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都是家長的心頭難,畢竟適合幼童吃的健康食物確實太少。有條件的家長,可能會在家裡製作純手工食物,但沒條件的家長只能儘量選擇進口價格高的產品,指望一分錢一分貨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只可惜,有時候價格並不是決定食物質量的關鍵!就拿生活中家長最常買的酸奶而言,基本上90%以上的人都會買錯。
一、1瓶=8塊糖,別再給娃喝假酸奶
琳琳的女兒2歲了,身體素質不是特別好,每次吃飯都只吃個一兩口就不肯吃了,尤其腸胃這塊非常脆弱。琳琳帶女兒去兒科醫院檢查,醫生建議給女兒吃點酸奶,從而促進腸道消化吸收。
可在琳琳看來,超市貨架上的酸奶五花八門,醫生也沒有具體說明哪款酸奶好。於是,琳琳給女兒選擇了生活中購買率最多的酸奶。可是,買回家後女兒嫌棄酸奶沒味道不肯喝,結果琳琳只好又重新買了香蕉味、草莓味的酸奶。
這下女兒終於喝了,但腹瀉情況卻更嚴重。去醫院檢查才發現,琳琳每天給女兒早晚各準備一瓶酸奶,女兒因為味道好顯然把它當作主食,這樣一來本就進食量小的孩子更是不願意吃飯。要知道,幼童進食酸奶需要定量食用,不然反倒刺激腸道。
再加上天氣越來越冷,琳琳從冰箱拿出酸奶後沒有進行加熱處理,導致女兒腸道受不了冷飲刺激,從而加重腹瀉程度。
另外,在醫生看來琳琳給女兒買的水果味酸奶,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酸奶,頂多算得上是發酵乳飲料。雖然裡面確實有股酸味,但其實更多都是糖分添加。就比如說琳琳購置的這款酸奶來說,一瓶淨含量220ml,可其中含糖量就高達33g,相當於8塊方糖!
最令人可怕的是,很多家長卻把這類酸奶當作正經酸奶,成箱成箱地往家裡搬。
二、購買酸奶的3個誤區,你知道幾個
1、越濃稠的酸奶越好
在家長固有的思維裡,越濃稠的酸奶越代表質量好,部分稀稠的酸奶才被判定為牛奶。事實上,這種想法從根源上來說就是錯誤的,畢竟酸奶的濃稠度是添加了增稠劑,所以它跟酸奶的營養質量無關。
所以說單靠酸奶的濃稠度來決定酸奶的質量,這點行不通,而且反而會挑選帶有更多增稠劑的酸奶。
2、把酸奶飲料當酸奶
超市貨柜上會有很多酸奶,而產品種類也是五花八門,比如說乳酸菌飲料、酸奶飲料、風味酸乳等……當家長在挑選酸奶時,只要看中字面包裝上帶有酸奶二字,那就認定它屬於算啊你的一種。
但事實上帶有飲料或飲品字樣的酸奶,它的本質成分是牛奶,因而它只能算作牛奶的飲品之一,並不能算作酸奶。
3、酸奶並不是越酸越好
很多人認為,判定酸奶質量的好壞多根據酸度決定,因而口感越偏酸味的酸奶越是好酸奶。但家長要知道的是,酸奶並不是越酸越好,它主要是一種經過發酵後的乳製品,和酸甜口感沒有直接關聯,因此不需要格外注重酸性口味。
三、選購酸奶,這2個技巧很重要
1、有「風味」二字出現的不能買
基本上帶有「風味」這兩個字樣的酸奶,家長儘量不要買,因為這是一種「假酸奶」。市面上那些風味發酵乳多是在酸奶中加入的添加劑,而這種添加劑多是糖,多讓口味變得更為完美和甜味十足。因此家長要想給孩子買到健康的酸奶,就必須避開這兩個字。
2、看準配料表
如果家長不知道如何選購優質酸奶,有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看配料表!正常而言,酸奶的成分配料變越簡單越好,因為這樣避免加入更多的添加劑,比如說類似奶油、果膠、瓊脂等成分。另外,家長給孩子喝酸奶也應該在飯後一小時左右,這樣才能對生長發育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