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小紀走出的一位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居冰峰

2020-05-28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水鄉小紀走出的一位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居冰峰

* * *

文 | 翟榮梅


居冰峰,男,1972年9月出生,江蘇揚州人。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浙江大學流體動力與機電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15年4月,居冰峰入選2015年度&34;特聘教授名單。


個人經歷

1994、1996、1999年分別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獲得工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0-2002年在新加坡Nanyang TechnologicalUniversity從事博士後研究,2002-2003年在新加坡DSO National Laboratories擔任ResearchScientist,2003 -2005年在日本東北大學擔任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外國人特別研究員,2005-2007年擔任該校助理教授,2007年回國工作並晉升為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2014年擔任流體動力與機電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15年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長期從事精密機電系統、超精密加工及測量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成就

研究領域包括:1、精密、超精密測量技術; 2、超精密加工技術;3、檢測、控制與信號處理;4、微納器件與系統集成技術等。


作為負責人主持973項目課題1項,863項目2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4;重大研究計劃項目1項、基金面上項目4項,浙江省傑出青年基金1項以及其他省部級項目10餘項。作為第一獲獎人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2013)、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2014),德國洪堡獎學金獲得者(2003)、日本學術振興會獎學金獲得者(2003)。2011年入選教育部&34;支持計劃,2014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共發表論文120餘篇,其中SCI檢索國際期刊論文55篇、EI收錄論文80餘篇,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5件、日本發明專利1件。


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863項目評審專家、科技部國際合作科技計劃評審專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評審專家、瑞士Branco Weiss 基金會國際評審專家等,是Review ofScientific Instrument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等10多個國際期刊的專題評審專家。第8屆流體傳動及控制國際會議(ICFP)秘書長、第6屆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機電系統國際會議秘書長。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會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生產分會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精密機械學會首屆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等。

水鄉小紀走出的一位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居冰峰


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幸與居冰峰教授交流了幾分鐘。他衣著普通,不算高大,偏瘦,乍一看以為是剛入學的大學生,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書香氣息。一口流利的家鄉話,很隨和、謙遜、低調。


「你是家鄉小紀的驕傲,是我們同齡人的榜樣。不知道可不可以透露一些你小時候學習或生活上的一些經歷和轉折嗎?也可以給現在的孩子們一些啟示。」我問道。


「沒有什麼,真的沒有什麼,小時候的我與大多男孩子一樣,調皮搗蛋,沒有什麼特別過人之處。我很少接受媒體的採訪,我沒有什麼可以寫的。」他目光澄澈,一臉的真誠,毫不做作,「比我優秀厲害的人太多了。」他一直說自己是一個普通人,從未因自己的成就而有一絲的高傲。


水鄉小紀走出的一位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居冰峰

說來也慚愧,幾句話下來,竟然對他還是全然不知。我有點尷尬,一時不知說什麼才好,氣氛有點僵。


他看出我的囧態:「你孩子估計上快要上大學了吧?」主動打開了僵局。


「謝謝你的關心,我女兒剛上大學。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我及時調整了一下。


「現在的大學生比我們那個年代接觸的知識途徑要寬廣很多,網際網路的內容知識日新月異,誘惑也多。大學生課程相比高中要寬鬆很多,她們開始了獨立生活。不象高中學習那樣一直由老師、家長監督著,完全是靠自己主動去學習,就需要有一定的自制力。而且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要求不一樣,家長不能給孩子定目標,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適當的進行引導……」他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妙思雋語,一氣呵成。


後來與他的父親居院長了解到,居冰峰教授小時候很頑皮,整天玩得不見人影。小學二年級那年暑假,他玩得忘乎所以,暑假作業只做了開頭幾頁,開學時來不及了,火燒眉毛,請同學幫忙,才把作業做完了。


父親知道之後,低聲嚴厲問他:「知道你哪兒做錯了嗎?」


一向慈愛的父親狠狠打了他十個屁股兜,幾條黃瓜印隆起在他的屁股上,也記在他的心裡,「一定給我記住了。」


「知道了,記住了。」他低著頭,淚水漣漣,「下次不敢了。」


從此以後,他的學習再沒讓父親操過心。


水鄉小紀走出的一位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居冰峰


父親一直是他所欽佩的人,每次取得一點點進步,他都打電話把點點滴滴告訴老父親。每次回家,都與父親徹夜長談,父子倆都有說不完的話。


居冰峰教授談到父親,他懷有深深的歉意。自己上大學後一直到現在成家立業,與父親聚少離多,尤其在母親去世後,父親年事已高,故園難離。雖然這些年他在事業上也取得一些成就,每年也經常回來,唯一遺憾的就是不能時時常伴老父親身邊。


盧梭曾說:「最有學問和最有見識的人,總是謙虛謹慎的。」


層次越高的人,就越是謙遜,他們看起來很樸實,但他們的才情,讓人欽佩,他們的格局,讓人景仰。

居冰峰教授就是這樣的人。


*作者簡介:翟榮梅,女,花彭村官,「奔跑在希望田野上」的創辦人,閒時寫文,寫寫身邊的人和事。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所發表作品全部由作者授權的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佘振蘇:一位長江學者的承諾
    1998年歲末,北京大學首批聘請的「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有一個令人矚目的名字——佘振蘇。他是世界湍流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終身教授。     士逢知己:實驗室來了長江學者     佘振蘇在湍流研究領域成果卓著。1990年,他在Nature上發表的關於小尺度「強渦元的管狀特性」的工作成果,被美國《今日物理》作了封面介紹。
  • 長江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馮定:紮根大地育英才
    他就是長江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馮定。馮定(右一)通過現場教學,對學生們進行科研指導。在深沉的夜幕下,長江大學7號教學樓4樓拐角處的一扇窗,依舊燈火通明。這裡是長江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油氣鑽完井工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馮定的辦公室,白天教學,晚上做科研和為學生釋疑解惑,是他30多年來的工作習慣。1963 年,在安徽東至縣出生的馮定,16 歲便考取了原江漢石油學院機械系。
  • 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郭烈錦:瞄準國際科技前沿 服務國家重大...
    新華社西安6月2日電  題: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郭烈錦:瞄準國際科技前沿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新華社記者許祖華  「我們科研工作者要有責任心和使命感,瞄準國家能源領域重大需求,杜絕低端重複、簡單模仿,尋求適用於中國當前實際的能源高效潔淨轉化途徑。」
  • 2017年度長江學者建議人選名單公示,浙大16人入選!
    2008年3月起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劉同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劉同舫,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文科領軍人才」。主要研究領域:馬克思主義哲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 【研究生入學教育系列講座四】「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張維海為研究...
    9月8號下午,張維海教授在J5-302為我院全體研究生新生做了主題為「漫談求學與科研」的專題講座。張維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山東科技大學「魯棒控制」崗位「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山東省首次聘任二級教授等榮譽。    張教授按照求學篇,科研篇和控制科學篇三部分給同學們娓娓道來。
  • 華中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美國實驗室被關停,華人科學家前景堪憂!
    李曉江教授國內團隊華中科技大學特聘教授李曉江李曉江,世界著名華人科學家,2005年擔任美國埃默裡大學人類遺傳學系終身教授,2007年成為美國埃默裡大學傑出講席教授,2008年擔任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兼職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分子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導師,發表 Nature、Cell、Nature Genetics 等論文100餘篇。
  • 中國女科學家,高三被保送北大,35歲當博士生導師,研究成果拯救數億人
    她是中國美女科學家,從小就是學霸,18歲被保送北大,35歲成為博士生導師,帶領團隊攻克世界級難題,研究成果拯救數億人,有著「亞洲第一人」的美譽,她就是浙江大學教授胡海嵐,一位低調而不張揚、溫文爾雅且博識多識的女科學家。今天花小妹就給大家分享下這位學霸的故事。
  • 14位中國學者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了解一下?
    ,博士生導師。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營養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民盟中央委員,民盟中央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和中國農業大學委員會主任、農業部科技委委員、教育部科技委農林學部副主任、全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專家組組長、國家環境特約檢察員、北京市人大代表、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和國家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 浙大文科再獲強援:知名哲學學者孫周興已任浙大敦和講席教授
    澎湃新聞記者1月11日從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多名內部人士處確認,知名哲學學者孫周興教授已經回到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任教,並從去年開始擔任了「浙江大學敦和講席教授」教職。公開資料顯示,孫周興,男,1963年9月生,漢族,浙江紹興人,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九三學社社員。
  • IEEE Fellow 2019 名單出爐,40 位國內高校學者入選
    目前任山東科技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教授(雙聘)。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優秀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重大項目首席負責人,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各1次。
  • 湖南公布「芙蓉學者計劃」第七批特聘教授名單
    本報長沙12月21日訊(記者 劉怡斌)今天下午,2011年湖南省「芙蓉學者計劃」頒獎、頒證儀式暨專家評審會議在長沙舉行,公布了第二屆芙蓉學者成就獎、貢獻獎獲獎者名單以及第七批特聘教授、第二批講座教授名單。
  • 中國工程院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公布,5位浙大教授上榜
    在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中,浙大教授佔據5個名額。以下是入選的浙大教授名單:童水光 浙大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候選人之一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鄭津洋 浙大特種設備設計與製造專業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候選人之一現任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求是特聘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他主要從事先進能源承壓設備、極端承壓設備教學和科學研究。
  • 清華教授劉雲浩獲選國際計算機協會主席獎
    清華教授劉雲浩獲選國際計算機協會主席獎        清華新聞網6月17日電 美國時間6月15日晚,ACM(國際計算機協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了每年一度的頒獎晚宴,向全球計算機學者頒發包括圖靈獎在內的ACM獎項。
  • 我校環境學院潘丙才教授出任環境學新創期刊CEJ Advances首任...
    近日,國際著名出版機構Elsevier宣布,創辦新期刊CEJ Advances,由我校環境學院副院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潘丙才教授出任該期刊首任主編。從一個山清水秀的農戶家庭走出,誤打誤撞進入環境系,卻在31歲成為教授,38歲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潘丙才教授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在最初意外進入環境系時,由於對這一專業的誤解,他在大學第一年一直處在失落中。然而,逐漸意識到這一專業的光明前景和無窮潛力,尤其是在導師陳金龍教授、張全興院士的指導下,潘丙才老師完成了自己學業生涯的重要轉折,逐漸成為環境工程領域享譽世界的頂級學者。
  • 從小發明家到長江學者 薛晨陽「用芯感知」世界
    中新網太原10月14日電 題:(十九大代表風採)從小發明家到長江學者 薛晨陽「用芯感知」世界  中新網記者 胡健  在山西省太原市中北大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薛晨陽總是笑盈盈地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逢年過節,他總會邀請不能回家的孩子來家裡做客,對學生們而言,薛老師更像父親。
  • IEEE Fellow 2019 名單出爐,41 位華人學者入選
    年為廣東工業大學教授、工業工程系系主任,現為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目前任山東科技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教授(雙聘)。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優秀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重大項目首席負責人,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各1次。
  • 1994年出生的李晟曼和夏娟,入職985大學博士生導師,令人稱讚
    無獨有偶,華科又走出一位「天才少女」,博士畢業就進入985重點大學湖南大學任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不得不讓我們驚呼,一代更比一代強,前浪被拍在沙灘上。「天才少女」李晟曼:厚積薄發李晟曼,1994年出生,2011年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就讀,然後在獲得學士學位後直博,2020年6月畢業被授予工學博士學位。
  • 清華大學特聘教授曲久輝當選外籍院士,網友:我怕他走
    近日,清華大學又傳來一個好消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曲久輝教授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在美國國家工程院本次公布的新晉院士名單中,當選者共包括86名院士以及18名外籍院士,其中曲久輝院士是新晉外籍院士中唯一的中國學者。
  • 朱熹平教授受聘成為首位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講座教授
    」講座教授聘任儀式在南校區舉行,我校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朱熹平教授受聘成為首位「逸仙學者」講座教授。  李萍副書記介紹了設立「逸仙學者」講座教授的項目情況。她說,該項目是學校為進一步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凝聚基礎學科頂尖人才而設立的,用於資助在文史哲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取得卓越學術成就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項目的資助全部來自社會捐資。朱熹平教授受聘成為首位「逸仙學者」講座教授,源於朱教授在數學研究領域所取得的傑出成就。
  • 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出爐,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領域11位學者入選(附簡歷)
    、長聘教授、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土壤與地下水汙染修復技術研究所所長。陳寶梁(1973-),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有機汙染物環境界面行為與調控技術原理」創新研究群體負責人、農業部科研傑出人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