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
biosafety
定義:在生物技術研究、應用及生物技術產品研究、開發、商品化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可能會危及生物多樣性、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安全性問題。也指人工栽培植物逃逸造成野生植物的基因汙染,以及外來物種造成本地物種基因汙染或滅絕。
學科:植物學_植物生物技術
相關名詞:生物安全防護 生物安全實驗室 入侵生物安全
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
生物安全在我們的周圍無處不在,它與每個人的生存與發展都密切相關。生物安全在農業領域中,指遺傳修飾生物(如轉基因作物)對人體及生態系統造成的安全性問題;在生態領域中,指外來物質(如外來物種入侵、農藥)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的安全性問題;在畜牧領域中,指畜牧生產過程中人、畜的安全性問題;在軍控領域中,指故意盜搶、破壞或人為釋放有害生物及其產物(如生物武器)造成的安全性問題等。除此之外,生物安全還包括生物遺傳資源流失、實驗室生物安全、微生物耐藥性等。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生物安全越來越重要。按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對生物危害物質規定的防護措施,將生物安全分為四級:Ⅰ級涉及非致病生物物質;Ⅱ級涉及致病生物物質,但無傳染性;Ⅲ級涉及那些易形成氣溶膠,因而能通過空氣傳播的致病病原;Ⅳ級涉及的病原物質在性質上同Ⅲ級,但無疫苗或特效藥可控制。
為保證安全操作微生物,按照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將生物安全實驗室分為四級。一級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防護等級最低,涉及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危害程度最低,一般適用於對健康成年人無致病作用的微生物。一級生物實驗室不必與建築物的其餘部分分開,實驗室工作人員可以直接在實驗臺上操作,不需要使用特殊設備,標準的微生物學實驗要求通常足以保護實驗室工作人員和建築物中的其他人員。四級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防護等級最高,涉及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危害程度也最高,適用於對人體具有高度的危險性,通過氣溶膠途徑傳播或傳播途徑不明、尚無有效疫苗或治療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四級生物實驗室一般為一棟獨立的建築物,如與其他級別生物實驗室共用建築物,也需要在建築物中佔據獨立的隔離區域,除其他等級的一般防護措施外,還專門設置有正壓防護服、氣密門、化學淋浴、汙水處理系統、空氣過濾系統等,通過防護屏障和管理措施,避免被有害生物因子威脅。
近年來,中國高度重視生物安全,建立了適合國情並與國際接軌的生物安全行政管理體系和法律法規體系,生物安全體系趨於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