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ESCRT-III亞基的順序聚合驅動膜形變和分裂

2020-09-06 BioArt

撰文 | Volibear


真核細胞有著極其複雜的膜系統,該系統需要使用膜重塑裝置來維持其動態平衡。很多生理過程例如細胞分裂、蛋白的溶酶體降解乃至細胞自噬等,都伴隨著膜的形變與分裂過程,但是膜的形變和分裂是如何發生的?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轉運所需的內體分選複合物III(The 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III, ESCRT-III)可以催化膜頸部內膜的形變與分裂,但是這一過程的機理仍然很不清楚。


近日,來自日內瓦大學的Aurélien RouxCell 上發表了題為An ESCRT-III Polymerization Sequence Drives Membrane Deformation and Fission 的文章,發現ESCRT-III亞基的順序聚合由ATPase Vps4提供動力的連續亞基轉換驅動的,而這一順序聚合可以驅動膜的形變以及分裂。在此過程中,Vps24與Did2的交換引起聚合物-膜界面的傾斜,觸發從扁平螺旋聚合物到螺旋纖維的過渡,進而驅動膜突起的形成,並最終形成高度收縮的Did2-Ist共聚物。當與膜頸內部結合時,該共聚物能夠促進膜分裂。



傳統的觀點認為ESCRT-III是由ESCRT-II招募的,首先從Vps20開始,然後是核心子單元Snf7,Vps2和Vps24。Vps2和Vps24串聯結合Snf7,然後募集AAA ATPase Vps4,從而誘導ESCRT-III中的亞基轉換,進而促進了聚合物的分解。在該項工作之前,已經有科學家嘗試用ESCRT-III核心亞基在體外重建膜分裂,但是得到的有關Vps4的作用卻是互相矛盾的,再者,用這些亞基(Snf7,Vps2和Vps24)重組後觀察到的聚合物半徑超過了15nM,儘管可以通過添加Vps4 來進一步實現聚合物的進一步壓縮,但是這些尺寸距離自發分裂所需的3nM 理論極限相距甚遠,這提示了在ESCRT-III依賴性膜分裂中還有其他因素或機制起作用。


作者首先在體外用核心的亞基重組,發現ESCRT-III複合物的亞基確實是級聯招募的:膜結合的Snf7募集Vps2-Vps24,後者募集Vps2-Did2,然後募集Ist1。為了進一步探究複合體中最缺乏了解的Vps2-Did2複合體的性質,作者對與Vps2,Vps24和Did2孵育的Snf7包被的脂質體進行了負染電子顯微鏡觀察,他們發現如先前報導的那樣,Snf7會先形成單鏈螺旋,在添加Vps2和Vps24後,其轉變為雙鏈螺旋的多聚體,進一步添加Vps2-Did2導致進一步形成三鏈螺旋,表明Vps2-Did2沿著Snf7-(Vps2-Vps24)纖維形成了第三條纖維。而值得注意的是,將單獨的Vps2-Did2加到Snf7-螺旋上形成了纏結的多股螺旋狀聚合物,表明Vps2-Did2足以誘導Snf7的成束。為了更好地理解Did2-Vps2和Vps24-Vps2在ESCRT-III聚合物中如何相互作用,作者將Snf7為核心形成的斑塊與Vps2,Atto565-Did2和逐漸增加的Vps24濃度一起孵育,通過調整各個亞基的化學計量數,作者證明了Vps2-Vps24和Vps2-Did2儘管在ESCRT-III組裝中具有看似重複的功能,但它們實際上功能有所差別,其中Vps2-Vps24對Snf7聚合物具有更強的親和力,而Vps2-Did2對Vps4的調節則更有效。由於對Snf7具有更強的親和力,因此Vps24-Vps2會被首先招募到Snf7形成的斑塊中。然後將Vps24交換為Did2,Did2刺激了Vps4活性以去除Snf7,進而促進Snf7聚合物的解體。



後續的研究證實,ESCRT-III是一種動態聚合物,其成核後會自發形成由Vps4驅動的組裝和解聚順序,其順序由不同的亞基的生化特性決定。作者發現最初Snf7結構主要募集Vps2-Vps24,因為它具有對Snf7具有更高的親和力。Vps2-Vps24招募Vps4,然後通過Vps2-Vps24低水平地促進纖維生長。隨著Did2水平的提高,其會進一步刺激Vps4活性,高靈敏度的Snf7和Vps24纖維迅速解聚,而Vps2延遲解聚,Did2受Ist1保護而無法解聚。重要的是,這些活動發生時,各個亞基都是過量存在的,這表明作者觀察到的組裝和解聚是單向的。而這種ESCRT-III的順序聚合可驅動膜變形,而之前功能不太清楚的Ist亞基的角色則是促進膜的收縮和分裂。那麼順理成章地,作者後續又證明了ESCRT-III聚合順序可以在體外分裂膜的瓶頸部分。在vps4催化下,Snf7-Vps2-Vps24聚合物順序轉化為Did2-Ist1聚合物,可以誘導足夠的收縮ESCRT-III組件促進有效的膜分裂。


總之,作者通過他們用體外重組的方式,揭示了ESCRT-III介導的膜分裂的三個基本特徵。首先,作者表明膜形變與亞基化學計量變化相關的纖維形狀變化有關。第二,確定複合體組裝的最後一個複合物最後一個複合物Did2-Ist1能夠促進膜分裂。第三,作者證明了在膜分離的瓶頸處,這種順序的組裝驅動了ESCRT-III複合物的形成。這揭示了ESCRT-III複合體重構膜的一般機制。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7.021

相關焦點

  • DIX結構域聚合驅動植物細胞極性複合物的組裝
    DIX結構域聚合驅動植物細胞極性複合物的組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7:46:02 DIX結構域聚合驅動植物細胞極性複合物的組裝,這一成果由荷蘭瓦格寧根大學Dolf
  • Molecular Cell導讀:應激反應、染色體分裂等
    、細胞內質量控制和修復機制、應激反應、脂肪生成、癌症和線粒體基因表達。相反,未分裂的前期線性環/軸陣列,具有包含交替不對稱(扭曲)的連續半螺旋段的變形軸,經歷橫向分裂,然後通過簡單的線性縮短來壓縮。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Frank Uhlmann團隊發表文章 A Structure-Based Mechanism for DNA Entry into the Cohesin Ring ,利用冷凍電鏡和生化技術描述了由ATP驅動的黏連蛋白複合體的結構變化驅使
  • BMC Microbiology:一種葉綠體蛋白可調節大腸桿菌分裂極性
    一個在植物中對葉綠體正確分裂至關重要的蛋白能夠在細菌細胞中起類似的作用。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Min蛋白(AtMinD)定位於大腸桿菌細胞的極區以保持細胞分裂能夠發生在正確的中央位置,但是,與大腸桿菌中的同源物不同,AtMinD不會發生擺動。
  • Cell:幹細胞分裂確實會增加癌症風險
    這種不一致性主要來自於使用不同的數學模型來研究現存的人類癌症和幹細胞數據,因此很難梳理出單個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真實的實驗模型中測試這些不同的觀點,其中在這些實驗模型中,我們研究了可能促進癌症產生的單個因素。」
  • Development Cell:PcG介導的細胞分裂機制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所位於德國漢堡的表觀基因研究項目組和發育生物學項目組的科學家以果蠅為研究模型,揭示複雜的Polycomb Group Protein Complexes對細胞形成和細胞分裂模式的動力控制機制。
  • Nat Immunol:發現兩個內部時鐘控制T細胞分裂時間和壽命
    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11月7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Myc-dependent division timer complements a cell-death timer to regulate T cell and B cell responses」。
  • Nat Cell Biol:科學家首次闡明細胞分裂的精細化機制
    所有的有機體都可以通過細胞的再生分裂能力來生長發育,而這種能力對於所有有機體都是必不可少,可以說生命就是通過這一過程而來的;當有機體經歷細胞分裂時,我們知道在細胞膜的內側會形成一種收縮環結構,當收縮環一收縮細胞就會被擠壓而形成子代細胞。儘管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的研究逐漸地揭開了蛋白形成的奧秘以及讓我們領悟了如何控制收縮環,但與細胞中自組裝結構相關的很多機制至今尚不清楚。
  • 植物胞質分裂中成膜體的動態調控及囊泡運輸機制
    本文主要綜述了植物細胞的胞質分裂過程中成膜體的形成及其動態變化過程以及細胞板囊泡拴系和融合的分子機制,同時對相關研究進行了展望。關鍵詞:植物;胞質分裂;細胞板;成膜體;囊泡運輸 細胞分裂是指1個親代細胞(mothercell)分裂為2個子代細胞(daughtercell)的過程,其中包括細胞核分裂以及胞質分裂。
  • 例題分享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A.大腸桿菌擬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質為RNA聚合酶C.正常人細胞的每條染色體兩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體細胞的端粒DNA隨細胞分裂次數增加而變長【解析】端粒是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的特殊結構
  • 赤黴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對細胞分裂的影響首先是赤黴素起作用
    第一節 植物細胞的生長和分化細胞的生長是植物體生長的基礎。通常把細胞生長的過程分為三個時期:即分裂期、伸長期和分化期。一、細胞分裂期植物的分生組織細胞通過有絲分裂,一分為二,使細胞數目不斷增加。新生的細胞生長到一定階段,又開始進行細胞分裂。從母細胞分裂之後形成的子細胞到下次再分裂成兩個子細胞所需要的時間稱為細胞周期(cell cycle)或分裂周期(圖9-1)。細胞周期包括分裂期和分裂間期。
  • Cell:特殊「生物鐘」可促進細胞分裂周期的運行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獲得了不能夠產生細胞周期蛋白的酵母菌株,在這些酵母細胞中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的激酶也處於失活狀態,這種激酶可以被細胞周期蛋白所激活;隨後研究者發現這些酵母並不能進行在正常酵母細胞中發生的基因表達的時序振蕩,當正常酵母細胞進行細胞周期分裂時就會發生上述現象,這就表明,細胞周期蛋白的表達對於細胞周期性分裂至關重要。
  • 三星申請Nonacell商標Galaxy S20 Ultra將支持9像素聚合
    然而荷蘭科技博客LetsGoDigital發現,該公司已於2月5日向英國知識產權局提交了「Nonacell」的商標申請。傳說中的Galaxy S20 Ultra旗艦機型,配備了1.08億像素的傳感器。而取代Tetracell的Nonacell技術,亦支持9合1的功能,可在弱光下帶來更好的拍攝效果。
  • 中美教師用特別的方法教你學減數分裂、有絲分裂!(收藏)
    Interphase is cell division's longest part,間期是細胞分裂最長的部分nuclear membrane's intact as it starts,它開始時核膜是完整的
  • 鑑定出一種全新的細菌細胞壁聚合酶---SEDS蛋白
    2016年8月1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哈佛大學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新的幾乎所有細菌都用來製造和維持它們的細胞壁的蛋白家族。論文通信作者David Rudner和Thomas Bernhardt說,發現第二組細胞壁合成蛋白(cell wall synthesizer)能夠為開發靶向細菌細胞壁的急需療法來殺死有害細菌鋪平道路。Rudner說,「我們知道這些蛋白是良好的靶標,這是因為它們是聚合酶,所以我們能夠在細胞外面抑制它們。」
  • 公衛·速遞 | CELL重磅發布: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該研究通過探索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全酶(nsp7/nsp8/nsp12)冷凍電鏡結構,研究新冠病毒多亞基蛋白機器的組裝和功能以及其可能如何靶向治療新冠病毒。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研 究 內 容新冠病毒的基因組通過依賴RNA的RNA聚合酶全酶(亞基nsp7/nsp82/nsp12)與一系列輔助因子一起進行複製和轉錄,而這其中nsp13解旋酶是整個RNA複製過程中的重要組分之一。
  • 生物圖解 | 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例1、下圖是某種動物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部分圖,據圖回答問題:按先後順序把有關有絲分裂圖的號碼排列起來_______________;按順序把有關減數分裂圖的號碼排列起來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類題目對於學生來說是圖像題中最難得分的
  • Development Cell:廈門大學張曉坤發現定位在中心體的RXRα促進PLK1激活和有絲分裂進程
    胞質分裂是細胞周期的最後完成階段,是有絲分裂時染色體分離後子細胞的物理分離過程。胞質分裂異常可以導致細胞的基因組不穩定而引起細胞死亡或發生癌變。胞質分裂時子細胞之間形成細胞間橋 (intercellulαr bridge)結構,有研究表明,許多參與調控或執行分裂功能的蛋白定位在該結構上發揮功能,以完成胞質分裂過程,但具體的分裂及其調控機制尚不清楚。
  • 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重點知識列表梳理
    例1、下圖是某種動物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部分圖,據圖回答問題:按先後順序把有關有絲分裂圖的號碼排列起來_______________;按順序把有關減數分裂圖的號碼排列起來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類題目對於學生來說是圖像題中最難得分的
  • DDD最佳實踐-理解領域驅動設計中的聚合
    引言如果從 Eric Evans 出版《領域驅動設計》[1] 算起,領域驅動設計 (Domain Driven Design , DDD)的概念已經產生 14 年了。十幾年時間很長,但是 DDD 的概念結構卻很穩定,沒有出現本質的變更。
  • 秋水仙素將細胞分裂阻斷在哪個期?
    具體機制如下:①秋水仙素化學結構的C環和微管蛋白結合,幹擾紡錘體的功能。紡錘體由微管蛋白組裝而成,是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平均分配到兩極的必要結構。微管是由α、β微管蛋白的異源二聚體及少量微管結合蛋白聚合而成的亞穩定動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