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曉推科普「第63期」核裂變

2020-10-15 珍曉推科普

核裂變

nuclear fission

定義:重原子核分裂為質量相近的兩個(極少數情況3個)較輕原子核,放出γ射線和中子,並釋放大量能量的核過程。

學科:化學_放射化學_一般術語

相關名詞:鏈式反應 核反應堆 可裂變性參數

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延伸閱讀】

核裂變的原理是鏈式反應。一些質量較大的原子核,比如鈾、釷、鈽等的原子核,吸收一個中子後發生分裂,產生兩個或者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分裂的同時釋放能量和兩到三個中子;這些中子又促使其他較重的原子核發生裂變,核裂變會一直持續下去。這個過程稱為鏈式反應。

1933年,匈牙利核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Leo Szilard)提出了鏈式反應的猜想,立即引起世界上幾乎所有物理實驗室的興趣,許多科學家對核裂變展開研究。1938年,德國物理學家奧託·哈恩(Otto Hahn)和弗裡茨·施特拉斯曼(Fritz Strassmann)用中子轟擊鈾原子時首次發現了核裂變。1939年,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致信美國總統羅斯福,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研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1942年,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Enrico Fermi)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可控的核反應堆。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分別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原子彈。這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一次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

1947年,我國物理學家錢三強率先發現核裂變中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該現象在鈾核裂變中發生的概率雖然小,但能夠更完美解釋核裂變的機制,對研究鈾核裂變具有重要意義。新中國成立後,錢三強作為我國核能事業的創始人積極投身於核能的利用與核彈的研發。1999年,錢三強被追授為「兩彈一星」元勳。

相關焦點

  • 珍曉推科普「第65期」原子彈爆炸後為什麼會生成蘑菇雲?
    圖片來源:科普中國依靠那股上衝時的巨大能量,地面的石頭、碎片、粉塵等物質顆粒被推到高空形成了蘑菇莖。而熱氣團在上升過程中由於同周圍低溫的空氣接觸,溫度逐漸降到與周圍氣體的溫度一致,便向水平方向擴散,從而形成蘑菇頂。這樣,一個完整的蘑菇雲便形成了。
  • 珍曉推科普「第41期」薛丁格的什麼貓?
    從科普的角度說,薛丁格的貓通過展示自身的怪誕,向人們傳達了這樣的信息:量子概念很難與宏觀直覺對應起來,如果用視覺常識來理解量子概念,可能產生諸多誤解困惑。為了將這隻名貓說清楚,筆者選取了與這隻貓相關的五個常見爭論點,(基於學術界主流認識)略加辨析。
  • 珍曉推科普「第38期」全球變暖
  • 珍曉推科普「第44期」碳定年法
  • 珍曉推科普「第56期」生物安全
  • 抖音「造音行動」寫下音樂市場新玩法
    在第五期的「造音行動」裡,席捲而來,霸榜了抖音音樂飆升榜TOP1 足足一周的時間,橫掃各類創作bgm。 簡單來說就是短視頻宣推歌曲行動,提前鎖定潛力爆款音樂,結合短視頻,通過平臺資源賦能,將優質音樂帶給更多的用戶。這樣的機制,大幅度縮短傳統唱片工業機制裡的創作-發行-宣推的時間和流程,用短視頻的方式,書寫了一套抖音式裂變邏輯。
  • 核裂變為什麼會產生梨形核?
    博科園-科學科普:物理學類核裂變是一個重核分裂成兩個的過程,錒系元素的大部分原子核(鈽、鈾、居裡姆等)不對稱地分裂成一個大碎片和一個小碎片。重碎片平均呈現一個氙元素(電荷數Z=54),獨立於初始裂變核。
  • 【新華社】我國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芯」技術獲得重要突破
    【新華社】我國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芯」技術獲得重要突破 2016-04-07 新華社 蔡敏 】 語音播報   記者4月6日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了解到: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在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堆芯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
  • 我國掌握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心技術
    記者4月9日從位於合肥科學島上的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在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堆芯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研發出新型燃料組件及包殼材料,解決了鉛基堆堆芯高份額燃料、高密度冷卻劑、耐高溫耐腐蝕結構材料等關鍵技術難題。這一成果打破了國外相關技術壟斷,標誌著我國已成功掌握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心技術。
  • 我國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芯」技術獲重要突破—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合肥4月6日電 (記者蔡敏)記者6日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了解到: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在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堆芯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研發出新型燃料組件及包殼材料
  • 核裂變VS核聚變
    核裂變與原子彈  核裂變又稱核分裂,是一個原子核分裂成幾個原子核的變化。
  • 珍曉推科普「第46期」揭秘「海底草原」的微生境
  • 創生·「粒子對」的湮滅是萬物原初核合成的結果
    元素與人著名的物理學家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恩曼」對「我」有一個非常精闢的論述:我,一個原子的宇宙,也是一個宇宙中的原子。所以我們既是宇宙裡面微小的一個成分,那另一方面在我們身體裡面又包含了大量來自宇宙的原子。
  • 珍曉推科普「第54期」如何肉眼識別夜空中的人造衛星?
    說到在夜空中看到的人造衛星,必須提到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東方紅一號衛星,它是我國第一顆成功發射的人造地球衛星運載東方紅一號的長徵一號火箭的第三級會跟衛星一起入軌,如果能找到火箭,就能找到東方紅一號了。
  • 天才神童袁嵐峰,現因簡單科普上熱搜,回應:科普和科研一樣重要
    只不過他沒有想到,正是因為這次論壇,自己也經歷了「裂變」與「重構」。這一天,科技分論壇結束後,袁嵐峰與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方承志展開了一段有趣的會談——如何移民外星球?時至今日,袁嵐峰還記得當時的場景,其中一個話題讓他印象深刻。如果有一項技術你希望快速實現,你最希望是什麼技術?
  • 珍曉推科普「第60期」解讀諾獎:黑洞的秘密
  • 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上述這一過程,有個官方的名稱:「核熱推進」(Nuclear Thermal Propulsion)。2020 年 1 月 21 日,美國能源部核能辦公室在其官網對「核熱推進」進行了一次簡單的 Q&A 科普。
  • 核聚變與核裂變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嗎?
    人類利用核能是從核裂變開始的,從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人類第一個核反應堆開始,到後來美國轟炸日本的兩顆原子彈,再到現在的核電站,這些都是核裂變的產物。核裂變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其實就是用中子去轟擊裂變材料的重原子核,這些重原子核被轟擊後會分裂為二到三個輕原子核,同時還會釋放出二到三個中子,這些中子又會轟擊其他的重原子核,這樣一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釋放了巨大的能量,這種過程被稱為鏈式反應
  • 「世界一初戀」2期決定!「Hybrid Child」動畫企劃中!
    沒錯,由中村春菊老師繪製的BL漫畫「Hybrid Child」將被動畫化了!並且同樣由她擔任漫畫版繪製的「世界一初戀」在第一期動畫完結之後,其第二期也製作決定了!   「世界一初戀」動畫:donghua.178.com/donghua_info/1520.html
  • 從第8顆行星「海王星」向外的廣袤區域
    從第8顆行星 「海王星」向外的廣袤區域根據提丟斯-波德的定律在39.5個天文單位的位置上應該還會出現一個天體。「冷族天體」向外推,直到今天的位置。一顆最危險的恆星叫「葛利斯710」,這是一顆位於「巨蛇座」的10等橙矮星,距離地球大約63光年,天文學家大約10年之前注意到了這顆平凡的恆星,它正在開足馬力奔向太陽系,估計大約150萬年之後,「葛利斯710」將通過距離太陽僅僅1.3光年的地方,這就意味著這顆恆星會進入「太陽系的奧爾特雲」的內部,這是一顆相當於一半太陽質量的恆星,如果這顆恆星真的到達計算的位置,那麼它將造成比正常情況多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