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就如狄更新的《雙城記》所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廣大新聞工作者、宣傳幹部、寫作愛好者如何適應全媒融合,寫出好文章,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是很多人的一個夢想。尤其是像《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等這些語文課本裡耳熟能詳的新聞作品至今仍記憶猶新。其實,我們並不是一味追求新聞作品進語文課本,成為我們寫作的最終目標。但把每一篇稿子寫得精彩,還是大家所期望的。
提高寫作水平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研讀名篇名著、向前人學習。
為此,我們邀請到了作品入選中學課本的幾位專家來講述他們這些作品面世背後的故事及相關題材的寫作方法。希望對大家在寫作上有幫助。
本期擬邀新聞名家
張繼民
中宣部新聞閱評員,新華社高級記者,福建省政府顧問,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發現者之一,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榮獲中國首屆十大當代徐霞客稱號,有十多篇優秀作品獲得新華社社級好稿以及中國新聞獎。
入選作品:
《我國科學家首次確認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
1994年4月17日,新華社播發了《我國科學家首次確認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的報導。這篇900多字的消息一經發出,就被全國28家省、市報紙採用,其影響之大,可想而知。該文入選人教版高一語文選修教材。
楊玉辰
中宣部新聞閱評員,解放軍報高級編輯、大校軍銜。有3000餘篇新聞和文學作品見諸報刊,先後出版詩集《戰士的愛》、雜文集《楊玉辰雜文選》、《文苑淡墨——楊玉辰詩文選集》、《石翼書屋雜筆》、《新聞寫作學步》等23冊,榮立三等功3次。
入選作品: 《一條舊秋褲》
《一條舊秋褲》,2002年龍門書局出版的《語文新教材——寫作與口語交際(高一下)》
劉國昌
劉國昌,新中國同齡人。人民日報高級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正局級)。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1975年到人民日報社工作,先在評論部筆耕10年;1985年參與人民日報海外版創刊,歷任海外版《言論專訪》版主編、教科文部主任、編委會委員、副總編輯等職。並擔任中宣部新聞閱評員,人民網、環球網評論員,北京雜文學會理事,中國新聞培訓網授課導師。
出版著作有:《飛絮濛濛——短論隨筆集》(1992年),《人海浪花——專訪特寫集》(1993年),《報紙編輯學講義》(1997年),《世象評說》(2006年),《京腔京韻》(2010年),《養心之道》(2013年),《隨筆散文集》(2014年)等。
主編書目有:《社會家庭大觀》(1993年),《龍吟——中華文化之光》(1996年),《科教興國紀行》(2001年),《如何搞好對外報導》(2004年),《走進新西部》(2007年),《走進名人世界》(2007年)等。
…… 等等,還將有神秘嘉賓與您邂逅!
看到這兒,想必大家已經急不可耐了吧!
不能再劇透了哦!9月24、25日,咱們不見不散!
對年輕媒體人的啟示
有人曾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以此推理,那「不想當名記者的記者也不是好記者」了。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中國新聞培訓網,關注《中國新聞培訓網》《老記說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