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照明的未來,藍光之父中村修二看好這四大領域

2021-01-15 LEDinside

2019-07-24 13:56:12 [編輯:Andygui]

7月11-12日,由南昌臨空經濟區管委會承辦、深圳市照明與顯示工程行業協會策劃執行的首屆世界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論壇舉行,這次論壇,最受矚目的莫過於2014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中村修二。他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被稱為「藍光之父」,並被譽為「21世紀的愛迪生」。

在7月12日論壇上,中村修二做了主題為「藍光LED的發明和固態照明的未來」的精彩演講。演講中,他分享了自己研發高效藍色LED的技術歷程,並預測了固態照明技術的關鍵發展趨勢。

發明藍光LED,非常容易?

演講中,中村修二首先講述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及開發藍色LED的過程。

上世紀六十年代,只有亮度較低的紅光LED,當時的科學家都想要能夠發明出藍色、綠色LED,但是沒有人成功。中村修二從1979年從日本德島大學畢業後,就加入了日亞化工德島分公司,在該公司的頭十年,他一直在開發傳統的LED,那時傳統LED技術已經成熟。那個時候的日本,像索尼、東芝等大公司,3-5年就投入1億資金進行研發,但中村修二所在的公司小,研究經費幾乎為零。在這樣的困難之下,中村修二依然想開發藍光LED。

十年之後也就是大概1988年,中村修二直接找到公司的創始人,當面問,「能不能做藍光LED的研究?」在徵得當時公司創始人的同意後,中村修二從1988年到1989年到了佛羅裡達大學作為訪問學者,一年之後回到日本,他就開始研究藍光LED,只用了三年的時間,他就發明了高效藍光LED。談到因此獲得諾貝爾獎,他笑稱,只有三年,非常容易。但實際上,在頭十年,中村修二為開發藍光LED做了一系列準備,當時沒有任何資金,所有設備都是他們自己製作的。

「從紅光到藍光LED,這個過程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在頭十年通過複製其他的LED產品,但是這個複製的LED產品銷量非常不好。」中村修二總結道,「正是由於有了這些經驗,我才能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沒有人能夠製造出這個藍光LED,但是我發明出來了。這個可以作為你們研究的靈感。」

談及南昌大學副校長江風益教授開發出高效能矽基黃光LED,他很是讚賞,表示:「拿到樣品後,我們也測試過,測量了它的光效等,它有非常大的價值。我們非常驚豔,在LED領域,對於中國來說,這是非常大的發明。」

固態照明的未來看好四大領域

隨後,中村修二重點講述了固態照明的未來。在他看來,現在的熱門微型和小型LED,效率很高,也很節能,但還存在一些問題;LED農業照明也是一大熱門,LiFi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有雷射照明的市場也在不斷增長。

一是微型和小型LED。「現在LED可以應用在各種場合,如通用照明、室內照明、道路照明、汽車照明、農業照明和顯示領域。而且LED的效率是螢光燈的4倍,白熾燈的20倍。當然,現在最熱門的話題,是微型和小型的LED顯示器。」演講中,中村修二指出,比起LCD和OLED顯示,微型LED有很好的表現力,用在電視顯示屏上,之後也可以用在微型電視上,它的效率非常高,也很節能,同樣它的明亮度也是不一樣的。

「但是這種微型LED還是有一些問題,藍光和綠光LED是需要非常小的晶片,但是紅光LED就不一樣,現在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他直言,300-600 dpi(每英寸點數)、超過20微米的微型LED是傳統顯示屏的理想選擇;每英寸點數在1000以上、小於10微米的微型LED有望應用於VR/AR領域。像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上AR、VR技術,需要的晶片非常小,大概1微米。藍光和綠光LED是非常亮的,紅光LED是非常暗的,所以,現在還沒有人能夠製造出LED應用在AR和VR上。

二是LED農業照明。「當前,藍光和紅光LED用在農業上,也是非常大的熱點,備受創投業者吹捧。在中國,土地面積是有限的,未來的農業中,用摩天大樓來做農業大棚,比較便捷,可以將種植的農產品疊加起來。」談及LED農業照明,中村修二非常看好,他認為,在植物工廠中植物的生產成本是很低的,同時植物在LED照明下,能生長得非常快,能量使用率低,又能回收利用,這是非常熱門的行業,具有非常大的潛力。使用LED農業照明,增長率提高了2.5倍,植物的產量從50%到90%;用水與外界相比僅為1%。

「對於植物和人類來說,太陽光是最好的。但現在有一個問題,現在很多人大部分時間是在大樓裡工作的,很多時間是在室內,室內光和太陽光畢竟是有差異的。如果在室內,LED能夠模仿太陽光的話,增長就非常自然。

三是雷射照明。「基於LED的白光非常好,基於雷射的更好!」中村修二強調了雷射照明的市場,雖然他發明了LED,但卻又勇敢斷言,十年後,雷射照明很可能會代替現在的LED照明。在他看來,雷射照明的效率是LED的上千倍,一個雷射燈能夠照亮100平方米的面積,能應用到多個領域。但由於雷射照明目前價格太高,導致應用率不高,未來,可能會是一個大趨勢。

他指出,雷射照明將會有非常多的應用領域,比如手機和汽車上使用的雷射掃描,還有雷射焊接。

根據他的報告,雷射照明市場將不斷增長,在這一領域蘋果最近投資3.9億美元。當然雷射照明尚存的問題是:今天的雷射照明只能發射紅光或紅外光。對於這一問題,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基於氮化鎵的雷射照明。

四是LiFi的應用。在報告的最後,他還提到了LiFi,即光照上網技術。他認為,LiFi具有寬範圍頻譜(數百太赫茲)、快速數據傳輸、無電磁幹擾(EMI)、高安全性、成本效益等特點。Li-fi通信網絡具有傳感器、報警系統,比wifi容量更大。Li-Fi可見光通信(LED或雷射二極體)數據速率最高可達到支持1000GB/秒(當前可實現10GB/秒),當前4G網絡數據速率為0.1GB/秒,5G網絡為10GB/秒。

 

來源:每日LED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LEDinside官網(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眾帳號(LEDinside)。

相關焦點

  • 雷射照明未來可能替代LED!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村修二在滬演講
    10月11日,在航空工業上電舉行的「固態雷射應用趨勢」報告會上,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藍光LED與藍色雷射二極體發明人中村修二教授應邀作了題為《藍色雷射二極體的發明及未來雷射照明》的報告,分享了雷射光源的發展歷史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 諾獎得主中村修二:高效藍色LED的發明與固態照明的未來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中村修二在演講中表示,LED照明將對改善全球的生態環境起到重要作用,「全球變暖確實是所有國家、政府亟待解決的挑戰,如果全世界都能使用LED照明會極大的減少能源的消耗。」   發言實錄全文如下:   我給大家介紹我們的未來還包括雷射照明。
  • 【科學家】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
    你也許沒有聽說過中村修二這個名字,但你一定見過色彩繽紛的LED燈飾,無論是電腦、電視、室外大屏幕還是車燈、照明燈、手電、手機都在迅速用LED取代傳統的光源,而這一切,都與中村修二這個名字有關。LED使用的能量只有白熾燈的七分之一,並能持續大約100倍長,可達10萬小時。如果能被推廣,可以節省大量的能源,減少碳排放。
  • 2014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 "藍光之父"在廈講LiFi的未來
    顯然,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與會嘉賓名單。  昨日上午,2018年第七屆國際新材料大會在廈門開幕。作為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第五屆人才項目資本合作展的場外活動之一,本次大會受到了國內外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 中村修二:被諾獎相中的「小人物」
    原標題:中村修二:被諾獎相中的「小人物」 當人們在打聽被稱為「藍光之父」的中村修二的出身時發現,儘管中村修二現在是美籍日裔研究人員,而且鍍了一身金——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教授、日本愛媛大學客座教授,但是在發明藍光LED的時候只是在日本一家小公司——日本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工作。 按一般人的看法,這不該是什麼小公司技術員的發明,至少應當是世界名牌大學,或世界著名的研究機構的專家才會創造出來的東西。
  • 諾獎得主中村修二教授來成理講學了!一起去聽吧!
    講座名稱:The Invention of High Efficient Blue LED and Future Solid State Lighting高效藍光LED器件的發明和固態發光器件的未來時  間:2018年5月4日上午9:30-11:00 地  點: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際學術報告廳
  • 藍光LED為何能獲得今年諾貝爾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3639.htm  昨天,當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消息一公布,復旦大學信息學院院長鄭立榮教授第一時間向中村修二教授發出了祝賀。
  • 藍光LED發明者 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時,赤崎勇和天野浩在日本名古屋大學工作,而中村修二當時則在位於四國島上的德島市內一家名為「日亞化學」(Nichia Chemicals)的小公司工作。當他們通過半導體產生出藍色光源時,照明技術革命的大門打開了。白熾燈照亮了整個20世紀,而21世紀將是LED燈的時代。
  • 美國固態照明技術今年發展概要
    能源部高效與可再生能源辦公室在實施歐巴馬的計劃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為美國未來能源戰略提供了一個光明的未來。1.1 目前已經取得的固態照明成果        目前在固態照明領域已經取得了相當大進展,自從能源部2000年大力研發固態照明技術以來,支持了很多研發項目,取得了多項成就。
  • 諾獎得主中村修二成電開講,獲獎只因「憤怒」?
    中村修二在講述完自己的曲折經歷後,把大量的時間留給了現場積極踴躍的大學生提問,而現場大多數問題都圍繞「如何成為一名研究型人才」展開。中村修二認為,做研究至少必須具備「冒險精神」和「深入思考」。他笑著向學生爆料:「我基本不看報紙,因為那是浪費時間的事情。
  • 日美3位科學家因發明藍光二極體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0月7日電(記者劉仲華、李玫憶)7日上午11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常務秘書斯泰方·諾爾馬克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國科學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們在藍光二極體方面的發現。 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公報說,今年3位科學家發明的藍色二極體即LED比傳統的光源更加明亮、高效和環保。
  • 為什麼藍光LED獲得諾貝爾獎,而紅綠光LED卻沒有?
    後來,赤崎勇和弟子天野浩在名古屋大學合作進行了藍光LED的基礎性研發,經過反覆實驗,他們成功製成了氮化鎵結晶,並於1989年在全球首次實現了藍色LED。如果說赤崎和天野讓氮化物的研究有了希望,那麼中村就是這個領域的獨行俠和集大成者。
  • 固態照明光源:白光LED的現狀和未來
    第一個問題是已有照明光源和固態發光的演講,從19世紀開始用電照明,特別是從1879年愛迪生發明白紙等以後開始廣泛用電照明,這就是以電熱效應為基礎。大家看,儘管照明是一個非常大眾化的問題,但是用電量比較大,從全國來說20%的電都用在照明上,現有的照明的技術,我們看這個圖表,要想節省電就必須要提高它的發光效率。
  • 獨家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發現藍光LED意義在何處
    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籍科學家中村修二獲摘得大獎。這3名科學家在上世紀90年代前後發現並製成了一種藍光發光二極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藍光LED。評獎委員會將這一革命性發現與愛迪生的白熾燈相提並論,認為20世紀由白熾燈點亮,那麼21世紀將閃耀在LED燈之下。
  • 固態照明技術的發展歷史
    固態照明技術的發展歷史        上個世紀,固態照明市場被白熾燈、螢光燈和氙氣燈等光源所佔據。        在1879年,Swan和愛迪生分別獨立研發出了第一盞電燈,根據黑體發光原理。
  •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東亞國家的教育模式,無疑是在浪費生命
    眾所周知,日本19年獲得了19個諾貝爾獎,中村修二就是其中一位諾貝爾獲獎者。中村修二是一位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如今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學院材料系教授。他出身在普通漁民家庭,上學的時候成績並不突出,只考上了日本三流大學德島大學。
  • 為什麼藍光LED的發明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LED的發光原理和光譜
    前段時間的消息:201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由發明藍光LED的日本人中村修二獲得,可見LED行業大有可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