: The Reinforcing Effect of Attenuated Celebrity Endorsers Faces on Consumers Brand Memory)由工商管理博士生劉詠丹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共同發表。
  • 獨家|化驗所五萬元聘新手 人工咁貴 檢測仲會平?
    有檢測界人士透露,現時各大醫療檢測化驗所正招兵買馬,搶攻出行檢測的「金蛋」生意;然而,香港化驗師人手嚴重不足,私營市場已經出現高薪「盲搶人」,就連剛畢業的助理化驗師起薪點已由約3.3萬,跳升至約5萬元,增幅近七成,而年度薪酬加幅更高達7%。
  • 今日評論│臺大論文造假事件能裝作視而不見?
    聯合報系資料照學界近日爆發驚人的論文造假事件。臺大某生化研究團隊接連有五篇論文遭檢舉其圖片及數據造假,部分已從國外知名期刊撤下,且當事人之一的郭明良教授已辭去臺大教職。可見,此案證據確鑿,已非「疏忽」、「助理錯誤」等尋常理由所能矇混過關,必須嚴格檢視、嚴厲究責。
  • 【大公文匯新聞】中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新突破
    【大公文匯新聞】中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新突破 在國際上,馬普量子光學所、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哈佛大學、中國科大、因斯布魯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用超冷原子、囚禁離子等體系對規範場模型的基本單元進行了初步的量子模擬研究。但是,這些實驗中要麼是體系太小(僅有2個到4個粒子)不具備局域規範不變性;要麼無法同時產生規範場和物質場,更不能研究這兩種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因此,此前的研究中都無法觀測規範場理論最基本的特性——局域規範不變性。
  • Science Bulletin:老牌中國期刊的國際化之路
    記者獲悉,去掉「Chinese」,是希望期刊能從地區性刊物轉變為國際化刊物,更多地吸引國際優秀稿件,也為中國學術界搭建更好的國際交流舞臺。   過去的十年間,我國科技人員共發表國際論文136.98萬篇,已經位列世界第二。然而,超過90%的高水平論文並沒有在我國出版的期刊上發表,而是投向了國外期刊。
  • 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澳科大榮譽博士葉永烜 談「到小行星帶的偉大旅程」
    《科技大師系列講座XXVI》第十場「到小行星帶的偉大旅程」於2019年4月10日在澳門科技大學N101室成功舉辦。本場講座邀請到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著名華人天文學家、澳科大榮譽博士葉永烜院士主講。本次活動由澳門基金會贊助。
  • 在開放科學視角下 學術期刊又有出版新模式
    這項計劃的核心原則就是:從2020年1月1日起,歐洲簽署「S計劃」的11國以及歐洲研究委員會撥款支持的科研項目,都必須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完全開放獲取期刊或出版平臺上。 由於受開放獲取、開放數據的國際影響,不少國際大型出版機構調整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和業務模塊。據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機構合作經理張凌燕介紹,開放科學與開放獲取期刊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團近幾年最重要的發展方向。
  • 愛因斯坦「重力波」預言獲証實
    他說:「我們將看見以往從不知道的東西,這是科學界的登月壯舉!」「重力波」是指時空曲率中,以波的形式從射源向外傳播的擾動,如同石頭被丟進水裡產生的波紋一樣。黑洞、中子星等質量龐大的天體,在相互碰撞過程中可能會產生重力波。
  • 韓國國會代表團訪國際量子研究院天泉鼎豐空氣製水基地
    圖4-5:國際標量波量子研究院剪彩及啟動儀式 中韓建交26週年,在中國大力推進的「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天泉鼎豐集團盛邀韓國國會議員、執政黨組織副總長林鐘聲一行來訪,開展中韓民間交流的同時為中韓經貿文化搭建嶄新的平臺,推動產業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 【活動預告】葉永烜院士談「火星上有沒有生命」
    日期 : 2019年11月20日(星期三)時間:下午16:30地點:澳門科技大學N101禮堂講題:「火星上有沒有生命」講者: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著名華人天文學家、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葉永烜語言:普通話講者簡介:葉永烜,著名華人天文學家,現在臺灣中央大學任教。
  • 「時間到了」賴內閣今總辭 蘇貞昌回鍋組閣│聯合報臺商版0111曬新聞
    立法院臨時會昨天三讀通過2019年度政府總預算,行政院長賴清德循例在三讀後到立法院向立委致意。在賴內閣總辭前夕,行政院終於公布「東廠事件」報告結論,但該案去年九月十二日媒體報導後,張天欽當天就已火速請辭。調查三個月,依報告內容,行政院根本未訪談到張天欽本人,僅獲書面意見;與會人員也只有研究員曾建元接受訪談,其餘人員僅提供書面意見。
  • 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海洋史研究-- 2018「海洋亞洲的中心與邊緣:帝國、港市、離島」國際學術研討會
    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海洋史研究-- 2018「海洋亞洲的中心與邊緣:帝國、港市、離島」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
  • ...科學技術獎勵頒獎,澳科大月球行星研究項目獲自然科學獎項一等獎
    澳門科學技術獎勵頒獎,澳科大月球行星研究項目獲自然科學獎項一等獎 2020-10-10 17:45:00 澳門科技大學
  • 新磁力共振顯影劑 助診斷阿茲海默症
    黃文成(中)和李紅榮(右)及其團隊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的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嶄新的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可即時顯示及探測阿茲海默症主要標記物「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