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現「變態」教育,幼兒園不分男女赤身上課,稱有助大腦發育

2020-12-07 美媽很帥

文丨美媽很帥

朋友莉莉幾年前隨丈夫定居日本,現在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她卻發起愁來,因為離她最近的名為「第二光學園」的幼兒園實行「裸教育」,也就是孩子每天入園後不分男女都要脫掉上衣,都要光著上膀子上課

這家幼兒園明文規定,除非孩子生病了,不然在4-10月份這期間,不管男女生,入園的那一刻脫掉上衣,直到下午回家之前都只能穿一條短褲。11月份到次年3月份天氣比較冷,上身可穿薄衣,但通常禁止穿長褲長衫、毛衣及緊身衣等保暖衣物,而且園方還會為那些冬天依然能保持光上身的習慣的的孩子設立「裸獎」

園方認為3歲左右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顯著時期,而光著上半身能夠讓孩子回歸自然,獲得豐富的感官刺激,繼而增大腦發育,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然而莉莉認為,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性別意識了,對「泳衣區」((即是穿泳裝時應遮擋的地方)本來就有很旺盛的好奇心,孩子們天天光著膀子上課,難免會把注意力轉移到異性身上,這樣不但難以幫助孩子建立性別界限,而且還會影響上課的專注度。這也是網友認為進行「裸教育」不妥當的地方。

第二光幼兒園網頁

從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研究的發展階段來看,3-10歲是幫助孩子建立性別界限的黃金期。雖然「裸教育」有不少好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泳衣區」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對異性也產生較大的興趣,應該要有所避嫌才對。不但如此,從這個時候開始,父母跟隨孩子的認知發展來幫助孩子逐步建立的性別界限:

幼兒期,我們要告訴孩子,身體有「公共區域」與「私人區域」之分,「公共區域」呢,是指臉、手、腳等可以向外展露的地方,而「私人區域」則是不可向外展露、別人包括親人乃至同性也不可觸碰的地方。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意識到男女性別的不同了, 我們可以藉助有趣的繪本進行科普,讓孩子了解人的身體構造,了解男生女生的身體構造的不同,而且不管男孩還是女孩,3歲後都要慢慢養成洗自己的內衣內褲的習慣,加深對」泳衣區域「的理解,並告訴孩子不要隨便把自己的照片發給別人。大多數孩子到了4-6歲很喜歡問一個問題,「我從哪裡來?」。很多家長聽到孩子問這個問題會發慌,或者直接糊弄過去。記得我小時候也問過媽媽這個問題,她說我是河上撿來的,聽完這句話,我很傷心地大聲哭起來。其實,孩子為你提出了一個好問題,你應該用心傾聽孩子感興趣的內容,用科學的角度加深對話。這樣孩子逐漸會有這麼一個意識,原來這些事也可以跟父母交談商量的,這樣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感,後面進入青春期孩子也會願意跟你談心事。

因為大腦更容易吸收有趣的信息,因此幫助孩子建立性別界限,還得藉助一個適時出現的故事,一本好玩又有趣的繪本來傳授。

1》藉助《我們的身體》讓娃正確認識身體

3-10歲的孩子對身體尤其是「泳衣區」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這本書正是結合了這個階段的認知特點,書中暗藏各種機關,比如拼圖、透視、轉盤、觸摸、推拉、拉線偶等,每翻一頁都有新的驚喜,孩子不但能在玩樂中學會正確認知自己的身體,還能鍛鍊孩子的手腦協調,滿足孩子的探索欲。

《我們的身體》實拍圖

低幼兒童很愛捉迷藏,因為他們很享受東西消失又重現的快樂與驚喜,書中大量的翻翻頁不但能滿足孩子的這一個愛好,還能讓娃在良好的互動中認識到「自己從哪裡來」,了解到孩與女孩身體構造的不同,而且父母也能更自然給孩子講解,避免尷尬。

《我們的身體》內頁實拍

這本好玩實用的立體科普繪本,現在只需79元,也就兩頓午飯的錢便能為孩子建立清晰的性別界限,更好地保護自己。

2》藉助《請不要隨便摸我》,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光了解身體構造,「我們從哪裡來」是不夠的,如果想娃遠離各種侵害,父母還要藉助相關繪本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加深自我保護意識。雖然豪豪才2歲多,但在他剛滿2歲時我便入手了《請不要隨便摸我》這套書,每周抽兩三天時間專門讀這套書,外出的時候我也會根據上面的內容做一些延伸,逐漸幫娃建立良好的防範意識。

低幼兒的大腦是通過眼睛調整圖像來記住他們所看到的事物,這套繪本插畫鮮豔明麗,能給寶寶帶來很多視覺上的刺激,繼而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提高注意力。如此實用的繪本,一共6冊只需59.9元,便可收入囊中,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日本幼教流行「裸體教學」,奇葩教育方式中,值得學習的不是這些
    讓孩子在學校不穿衣服,只穿短褲,更讓大家驚奇的是,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做到這一點,並且要裸體吃飯、上課以及玩遊戲。這所幼兒園的網站寫一行大字「用漢字和裸體培育幼兒心靈」,幼兒園的孩子的裸照也都擺在網站上。這幼兒園提倡的教育理念是裸體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而這一點正是這所幼兒園區別於其他幼兒園的特別之處。
  • 日本研究機構稱太空環境不影響昆蟲變態發育—新聞—科學網
    新華網東京4月16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15日發表一份公報說,該所主持的一項實驗顯示,在國際空間站,搖蚊也是從幼蟲經過蛹再變態發育為成蟲的
  • 科學家研究一氧化氮有助大腦發育的作用機理
    新華網倫敦12月13日電(記者葛秋芳)英國萊斯特大學日前宣布,這家大學的科學家將通過研究蝸牛大腦,揭示一氧化氮有助大腦發育的機理。  萊斯特大學日前發表的新聞公報說,一氧化氮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是劇毒的,另一方面它存在於大腦中,在大腦發育過程中可以促進神經細胞生長,被神經細胞用來建立相互間連接。
  • 微課詳解初中生物昆蟲的不完全變態發育和完全變態發育
    為方便廣大同學的學習,本微課詳解初中生物昆蟲的不完全變態發育和完全變態發育等
  • 女孩大腦比男孩早成熟10年?男女學習竟如此不同
    事實上,我有一個非常不乖的女兒,可她即便是小時候又挑食又嬌氣,卻也從來沒讓我擔心過學習。她上課自己整理書包,回家自己完成作業,考完試主動拿卷子給我籤字,還會和我聊一聊她在班上的排名和未來的計劃……反觀我家的兩個(同樣爸媽生的)臭小子呢?
  • 男女大腦並無結構和功能差異:行為差異其實源於後天
    美國芝加哥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利斯·埃利奧特教授稱,男性和女性的大腦之間並沒有能分辨的差異。她指出,男性和女性之間的行為差異是後天教育造就的結果,而非來源於先天條件。「人們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但大腦是一個不分性別的器官,」埃利奧特教授說,「我們具有完全相同的大腦結構。男女的大腦沒有任何不同。」
  • 準媽媽吃什麼有助胎兒大腦發育?這3種食物不容錯過!準媽媽收藏
    得知懷孕欣喜過後,最想知道的莫過於如何能生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所以很多媽媽在問,吃什麼有利於胎兒大腦發育?首先來一個小科普胎兒大腦細胞或神經元的分裂和增殖有2個高峰期,分別是懷孕5~12周和孕25~32周。
  • 日本國中生妄想的20條校規!簡直就是逼人報警啊
    [摘要]一起來看看日本國中生究竟對學校有什麼期待,和他們票選出來的妄想校規!這周開始各學校都陸續在準備畢業典禮啦!雖然感傷歸感傷(還是其實沒有),但我們還是要打起精神向前看呀~所以就在進入下次的新環境前,一起來看看日本國中生究竟對學校有什麼期待,和他們票選出來的妄想校規!果然還是充滿了二次元的感覺!
  • 新東方繪本課堂:日本19年19人獲諾貝爾獎,教育本質竟藏在幼兒園
    都說,教育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底氣。作為一個亞洲國家,日本因為完善的教育體系和先進的教學理念,一直在全球享有盛譽。作為代表著人類各領域最高智慧認可的諾貝爾獎,日本去年,又得獎了。日本化學家吉野彰和美國化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約翰·古德伊納夫三人,共同摘得了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加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累計有27年諾貝爾獎得主,幾乎秒殺全球60%的國家,19年就產生來了19位諾獎得主,簡直堪稱「變態」級別的逆襲。
  • 哈佛研究:娃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僅有3次,父母別傻傻不知道
    哈佛大學兒童心理學家理察教授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發現人類一生中大腦的發育有3次高峰期,如果家長利用好這3段時間對寶寶進行正確的訓練和引導,那孩子的智力水平就會勝過同齡人,甚至遠超同齡人。李玫瑾教授是中國兒童犯罪心理學專家,她對於教育上面有獨到的見解,婷婷曾有幸通過朋友的介紹,與李玫瑾教授對育兒方面的見解進行了交流,談論到孩子大腦發育「高峰期」這一問題時。
  • 幼兒園男老師何以成「稀罕物」?
    孩子們也需要男老師來教教,幼兒園引進男老師有利於孩子們健康、全面發展。」未來星幼兒園一位家長說。據她回憶,有一次,幼兒園裡來了一位臨時的授課男老師,上課扮演大西瓜帶孩子們做遊戲,孩子們高興地稱他「西瓜老師」,老師走了好幾天了,孩子還常常在家說起這位男老師。「男老師有利於優化教師隊伍,也有利於低齡兒童的全面成長。」
  • 為何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多?看到日本幼兒園的教育,能引進就好了
    看到日本幼兒園的教育,能引進就好了1. 「裸體」教育日本的幼兒園中,每年的寒冬季節都會舉行大量的戶外運動,令人想不到的是,雖然進行戶外運動,但寒冷的冬天孩子們都只是穿著短褲和鞋子,赤裸著上身在操場上進行「裸跑」。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幼兒園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大多數孩子上小學時都坐不住板凳,而幼兒園時期就能保持專注的孩子,上學後專注力也會非常強。二、注意力放在黑板上,而不是老師身上李玫瑾教授說,聰明伶俐的孩子往往學習都很一般。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不是智力問題,而是注意力問題。這類孩子上課時注意力都放在老師身上,比如老師今天的衣服挺好看、老師換髮型了、老師看誰呢?等等。
  • 肖巍: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興起——從全球男女大腦性別差異...
    她試圖總結關於大腦組織結 構「性別差異」研究的成果,並得出男女的一些思考 和行為差異緣於他們大腦結構不同的結論,強調女 性大腦如同「高速路」,男性大腦卻似「鄉間路」。無論 男孩還是成年男性,都不如女孩和成年女性「能說會 道」。女性平均每天要說2萬個單詞,比男性多出 1.3萬個,而且女性說話的語速也比男性快。大腦組 織結構的差異也使女性更為健談,而這種差異從胎 兒發育時期便開始了。
  • 生物知識擴展篇——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
    對於昆蟲而言,變態發育比較特殊,而變態發育分為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兩種。首先先來介紹完完全變態發育的概念:昆蟲發育過程中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與成蟲的顯著不同。在完全變態發育過程中,不一定所有都是受精卵,比如蜜蜂,蜂王產下的卵,分受精和未受精的,未受精的也可以變態發育成雄蜂。
  • 閏年上課多 學校要求補交錢
    N海都記者 陳盛鍾/文 馬俊傑/圖 海都訊「孩子所在的學校稱,2014年是閏年,上課時間延長了,要家長補交幾百元的學費和生活費。」日前,家住莆田涵江區的鄭女士收到涵江私立銀河學校的通知單,被要求補交800元錢。鄭女士表示,因閏年上課時間多了就要多交學費,學校的做法讓人難以接受,也從沒聽說過。
  • 40年腦科學研究揭秘為什麼男孩上課坐不住
    高學歷女性佔比數量日漸增長的事實,也印證了我國在男女平等教育上的進步,同時,當更多優秀的女性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會為時代發展注入新活力。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為什麼男孩在教育方面落後於女孩?這和男孩的學習方式有關係嗎?
  • 《科學》: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這一現象由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引起,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老鼠實驗 紐約州立大學醫療中心研究人員以老鼠為實驗對象,訓練它們坐在轉盤上識別房間內的路標。這一研究成果是一項突破,或許可使開發有助提高青少年記憶力的藥物成為可能,特別是對那些學習能力已經下降的孩子。」 研究人員說,家長們與其花大筆金錢把孩子送去私立學校,不如遵醫囑給孩子適當用一點類固醇,因為類固醇能減緩大腦內分泌蛋白質器官的發育。
  • 幼兒園普惠新浪潮|看圖豆教育如何抓住幼小銜接市場
    從2017年五月國家出臺方案 把普惠幼兒園定為一項重要的國家級幼教政策時起,已經過去將近兩年,各地幼兒園和早教機構也大都經歷了一段迷茫和探索時期。 同時對於家長來說, 他們也經歷一個觀望期—— 幼兒園要去小學化,但 他們對幼小銜接教育的需求卻並未因此減少。
  • 神奇的變態發育:蝴蝶會不會是毛毛蟲體內的寄生蟲?
    而這也就是完全變態發育的全過程。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昆蟲的變態究竟是從何而來的?這樣的進化策略對人類又有何啟發呢?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昆蟲界的變態現象一直充滿著各種謎團。 早在古埃及時代,人們就知道蠕蟲和蛆會長大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