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美媽很帥
朋友莉莉幾年前隨丈夫定居日本,現在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她卻發起愁來,因為離她最近的名為「第二光學園」的幼兒園實行「裸教育」,也就是孩子每天入園後不分男女都要脫掉上衣,都要光著上膀子上課。
這家幼兒園明文規定,除非孩子生病了,不然在4-10月份這期間,不管男女生,入園的那一刻脫掉上衣,直到下午回家之前都只能穿一條短褲。11月份到次年3月份天氣比較冷,上身可穿薄衣,但通常禁止穿長褲長衫、毛衣及緊身衣等保暖衣物,而且園方還會為那些冬天依然能保持光上身的習慣的的孩子設立「裸獎」。
園方認為3歲左右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顯著時期,而光著上半身能夠讓孩子回歸自然,獲得豐富的感官刺激,繼而增大腦發育,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然而莉莉認為,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性別意識了,對「泳衣區」((即是穿泳裝時應遮擋的地方)本來就有很旺盛的好奇心,孩子們天天光著膀子上課,難免會把注意力轉移到異性身上,這樣不但難以幫助孩子建立性別界限,而且還會影響上課的專注度。這也是網友認為進行「裸教育」不妥當的地方。

從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研究的發展階段來看,3-10歲是幫助孩子建立性別界限的黃金期。雖然「裸教育」有不少好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泳衣區」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對異性也產生較大的興趣,應該要有所避嫌才對。不但如此,從這個時候開始,父母跟隨孩子的認知發展來幫助孩子逐步建立的性別界限:
在幼兒期,我們要告訴孩子,身體有「公共區域」與「私人區域」之分,「公共區域」呢,是指臉、手、腳等可以向外展露的地方,而「私人區域」則是不可向外展露、別人包括親人乃至同性也不可觸碰的地方。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意識到男女性別的不同了, 我們可以藉助有趣的繪本進行科普,讓孩子了解人的身體構造,了解男生女生的身體構造的不同,而且不管男孩還是女孩,3歲後都要慢慢養成洗自己的內衣內褲的習慣,加深對」泳衣區域「的理解,並告訴孩子不要隨便把自己的照片發給別人。大多數孩子到了4-6歲很喜歡問一個問題,「我從哪裡來?」。很多家長聽到孩子問這個問題會發慌,或者直接糊弄過去。記得我小時候也問過媽媽這個問題,她說我是河上撿來的,聽完這句話,我很傷心地大聲哭起來。其實,孩子為你提出了一個好問題,你應該用心傾聽孩子感興趣的內容,用科學的角度加深對話。這樣孩子逐漸會有這麼一個意識,原來這些事也可以跟父母交談商量的,這樣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感,後面進入青春期孩子也會願意跟你談心事。
因為大腦更容易吸收有趣的信息,因此幫助孩子建立性別界限,還得藉助一個適時出現的故事,一本好玩又有趣的繪本來傳授。
1》藉助《我們的身體》讓娃正確認識身體
3-10歲的孩子對身體尤其是「泳衣區」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這本書正是結合了這個階段的認知特點,書中暗藏各種機關,比如拼圖、透視、轉盤、觸摸、推拉、拉線偶等,每翻一頁都有新的驚喜,孩子不但能在玩樂中學會正確認知自己的身體,還能鍛鍊孩子的手腦協調,滿足孩子的探索欲。

低幼兒童很愛捉迷藏,因為他們很享受東西消失又重現的快樂與驚喜,書中大量的翻翻頁不但能滿足孩子的這一個愛好,還能讓娃在良好的互動中認識到「自己從哪裡來」,了解到孩與女孩身體構造的不同,而且父母也能更自然給孩子講解,避免尷尬。

這本好玩實用的立體科普繪本,現在只需79元,也就兩頓午飯的錢便能為孩子建立清晰的性別界限,更好地保護自己。
2》藉助《請不要隨便摸我》,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光了解身體構造,「我們從哪裡來」是不夠的,如果想娃遠離各種侵害,父母還要藉助相關繪本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加深自我保護意識。雖然豪豪才2歲多,但在他剛滿2歲時我便入手了《請不要隨便摸我》這套書,每周抽兩三天時間專門讀這套書,外出的時候我也會根據上面的內容做一些延伸,逐漸幫娃建立良好的防範意識。
低幼兒的大腦是通過眼睛調整圖像來記住他們所看到的事物,這套繪本插畫鮮豔明麗,能給寶寶帶來很多視覺上的刺激,繼而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提高注意力。如此實用的繪本,一共6冊只需59.9元,便可收入囊中,何樂而不為呢?