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腦如何「刪除」不快的記憶
科學家發現大腦中的一種迴路可以幫助我們遺忘恐懼和焦慮。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種基於兩個大腦區域之間的工作連接是驅散恐懼的必要條件。圖片來源:Thinkstock
大腦能夠極其敏銳地探測到環境中的威脅。嘈雜的聲音、有毒的氣味、正在靠近的捕食者:這些因素都會對我們的感覺神經元發出電刺激,激活我們大腦中的恐懼迴路,有時候我們會反擊,有時候則逃跑。大腦也擅長鑑別哪些乍看之下的威脅或者驚嚇其實是無害的,或者是可以被解決的。但是,如果該系統失靈,一些不愉快的聯想就會縈繞不去,這種機能失常被認為是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以及其他焦慮症的根源。新的研究發現了一種神經迴路,它使大腦具有「刪除」不良記憶的能力,這項發現也許可以為PTSD等焦慮症找到新的治療方法。
恐懼像大多數情感一樣具有複雜的神經機制。以往的研究結果表明,兩個特定的大腦區域參與形成和調控恐懼反應。杏仁核是我們太陽穴深處的兩個弧形的腦組織,它參與情緒反應,當我們感到害怕時這個區域會變得活躍。如果某個威脅被發現是無害的,前額後方的前額葉皮質就會介入並且驅散恐懼。是杏仁核以及前額皮質的共同努力使大腦具有了清除痛苦記憶的能力。然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安德魯 霍姆斯(Andrew Holmes)領導的新研究證實了這兩片大腦區域之間的一種工作連接是驅散恐懼的必要條件。
如果我們用腳步聲驚嚇老鼠,重複多次後它們就會察覺到這種聲音其實並沒有什麼威脅,然後它們便不再害怕了。利用光遺傳學激發技術,即利用光控制特定的神經元和動物行為,研究者發現阻斷杏仁核—前額皮質的聯繫可以使老鼠無法察覺到腳步聲是沒有威脅的。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講,記憶並沒有被「刪除」。然而,研究者們發現該論斷的反面結論也是正確的——刺激該迴路導致更多與恐懼相關的記憶被消除。
在此研究之前,研究者們一直無法確定杏仁核—前額皮質通信通路是否可以獨立控制恐懼消退作用。因為這兩個大腦區域分別都與很多其他腦區相互作用,所以很難單獨分析它們對行為的影響。然而光遺傳學使得這項研究觸手可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團隊使用這項技術單獨地對杏仁核—前額皮質之間的聯繫進行了實時精確的評估,從而可以更加精確地分析神經活動和行為之間的關聯。
霍姆斯將杏仁核以及前額皮質看做複雜的通信網絡中的兩個樞紐站。然而,像PTSD這種受恐懼消退功能失靈的症狀,僅僅是兩個區域之間的一種聯繫出了錯,並不是這兩個通信樞紐站本身的功能受損。他解釋道:「如果想要調控恐懼消退功能,我認為更好的辦法是分離並且修復那條特定的通信線路,而不是試圖重建這兩個通信樞紐站。因為這兩個通信中心的本職工作就是承載很多很多的通信線路以實現所有的腦功能,然而除了特定線路受損外,其他的都可以正常工作。」
由於老鼠和人類具有相似的恐懼迴路,這項新發現可以用於開發全新的治療方式來醫治焦慮症,比如用於研發調節恐懼迴路的藥物。霍姆斯相信健康的恐懼消退作用依賴於「神經的可塑性」——既神經元之間產生新連接的能力,大腦自身合成的能夠調控神經遞質的大麻鹼可以對該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使用能夠改變體內大麻鹼系統的藥物,來調控恐懼迴路也許可以緩解焦慮。
神經刺激技術,包括經顱磁刺激技術以及光遺傳學,都有可能作為焦慮症的輔助療法。暴露療法就是其中一種,患者們重複接受讓他們異常有壓力的刺激,直到刺激再也不引起焦慮。將外部刺激恐懼迴路與重複回憶痛苦的記憶,或者重複進行恐懼刺激相結合,也許可以緩解PTSD以及其他焦慮症。
霍姆斯指出,如果你家的網速不那麼給力:「與其努力修復電線桿上所有的電線來提升網速——這種行為會擾亂其他很多的通信線路——還不如直接修復壞掉的那條線。」(撰文:布雷特 斯特卡(Bret Stetka) 翻譯:王映月 審稿:梁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