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鋅離子液流電池因其不易燃性和高能量密度可作為一種具有吸引力的儲能裝置。然而,鋅枝晶的形成會導致電池內部短路和容量下降,限制了鋅基液流電池的長期運行。
有鑑於此,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Hee-Tak Kim報導了具有異常強的Zn和缺陷碳表面的軌道雜化,其可以阻止Zn表面的擴散以實現無枝晶的Zn電沉積。
文章要點:
1)研究發現,在碳氈(CF)的無缺陷碳表面,通過Zn吸附原子或晶核的表面擴散,造成了不理想的Zn團聚,從而引發了碳纖維尖端局部Zn的沉積,並形成了Zn枝晶。相反,單空位缺陷的不飽和懸鍵引起Zn軌道和sp2碳軌道的強烈重疊,從而有效地抑制了Zn在沉積初期的聚集。隨後鋅核的生長導致附近的核連接,覆蓋在碳纖維表面,導致鋅沉積在三維碳架中緻密堆積。因此,利用缺陷碳表面,在高電流密度(超過100 mA cm2)下,可有效地抑制Zn枝晶的形成。
2)含缺陷碳層電極的Zn-Br電池在100 mA cm2和20 mA h cm2下,經過5000次循環後,具有97%的庫侖效率。
該研究基於原子學層面,提出缺陷碳結構對鋅電沉積影響,並論證了先進鋅電池材料設計策略的有效性。
Ju-Hyuk Lee, et al, Dendrite-free Zn electrodeposition triggered by interatomic orbital hybridization of Zn and single vacancy carbon defects for aqueous Zn-based flow batteries, Energy Environ. Sci., 2020
DOI:10.1039/D0EE00723D
https://doi.org/10.1039/D0EE00723D
能源谷組建了多個高水平碩士博士交流群,群內成員主要來源於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香港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萊斯大學,波士頓大學等,歡迎您的加盟。溫馨提示:進群可以先加小編微信號(sci-huoxiongmao),或者是長按二維碼,添加小編,備註暱稱+單位+研究方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