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數字表明,6個美國人裡面有1個人就會每年因為食物傳播的細菌或者病毒得病,其中大概有五分之一死了。這位教授發現,細菌從物體表面交叉感染到事物上,是導致這些疾病的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決心好好調查一下「五秒原則」是不是靠譜。
這位Donald教授認為,細菌從物體表面傳染到食物的能力會與許多因素相關,所以他模擬了多種條件的組合:
食物類型:哈密瓜、麵包、塗了黃油的麵包、小熊橡膠糖
接觸表面的時間:0秒、5秒、30秒、300秒
接觸表面:不鏽鋼、地毯、木頭、瓷磚
所有的食物都是從距離表面12.5cm的地方自由下落,然後接觸規定的時間。食物和接觸物表面分別被裝入無菌過濾袋中進行均化、稀釋後,放入細菌培養液中進行測量量化成,細菌遷移的百分比指標。
火箭君下面會引用很多論文中的原始數據,但是首先我們先把結論放出來:細菌可以在幾乎瞬間汙染食物,也可能適用於5秒原則
整個團隊評估了不同表面、食物、接觸時間的組合,共計128種情景。每一種情景都做了20次同樣的實驗——也就是,實驗團隊測試了2560次「五秒原則」。最終他們發現:小熊橡膠糖最難被汙染,哈密瓜最容易被汙染。汙染能力與食物的吸溼能力。
細菌自己不長腳,必須依靠水分和食物的吸溼能力來傳播。食物越潮溼,細菌感染的能力越強,接觸時間越長,感染程度就越大。
哦對了,地毯這個東西,出乎意料的比任何表面都難以汙染食物哦!
首先解釋一下
這裡面的Inoculum Matrix列,是指的培養基,TSB(Tryptic Soy Broth)和Buffer(peptone buffer)分別是兩種培養基。
Below Detection列(最後一列)是說20次實驗中,是否有什麼細菌都沒測出來的情況
表格的剩餘列,展示了統計學參數:平均數、中位數、最小值、最大值、值域
裡面的數值是log傳染率%
首先是哈密瓜的表現——全軍覆沒
可以看到,哈密瓜在任何表面、任何時間的細菌傳播率都是很高的。哈密瓜在瓷磚上觸碰5秒鐘,感染率%log 達到了1.99,也就是97.15%
麵包的表現稍好,尤其是在地毯上
麵包在某些表面還是很奇葩的,尤其是當麵包遇到了不鏽鋼表面的時候,接觸後立刻拿起來,感染率log只有-0.56(0.28%),到了30秒後達到1.97(93.11%),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瓷磚、木頭上。
有趣的是,麵包落在地攤上的時候細菌感染很少,在地毯上放5秒後感染率log只有-0.58(3.82%)!
塗上了黃油的麵包,延續麵包精神
感染率和麵包本身是很近似的,具體數字大家自己看
最後是橡膠小熊糖
這是表現最好的食物了,最差的表現出現在把橡膠小熊糖放到不鏽鋼表面300秒後,感染率log達到了1.80(也就是62.62%)
吃東西時候好吃的掉在地上還糾結要不要撿起來繼續吃?不必了!火箭君的數字幫你快速解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