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四個原則,學會笛卡爾的思考方式

2021-01-11 明白

17世紀,現代科學剛剛萌芽,法國哲學家笛卡爾(René Descartes)就提出,科學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批判性思考。

這思想對科學的影響綿延至今,所以要理解現代科學,學會現代科學的思考方法,絕不能錯過笛卡爾的這本《談談方法》。

▲勒內·笛卡爾法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的解析幾何對現代科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這樣一個影響深遠的思想家,是如何思考問題的呢?

「明白」特邀著名物理學學者,北京師範大學系統科學學院教授吳金閃老師,解讀笛卡爾思考問題的方法論。

01.

這是一本哲學的書

在解讀的一開始,吳金閃教授就評價《談談方法》說:

「這是一本哲學書,可是這是一本非同一般的哲學書。」

▲《談談方法》又叫《方法論》,笛卡爾介紹研究方法的重要著作。書名:《談談方法》作者:笛卡爾譯者:王太慶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時間:2000年

這樣的非同一般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這本書帶有笛卡爾批判性的哲學思想。

笛卡爾本身熟悉宗教、法律,但認為這些都不足以說服他,讓他承認世界就是依據這樣的理論而存在。笛卡爾認為,世界中所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懷疑,我們所觸摸、看見、聽見的都有可能是我們的幻覺,已有的理論不應該被單純地相信。

那我們可以相信什麼呢?

笛卡爾說,唯獨自己的思考是可以相信的。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是值得被懷疑的,但是唯獨「我懷疑和思考這個世界」這件事是不能被懷疑的。所以,只有我們思考和認識到的事情,我們才能真正接受,其餘的都是存疑的,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就是這個意思。

而這種懷疑的意義就是去追問問題的本質,去尋找事物的特質,從而通過嚴密的邏輯建立學科的基礎。任何一門學科,都存在其根本性的問題、及其分析和思維方式,只有不斷對這些學科的根基發出疑問,才能使這門學科立足。

另一方面,這本書帶有笛卡爾的科學實踐經驗。

笛卡爾在數學和物理方面都頗有成就。在數學方面,笛卡爾研究了幾何和代數的關係。吳金閃老師在講解時提到,笛卡爾論述了幾何可以通過代數建立方程來計算,也就是解析幾何,他因此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

▲笛卡爾發明現代直角坐標系,為解析幾何奠定了基礎。

在物理學方面,笛卡爾主要研究了光學。他在著作《屈光學》中首次對光的折射定律進行理論論證,解釋了人視力失常的原因,並設計了矯正視力的透鏡。

正是這樣的科學研究給笛卡爾提供了經驗基礎。吳金閃老師指出,在這本書中,笛卡爾的經驗支持了他的理論,即只有親自研究了某問題,才能說是認識了這個問題。

同時,正是笛卡爾的經驗,使得這本書的理論在現代科學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實用性。

02.

思考問題的四個原則

《談談方法》這本書到底給世人提供了什麼方法呢?

吳金閃老師講道,《談談方法》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笛卡爾的批判哲學思想,他提出了思考問題的四個重要原則。基於這四個原則的思考,能夠從基礎上論證和認識一個問題,吳金閃老師把這樣的認識方式稱為:批判性思維和系列性思考。

在這裡,吳金閃老師以學習幾何學為例,講述了這種思考方式。

當學習幾何學的時候,我們總會遇到一些證明題,即嘗試證明某個定律。但是這裡的證明並非科學上的證明,只是從已知到已知的論證過程。

這樣的過程有什麼用呢?

即使不通過證明,我們依然可以簡單地記住,「平行線同旁內角相等」這個公理。吳金閃老師指出,我們學習的其實是現代科學基礎的邏輯思考方式,也就是笛卡爾在《談談方法》中的思考方式。

將這種邏輯思考方式提煉,就可以得到以下四個基本原則。

其中,第一個原則是學會進行批判性思考,在邏輯上要求嚴謹。比如說,即使我們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但是依然要問,為什麼是這樣的,並對此展開嚴密的論證。吳金閃老師總結道:

「凡是沒有明確認識到的東西,絕對不把它當作真的去接受。」

第二個原則是要整理出一個體系,其關鍵在於分解,即儘可能地把問題分解成若干部分,找到其內部的自然結構。我們還拿幾何學做比喻,如果要證明勾股定理,這個過程可以被分解為證明相似三角形,證明三角形面積公式,證明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等多個問題。

與第二個原則相連,第三個原則是對分解的問題區分層次。正如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可以成為相似三角形的一個條件,即使問題被分解,也不應該是單個的、毫無聯繫的,我們要將它們系統化。

吳金閃老師指出,按照問題本身的難度,需要區分難度的層次,搭建問題的相關框架,讓所有被分解的問題系統化,而不是零零散散的一堆。

第四個原則是從頭審視整個框架。在將問題進行逐個分解、建立整體系統之後,再回過頭來儘可能全面地考量問題,不斷地去反思這個考量是對的還是錯的。

通過這四個原則,不僅可以解決單個問題,而且還可以運用在學科上。吳金閃老師認為,這樣的邏輯思考方式就是整個現代科學的基礎。

在講解的最後,吳金閃老師總結道:

「所謂的科學只不過就是把笛卡爾的思想用來考察現實當中的每一個問題,再通過測量和實驗得到答案而已。」

可以說,正是在現代科學發展完善之前出現了這樣的方法論,才使得我們建立起如此龐大的現代科學體系。

相關焦點

  • 【物理數學】數學家的故事丨從笛卡爾到解析幾何
    笛卡爾喜歡溫暖的臥室,總是習慣晚些起床。當他得知女王讓他清早五點鐘去上課,他深感焦慮不安。笛卡爾擔心早上五點鐘那刺骨的寒風會要了他的命。果然不出所料,他很快就患了肺炎,1650年2月,在他達瑞典僅四個月後,被病魔奪去了生命。笛卡爾在1637年發表了最有名的著作《正確思維和發現科學真理的方法論》,通常簡稱為《方法論》。
  • 笛卡爾:無知與美德
    在笛卡爾或者他的讀者懷疑自己的所有信念並探求重建它們的基礎時,遵循這種臨時道德是應該的。因為,在此期間,他不得不行動,並因此需要指導。這種臨時道德是以一條懷疑論者的普遍原則開始的:服從你自己國家的法律和習俗。
  • 四個方面掌握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對於他的學說,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認知。「一實質」: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 笛卡爾的推理過程——通過懷疑假相,得到真相
    笛卡爾在培根之後,另創了一種破解假相的方法,即懷疑式演繹推理:從「我思」中推出「精神實體」(即不死的「自我」),又從「精神實體」的「自我」推出「完美實體」即「上帝」,再從「上帝」圓滿在心靈推出「物質」。神學體系千百個交織組合的概念籠子關著笛卡爾。
  • 泰勒對笛卡爾哲學的批判與反思
    儘管在當代哲學視界內,語言哲學與現象學在研究對象和內容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但對於泰勒而言,二者之間存在著某些共性:它們都將理論矛頭指向了由笛卡爾哲學所開啟的「分離式行動者」(A disengaged agent)主張,「這是一種無法思考的觀點,因為,沒有為參與式理解留下理論空間」。可以說,對笛卡爾哲學的反思與批判,是解讀泰勒哲學人類學思想的一個較為理想的切入點。
  • 四位思想家如何改變了美國人的思考方式
    四位思想家如何改變了美國人的思考方式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7.11 星期六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李 魏    有四個人改變了美國人的思考方式。
  • 可能連張東升都不知道的「心形線」背後的真相,笛卡爾的另一面
    笛卡爾在現實中,笛卡爾出身不凡,家族產業還是有的,父親是布列塔尼的議員,算是半個貴族,就算笛卡爾一輩子不工作,也不至於上街頭流浪去,所以落魄數學家與公主街頭偶遇的故事從一開始就不會發生。克裡斯蒂娜女王(Drottning Kristina)生於1626年,6歲的克裡斯蒂娜便繼承了王位,而笛卡爾和克裡斯蒂娜之間的故事其實是另一個悲劇:前面說到,笛卡爾有賴床的毛病,而女王有早起的習慣,還要求笛卡爾在早上五點給她上哲學課,可憐的老頭就只能在寒冷的清晨打亂自己的生物鐘去給女王上課,要知道那可是冰天雪地的北歐啊
  • 我思故我在 | 笛卡爾
    笛卡爾認為,人類應該可以使用數學的方法——也就是理性——來進行哲學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從邏輯學、幾何學和代數學中發現了4條規則:笛卡爾將這種方法不僅運用在哲學思考上,還運用於幾何學,並創立了解析幾何。由此,笛卡爾第一步認為懷疑就是出發點,感官知覺的知識是可以被懷疑的,我們並不能信任我們的感官。
  • 思想家系列——笛卡爾
    4個月後,他寫信給貝克曼:「你是將我從冷漠中喚醒的人……」,並且告訴他,自己在數學上有了4個重大發現。據說,笛卡爾曾在一個晚上做了三個奇特的夢。第一個夢是,笛卡爾被風暴吹到一個風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個夢是他得到了打開自然寶庫的鑰匙;第三個夢是他開闢了通向真正知識的道路。這三個奇特的夢增強了他創立新學說的信心。這一天是笛卡爾思想上的一個轉折點,也有些學者把這一天定為解析幾何的誕生日。
  • 理性主義先驅——笛卡爾
    他在《形上學沉思錄.中說:「我在好多年以前,就已經覺察到, 我從早年以來,曾經把大量錯誤 的意見當作真實的加以接受,而我以後建立在一些這樣不可靠的原則上的東西,也只能是極其可疑,極不確實的;從那時起, 我就已經斷定,如果我要在科學上建立一些牢固的、經久的東西,就必須在我的一生中有一次嚴肅地把我從前接受到心中的一切意見一齊去掉,重新開始從根本做起。」
  •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什麼意思?
    蒙田作為一名人文主義者,他肯定人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但對於人能否認識真理的問題上,蒙田比較謹慎,事實上他終其一生,都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對永恆真理的懷疑,直接動搖了人類科學發展的地基。而法國的笛卡爾探究哲學的目的,就是要回應懷疑主義的挑戰,重新肯定人類理性的地位,為科學發展打下穩固的地基。
  • 用五條原則演繹整個世界,從笛卡爾、哥德爾到海森堡的世界觀拼圖
    大千世界,豐富多彩,人們從出生開始,就睜開眼看,敞開心聽,努力的去了解,去適應,並用自己的方式去改變周遭境況。讓世界如此豐富的原因,就在於人們對世界的理解並不相同,在這些不同的理解之下就會做出很多不同的抉擇。
  • 如何理解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的哲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產生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時代的面貌。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這樣評價他的哲學:笛卡爾身上有著一種動搖不決的兩面性:一面是他從當時的科學學來的東西,另一面是拉夫賴士學校傳授給他的經院哲學。笛卡爾從小體弱多病,但是家境富裕,於是得到學校的特許,早晨可以在床上讀書。他也因此養成了喜歡安靜、善於思考的習慣。
  • 創造了笛卡爾坐標系的人,試圖用哲學證明上帝的存在
    勒內·笛卡爾「上帝存在的證明」是他在1641年的論文(形式哲學觀察)「第一哲學的冥想」中提出的一系列論點。笛卡爾以這些最初的論據而聞名,這些論據希望證明上帝的存在,但後來的哲學家們經常批評他的論據過於狹隘,依賴於「一個非常可疑的前提」,即上帝的形象存在於人類內部。
  • 笛卡爾:用「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找到「本我」
    在《第一哲學沉思集》中的第一沉思的部分中,他首先表達了自己的對現有的觀念的見解,他認為那些見解和觀念都是十分值得懷疑的,而且笛卡爾的目的是要為科學建立「堅實可靠的、永遠不變的東西」。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能夠對自己的見解,以及這些見解賴以產生的基礎產生懷疑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這至少是哲學思考的開始。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笛卡爾,創立解析幾何學
    比如說,要確定船隻在大海中航行的位置,就要確立經緯度,這就需要精確的掌握夭體運行的規律;要改善槍炮的性能,就要精確地掌握拋射物體的運行規律。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採用解析幾何。因為它可以利用字母表示流動坐標,用方程刻劃一般平面的曲線。解析幾何的發明人就是偉大的數學家笛卡爾。笛卡爾15%年出生在法國,父親是一位相當富有的律師。8歲時,父親把他送進荃督教會學校讀書。
  • 新書丨《笛卡爾與現象學:馬裡翁訪華演講集》
    笛卡爾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他是康德,某種意義上是黑格爾,以及尼採和海德格爾的出發點,他甚至不是一個隨意就能被拿來加以研究的作者,他的思想涉及進入一般形上學問題的方式。
  • 笛卡爾:何為心物二元論?
    笛卡爾通過證明上帝的存在和上帝不會欺騙我們,保證了我能夠用理性清楚分明地認識的東西,就必然是真的。有了上帝這個絕對的保證,笛卡爾就可以超出單純思想著的「我」,認識其他東西,由此建立起物質世界的存在性。因為上帝賦予我們的感覺和想像能力,都需要依賴物體的存在,才能發揮作用,而上帝仁慈善良的本質,不可能給我們一些沒有用的能力,因此這些物理對象也必然是存在的,並且只要我們使用正確的方法,將各種感覺、記憶、理性結合起來使用,仔細甄別,細緻思考,就可以避免誤入歧途,陷入錯誤之中。那麼物理對象的本質是什麼呢?笛卡爾認為,不可能是顏色、氣味、味道、聲音、硬度、質量這些東西。
  •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哲學的認識論意義及局限性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個很經典的命題,一些人根據這個命題又提出其他一些說法,如「我欲故我在」、「我動故我在」、「我吃故我在」,等等。如此一來,這個命題的外延就漫無邊際了。追本溯源,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個很嚴肅的命題,目的在於思考「何物存在」的哲學問題,而不是簡單的吃喝玩樂,後來提出的許多說法和笛卡爾哲學的本意相去甚遠,有些屬於搞笑式說法。
  • 西方哲學史中的笛卡爾
    《西方哲學史中的笛卡爾》笛卡爾可以說是近代哲學的始祖,在父親死後他繼承了一筆可觀的地產,地產被他賣掉,用錢來投資,每年大概有六千法郎左右的收入,這樣他就不會因為生計而發愁。在聽到了伽利略被秘密判罪的事,笛卡爾搬到了荷蘭,住了二十年,荷蘭在當時是一個有思想自由的國度,在荷蘭最少生命安全可以得到保障,還可以出版他寫的書。笛卡爾一心只想思考,做研究,不想和麻煩靠近,總是能躲就躲。一生寫了好幾本不錯的書,有大家熟悉的《方法論》《沉思錄》等,聽說還寫了一本巨著《宇宙論》當中可能有兩個異端學說,因為怕被迫害,到死也沒有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