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磁力共振顯影劑 助診斷阿茲海默症

2021-02-12 香港浸會大學

黃文成(中)和李紅榮(右)及其團隊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的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嶄新的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可即時顯示及探測阿茲海默症主要標記物「β-澱粉樣蛋白」在腦內積聚的大小和數量。是項發現為未來進行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和恆常普查,以至評估藥物療效帶來希望。

由浸大化學系教授黃文成教授和李紅榮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一種常用作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的化學物質、含有金屬「釓」的納米顆粒,在其表面塗上經特別設計,能附帶一種獨特的螢光花青素染料的矽塗層。這種花青素染料是一種無毒的有機化合物,可用於顯示「β-澱粉樣蛋白」的影像和數量。

黃教授指出︰「透過改造含釓的納米顆粒外層和它的功能,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多用途和敏感度高的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有助診斷阿茲海默症,並經小鼠實驗證實有效。」 

李教授說︰「研究結果顯示,我們的發明在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和恆常普查方面有很大潛力。它亦可協助監察病情的發展,以及評估潛在藥物的療效。」如能成功研發針對阿茲海默症的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並投入臨床應用,便能夠為該病症進行大規模普查,讓患者儘早接受診斷和治療,除提供更佳的臨床護理,亦可紓緩公共醫療的負擔。

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關注 · 點讚 · 在看

微信號 : HKBUOfficial

新浪微博:@香港浸會大學

相關焦點

  • 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希望?
    近年來,圍繞阿茲海默症的成因和治療,學術界一直存在類似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即β澱粉樣蛋白的異常堆積究竟是阿茲海默症的誘因還是結果。儘管存在這樣的爭論,許多研究人員仍然在嘗試開發能夠阻止或者消除β澱粉樣蛋白異常堆積的藥物,試圖緩解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來自韓國的研究人員對一種名為4-(2-羥基乙基)-1-哌嗪丙磺酸(EPPS)的小分子化合物進行了研究。
  • 焦慮:阿茲海默症的先兆?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圖像來源:Photographee.eu/Shutterstock一項新研究表明,β澱粉樣蛋白水平升高和焦慮症狀的惡化之間存在關聯。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的圖解。圖像來源:Wikipedia/public domain.
  • 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研究揭示新思路:給神經突觸搭橋
    原創 Insulindian 果殼如何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方法,他們讓「興奮性突觸」在腦中新生,極大程度地緩解了生病小鼠的症狀。突觸傳遞大腦信號大腦中的神經信號,需要通過突觸進行傳遞。
  • 阿爾茲海默症的遺傳學兇手們
    58-79%,早髮型阿爾茲海默症的遺傳率則高於90%。目前已經發現超過50個與阿爾茲海默症相關的基因位點,表明阿爾茲海默症由多方面的因素導致。晚發性阿爾茲海默症的遺傳因素中有一半以上已經被發現,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通過計算多基因風險分數,以高達90%的準確性預測疾病的發生。
  • 阿茲海默症逐年高發,這4個新發現你應該知道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年痴呆症,是全球影響最廣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據估計,目前全球有超過4000萬患者,到2050年,全世界受影響的人數將可能增加到驚人的1億。在中國,阿茲海默症患者就診率不到27%。公眾對該病的不了解,使許多患者喪失了早期發現、幹預的時機,當病情達到中重度時,終生無法治癒。
  • 重大發現,阿爾茲海默症竟與常見病毒感染有關!
    其實,關於阿爾茲海默症為何會發作,科學界一直有一個比較冷門的理論:這種神秘的疾病是由潛在的病毒引起的。就在 6 月 21 日,發表在神經領域權威期刊《Neuron》的一篇文章則為這個理論提供了支持,並有望成為已經頗為吃力的阿爾茨海默症治療藥物研發新突破口。
  • 2019年終盤點:阿爾茲海默症研究進展
    阿爾茲海默症的預防與治療一直以來是醫學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近年來,研究者們也對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本文將對2019年度阿爾茲海默症領域的相關研究進行簡要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阿爾茲海默症發病機制的探索在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機制方面,很多研究揭示了其病症的起源以及惡化的根本原因。
  • 阿茲海默症會傳染嗎?
    最近,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解剖了八具這樣的屍體,意外發現其中七名死者的腦部出現了β澱粉樣蛋白的堆積,而這是阿茲海默症的重要特徵。阿茲海默症就是人們熟知的老年痴呆,也可以叫做腦退化症,病因至今不明。這些死者年齡在36-51歲之間,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很可能在尚未表現出痴呆症狀的時候就去世了。
  • 尿液氣味有望檢測早期阿爾茲海默症
    最近有研究發現,可以通過尿液氣味檢測出阿爾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為這種常見痴呆症帶來一種非侵入式的檢測方法。  據研究的作者,美國農業部國家野生動物研究中心的化學生態學家Bruce Kimball博士介紹,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一些證據表明尿液氣味特徵,會因為大腦中由阿爾茲海默症引起的變化而改變。這一發現也可能用於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檢查當中。
  • 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被發現 阿爾茲海默症是怎麼回事
    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美國人曾經這樣的下定論「你們做不出來」,而今,我們的科學家用事實證明了我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們的科學家將整個病毒的生長的過程完整的完成,證明了這種病毒的存在,因為研究這種病毒有很好的前景,我們知道的阿爾茲海默症就和這種病毒有關,如果能夠攻克這種病毒,那麼意味著阿爾茲海默症可能會得到治癒。
  • 企業的「阿爾茲海默症」,該怎麼治?
    範偉飾演了一個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範老師,記憶回退到了1992年,望溪村支教時最後一節課的課堂上。以幫範老師找回記憶為線索,講述了一個關於教育和師生情的打動人心的故事。  其實不只是人,同樣企業也會得「阿爾茲海默症」。  症狀1:數據被刪除  許多人都熟悉《MySQL從刪庫到跑路》這樣的梗了,這是典型的誤刪除。
  • 夏宏光團隊發現靶向MCL-1誘導線粒體自噬來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目前,全球約有5000萬人罹患阿爾茲海默症。預計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至1.52 億。當前,全球每年用於治療、護理阿爾茲海默症病人的費用已經達到1萬億美元,而這一數字將在2030年達到目前的兩倍。
  • 又有研究表明40赫茲閃爍光有助於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據報導,照明研究中心(LRC)開展了一項新研究表明40赫茲紅光或有助於改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功能。這一項新研究表明,向健康年輕人睜開的眼睛照射40赫茲的紅光刺激可增強大腦伽馬振蕩(一種腦波,Gamma oscillations)。
  • 阿爾茲海默症,俗稱的「老年痴呆」可能離我們並不遠
    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剛開始只是丟三落四,容易忘事,後來可能健忘和糊塗更加嚴重,總是反覆談一件事情,熟悉的環境也會感到陌生,甚至可能在某一天忘記自己最愛的人。 一提到阿爾茲海默症,大家總會想到記憶力下降,有些人認為這只是人正常老化的一種現象。
  • 夏宏光組發現靶向MCL-1蛋白誘導線粒體自噬有望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阿爾茲海默症(AD)是一種嚴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會出現以記憶力衰退、學習能力減弱為主的症狀,並伴有情緒調節障礙以及運動能力喪失,極大地影響個人、家庭乃至社會的發展。目前,全球約有5000萬人罹患阿爾茲海默症。預計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至1.52 億。
  • 一個簡單的視力測試就能預測阿茲海默症?
    一項針對阿茲海默症的試驗性的視力測試在今年7月正式啟動,它的第一個臨床試驗發表在雜誌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Neurology:阿茲海默症相關基因影響兒童大腦的早期發育
    導語:最新研究發現,與阿茲海默症發病相關的一種基因的突變能夠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攜帶該突變基因的患者在三歲左右就會表現出大腦發育障礙以及認知能力受損的症狀
  • 三代重測序助力阿爾茲海默症研究
    簡單一句話介紹就是,作者採用二代和三代Nanopore重測序數據找到了DPP6上的4M大小的倒位,並採用二代測序數據大隊列研究DPP6基因的變異對阿爾茲海默症的影響。 文獻精讀來啦,balabala~~~摘要 新出現的證據表明
  • β-澱粉樣蛋白在阿爾茲海默症中的新功能
    β-澱粉樣蛋白在阿爾茲海默症中的新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9 12:58:24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Arthur Konnerth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進展。
  • 雀巢聯手AC Immune初涉阿爾茲海默症研究
    而雀巢公司初涉生命科學產業時就選擇了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領域——阿爾茲海默症研究。   提到雀巢,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咖啡等一系列食品。但是,這家跨國企業巨頭的理想或許並不僅僅是要在食品行業中稱王稱霸。最近,雀巢公司表示已經與著名生物醫藥公司AC Immune合作,準備在生命科學領域中大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