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們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飛機一直都在臺海繞行,這讓兩岸無數渴望國家統一的人們感到振奮。不過還有很多人對臺灣的了解僅僅停留在國共內戰,蔣介石帶著大陸黃金逃到臺灣這一層面,今天我們就從歷史上來說說,為什麼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首先,我們要知道臺灣並不是一開始就和大陸中間隔有臺灣海峽的。遠古時期的臺灣其實和大陸一直都是連在一起的,只不過因為幾百萬年以來的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臺灣海峽,臺灣才與大陸分離,形成了在大陸旁邊的一個小島。
夏商時期臺灣屬於九州中的揚州。在《尚書·禹貢》的記錄當中,就明確的表示了臺灣屬於中國的管轄範圍之內。
在公元230年三國時期,我們的臺灣換了一個新名字——夷洲。當時吳主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得夷洲數千人還。」 這裡面所說的夷洲是我們現在的臺灣 ,這是歷史上關於中國軍隊抵達臺灣最早的官方記錄 。
隋朝的時候,我們和臺灣的接觸就逐漸增多了。隋煬帝楊廣就曾3次派朱寬、陳稜等人前往臺灣(當時被稱為流求)考察臺灣的情況。
到了宋元時期,漢族人民在澎湖的數量佔比越來越多。於是漢人在開拓澎湖後,開始向臺灣發展,並帶去先進的在大陸較為先進的各種生產技術。在12世紀中葉,南宋將澎湖劃歸福建路晉江縣(今福建晉江)管轄,並派兵戍守。這一舉措標誌著大陸和臺灣的聯繫日漸頻繁。
在元朝徹底取代宋朝,成為當時中國的執政朝時,元朝在前朝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元世祖忽必烈曾派員到臺灣宣撫,還在澎湖設澎湖巡檢司(巡檢司為中國元朝,明朝與清代縣級衙門底下的基層組織), 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今福建廈門),這一舉動雖然沒有直接將臺灣島併入其內,卻是中國中央政府對臺灣地區的首次官署設置。
隨著15、16世紀的航海時代的到來,世界進入海權時代,歐洲新興的海權國家紛紛往亞洲拓展勢力,臺灣在這段時期成為了荷蘭、西班牙殖民統治者眼裡的香餑餑。在1624年的時候,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荷蘭殖民者為建立與中國、日本貿易的據點侵入南臺灣。不過有趣的是,在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佔北臺灣,不過後來同荷蘭發生了利益糾紛被荷蘭人驅逐。
寄人籬下的感覺都是可悲的,更何況是被人統治;在荷蘭殖民統治後期,我們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站了出來。鄭成功在圍攻臺灣九個月後,在當時的「諭降書」中嚴正指出:「然臺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今餘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九個月的進攻讓荷蘭統治者在臺灣島上苦不言堪,面對中國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與恆心,荷蘭方面不得不籤字投降。
至此中國人民收回了被荷蘭殖民者侵佔的寶島臺灣。
鄭成功收復臺灣
清朝時期,清政府派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水陸官兵2萬餘人、戰船200餘艘,從銅山(今屬福建漳州)向澎湖、臺灣進發。清軍向澎湖守軍發起攻擊,鄭軍潰敗。鄭克懋率眾歸順清政府。至此臺灣在清政府直接統治之下。
然而在19世紀中葉,日本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戰爭,結果清朝戰敗,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臺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不過,堅強的中國人民是打不到的,經過無數人的浴血奮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結束了臺灣人民蒙受日本奴役的屈辱歷史。臺灣人民歡天喜地,慶祝回歸祖國。
好景不長的是在1949年,國民黨在中國內戰失利,蔣介石率部分國民黨軍政人員逃到臺灣, 限制出入境,實行軍事管制,封鎖大陸消息,嚴禁一切違禁的言論、出版和罷工、遊行等活動;臺灣又再次陷入與中國大陸的分離狀態之中。
70年過去了,兩岸也曾經想過各種方式要實現國家統一,但都因為那極個別臺獨分子的幹擾而未完成統一大業。現如今民進黨不但不促進國家統一,還妄想和大陸平起平坐,成為所謂的「國與國」的關係,還想一飛沖天進入聯合國,簡直是痴人說夢!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民進黨還是外界的其他勢力,只要是任何想要把臺灣從中國分離出去的人都將被我們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