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佛陀如是說,則友不迷茫

2021-01-13 如釋我聞

人有七情六慾,但說到情,很多人感慨良多,友情,愛情,親情一生中陪伴我們最多的三位朋友,親情是自己不能再選擇的,愛情佛性的人選擇一切隨緣,甚至現在很多年輕人選擇不婚一族,相信自己也可以過得很好,但友情,那個可以陪你大哭大鬧,嘻嘻哈哈的人就顯得十分的重要了。因此對擇友很慎重,所以有時會經常去看很多的心靈雞湯,看看從這些雞湯中能去領悟到什麼來。但對於七情六慾,佛家子弟們有著他們脫然於物的見解。

佛教的《孛經》裡,提到朋友有四等,你知道朋友分為哪四等嗎?朋友不像親人卻有同如親人,很多不能同親人提起的事能向朋友傾訴,找尋答案。但卻又怕遇到豬朋狗友,酒肉朋友,背後捅自己一刀的朋友。

朋友這個群體可以很龐大,也可以只有那麼一個知心朋友。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對自己一身的影響甚至可以起到決定性作用。所結交的朋友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有怎樣的品行對自己將來的事業發展,生活,後半輩子都產生著影響。歷史上也有很多的名言警句交我們應該如何的去結交朋友,結交怎樣的朋友。孔夫子言:「友直、友諒、友多聞。」這樣的朋友才是我們值得去結交的。「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這樣的朋友則是我們應該警惕,遠離的。

佛教《孛經》裡交友有四原則,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有那四說。朋友不是建立在利益上的,不是用自己的利益去換取的,是錢買不到的。一:有友如花。花是我們很多人都喜歡的,就連有些對花過敏的人也忍不住去欣賞花。但如花的朋友,在佛教這裡來說就是不可取的了,在你漂亮,過得好時,花開正茂時會把你高高舉起,向全世界炫耀你,把你帶在身邊。但在花枯萎時就選擇把你忽視。短暫的塑料友情,不能有難同當,只想有福同享,這樣的朋友值得嗎?

二:有友如秤。都說秤是天底下最公平的,只講實事求是,不因為你是誰而偏袒任一方。但朋友如秤的則不可,會去衡量你對自己是有有益,利益大小。你重要他就低頭,你不重要他就昂首。建立在利益之上的朋友你覺得呢?好的朋友應該能包容你,不會因為你一貧如洗而拋棄你。

三:有友如山。都說父愛如山,其實珍貴的朋友也如山,堅固,深沉,做得比說得多。

四:有友如地。他可以容納很多,微小的,高大的,脆弱的,他都可以給他們住所,收容他們,保護他們,給他們安全感。世間萬物,你的缺點優點他都知道,都會包容你,不會因為你一無所有就嫌棄你。

朋友很重要,擇良友更重要。

相關焦點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佛陀不是不宣講宇宙人生的真相,而是要徹底弄清楚那些,窮極此生也不能完全了解,所以應該把有限的時間放在斷除煩惱知苦滅苦上。佛陀在世的時代,沙門之間經常會進行辯論,而佛陀對於那些關於宇宙或是神人的形上學的問題一概不答。這些問題與佛陀傳授的教法沒有多大的關係,反而會讓人進入修行的誤區。
  • 如何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並提高自身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大飛碼字,ID:BigFly102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同學在後臺問我,如何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並提高自身,本想在微信回復他的,不過發現這個話題太大了,幾句話說不清楚,就想專門寫一篇文章來闡述這個事情了。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要我在這裡分享一種普世且一定有效的方法,我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 三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多半比較摳門,未來可能難交到真正的朋友
    夫妻倆一直覺得這是孩子的品行出現了問題,必須要及時進行糾正,但是他們不清楚的是,出現這種行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父母過度寵溺 愛孩子是沒有錯誤的,不愛孩子才不正常
  • 佛陀法力廣大,魔王波旬為什麼不害怕,甚至到跟前耀武揚威?
    熟知佛教歷史的人們在知道佛陀的同時也會知道魔王波旬的,因為他和佛陀有著好幾段的故事,一個是佛陀開悟前夕,魔王波旬的幹擾,再者是佛陀涅槃前波旬的跑到佛前要求佛陀進入涅槃,甚至揚言在未來要讓自己的徒子徒孫進入寺院中破壞佛陀的法。
  • 佛陀:這樣去誦讀經書,才能獲得無量福報,看看你做對了沒有
    佛教經文是大迦葉和眾弟子回憶起佛陀在世之時對他們講過的話並整理成冊,幾千年來盛傳不衰,經書中的法理深入簡出。無論是方接觸到佛經的信眾還是修行有術的人,對於經文中所體現的般若智慧歡喜不已。佛陀在開悟之後,看到眾生的煩惱就是因為無明所致,所以在開悟之後就驚嘆所有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內心執迷不明,無法見心明性。隨著佛教的盛傳,人們也開始知道佛陀的法力廣大,能夠幫助世人度苦度厄,在自己有什麼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喜歡到寺院中拜佛。佛並非是不能求,只是求的方式和你用的心思是什麼,才能夠讓佛陀真正的感應到。
  • 什麼迷茫不迷茫,不過是才華配不上夢想!
    人生無望、前途渺茫,真的好迷茫啊…… 你是否也有同樣的困惑呢?明明感覺自己並不比別人差,明明懷揣著遠大的理想抱負,而現實卻是一事無成,陷入迷茫,不知未來何去何從?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導致你如此迷茫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因懷才不遇而心生遺憾,也不是時機未到伯樂還沒有來敲門,而是你的才華還配不上你的夢想。 捫心自問,你真的有才華嗎?
  • 佛陀三種世界觀 就問你宏不宏大!
    因為了解這些對解決生命的終極意義並無太大的幫助,甚至會給人們帶來迷茫。 但從輔助佛法修持,作為眾生步入解脫所必須了知的知識角度,佛陀在經典中講述了三種不同的宇宙觀。在接受常規知識教育的一般人看來,這三種宇宙觀的說法可能並不一致,甚至有矛盾和互相牴觸的地方。但如果拋開固有的觀念,以廣闊的心胸和高點來研讀,或許會對重新認識宇宙有所啟發。
  • 只要我們真正領悟了金剛經 就會對佛陀感激得淚流滿面
    只有把它去除,我們才能見到實相,才能見到諸佛菩薩莊嚴法相的實相。這一章我們來了解,須菩提長老在聽完佛陀所說的,要實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見到萬事萬物實相的修行方法以後,為何會感激得淚流滿面?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泣起來呢?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
  • 佛陀覺悟的世間真相到底是什麼?吃齋念經就能成佛嗎?
    覺悟的人就能稱之為佛陀,也就是說悉達多太子就是在這一刻成佛的。 成佛是一種狀態,或者說是一種境界,並且不是死後才能達到的,這是許多人對於成佛的誤解。佛陀告訴我們,只要證悟了「緣起」,不管他是誰,都是佛陀。
  • 他為佛陀安排了帝王式的葬體,佛陀涅槃後究竟誰是佛陀?
    阿難陀尊者讓大家知道,佛陀曾告訴他日後可以廢除一些輕戒。但當比丘們問他佛陀有否道明是那些輕戒時,阿難陀尊者卻直認當時沒有向佛陀問清楚。經過詳細的商議後,大會決定把所有的比丘與比丘尼戒都全部保留。   他們也記得佛陀曾經表示過,不同意把經典以古典的吠陀文寫出來。因此,所有的經典和戒典都是以原本的阿達磨嘎地語文寫成。
  • 佛陀證悟的前夜,經歷了什麼?真懂的話,修行就有方向了
    關於這個問題,佛陀曾如此自述,他說:「惡魔,怯懦的人往往無法戰勝,大多會敗於惡魔之手,但勇敢者則不一樣,勇敢的人會在與惡魔的博弈之中獲得升級或升華的喜悅,我正是這樣的人,多少個日夜以來,我一直與你們(惡魔)交戰,因為我不喜歡失敗的身軀,更不願意在失敗的痛苦中苟活,我寧願在奮戰中死去。
  • 佛陀究竟證悟了什麼?
    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其它的經書當然也有類似的記載,那麼,佛陀所證悟的這些內容,究竟是什麼呢?大多人都把佛陀的這段話總結為「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並認為佛陀所證悟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 佛教:佛陀四句開示,解開無數人心結,萬物陰陽交替,有常必無常
    隨緣是一種進取,是智者的行為,生死輪迴,順其自然,面對生,不狂喜,不忘形;面對死,不憂愁、不強求、不慌亂才是面對生死的隨順自然。那一日,這位父親來到了佛陀所住的地方,不知為何,一見到佛陀當下神志清醒,隨後向佛陀頂禮膜拜。心痛的父親悲苦地說道:「我這一生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我和她母親將她當作掌上明珠,她能讓我忘掉一切憂愁。可是她卻忽然重病,在我的面前舍我而亡,眼睛她喚不醒,叫不答,眼睛閉,身體就冷了,呼吸也停止了。
  • 瘟疫肆虐,天神在人間:耶穌,佛陀的凡人性帶來啟發
    如將《摩西律法》進行改善,將它變得更溫和更貼近現實:不允許說任何不敬的話語;不允許解除婚約;不允許詛咒等;寬容敵人或給你帶來恥辱的人,因為大家同為天父的子民,天父的陽光溫暖所有人。對涅槃的理解:小乘將之看做脫離生死輪迴後達到的一種獨立於世間的境界;大乘認為,涅槃只是消除了無知,認識了諸法實相,不存在一個獨立於世間的涅槃境界。有些人甚至認為只有大乘佛法才是真正佛法。
  • 佛陀竟然也會生病?盲目的信仰和祈禱是「心外求法」!
    佛陀是世間偉大的覺者,是無數苦海眾生心目中的導師,為了五濁惡世的終生,佛陀將自己覺悟的法門傳給了後人,這是佛陀的初衷,也是佛陀一生都在追求的偉業。但是當佛法變成宗教之後,許多人不再把佛陀當做是覺悟的人,而是把他神明化,當做一個可以依賴和信奉的對象,諸事皆靠佛菩薩,反而忽略了自己,這是佛陀最不提倡的心外求法。在佛陀傳入我們國家之後,經歷了年前的傳承,變成了佛教上獨有的一支——漢傳佛教。漢傳佛教非常重視民眾的信仰,一些帝王也會把佛教當做統治的一種手段。這也讓真正的佛法變了味道。
  • 佛教:世事無常的真相,為什麼是佛陀證悟的第一個內容?
    上一節我們講到,佛陀講法49年,只講一個內容,那就是如何解脫苦的束縛。據說佛陀的說教,並不像我們現在講課或開會一樣,有各種會議紀要等各種記錄,而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進行,後來為了便於記憶,遂漸演變成採取偈頌的形式,也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偈語。
  • 沒有人不喜歡交朋友,只不過是沒遇到真朋友不想牽強附會罷了
    人和社會都是會變化的,朋友之間如何保持一份純正的友誼這是一個殘酷的考驗。曾經是很好的朋友但隨著時間的往前推移那份友誼往往就被淡化掉了,朋友也不再是朋友了,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會覺得無所謂在某個階段就交某個階段的朋友,對於朋友他們會覺得是某個階段性的,而對於一些喜歡交一個朋友一輩子的人來說實在有些殘酷,無法接受中斷朋友關係的結果。
  • 菩提伽耶:佛陀成道聖地感受信仰
    在街上,通過欄杆我們可以看到塔頂,這或許是生命的真正歸依處吧!菩提大塔與我們的距離,似近又遠,我們看得見,觸不著。不知黑夜降臨時的菩提大塔,明星懸掛在高空時,多少人會悟到黑夜的界限,會悟到煩惱如何轉成菩提?一進入菩提大塔的院落,會強烈感受到佛教作為宗教信仰的熱情,紅的、黃的、黑的各式袈裟在這裡呈現,各種語言混溶,到處都是禮拜、繞塔的信徒,空中飄蕩著各種語言的誦經聲。
  • 當年在菩提樹下,佛陀在成道日,究竟證悟了什麼?
    二,佛陀體悟到了,佛性真如從溪澗的涓流理臺正驗了無我的真諦,感受到了生命的永恆,世界的遠近對佛陀好像已經沒有了障礙,佛陀所覺悟的已經超越了空間的有限性,並與儀器之處。三,生死的超越佛陀覺悟。世間上的煩惱不如意生生死死只是假名而已,生死無非假象。
  • 出生在啥時間的人,才華橫溢頭腦好,走到哪都能交到朋友賺到錢!
    高智商和高情商是一個人在生活中立足的關鍵要素如果有了這兩方面的條件,那麼生活質量就會好,許多發展也會快許多,不得不說這和天分有很大的聯繫,像以下幾個時辰出生的人,他們就非常有頭腦,而且做事情也格外的認真,什麼時候都能靠自己的能力換來生活的成功,他們的未來將會風生水起,更有希望取得成就,無論做什麼行業都能交到真正的朋友,而且也可以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