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明1個漢字,卻被民國女性罵了3年,如今卻成了常用字

2020-12-06 琅琊講武堂

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有關於漢字的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意義非凡的文化,自古以來,漢字的演變形式都不是一趨而就,是無數次演變過後成為我們每天使用到的工具,漢字的繼承更是蘊含了祖先在裡面的精神信仰及大仁大智,智慧無窮。而到了現代,為了能夠更加方便使用漢字,也是費盡了周折。

隨著在1915年時雜誌《新青年》的誕生,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人為代表號召新文化運動,打響了新思想的第一槍,中國兩千多年來其封建禮教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打擊之下,人民們的思想也逐漸變得更加開放,其中一場關於廢除文言文、推崇白話文的運動,已經在當時的中國展開了第一個章節。

近代以及以前,中國漢字中,本來是不區分男、女和第三人稱的單數代詞,皆是以「之」字形容表現出來,幾千年來,無一人對吃提出質疑。

而當國外文學巨著傳入中國之後,卻一時間出現了好幾個問題,首先是英文「he」指的是男他,英文「she」卻被翻譯為「他女」、「那女的」,整篇文章下來到處都是這幾個字,不管是看還是讀,都十分拗口。

在當時,北大任教的著名語言學家劉半農則提出了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稱女性來解決掉這個代稱問題,不過卻遭罵聲一片,特別是一些封建保守派,更是對教授的舉措反感至極。甚至還有不少女子覺得,這是在嚴重劃分男女之間的地位,認為劉半農這是在「重男輕女」,不少人都表示保留反對意見。

在1920年初,一篇名為《這是劉半農的錯》的文章在上海的《新人》雜誌刊登,文中表示劉半農實在大可不必,創造「她」字,文中表示,中國漢字第一、二人稱的「我」「汝」等字,也沒有絕對的男女有別,且「她」、「他」二字,卻只能夠在看書時加以區分,在讀音上區分度不高,實用性不大。

在此不久之後,上海《時事新報·學燈》上的一篇文章更是堅決支持劉半農的創造,一時間弄得眾說紛紜。同年9月4日劉半農直接在一首名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白話詩寫到: 「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啊!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啊!這般蜜液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該詩詞在1926年則被趙元任譜成曲,在全國範圍內廣為傳頌,劉半農在該詩詞中一則改變了傳統中「他」和「她」不分的狀態,二則更體現了對女性的尊重。雖然當時還有反對派對其反駁,但慢慢地,人們開始接受了「她」字的存在,而在劉半農被罵了3年之後,「她」字也融入到了中國漢字的一員。

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漢字是國家統一之本;漢字是國人立命之神。——中文信息研究會的秘書長蕭啟宏

相關焦點

  • 他曾發明了1個漢字,遭眾多女性痛罵了3年,現在每位女性都在用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為了更方便人們的書寫,現在的漢字也變得越來越簡化。所有的漢字都是由人所創,但是卻有這樣一個他曾發明了1個漢字,卻遭到眾多女性痛罵了3年,但是現在每位女性都在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其中究竟有何原因?
  • 他創造了1個漢字,卻被女性謾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收錄進新華字典
    不要說倉頡製造出整個漢字體系,就是製造出一個新的漢字,也往往會遭受巨大的麻煩。比如歷史上的武則天不就造了一個字,也就是她後來的名字「武曌」的「曌「字,但是當時多少人反對她呢?因為這不僅僅代表一個文字,還代表一個新的女皇帝。近代史上也有一位教授創造了1個漢字,卻被女性謾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收錄進新華字典。這位教授名叫劉半農。他出生於1891年,是民國「大師「當中的一員。
  • 劉半農:因發明一漢字被我國婦女罵了三年,如今仍被國人廣泛使用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一組數據:東漢時期編成的《說文解字》共收錄9353個;宋朝官修的《韻書》共收字53525個;清代出版的《康熙字典》共收字47035個;1990年版《漢語大詞典》共收字54678個;1994年版《中華字海》共收字85568個。
  • 他發明了一個字,被女性痛罵了3年,如今這個字被收錄進新華字典
    比如說在民國時期有一位語言學家,發生了一個字,卻被中國女性連罵了3年時間。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常州府中學堂。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劉半農曾參加過辛亥革命,之後在在中華書局任編譯員,專注於翻譯和寫作。期間劉半農又投身於文學革命,提倡白話文。在民國九年(1920年)劉半農遠赴歐洲深造,即使如此他依舊專注著國內的白話文改革。
  • 他發明了個漢字,被女性罵到不敢出門,如今這個字被新華字典收錄
    ——《教我如何不想她》在民國時期有一首詩叫做《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詩是詩人劉半農在1920年留學倫敦時期寫的。自詩歌的角度來說,這無疑是一首優秀的作品。而自語言學和文化的角度來說,這首詩的意義更為重要。因為這首詩中的「她」字,是在世界上首次使用。而在以前所有的"他",都是男女通用的「他」。也就是說在以前的時候,第三人稱代詞向來是不分男女的。
  • 他是民國時的語言大師,只因發明一個字,被全國女性罵了三年
    關於劉半農有一則有趣的軼事,他要編寫一本關於各地方言裡罵人的書,在報紙上徵集素材,結果趙元任、周作人、章太炎等人,輪流用各地方言把他罵了個遍。特別是趙元任,天才語言學家,會說湖南、四川、安徽等地方言,光他一個人就罵了足足半天。他最出名的,就是發明了我們現代常用的一個字,那就是:「她」。
  • 他只因發明一個字,被中國女性罵了好幾年,如今這個字我們都在用
    引言從上古社會的母系時代,到曾經的重男輕女現象,大眾對女性的歧視現象一直存在。現在的21世紀,女性之所以能夠站起來,與其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曾經有一位學者,創造了一個字而被懷疑歧視女性。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位學者所創造出的字至今廣為流傳。1891年出生,祖籍位於江蘇江陰,具有先天才智的劉半農,在加緊清寒的情況下,依舊發奮學習。六歲的時候就已經精通詩詞歌賦,隨著他逐漸長大,知識水平逐漸提高。年僅20歲的劉半農就已進入學堂開始教書育人的生涯。
  • 此人改變了一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引女性唾罵,現在卻依然在使用
    比如說漢字中的他、它,最初的時候他代表的泛指單個的人,而它則代表某一種事物或者動物。直到一個人又發明了另一個「她」,這個字出現後才有漢字上ta的男女之分,現在她這個詞泛指單個的女性。 漢字中的「她」是民國時期一個人發明的,這個人叫做劉半農。劉半農原名壽彭,初字半儂,後改名為半農。光緒十七年,他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自小飽讀詩書,做對聯能力更是當第一家。
  • 有個漢字,2個、3個、4個它都能組成新字,連一起是成語,這是何字?
    ——《尚書》 關於漢字的爭端,自民國以來從未停止。 漢字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最具代表性的文字,自殷商時期出現甲骨文後,至今已經經歷了三千多年的演變,可以說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最重要的標誌與代表之一。
  • 70歲美國「漢字叔叔」潛心研究30年 打造漢字字源資料庫
    ,6552個最常用現代漢字字源分析,31876個甲骨文,24223個金文,以及秦漢大篆書11109個、小篆體596個……而這個資料庫的創建者竟然是一位美國人——理察·西爾斯(上圖)。在摸索的過程中,他發現如果理解漢字的象形來源,便可以很容易掌握漢字,於是他開始了漫長的漢字故事探索。而使他真正下定決心做漢字資源資料庫,是1994年的一天。正在和朋友聊天的西爾斯突發心臟病,手術後,他的心臟中多了四個搭橋、三個支架,醫生告訴他生命或許只剩下了最後一年。接近死亡的時候,他決定做自己一直以來想做卻還沒有行動的事:將《說文解字》數位化。
  • 學習語文的終南捷徑,掌握150個漢字字源,漢字學習不再難!
    漢字的積累是基礎又是關鍵的,漢字自4000年前被發明以來,發展演進至今,已有數十萬字了,不過常用的數千而已。拿曹雪芹紅樓夢來舉例子,曹雪芹寫了前80回,一共731,017個字,卻只用了4,462個不重複的單字。
  • 多音字:漢語中讀音最多的兩個漢字,最多的1個字有6個讀音
    這都是一個字有兩個讀音,但是它們所表達的意義不同,語言屬性、用法也存在差異。在今天的這篇文章當中,我們就列舉了2個最常見的多音字。最多的一個字竟然有多達6個讀音,在我們以往的漢語知識的儲備當中,或許並沒有怎麼注意。NO.1 :6個讀音。
  • 日本常用漢字表29年來再改版 新錄196個複雜漢字
    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日本政府擬於11月30日由內閣發布作為日本社會漢字使用指南的新版「常用漢字表」。新表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96個複雜漢字、刪除5字,共計2136字。日本共同社11月29日報導說,這是自1946年「日語當用漢字表」(1850字)、1981年「日語常用漢字表」(1945字)之後進行的戰後第3次日語漢字改革。此次總計增95個漢字,大幅超過81年。日本政府各部門配合此次修訂將於30日發布相關文件。
  • 「中國第一個漢字字源網站」竟是美國人,傾盡家產47年建成的!
    中國人覺得英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一門語言,但是據調查,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是漢語,其實這個結果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從最原始的甲骨文到如今的漢字,前後經過了五千年的發展歷史。那一個美國人自學漢語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 花式「玩」漢字、潛心探字源,他說:每個漢字都蘊藏著中華文明的...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象形表意是漢字外在最精美的部分。」1月19日的徐州博物館學術報告廳,徐州技師學院副教授劉志賢開啟他的《國潮漢風:二十四節氣裡的中國漢字》第一課《大寒節氣:漢字的前世今生》。課後,同來的書法家們為聽眾現場書寫贈送了甲骨文春聯。
  • [視頻]日本:增加常用漢字數量
    進入[新聞60分]>>    央視網消息(新聞60分):隨著電腦和手機的普及,輸入漢字越來越容易了,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漢字數已經超過了現行版《常用漢字表》中1945個。因此,日本文化廳的文化審議會決定重新修訂《常用漢字表》。
  • 美國漢字狂人創字源網站 投資30萬美元成屌絲
    這個美國大叔是個漢字狂人    自辦網站搜集6500個漢字10萬字形 投資30萬美元如今一貧如洗  本報訊(記者 劉曉豔 攝影記者 姜寶成)並不像大多數的美國人在中國都有份體面的工作,這個62歲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的老人,沒有穩定的工作和生活
  • 漢字叔叔:嬉皮士、宇宙與中國字
    那時他正在矽谷一個朋友的家裡,這位叫吳安的中國女人曾經是他的助手,他創辦的漢字字源網上的96000個字形就是她花了8年的時間從《說文解字》《六書通》《金文編》和《甲骨文編》四本書裡一頁頁地掃描並錄入的。為此他前後花了大約30萬美元。「我坐在那邊,來了一封信,又來另外一封信。那天到晚上是好幾百個。」
  • 漢字曾被指不科學差點被廢掉:一項獨特優勢證明漢字比英文更先進
    還好,這種謬論最終沒有佔得上風,可惜漢字的危機並沒有就此結束,1946年,全世界第一臺計算機的出現,意味著人類資訊時代初露端倪,此後,中國也於1958年完成了國產第一臺計算機的研製工作。可即使到了80年代,廢除漢字改用拉丁拼音的聲音卻仍然存在,由於漢字不是字母文字,輸入計算機十分麻煩且效率低下,關鍵在於需要字庫支持,不像英文,26個字母排列組合便可構成詞句,漢字總數可是高達將近十萬個,即使是常用漢字也有三千多個。
  • 林語堂 發明第一臺中文打字機自動牙刷後 破產了
    難不成每個漢字都做一個按鍵?漢字千千萬,壓根兒不夠用,全排上去,要用哪個字找都找不到,這項發明雖然取得了專利,但基本上是個廢物。1947年,這臺打字機終於被製造出來,被命名為「明快中文打字機」,每分鐘可以打50個字,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