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珠 /金子美玲
對誰都不要說 ,好嗎?
清晨 庭院的角落裡,
花兒悄悄掉眼淚的事。
萬一這件事說出去
傳到蜜蜂的耳朵裡,
它會像做了虧心事一樣,
飛回去
還蜂蜜的。
學寫作,從讀詩開始。
詩歌是以第三者(局外人)的視覺寫的,關注點在清晨庭院角落裡的露珠。題目是《露珠》,但詩句裡沒有出現露珠兩個字,而是以眼淚替代。眼淚的主人是花兒。花兒發現自己的花蜜不見了,花兒哭了,悄悄地流著眼淚。
在詩中,金子美玲以兒童最自然的狀態來體驗、感覺這個世界:露珠是花兒的眼淚,花蜜是屬於花兒的。
詩中的另一個人物小蜜蜂沒有出場,但小蜜蜂的形象非常鮮明:早晨,花兒還在睡覺的時候,勤勞的小蜜蜂就出來採蜜。蜜蜂採蜜,是天經地義的事。蜜蜂還不知道花兒流眼淚這件事情,不知道因為自己把蜜採走,花兒居然捨不得,還哭了。
如果蜜蜂知道這件事了,他肯定會說,對不起,我把花蜜還給你吧。是不是很像一個知錯就改的孩子啊?
蜜蜂並沒有做錯什麼,蜜蜂採蜜,是為花兒傳授花粉,促進植物的生長繁育,做了好事。他採集的花粉和花蜜,可以視為他應得的回報。但既然花兒心疼自己的蜜,並為此難過,就不要勉強獲取吧?
蜜蜂飛回去還蜂蜜的想像,上升了人性的純真和美好。
根據這首詩給我們提供的這條主要線索,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仿寫一個故事。來看看有個同學寫的這篇《紅牽牛花》:
-
在一個美麗的夏天裡,一朵牽牛花懶洋洋的不開花,她覺得不開花沒關係啊!
一隻小蜜蜂在紅牽牛花上飛來飛去。小蜜蜂都飛了一天一夜了。
小蜜蜂說:「紅紅,你為什麼不開花呀?」紅紅回答:「因為我不開花,我就可以懶洋洋地睡覺了呀!」
小蜜蜂說:「森林裡有隻小白兔沒東西吃,小白兔快死了,我急著採你的花蜜去釀蜜給他吃。」
紅紅說:「森林裡有那麼多的花呀!」
小蜜蜂說:「森林裡的花蜜都被我的哥哥姐姐們採光了。」
紅紅知道了,紅紅馬上開花了,花開得紅豔豔的很好看,有幾朵還含著幾滴雨點呢!小草看見了,高興地笑了起來。
小蜜蜂馬上採走了花蜜,說:「謝謝紅紅。」
紅紅很開心,因為自己幫助了一隻小白兔。
-
故事聽完了。我們知道,寫一篇記敘文,開頭一般要交代時間、地點、人物。
他這篇作文裡,時間有了:在一個美麗的夏天裡,但還可以交代得更具體。夏天裡是一個很寬泛的時間概念,說得更具體,就是要說明是在夏天的早晨、中午、還是晚上。牽牛花一般是在凌晨四點開放的。
地點,這裡沒有交代,也應該交代一下。小河邊?草地上?還是庭院的角落裡?時間和地點,都是故事形成的要素。
再看人物。題目叫《紅牽牛花》,但在第一節,沒有交代清楚,第一節說一朵牽牛花,第二節說一朵紅牽牛花,後來小蜜蜂又叫她紅紅。所以我們聽來就覺得有點糊塗,以為前面一朵牽牛花,後面一朵紅牽牛花(紅紅),是兩個人物,其實是同一個人物。如果第一節這句「一朵牽牛花」加個紅字,改為「一朵紅牽牛花」,名稱統一起來,她長在什麼地方,伸著長長的藤蔓在睡懶覺,把人物交代清楚,我們就不會產生這個錯覺,後面的情節發展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篇作文是用對話來推進故事情節(事件)的發展,對話的描寫還反映了人物的特點,尤其這個紅紅,連說話的語氣都是懶洋洋的,非常的生動形象。
「小草看見了,高興地笑了起來。」這一句也是突然出現,跟故事的關係不大,可以刪除。但如果在開頭的時候,就寫牽牛花長在一片草地上,小草也作為一個人物跟牽牛花或小蜜蜂有過互動了,那最後這句出現就很好,有前後呼應的效果。
聽到這裡,相信同學們都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幾個要素的把握了,那就按照《露珠》這首詩提供給我們的詩歌形象,來寫一個完整的跟露珠、花兒或者蜜蜂有關的故事吧!
學寫作,從讀詩開始:金子美玲《沒有媽媽的野鴨》
學寫作,從讀詩開始:金子美玲《草原》
學寫作,從讀詩開始:金子美玲《太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