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刺激杏仁核可增強人類陳述性記憶

2021-02-13 神外資訊


如欲投稿請點擊   神外資訊-歡迎賜稿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原文

【Rf: eInman CS,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8 Jan 2;115(1):98-103. doi: 10.1073/pnas.1714058114. Epub 2017 Dec 18.】

情感事件往往很容易被人記住。既往研究認為,這是由杏仁核與記憶系統間的相互作用所致,杏仁核能夠調節海馬及其周圍皮質的記憶鞏固過程。事實上,對齧齒動物的研究,已經證明直接激活杏仁核可以增強非情緒性事件的記憶鞏固。然而,既往沒有直接測試過杏仁核能否增強人類的陳述性記憶。美國亞特蘭大埃默裡大學神經外科的Cory S. Inman等研究短暫電刺激杏仁核對陳述性記憶的影響,結果發表在2018年1月的《Proc Natl Acad Sci USA》上。

 

研究者給14例患者置入深部腦刺激電極來監測癲癇灶。植入電極後,讓患者觀看一系列中性物體圖像。圖像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圖像出示時,同時對患者的杏仁核進行短暫的、低幅度的電刺激。在採用頻率50Hz、電流0.5mA的短促刺激,連續8次後,即刻和次日進行記憶測試。

 

結果發現,即刻記憶測試時,患者對觀看過的圖像沒有確切的記憶反應。但在第二天記憶測試中,患者對圖像的記憶明顯提高,同時還發現杏仁核、海馬和周圍皮質神經元生物電波活躍,尤其是腦區之間相互作用的θ和γ波增加(圖1、2、3、4)。該結果符合杏仁核通過與其它腦區聯絡鞏固記憶的觀點。實驗過程中刺激杏仁核沒有誘發主觀情緒反應。

 

該研究結果表明,杏仁核在記憶鞏固中的作用與情緒經歷相分離,在沒有情感輸入的情況下,杏仁核可啟動內源性記憶優先順序處理記憶鞏固過程。同時顯示,海馬其及周圍皮質在杏仁核介導的長期記憶鞏固中具有重要作用。

圖1. 刺激人類杏仁核和測試識別記憶的程序。A.電極植入後,MRI冠狀面成像顯示杏仁核中的電極刺激點部位(白色正方形)。B.左側杏仁核示意圖(冠狀切片),黑色圓點表示雙側電極刺激的評估位點,14例患者的評估位點均在杏仁核的基底外側複合體(basolateral complex of the amygdala,BLA)內或附近。白邊黑圓點表示右側刺激連接點。所有患者在一側BLA中至少有一個雙側電極刺激連接點。AC:前聯合;CM:杏仁核中央韌帶複合體;EC:內嗅皮層;Hipp:海馬頭;LV:左側腦室顳角。C.1s刺激脈衝序列示意圖(每個脈衝=500μs雙相波;脈衝頻率=50Hz;頻率=8Hz);D.識別記憶任務示意圖。

圖2. 對人類杏仁核的短暫電刺激能增強陳述性記憶而不引起情緒反應。


圖3. 次日物體圖像的識別能加強嗅皮質的γ波和嗅皮質-海馬的θ波一致性。


圖4. 在刺激環境下準確識別物體的過程中,杏仁核θ波對嗅皮質γ波調節加強。

相關焦點

  • 復旦腦科學研究新發現:控制腦內杏仁核可消除恐懼記憶
    恐懼記憶消散不掉怎麼辦?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禹永春課題組有新發現。實驗表明,將胚胎腦內抑制性神經前體細胞移植到成年動物的杏仁核中,可有效抑制恐懼記憶「再生長」。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神經元》雜誌。
  •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新發現:幹擾腦內杏仁核活動可促進消除恐懼記憶
    恐懼記憶為何總是消散不掉?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禹永春課題組有新發現:他們的實驗表明,將胚胎腦內抑制性神經前體細胞移植到成年動物的杏仁核中,可有效抑制恐懼記憶「再生長」,這也為消退恐懼記憶提供新策略。相關成果今日在線發表於《神經元》(Neuron)雜誌。
  • 電刺激大腦特定區域可提高人類短時記憶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用低強度電流刺激大腦特定區域,可以增強人類的言語短時記憶。  由美國梅奧診所領銜的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英國《腦》雜誌上報告說,大腦中的海馬體、海馬新皮層、前額葉皮層和顳葉皮層是專門用於記憶事實性信息的區域,研究人員重點研究了電刺激對大腦中這4個區域的影響。
  • 杏仁核:多維處理器
    大腦的許多計算都會利用到途經杏仁核的環路,這也意味著杏仁核參與了社會性和非社會性的各種行為。
  • 「知識科普」心理學之記憶 | Memory
    但是我們知道,記憶是左右腦共同的功能,只不過側重有所不同,它並非是只由右腦負責。我國心理學者彭聃齡在《普通心理學》中是這樣介紹記憶的神經生理機制的:與記憶相關的腦區有:(一) 顳葉中部及其皮層下結構(海馬、杏仁核)1. 刺激顳葉中部會引起人對往事的鮮明回憶。2.
  • Amygdala:到底是杏仁還是桃仁?
    amydgala 杏仁體、扁桃形結構的來源於拉丁文amydgala=「almond」「tonsils」 等等!這要源於傳統上中國人民對於大杏仁和大桃仁的辨別障礙(見下圖)從詞彙和植物學角度講:從解剖結構命名角度講:如果中文命名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話,amygdala應該翻譯為桃仁體,而非杏仁體,而(嘴裡的)tonsil,扁桃體的翻譯則是正確的。但是說不定這個解剖部位是中國的解剖學家自己命名的呢?畢竟桃仁和杏仁長得有點像。
  • 人類大腦記憶是如何產生的? 操控記憶的時代可能已經不遠了
    在早前的研究中,如果對患者的大腦皮層進行電刺激,他們就會喚起特定的記憶。  這些記憶的上傳通常與信息的壓縮有關,有點類似我們壓縮電腦文件,以進行長期保存的方式。此前研究者認為,這一過程發生在數天時間內。這種粗線條的認識直到5年前才有所改變。
  • 科學家揭示記憶裡的平行宇宙
    後者的潛在機制是神經元間循環往復的電活動交流,而這些活動固化下來就變成了長期記憶。很多實驗的結果與此假說一致,如一些藥物可以影響長期記憶,但不影響短期記憶。 不過後來也漸漸出現了一些與之相悖的實驗結果。例如有人用伸腳抑制性迴避實驗來檢測大鼠的長期和短期記憶。
  • 你三四歲前的記憶去哪裡呢?人類的幼年記憶為什麼會丟失?
    瞬時記憶就是人耳、眼等瞬間感受到的記憶,只在大腦中停留不到一秒鐘,只有被注意到,才會進入短期記憶。短期記憶保留時間通常不到一分鐘,只有經過重複複述,大量的刺激後,才會進入長期記憶。長期記憶如果長時間沒有使用,也會隨著時間的增長逐漸遺忘,變成模糊零碎的記憶。你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長時間沒有使用會忘記,就是這個原因。
  • 大腦如何「刪除」不快的記憶 科學家告訴你
    新的研究發現了一種神經迴路,它使大腦具有「刪除」不良記憶的能力,這項發現也許可以為PTSD等焦慮症找到新的治療方法。   恐懼像大多數情感一樣具有複雜的神經機制。以往的研究結果表明,兩個特定的大腦區域參與形成和調控恐懼反應。杏仁核是我們太陽穴深處的兩個弧形的腦組織,它參與情緒反應,當我們感到害怕時這個區域會變得活躍。
  • 科學家剖開大腦深入研究記憶過程:操控人的記憶可行
    其中之一便是理察·西蒙的「記憶痕跡」。西蒙提出,一段記憶會在大腦中留下生理痕跡;而大腦在受到刺激時,會回放這段記憶。在西蒙的觀點提出幾十年之後,研究者才了解了神經元通過電脈衝傳遞信息的機制。此後,研究者破譯了許多在神經元之間傳遞的電信號;並揭示了學習和記憶如何對應於神經元之間突觸的加強。
  • 【科研分享】精儀學院青年教師楊佳佳:解碼記憶--重大神經系統疾病...
    楊佳佳   神經科學是當今最複雜也是最具突破前景的科學領域之一,人類大腦神經的學習與記憶能力正在逐步被認知與了解,科幻電影《盜夢空間》中甚至可以修改人類的記憶  長時記憶是指存儲時間較長的記憶,長短從1天到幾年甚至終生,並且容量不限。它的儲存位置十分複雜,涉及到很多神經環路和腦系統。長時記憶又可以分為陳述性和非陳述性,顧名思義,陳述性記憶就是指那些能夠用語言來描述的記憶,需要意識的參與。陳述性記憶又稱外顯記憶,可分為與個人相關(情節記憶)和與個人無關(語義記憶)兩種。
  • 科學家發現可增強免疫的腦—脾神經軸
    科學家發現可增強免疫的腦—脾神經軸 2020-05-21 中國科學報 黃辛 【字體:研究人員通過體內細胞剔除實驗,又發現脾神經和需要感知乙醯膽鹼的B細胞之間, 起「換元」作用的可能是可感受去甲腎上腺素而分泌乙醯膽鹼的T細胞。研究人員還通過偽狂犬病毒逆行追蹤,發現脾神經與室旁核(PVN)和中央杏仁核(CeA)之間存在神經連接。
  • 童年、愛情與海兔,記憶大師坎德爾的「封神」之路
    如果輕輕觸摸多次,它就不再理會這種無害的刺激,這就是習慣化;但是如果給予一次強烈的刺激,哪怕以後給的是輕微刺激,也會使它產生強烈的反應,這就是敏感化。坎德爾把負責這種縮鰓反射的一個神經節分離了出來——它包含2000個神經元——並且用電流刺激感覺神經來代替直接觸摸,記錄靶細胞的突觸後電位,作為突觸聯結強度的指標。如果對另一個通路也給予刺激,他就還可以研究條件反射。
  • 坐過山車,玩新遊戲,能增強長期記憶
    腦研究會的研究者們發現,奪人眼球的事件能促使大腦釋放加強記憶的化學物質,使事件前後的記憶得到鞏固,即使這些記憶與事件本身毫無關聯。這種化學物質就是由大腦的藍斑核區域(LC)被激發後釋放的多巴胺,激活過程正是獲取長期記憶的訣竅所在。
  • Nature| 受翻譯調控的特定類型記憶存儲的神經元亞群鑑定
    中央外側杏仁核(centrolateral amygdala, CeL)是神經迴路中介導防禦反應的重要節點,並且是處理和存儲威脅記憶的關鍵腦區【3】。這一研究為從頭蛋白合成在中央外側杏仁核中不同抑制性神經元群體中對長期記憶鞏固的作用提供了新見解。
  • Nature背靠背|受翻譯調控的特定類型記憶存儲的神經元亞群鑑定
    中央外側杏仁核(centrolateral amygdala, CeL)是神經迴路中介導防禦反應的重要節點,並且是處理和存儲威脅記憶的關鍵腦區【3】。現如今,神經元已經進化為可以在毫秒級的時間範圍內動態地響應其環境,並且可以在更長的時間內穩定地存儲信息,而記憶過程中信息的穩定儲存需要從頭翻譯(de novo translation)。
  • 刺激大腦海馬體的不同部位可以增強或控制記憶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你知道大腦海馬體的哪些區域需要刺激,那麼記憶是有可塑性的。這一發現有一天可能為PTSD、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如果科學家可以操縱你的大腦,讓創傷記憶失去對你心靈的情感控制,結果會怎樣?
  • 如何強化或抑制記憶?刺激大腦特定區域或可操縱記憶
    海馬體本身雖然很小,但含有許多不同的子區域,這些子區域協同合作,便能喚起一段特定回憶的構成要素,只要你知道該刺激海馬體中的哪個區域,就能輕易操縱記憶。未來有一天,這項技術也許可以為受負面記憶困擾的人們提供定製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