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強化或抑制記憶?刺激大腦特定區域或可操縱記憶
北京時間7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有朝一日也許能「操縱」人們的大腦、從而杜絕創傷性記憶對心智的情緒影響,大腦中的一處小型結構也許是未來治療抑鬱症、焦慮症、以及創傷後應激障礙症(PTSD)的關鍵,醫生們可以利用這一結構,強化患者的正面記憶、或抑制負面記憶。
-
大腦晶片首次進行人類測試,增強記憶指日可待?
他們不追求匹配記憶處理過程中的每個細節,但至少要提出一個合適的模型。「當然人們會問:你能用一臺設備來模擬它嗎?你能讓這一設備在任意的大腦中運行嗎?正是這些事情讓人們認為我瘋了。他們認為這太難了。」Berger說,但研究是團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海馬體是深埋在大腦褶皺和溝回中的一個區域,是將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的關鍵部位。
-
「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具有超強記憶能力的「最強大腦」是如何練就的?前不久,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團隊對「過目不忘」背後的神經機制進行了研究,認為這些其實都是人類的工作記憶,而工作記憶的好壞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
「渦輪增壓」:刺激大腦可改變人類思維能力
「渦輪增壓」:刺激大腦可改變人類思維能力2017-11-01 09:55出處/作者:新浪科技整合編輯:Sharon責任編輯:fengxiaowen> 人類大腦右半球涉及到更多的行為變化,目前,研究人員羅伯特__萊因哈特(Robert Reinhart)使用一種新型大腦刺激方法,叫做「高清經顱交流電刺激法(HD-tACS)」,對影響我們如何學習的兩個大腦區域進行「渦輪增壓」。
-
新知|「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傳統的記憶理論將記憶按照信息的保持時間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期記憶。「感覺記憶」亦稱瞬時記憶,是外界刺激信號作用於感覺器官所引起的短暫記憶。由於瞬時記憶保持時間極短,大量的信息很容易瞬間消失,只有那些能夠記住的東西才能進入短時記憶。「短時記憶亦稱操作記憶,是指信息一次呈現後,保持在一分鐘以內的記憶。」
-
大腦中的神秘區域!科學家稱:對人的大腦進行電擊可恢復記憶
你正在參加考試,卻記不起你所知道的答案就在你大腦的某個地方。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快速地對你前額葉皮層的某個區域進行掃描,可能會幫助你找到丟失的記憶。好吧,也許在這個階段,在實踐中使用這個比科學更像科幻小說,但是新的研究已經幫助神經科學家確定了我們大腦中檢索記憶的一個區域。
-
新知|「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傳統的記憶理論將記憶按照信息的保持時間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期記憶。「感覺記憶」亦稱瞬時記憶,是外界刺激信號作用於感覺器官所引起的短暫記憶。由於瞬時記憶保持時間極短,大量的信息很容易瞬間消失,只有那些能夠記住的東西才能進入短時記憶。「短時記憶亦稱操作記憶,是指信息一次呈現後,保持在一分鐘以內的記憶。」
-
一文詳解「人類記憶從何而來」?
1953年,外科醫生在他頭上鑽了個洞,將引起癲癇的部分——名為「海馬體」的大腦兩側的海馬狀區域——吸了出來。>關鍵術語(Key terms)海馬體:大腦中形成不同記憶的關鍵區域。神經元:一種特殊的細胞,以電活動的形式在大腦中傳遞信息。我們腦中有大約860億個這樣的細胞。神經遞質:一種化學信使。電信號脈衝促使神經元末端釋放神經遞質。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中擴散,增強或者抑制附近的神經元電脈衝。
-
大腦海馬區域的LTD起著鞏固記憶的作用
據了解,人類的大腦皮層和海馬是形成學習與記憶等腦功能的關鍵腦區。此前,科學家發現人體受到新環境刺激,多接觸新鮮人和事,能增強學習記憶,但記憶是如何增強的至今並不清楚。2010年,重慶醫科大學兒科研究所認知發育與學習記憶障礙轉化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董志芳教授課題組發現,大腦海馬區域的突觸傳遞效能長時程抑制(LTD)起著鞏固記憶的作用,這項重要發現於2010年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
電刺激杏仁核可增強人類陳述性記憶
Inman等研究短暫電刺激杏仁核對陳述性記憶的影響,結果發表在2018年1月的《Proc Natl Acad Sci USA》上。 研究者給14例患者置入深部腦刺激電極來監測癲癇灶。植入電極後,讓患者觀看一系列中性物體圖像。圖像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圖像出示時,同時對患者的杏仁核進行短暫的、低幅度的電刺激。
-
人類大腦記憶是如何產生的? 操控記憶的時代可能已經不遠了
隨著時間推移,它們會被轉移到大腦的外層——大腦皮層。在早前的研究中,如果對患者的大腦皮層進行電刺激,他們就會喚起特定的記憶。 這些記憶的上傳通常與信息的壓縮有關,有點類似我們壓縮電腦文件,以進行長期保存的方式。此前研究者認為,這一過程發生在數天時間內。這種粗線條的認識直到5年前才有所改變。
-
刺激大腦海馬體的不同部位可以增強或控制記憶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你知道大腦海馬體的哪些區域需要刺激,那麼記憶是有可塑性的。這一發現有一天可能為PTSD、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如果科學家可以操縱你的大腦,讓創傷記憶失去對你心靈的情感控制,結果會怎樣?
-
筆記|C6 記憶 之二、感覺記憶 & 三、短時記憶
聲像記憶的存在是由莫瑞等人模仿斯柏林的局部報告法實驗確定的,後來達文等對其性質進行研究,發現其保持時間可達到4秒,但容量約5個,小於圖像記憶。Aa和AA,先視覺後聽覺)2.編碼的影響因素(1)覺醒狀態:即大腦的興奮水平,它直接影響到記憶編碼的效果;(2)加工深度:加工深度越大,短時記憶的效果也越好;(3)組塊水平:對記憶的內容組塊化或擴大每一個組塊包含的信息量可以提高記憶的編碼效果。
-
記憶類型之瞬時記憶、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
瞬時記憶所謂瞬時記憶,是指保持時間極短的記憶,而這極短的時間一般指的是1秒左右。這類記憶比較特殊,因為凡是能進入我們感覺通道的,都可以進入瞬時記憶,因此它的容量是比較大的,一般為9-20比特。它的別稱叫作感覺記憶或是感覺登記,而「感覺登記」這一別稱又形象地告訴了我們,人的大腦是不對該類記憶進行加工或編碼的,因而它的編碼方式為圖像記憶或聲像記憶。
-
捕蠅草的短時記憶
我們可以把這一系統看成是短時記憶的類似物。首先,捕蠅草對某些物體(它還不知道是什麼)已經碰到了一根毛的信息做了編碼(形成記憶)。通過研究,他們發現觸碰捕蠅草的一根觸發毛會引發一個動作電位,它可誘導捕蟲器上的鈣通道開啟(這種動作電位引發和鈣通道開啟同時發生的現象,和人類神經元的通信過程類似),由此導致鈣離子濃度迅速上升。他們推測捕蟲器的閉合需要相對較高的鈣濃度,但只有一根觸發毛被觸碰引起的動作電位還不足使鈣濃度達到這個水平。因此,需要第二根毛受到刺激,才能把鈣濃度提高到閾值之上,從而關閉捕蟲器。
-
科學家剖開大腦深入研究記憶過程:操控人的記憶可行
其中之一便是理察·西蒙的「記憶痕跡」。西蒙提出,一段記憶會在大腦中留下生理痕跡;而大腦在受到刺激時,會回放這段記憶。在西蒙的觀點提出幾十年之後,研究者才了解了神經元通過電脈衝傳遞信息的機制。此後,研究者破譯了許多在神經元之間傳遞的電信號;並揭示了學習和記憶如何對應於神經元之間突觸的加強。
-
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
【考情分析】工作記憶這一名稱在心理學中不常出現,但是有時會在題目當中出現,而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的含義也是常常令人混淆的,關於兩者之間的關係,有不一樣的說法,故對於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需要有所了解。【知識梳理】根據記憶內容保持的時間長短劃分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
大腦中的特定區域與「幸福感」區域相關聯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0日發表的神經科學論文提出,即使會犧牲自我利益,有些人也會對他人慷慨大方,這是因為當人表現慷慨時,會激活大腦中的特定區域,而這些區域與產生幸福感的區域相互關聯。社會和文化推崇慷慨行為,但這種行為往往要求一個人為他人利益貢獻自己的資源,所以這很難用一般的經濟理論解釋。
-
如何學習長時記憶、短時記憶、瞬時記憶?
認知主義心理學作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流派,其關於記憶的論述是其蓬勃生命力的重要來源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按記憶保持的時間長短來劃分的記憶的類型:長時記憶、短時記憶、瞬時記憶!這個知識點在考試中常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但也可能以論述題的形式出現!對它的理解對於我們掌握知識的遺忘、識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
「記憶麵包」真的存在?科學家發現AI可激發大腦潛能
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信》雜誌上,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Michael Kahana領導的研究團隊指出,眾所周知的「黑匣子」——機器學習算法,可以解碼並增強人類的記憶力。具體如何實現呢?答案是對大腦發送精準實時的電脈衝。也就是說,研究人員準備用一個「黑匣子」來解鎖另一個「黑匣子」的巨大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