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精衛填海」,今有「天鯤號」造島!地球是一個水的世界,陸地大約只佔其總面積的29%,而為了擴大陸地的使用面積,很多沿海地區都使用過了人工填海技術,主要是將陸地上的泥土運輸到海邊然後進行填充鞏固,從而擴大陸地的使用面積。人工填海難度雖然很大,但「人工造島」更難,想要在茫茫大海中建設一座島嶼,其中需要的泥土太多,並不能通過從陸地獲取,但這個困難卻被我們徵服了。
2011年10月天航局聯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708所、上海交通大學、廣州文衝船廠有限責任公司、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等單位研發出新一代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誕生,凝聚著我國100多名技術精英的努力。並且在2015年12月「天鯤號」由上海振華重工集團啟東公司建造正式開工建造,2017年成功下水,2019年03月正式投產,挖掘效率每小時可達6000立方米,相比之前天鯨號4500立方米有較大升級,成為亞洲最大的國產智能自航重型絞吸船。
「天鯤號」作為我國最大自航絞吸船,能實現24小時自動作業,根據工作環境可自動調節作業方式。船身長度為140米,寬27.8米,最大挖掘深度可達35米,可以通過鉸刀將單側抗壓強度50兆帕以內的巖石攪碎,並通過真空「臍帶」管道以每小時60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沙、巖石等混合物輸送到15000米的地方。如此強大的能力,毫不誇張的說,只需要短短幾天的時間就能造出一座小島,被網友們稱之為「地圖編輯器」。
2017年前我們在南海海域一共建造了7個人工島嶼,華陽礁、美濟礁、赤瓜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永暑礁,還對永興島進行了面積擴充,填海造陸面積超過12平方千米,並在美濟礁、渚碧礁、永暑礁三島建成有機場,這些島嶼的誕生,重新編寫了南海海域的地圖,也提高了我國在南海區域的控制權。
「天鯤號」雖然不是國際上最大,卻是一艘我國能自主研發、獲得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一款高效智能的重型絞吸挖泥船,其自動化航行和作業能力已是世界先進水平。
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因為我國的海洋開發能力不強,導致天然氣和石油等海洋資源無法開採,現在有了造島神器「天鯤號」,在我們需要對海洋資源開發的時候。直接在旁邊造一個小島,就能大大的減少開發難度。
不光如此,通過島嶼擴建可以挽救海島的生態環境,發展海島旅遊業、更能增加人類土地居住面積等。「天鯤號」還能具備河道清理功能,將河床上的淤泥雜物通過管道運送到有需要的地方,有效疏通河道,甚至後續還可以用來治理黃河,這足以說明我國自航重型絞吸船的重要性。
「天鯤號」的誕生,是我國科技人員智慧的結晶,在海洋中每建設的一個島嶼,就是我們的一個哨塔,一個補給點。雖然,在晶片領域美國能夠我們進行限制,但是在基建工程上,號稱基建狂魔的我們無疑是領先世界,而如此強大的造島神器我國自然也是要禁止出口。不知道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呢?
人工島嶼的意義重大,而造島設備更加珍貴,從曾經花費了4噸黃金才能只購買了一艘二手的,到現在我們已經能夠自主生產,其智能程度相比先進國家潛力如何,又給我國帶來哪些改變呢?上西瓜視頻,搜索「國器」,觀看西瓜視頻創作人「52赫茲實驗室」的作品,帶你揭秘我國自主研發的造島神器「天鯤號」是如何完成突破的,並且能24小時自動作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