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危機與次貸危機的資產定價區別明顯 給順周期投資帶來思考

2021-01-10 馨月說財經

嚴格意義上講,順周期、逆周期與無周期這些名詞不是嚴謹的經濟學概念,但是這些新名詞用得多了,很多人就把它當成了固定名詞來使用,並且對這幾個概念做了解釋。而有的市場評論借題發揮,過於渲染與解讀這些名詞,這給投資市場帶來了很多誤導。

市場普遍認為跟經濟周期同漲同跌的行業是順周期行業;在經濟下行周期能逆勢上漲的行業是逆周期行業;也有一些行業,不管經濟上漲與否,都有自我的運行節奏,這是無周期行業。順周期行業如基建、房地產、煤炭、鋼鐵、銀行等行業;逆周期行業如科技與朝陽等行業;無周期行業如醫療衛生、教育等行業。

由於市場普遍預期我國經濟2021年的GDP增速將達到8%,因此投資市場當前都在談所謂的順周期投資問題,建議投資基建、地產、煤炭與銀行等所謂的順周期行業,如果這樣去分析投資問題,明年在投資回報上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一、周期股的投機性大於投資性

對於一些傳統行業股票與銀行股的上漲,我是有一些預期的,但是我的預期和市場的普遍看法有比較明顯的區別。

首先我認為美歐的股票市場與中國的股票市場近兩年來在投資上還是有共性的,這個共性就是以成長型投資為主,價值投資明顯退位,但是隨著成長股估值的日漸走高,多數成長股的風險逐漸大於收益,這時市場會出現估值的調整過程,而一些價值股會在這個周期中填補空窗,因此一些周期股預計會有相應的表現,借全球經濟反彈之際順勢炒作一把,但我認為這種炒作不具備中長期穩健性。

二、經濟反彈不等於順周期

雖然我也認為2021的全球經濟出現反彈的概率偏大,但我並不看好世界經濟的中長期發展。我認為全球經濟從長期來看,大趨勢依然處於下行周期之中,這是由全球債務規模高增長所決定,期間所出現的反彈只是經濟大周期中的次級擾動。

世界經濟在2020年遭新冠危機重創,在國際貨幣超發的支撐下才得以延緩經濟危機的全面爆發,但是延緩危機不等於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全球經濟當前在夾板中苦苦生存,身後是新冠危機,身前是資產泡沫,若新冠危機如果明年好轉,2020年增發的超量國際貨幣就會進一步發揮效應,全球的金融市場將陷入高投機熱潮之中,經濟中短期甚至會變得火熱,資產泡沫飛速擴散,但這可能帶來全球經濟的長期穩定嗎?

2021年全球經濟會有所反彈,但這個反彈能否嬗變為經濟的長期增長,是要畫一個大問號的。所謂的經濟順周期能和反彈周期劃等號嗎?順周期難道沒有時間長度上的要求嗎?沒有一個五年左右的經濟上行周期,又何來的順周期可言呢?如果明年的全球經濟只是一個中期性反彈的話,那麼順周期投資概念又會走多遠呢?

三、要高度重視新冠危機與次貸危機在資產定價上的不同

新冠危機與次貸危機中,國際市場的資產定價有顯著區別。次貸危機有一個擠泡沫的過程,譬如美國的股價與房價都被腰斬,美國的上市公司大規模退市,企業與個人大面積破產,中小銀行紛紛倒閉,美國社會經歷了一個去泡沫過程,社會成本大幅下降,之後美聯儲次第推出QE政策,才將美國經濟重新引入螺旋式發展階段,隨著企業、股市與房價等的長期穩健上行,迎來了美國經濟的復甦。

而當前的美國股票市場處於歷史高峰期,房價也處於歷史高峰期,原本資產泡沫問題就比較嚴重,後期一旦市場流動性再因經濟回升加速的話,大宗商品再衝高,這個國際金融市場的結局是很難想像的。從美歐等發達經濟體資產定價普遍扭曲的現狀來看,美歐是很難贏得中長期經濟穩定的,在新冠危機之後迎接資產泡沫的衝擊是大概率的。

近幾十年來,全球尚未出現過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與大宗商品市場等資產泡沫的多重疊加,次貸危機之後由於全球貨幣超發,導致全球出現了高通脹,大宗商品形成了高泡沫,黃金、能源、有色金屬、農產品等紛紛創出歷史新高,但當時美股與房價已先期大跌,尚處於恢復期,因此並沒有出現多泡沫疊加的現象。

而此次新冠危機則完全不同,美歐日為了救市,短期投入了超量貨幣,將股市從危情中又送上了天,美股迭創歷史新高,之後房價也不斷刷新歷史新高,目前大宗商品市場也在不斷強化預期,價格普遍大幅上漲,這種情況下,2021年的國際市場將會形成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與大宗商品市場的多泡沫疊加現象,其危險性不言而喻。

四、周期股的補漲將是市場風險敞口的擴張期

鑑於全球資產泡沫的持續惡化,我認為周期股2021年的上漲是股市低估值資產的補漲過程,再加上大宗商品的上揚,國際金融市場的高風險明年有可能全面曝光,市場的風險敞口將進一步拉大,因此我判斷2021年的國際金融市場不會平靜,將在高泡沫形成與泡沫可能破碎之間搖擺,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率會加大,這將給2021年的投資帶來很大的不確定因素。

另外,大宗商品價格的高波動必然會給實體經濟發展帶來障礙,企業無法控制成本,利潤將會下降,實體經濟可能會遭受衝擊。我國企業就曾遭受過惡性通脹之苦,2010年至2011年,全球出現了惡性通脹,之後大宗商品泡沫破裂,我國的經濟增速也同時明顯下滑,經濟增速從2011年的9.55%快速下滑至2012的 7.86%,至2015年之後我國經濟增速進入到了6字頭的發展期。

為了緩解經濟增速下滑問題,國內依靠房地產業來拉動經濟,結果造成了我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化局面,給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因此在這一輪的資產泡沫形成過程中,一些傳統產業的好轉可能是暫時性的,那麼所謂的順周期投資也可能是中期性質的。而周期股若出現補漲行情,也意味著全球股市的整體估值進入到歷史性的高風險周期,這是投資者2021年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馨月說財經)

相關焦點

  • 美國次貸危機對廣東經濟的影響及對策
    由此,廣東要有兩手對策:一是策略上應對美國次貸危機給廣東帶來的負面影響和風險損失,做好風險防範準備,降低和化解風險;二是在戰略上利用世界經濟發展周期的過渡性機會,內強能力,外爭勢位,全面爭創下一周期發展新優勢,把廣東發展全面推向新臺階,為中國下一周期的經濟發展開路。
  • 次貸十年︱汪洋中的一條船:次貸危機十年來美聯儲的對策
    投資者們像發了瘋一樣賣出跟次貸沾邊的產品,貝爾斯登的現金流出現了重大危機,股價更是快速下降。2008年3月14日,美聯儲決定通過摩根大通公司向貝爾斯登提供應急資金。貝爾斯登獲救了。恐慌中的投資者暫時鬆了一口氣,雷曼兄弟更是鬆了一口氣。作為當時華爾街的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不僅在資歷上比貝爾斯登要老得多老,持有的次貸資產也比貝爾斯登更多。當然,攤上的事也就大得多。
  • 開放與危機——從歷史三輪危機看A股市場開放趨勢
    三輪危機中,A股與全球市場關聯度逐步提升,但是在本輪新冠疫情爆發下,我們也看到A股市場憑藉基本面相對優勢在海外流動性爆發下具有相對韌性。境外資金自2019年以來加速流入A股市場,顯現明顯的信號作用。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自2019年初至今增加5081億元,規模相當於2014-2018年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總額(5732億元)。
  • 汪洋中的一條船:次貸危機十年來美聯儲的對策
    投資者們像發了瘋一樣賣出跟次貸沾邊的產品,貝爾斯登的現金流出現了重大危機,股價更是快速下降。2008年3月14日,美聯儲決定通過摩根大通公司向貝爾斯登提供應急資金。貝爾斯登獲救了。恐慌中的投資者暫時鬆了一口氣,雷曼兄弟更是鬆了一口氣。作為當時華爾街的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不僅在資歷上比貝爾斯登要老得多,持有的次貸資產也比貝爾斯登更多。當然,攤上的事也就大得多。
  • 全球股市崩盤金融危機真的來了?什麼投資品才具有避險屬性
    金融危機真的要來了嗎? 回顧幾次大型經濟危機:1973滯脹危機,1997年金融危機,2007年次貸危機。 經濟危機的周期越來越短,發生頻次越來越高。而自2007年次貸危機以來,世界經濟雖然沒有出現廣泛的繁榮景象,但也並未出現又一次蕭條。
  • 法媒:次貸危機十年後 全球金融再次「在火山上跳舞」
    據法國《費加羅報》8月16日文章,在這場1929年股災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爆發10年後,全球債務剛好達到217萬億美元,而10年前這一數字僅為142萬億美元。全球債務現在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327%。那些受次貸危機影響最深的國家好像失憶了。因為僅在一年時間裡,美國總債務就增加了2萬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末突破63萬億美元。從金融市場方面看,當下顯得一片樂觀。
  • 美國60年房地產牛市如何終結並引發金融危機?!
    其中,二戰結束至次貸危機前夕,美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長達60年的大牛市:2006年,名義房價指數較1946年上漲24倍、實際房價指數上漲121%。1、住房市場活躍,房價持續上漲住房新開工活躍,自有率顯著提升。
  • 公募最新策略判斷:瞄準消費、順周期等行業核心資產
    摘要 【公募最新策略判斷:瞄準消費、順周期等行業核心資產】據了解,公募機構最新策略判斷,經濟復甦背景下的企業盈利回升是2021年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消費藍籌、新能源車
  • 次貸危機最大贏家12年後「黯然」退場!《大空頭》原型約翰·保爾森...
    當年次貸危機的最大贏家,宣布退出基金管理行業。據媒體報導,美國對衝基金大鱷約翰·保爾森已經將旗下的對衝基金公司將轉型為家族辦公室,並清退了全部外部投資者的資金。約翰·保爾森在一封致投資者的信中寫道,此舉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行動。早在2019年1月,在多年的表現不佳和虧損後,大量的投資者已經從該基金贖回資金。
  • 危機預言者:「我們處在康波周期最後衰退的十年,黑天鵝會非常多」
    在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問題上,各國央行的態度也是堅決和明確的,財政當局也做出了相應努力,所以大體上各國應對危機的方式是正確的,不過在貨幣政策的傳導路徑上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康主編:您之前說「國家間依存度顯著上升,使得經濟周期『同調化(synchronization)』,國際間政策協調機制未完全確立的情況下,貨幣及財政政策有效性的歷史經驗正在變得過時。」
  • 投資風向丨國壽投資劉暉:後疫情時代不動產資產配置價值與投資機遇...
    新冠疫情影響下的市場環境 (一)全球經濟面臨嚴峻挑戰 疫情爆發前,全球正處於經濟增速減慢、宏觀槓桿高企、逆全球化思潮湧動的發展矛盾凸顯期,新冠疫情的到來使得前期累積風險相互疊加,對全球經濟金融狀況以及社會穩定造成了巨大衝擊
  • 中金公司:美國80-90年代儲貸危機的回顧和經驗教訓
    圖表: 截至1980年,全美共有約4000家儲貸機構資料來源:FDIC,中金公司研究部圖表: 以總資產衡量,市佔率約25%資料來源:FDIC,中金公司研究部70年代起,高利率環境、定價管制和資產負債的久期錯配帶來儲貸機構的經營困難
  • 李迅雷:本輪危機與1929大蕭條比較
    這更堅定了我的判斷:一場不亞於2008年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將爆發,而且很難管控住。  唐軍曾在2月3日發表了《疫情拐點何時出現——基於數學模型的新冠病毒傳播預測》 一文,預測結果非常準確。他認為海外疫情失控的主要原因在於民眾對於疫情傳播的認知度不足、社交習慣和政府管控能力有限。
  • 全球風暴,歐盟的最大危機來了!
    自疫情爆發以來,美聯儲斥資了數萬億美元來支撐經濟發展,這些舉措緩解了市場動蕩,將搖搖欲墜的市場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同時,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也飆升至超7萬億美元。上周,達裡奧擔憂美聯儲的政策,將破壞自由市場。而本周,素有「新債王」支撐的剛克拉也將矛頭指向美聯儲,稱其不過是在延緩一場危機。這個有著35年投資經驗的債券界傳奇人物,其在交易生涯中已經度過了多次危機。
  • 梅新育:美金融危機空前深化對中國的幾點警示
    當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大政府支持的房貸巨頭被接管,當有著158年歷史的雷曼轟然倒地,當美林不得不低價自賣委身美國銀行,當摩根史坦利不得不變賣10%~20%股份換取東京三菱UFJ金融集團9000億日元(84億美元)投資,當摩根史坦利和高盛獲準由投資銀行轉型為傳統銀行控股公司……這一切標誌著次貸危機已經正式成為1929~1933年大危機以來全世界最大的金融危機,標誌著"高風險、高收益"的華爾街投資銀行時代結束
  • 陳世清:新古典經濟學方法不能解釋解決金融危機
    陳世清:新古典經濟學方法不能解釋解決金融危機——評林毅夫標準的新古典經濟學方法(二)  林毅夫之所以把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當做根本原因
  • 興業證券王德倫、工銀瑞信基金章贇,共析下半年市場投資機會
    在全球範圍的情況貨幣競爭性貶值的情況下,黃金投資有望成為非常好的對衝貨幣政策,保護大家免受貶值的的投資品種。過去50年,大家如果對黃金比較關注,其實黃金首先是持續向上增長的資產,但是黃金並不是每段時間都有投資價值的,明顯的黃金投資價值可能只有四個時間。在50年當中,每一次都給大家帶來的巨大的回報,大家可以看到黃金是一種明顯的平臺加突破型的投資邏輯板塊。
  • 「獨家」資產是如何定價的?為您揭開被割裂的投資世界
    但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這種榨取導致資本家和勞動者的矛盾不斷激化,出現生產過剩,資本主義必然會經歷危機,這種危機周而復始就會導致無產階級覺醒,推翻資產階級,掌握生產資料,保留自己的剩餘價值,那麼資本主義就必然會滅亡,就會過渡到共產主義了。稍微總結一下,資產定價理論的早期演進,經歷了現金流決定價值,也就是內在價值學說,基本面決定價值,邊際效用理論,以及均衡價格論等。
  • 光華薦書|面對危機 讀書與思考
    在面對疫情危機的當下,開學時間延遲,企業復工受影響,但是這也是一個讀書和思考未來的時機。為此,我們邀請光華管理學院的教授們為大家推薦好書,希望大家從不同角度思考商業的困境及新的機遇,能從此書單中獲益。Lee)史丹福大學商學院Moghadam Family管理學講席教授與會計學教授,長期致力於基本面量化和投資者行為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在會計學、金融學和經濟學領域的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大量關於量化投資、行為金融和權益估值方面的論文,為相關學科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 缺水的危機與投資機會
    ,並且在一些地方引發人類的生存危機。 投資者如何從這個趨勢中持續獲益解決缺水危機需要巨額的投資,許多行業和公司的業務將會快速發展,但不僅相關公司和企業的所有者能夠獲利,機構投資者和普通的個人投資者也能夠從這個大趨勢中持續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